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總復習講座 語言表達•壓縮語段
8.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9.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10.匹馬戍梁州 胡未滅 ,鬢先秋,淚空流
11.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風和雨 零落成泥碾作塵,惟有香如故。
12.沙聲秋點兵 弓如霹壢驚弦。也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13.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14.工盡長江滾滾流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四、1.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2.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3.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4.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尚思為國戍輪臺 鐵馬冰河入夢來
6.春色滿園關不住, 一枝紅杏出墻來
7.南浦春來綠一川 年年送客橫塘路
8.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
9.小溪泛盡卻山行 添得黃鸝四五聲
10.山河破碎風飄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高三語文總復習講座
專題20 文言文閱讀•理解常見實詞和虛詞
“理解常見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是古代文閱讀中每年必考的兩個考點。“常見”,這是規定的考查范圍,實詞規定為120個,虛詞規定為18個;“在文中”,強調的是根據具體語境來理解,而不是死記硬背其含義或用法。
一、理解常見實詞
(一)理解常見實詞的方法
1.根據語句間比照、映襯關系來理解
例1: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有偏宏者,雖然以厚之,更所以禍之。
在這段文字中,“頑魯者亦當矜憐”與“賢俟者自可賞愛”兩句構成反義相對關系,“頑魯者”與“賢俊者”也是反義相對關系,“賢俊”是同義復詞,意為“賢良聰明”,與之相反的“頑魯”也當是同義復詞,應該解釋為“愚昧而蠢笨”,不能解釋為“愚笨而魯莽”或“頑皮而愚蠢”。“自可賞愛”與“亦當矜憐”表述的是對兩者應有的態度。它們之間不是相反的關系,“賞愛”是兩個詞,意為“贊揚寵愛”,“矜憫”也是兩個詞,意為“同情憐憫”。最后兩句“雖欲厚之,更所以禍之”,一是說主觀愿望,一是意想不到的后果,“厚”,厚待,看重,作動詞用,“禍”也應是動詞,即造成災禍。
2.借助語法結構作推斷
例2:①臣戰河南,然不自意解先入關破泰
②視之,弄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長脛,意似良
③日以盡矣,荊卿豈無意哉?
④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本例四句皆來之課本,怎樣理解其中的四個“意”呢?句①的“意”作動詞,后面帶有賓詞語,應解釋為“料想”;句②的“意”作主語,為名詞,句④的“意”用法與此相同,聯系前文,可知應解釋為“樣子”;句③的“意”作“無”的賓語,自然也是名詞,應解釋為“意圖”或“心意”。
3.根據前后述說的內容作推斷
例:①又以 去,意不自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