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復習6年高考4年模擬分類匯編詩
山行即事
王質
浮云在空碧,來往議陰睛。
荷雨灑衣濕,萍風吹袖清。
鵲聲喧日出,鷗性狎波平。
山色不言語,喚醒三日酲★。
【注】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覺,詩中指精神不振的樣子。
(1)首聯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是如何統領全詩的?
(2)詩以(“山行即事”為題.詩句中卻沒有一個“行”字,詩題與詩句是不是矛盾?請作簡要分析。
答案 (1)運用了擬人手法,“議”字生動地寫出了云來云去、時陰時晴的狀態,賦予在碧空里來回飄的浮
云以人的感情。由首聯浮云“來往議陰晴”領起,頷聯寫“荷雨”“濕”,下起雨來;頸聯寫“日出”,太陽又出來
了。
(2)不矛盾。全詩以作者的行蹤為線索,所寫內容從浮云在空,到荷雨濕衣、萍風吹袖、鵲聲喧日、鷗鳥
狎波,都是“山行”過程中的經歷、見聞和感受,合起來,就是“山行即事”。
14.(江蘇省重點中學XX屆高三下學期六校聯合調研考試)閱讀下面一首宋詩,回答問題。
官舍竹
北宋•王禹偁
誰種蕭蕭數百竿?伴吟偏稱作閑官【注】。不隨夭艷爭春色,獨守孤貞待歲寒。
聲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歡。明年縱便量移去,猶得今冬雪里看。
【注】閑官:詩人當時因受讒而被貶,所任的商州團練副使是個無事可干的虛銜,所以稱“閑官”。
①這首詩描寫竹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寫出了竹什么特點?表現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②請賞析頸聯中“拂”字和“侵”字的妙處。
答案 ①答:托物言志(答“托物抒懷”“繪聲繪色”“由形到聲”皆可。寫出了竹清白、堅貞、高潔的
特點。表現了詩人孤獨而堅貞不渝的情懷。
② “拂”和“侵”字都是一種擬人化(答“動態”亦可,“拂”字答“通感”亦可)的寫法!胺鳌奔创捣,
竹聲蕭蕭“拂琴”,寫出竹聲的美妙和含情,令人神往;“影侵棋局”,是寫竹的影子映在棋坪上,使人感受
到竹的形象,似欲與詩人同樂,營造出一個物我為友、物我同趣的意境。
15.(陜西省XX屆高三西安五校聯考)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①
方干
舉目縱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時。
鶴盤遠勢投孤嶼,蟬曳殘聲過別枝。
涼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繞石泛觴遲②。
青云未得平行去,夢到江南身旅羈。
注:①這首詩,是詩人旅居洋州時寫的。洋州,今陜西洋縣,在漢水北岸。
②泛觴:是一種游戲。
(1)頷聯描寫了什么樣的景象? 描寫景物有什么技巧?
(2)簡要分析尾聯在全詩中的作用。
答案 (1)寫了鶴從高空向孤嶼盤旋而下、蟬鳴不已拖著尾聲飛向別的樹枝的孤寂、冷清景象。運用了視覺聽覺結合(或繪形繪聲)的技巧。詩人眼耳并用,寫出了鶴盤旋之形和蟬鳴之聲,傳神逼真。
(2)①點出內心隱痛的原因:懷才不遇、仕途不暢:旅居異地、思念故鄉。
②扣詩題“旅次”(或呼應首聯的“非我有”,或“故山”)。
16.(湖南省長沙市一中XX屆高三第九次月考)閱讀下面這兩首詩,回答后面的問題。
渡漢江
(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示三子
(宋)陳師道
去遠即相忘,歸近不可忍。兒女已在眼,眉目略不省。
喜極不得語,淚盡方一哂。了知不是夢,忽忽心未穩。
注:第一首詩是詩人從瀧州(今廣東羅定縣)貶所逃歸,途經漢江(指襄陽附近的一段漢水)時寫的。第二首詩寫于元祐二年(1087),當時詩人得任徐州教授,生計稍微好轉,即從岳家接回妻兒,一家得以團聚。這首《示三子》即作于妻兒們剛回來的時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