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屆高考語文復習自然科學類
圍棋早于象棋。《博物志》云:“堯造圍棋,丹朱善棋。”雖不可信,但產生于嚴格的等級制度形成之前,應無異議。其各子平等、機遇相同的構思設計,就是中華先秦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具體體現。而象棋各子之間與生俱來、無從更改身份差異和為保統帥而不惜耗盡生靈的僵化理念,是秦代以后專制制度的最佳詮釋,加上“楚河、漢界”作為佐證,其生辰八字則大抵可定矣。
弈圍棋者主觀能動性大,自主性強。不必為保全先行設定之統帥而煞費苦心,只需以全局形勢為依據進行判斷。象棋弈者必須經受折馬損炮甚至丟掉愛車的痛苦,而只是為了那位無能的統帥存活。將一人存亡凌駕于群體安危之上,甚至要牽制作為局外人身份的弈者,這種游戲規則乃中國傳統社會結構和規則的縮影,是典型的中國專制思維的折射。
從游戲法則角度看,圍棋是在用加法,開始時空無一人,好生寂寞,而隨著雙方落子,棋子越來越多,最終往往擁擠不堪,幾無落腳之處;而象棋則用減法,開始時戰陣嚴整,兵將齊全,而隨著雙方廝殺,棋子越來越少,到殘局時諸子凋零殆盡,一片狼藉,最后往往僅剩孤家寡人,困守老城。真是兩種感受,兩種意境。
圍棋和象棋反映出中國文化在不同角度、不同階段逐漸形成的兩種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圍棋的存在表明中華文化體系中存在著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考慮到中國古代的愛國情操向以忠君行動來體現,象棋所表現出來的便可視為先人為保江山社稷而不惜一切代價的群體理念和視死如歸、殺身成仁的犧牲精神。這兩種精神和理念相輔相成,共同支撐著中華民族的精神大廈。
(選自《閱讀與作文》XX年第七期,略有刪改)
6.下列有關“象棋”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象棋的勝負只取決于將帥的存亡。只要將帥仍存,全軍覆沒亦不為輸;下象棋的首要任務就是將死對方的將帥。
b.在象棋中,將帥行動遲緩,殺傷力差,最為無能;車乃棋中至寶,地位最高,本領最大,萬不可輕棄。
c.本領有限,作用不彰,前景黯然,結局慘烈的兵卒,是等級社會中處于最底層的人的生動具體的體現。
d.下象棋要經受折馬損炮甚至丟掉愛車的痛苦,一切只為保老帥,這種游戲規則是典型的中國專制思維的折射。
答案 b
解析 象棋中將帥地位最高,車本領最大。
7.下列對“作為典型的中國文化載體,二者以棋盤和棋子折射出中國傳統社會的縮影”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棋局小世界,圍棋和象棋的棋盤都是阡陌縱橫,呈格狀分布;棋子以顏色不同構成兩方來對壘拼殺。
b.下圍棋就是要保有地盤,使地盤聯成一片,而要想地盤不失,就必須以所有城池作為依托,這折射出我國傳統農業社會的思維方式。
c.象棋各子之間與生俱來、無從更改身份差異和為保統帥而不惜耗盡生靈的僵化理念,是中國封建專制制度的最佳詮釋。
d.圍棋表明中華文化體系存在民主的精神、平等的理念。象棋則表現出來先人的愛國情操和忠君行動,反映先人的群體理念和犧牲精神。
答案 a
解析 是圍棋和象棋本身的特點,不屬于對文化載體的理解。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圍棋中孤立棋子“人”單勢薄,作用有限,極易被吃,但聯合在一起則所向披靡,勢不可擋,體現出人類的終極目標和平等價值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