沁園春•長沙
3、第二層。“四十三年,……一片神鴉社鼓!”是第二層,追憶自己當年南歸途經揚州所見慘象,描述瓜步山周圍人們生活的情景。“四十三年”三句,說辛棄疾在京口北固亭北望中原,記得四十三年前自己正在戰火彌漫的揚州以北地區參加抗金斗爭。后來渡淮南歸,原想憑借國力,恢復中原,沒有想到南宋朝廷昏聵無能,使他英雄無用武之地。如今自己已成老年,壯志依然難酬,追思往事,不勝身世之感!“佛貍祠下”三句。從上文緬懷往事回到眼前現實。“佛貍祠”是北魏太武帝拓拔燾追擊王玄謨的軍隊時在長江北岸瓜步山建造的行宮。當地老百姓年年在佛貍祠下迎神賽會,很是熱鬧。
4、作者寫佛貍祠一幕景象,表達什么心情?(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達了自己的隱憂:如今江北各地淪陷已久,不迅速謀求恢復,民俗就安于異族統治,忘記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對南宋政府不圖恢復中原的不滿。)
5、最后三句是第三層。用廉頗的典故,用意是什么?(明確:以廉頗自比,表示雖老卻不忘為國效力,收復中原的耿耿忠心,可是朝廷一味屈膝媚和,極好當道,多用少年輕進之士,又有誰會想到自己呢。一腔悲憤溢于言表。)
總結下片。用劉帝、佛貍調、廉頗的典故,繼續寫自己報效祖國一片忠心,并表示自己不被朝廷所用的激憤。
(在分析中邊讀邊指導背誦)
六、歸納全詞
1、 用典
(1)、要求學生找出詞中的典故,并分析其作用
a、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懷念英雄,表現收復失地的決心
b、人道寄奴曾住:懷念古人,表現北伐決心
c、烽火揚州路,佛貍祠下:今昔對照,不堪回首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諷今,批評草率出兵
e、憑誰問,廉頗老矣:自我感慨,不忘為國效力
(2)、有人說辛棄疾的詞有 “掉書袋” 的毛病,你認為如何?
這首詞用典多不能說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頗一事之外,都是有關鎮江的史實,眼前風光,是 京口懷古 這個題目應有的內容,和一般辭章家用典故不同;況且他用這些典故,都和這詞的思想感情緊密聯系。就藝術手法論,環繞作品的思想內容而使用許多典故,以加強作品的說服力和感染力,這正是這首詞的長處。 (這些典故的使用使詩文情思雋永,含蓄深刻)
2、引導學生找出詞中的對比,并體會其作用:
(1)英雄業績與可悲現實對比:針對南宋的萎靡不振。
(2)劉裕“氣吞萬里如虎”與劉義隆“贏得倉皇北顧對比:提出歷史的經驗教訓,指出今日應有的做法
(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揚州路”與眼下的“佛貍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對比:抒發憂國傷時的感慨:
(這些對比使詞義更加豐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強烈,形象更加鮮明生動)
3、總結思想內容
上闋:歌頌迨慕英雄及其功勛業績,感嘆“時無英雄”。
下闋:借劉義隆,廉頗的故事,抒發對南宋王朝的憤懣,以及自己抗金救國,恢復中原的熱切愿望和希望不能
這首詩表現了作者對英雄業績的向往,有著抗金救國、恢復失地的抱負以及不能實現的苦悶;也表現了對南宋統治者屈辱求和、茍且偏安的卑劣行徑的諷刺和不滿,以及對韓侘胄的警告。
七、拓展延伸
《念奴•赤壁懷古》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都是借詠懷歷史抒發感情,討論這兩首詞的異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