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現代文閱讀
參考答案: 畫面上強烈的金黃反映出畫家對藝術的執著追求以及在追求過程中所表現出的喜悅;畫面上流露出的淡淡哀愁和寂寞,也是畫家因無人理解而產生的內心寂寞的體現。3.①在解放后,作者丟棄了這幅畫的復制品,認為“這幅畫面與當時四周的氣氛不相合拍”,那為什么過后又懷念起這幅畫? [解析]“過后”指的是“十年動亂中”,那個年代,那樣的遭遇讓我備嘗生命的凄清、落寞、無奈、痛苦,自然就會想起梵·高,想起這幅畫。 參考答案:集體的氛圍替代不了內心主觀的感受,人的孤獨感并不會因環境變化而徹底消失。②作者描述十年動亂中對農家向日葵的那份依戀,想要表達一種怎樣的心情? [解析]這一心情的表達正是文章的主旨所在,“人的一生盡管有許多波濤起伏,對生活的熱愛卻難以混滅!边@是作者深沉的感悟。參考答案:作者親身的經歷使他更加體會出了梵·高畫中所表現的內涵,極度孤獨中的作者同樣也像梵·高那樣熱愛生活。4.下列說法,符合原文意思的兩項是( )a.作者認為,梵·高畫上那種強烈的色調里,隱藏著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寂寞。b.作者因為自己原來愛看向日葵,所以才格外喜愛這幅《向日葵》,因為畫得太逼真了。c.畫面上這一片金黃,在作者的眼中,正是對生命熱愛、對理想執著的一種象征。d.農家向日葵的豐收卻引來了作者的淚水,因為作者不忍看到那種金黃色的慢慢消褪。e.梵·高的畫在今天如此昂貴,表明世人都已經理解了這幅畫的深刻含義。[解析]a項文中有對應句。b項的原因解釋錯誤了。c的對應點在文章的末尾。d項的原因是作者想到了孩子心中的凄苦。e項不合文意,文章沒有這樣的表述。正確答案;a、c。閱讀下文,完成5-6題。穿布鞋的故居揚州的舊巷大多是這樣,七拐八繞,枝枝蔓蔓,曲徑通幽,八卦陣似的。安樂巷也不例外,兩旁青磚高墻,中間青石鋪路。這是安樂巷27號門牌,坐西朝東,極普通的那種民居,如果不是掛著題寫的“朱自清故居”五個字,你若是騎車穿巷,腳下稍一用力,便會倏忽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