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生物物種多樣性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勻,這主要是由水熱條件的差異、地形的復雜性和地理隔離程度造成的。許多熱帶島嶼和其他一些陸地地區全年高溫多雨,地理位置相對孤立,境內地表復雜,使得這里生存的生物種類最多。
自從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生命以來,由于各種自然原因,難以計數的生物已經滅絕,現存的500~1 000萬種生物僅是過去曾經生活過的幾十億種中的少數幸存者。物種滅絕和生態系統被破壞,由此造成的遺傳多樣性的損失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彌補的。這不只是直接減少了人類可利用的生物資源,還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后果。一般認為,一種生物物種的滅絕,將給以其為生存條件的其他10~30種生物的生存帶來威脅。
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起源與進化的基礎,生物等自然資源的持續利用是保障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但是,由于長期以來人類對生物環境的破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保護不力等原因,生物多樣性遭受的損失令人觸目驚心。因此,采取有力措施保護生物多樣性已成為十分緊迫的任務。
5.從原文看,下列對“生物多樣性”的說明,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生物物種的遺傳變異和生態系統的復雜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方面。
b.生物多樣性是在漫長的演變進化中,由生命與環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c.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在幾十億年的漫長過程中形成的生物群體的總稱。
d.生物多樣性有利于維持生態平衡,是人類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物質基礎。
答案 c
解析 由第一段第一句得知:生物多樣性是一定時間、一定地區所有生物物種及其遺傳變異和生態系統的復雜性的總稱,而不僅僅是生物群體的總稱。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
a.水熱條件、地形以及地理的隔離程度等因素,與生物物種多樣性的分布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b.地球上多數生物物種滅絕的主要原因,在于人類對生物環境的破壞,對自然資源的過度利用。
c.生物資源的利用必然導致物種的滅絕和生態系統的破壞,其造成的遺傳多樣性的損失是不可逆的。
d.一種生物物種的滅絕,就會使10~30種生物物種滅絕,從而使人類可以利用的生物資源越來越少。
答案 a
解析 b項由第三段第一句中得知,多數生物物種滅絕是由于各種自然原因造成的;c項應為生物資源的過度利用必然導致物種的滅絕和生態系統的破壞;d項由第三段最后一句得知,“一種生物物種的滅絕,將給以其為生存條件的其他10~30種生物的生存帶來威脅”,而不是“就會使10~30種生物物種滅絕”。
7.依據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斷正確的一項是 ( )
a.只有利用生物遺傳變異特點,改造生物基因,才能為人類創造出適應的生存環境。
b.《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簽訂,將使現有的生物都得到充分的維持、保護和利用。
c.由生物物種多樣性分布不均的原因得知,沙漠和極地地區的生物物種比較貧乏。
d.目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當務之急是大力培育動植物的新品種,彌補物種的缺失。
答案 c
解析 a項文中無依據,且太絕對;b項作用夸大,注意文中的“盡最大可能”;d項由最后一句知:當務之急是采取有力措施保護生物多樣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