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20題。5分
答:作用為承上啟下1分。承上指法拉第剛發現電磁感應時不被人理解,和現在新能源現狀接近。2分
啟下則為,電力現在對人類的貢獻預示著新能源會帶給人類美好的未來。2分
21. 文章標題“讓法律來保護陽光”的含義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個方面來論述的?(6分)
21題。6分
答:標題含義為,人類通過立法來保護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2分
文章主要從新能源現狀即為新能源立法的原因和2分
立法的意義兩大角度論述。其中,現狀包括人們對新能源認識有限和新能源開發利用上受限制。2分
(XX年山東卷)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6—8題。
人生的四種境界
張世英
按照人的自我的發展歷程、實現人生價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為四個層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審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這種境界中指知道滿足個人生存所必須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稱之,當人有了自我意識以后,生活于越來越高級的境界時,此種最低境界仍潛存于人生之中。現實中也許沒有一個成人的精神境界會低級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絲毫沒有一點高級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導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級”的人。
第二種境界為“求知境界”。在這一境界,自我作為主體,有了進一步認知作為客體之物的規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識,掌握了規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義和價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僅從心理學和自我發展的時間進程來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從哲學和人生價值、自由之現實的角度來看,也顯然比欲求境界高一個層次。
第三種境界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現幾乎同時發生,也許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對的意義,但從現實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角度和實現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則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而言的。發展到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責任感和義務感,這也意味著他有了自我選擇、自我決定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運的主人,而不是聽憑命運擺布的小卒。但個人的道德意識也有一個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當獨立的個體性自我尚未從所屬群體的“我們”中顯現出來時,其道德意識從“我們”出發,推及“我們”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審美境界”。這是因為此時審美意識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認識關系,它把對象融入自我之中,而達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審美意識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實踐關系,這樣,審美境界既超越了認識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應該”的限制,而成為超然于現實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現實的人生中,這四種境界錯綜復雜的交織在一起。很難想象一個人只有其中一種境界而不摻雜其他境界、只不過現實的人,往往以某一種境界占主導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們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區分出某人是低級境界、低級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級境界、高級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導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審美境界占主導地位的真正的詩人、真正的藝術家……
(節選自XX年12月31日《光明日報》,有刪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