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錯誤 錘煉自我----兩位數乘一位數進位乘教學案例反思
教學片段:……探索36×2筆算的一般方法:師:通過探究36×2的計算方法后你能寫出豎式的一般方法嗎?生獨立在自備本上嘗試書寫,師巡視。發(fā)現絕大部分學生的書寫:王某的書寫: 陳某的書寫:于是我將錯就錯,分別讓學生把這三種方法板書于黑板上。當后兩種計算方法出現在黑板上時,底下一片喧嘩:“王某錯了!陳某也錯了!”師:大家都認為后兩種方法錯了,那我們就一起來聽聽他們是怎么算得,找找錯在哪里。
王某:我先算個位6×2=12,個位滿了十就向十位進一,十位的30就變成了40,所以36×2=42
師:你知道你的算法錯在哪嗎?
王某:十位應該要先算30×2=60,然后再加上個位進來的一個十!
師:這樣算才是正確的。“陳某,請你來介紹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嗎?”
陳某:我也是先算個位6×2=12,個位滿了十就要向十位進一,十位的30就變成了40,40×2=80,所以36×2=82
倪某對陳某說:“你這樣算不對,如果把個位的一個十先進到30那里,再用40乘2,這個進來的十就會乘兩遍,結果就多了一個十。”
李某補充:我們剛才擺小棒計算時也是把兩個30合起來是60,兩個6合起來是12,從12里只能拿出一個十,原來的60就變成70了。
師:那我們最后請正確計算的同學說說你是怎么算得!
生:先算個位6×2=12,個位滿了十就向十位進一,,再算十位30×2=60,最后再加上個位進來的一個十,所以36×2=72
師:雖然王某和陳某都錯了,但我認為他們兩位同學錯得好!
底下的學生都楞住了:“怎么做錯了,老師還表揚說錯得好呀!”
幾秒鐘后
夏某說:“他們現在雖然出了錯,但能使我們知道了他們錯在哪里,正確的應該怎么算,這樣以后我們就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了!所以我也認為他們錯得好。”
師:說得真好!只要我們以后能吸取教訓,改正錯誤,犯一次錯誤又何妨!
……
反思:
記得有個社會心理學家曾指出:“我們甚至‘期望’學生犯錯誤”,“因為從錯誤中吸取教訓,便可爭取明天的成功”。學生探索新知的過程往往不是筆直的,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錯誤。如果把學生的錯誤“隱藏”起來使教學顯得一帆風順、嚴絲合縫,這樣的課未必是好課。“剝奪學生犯錯的權力就等于限制他們自由選擇的意愿”。所以,數學教學在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同時,還要給學生嘗試錯誤的權利,讓學生在嘗試錯誤的過程中錘煉自我,培養(yǎng)他們敢于克服困難的堅毅性格,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品格。
《數學課程標準》也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在教學時要給學生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更清楚的明確自己的思想,并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解決問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和方法。
“兩位數乘一位數一次進位的筆算” 學生在掌握了兩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筆算方法后,應用這一已有知識探索出一次進位的筆算方法對學生而言已不再是難事。我認為在新課的展開時,應注重的是學生的思維過程,因此,我鼓勵學生自己去探索筆算的方法。
但在以往經驗中象王某、陳某的錯誤還是會經常出現,針對這一現象,我又將錯就錯,讓學生中的錯誤情況展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己去評價、分析錯誤使全班學生都能關注這種錯誤,起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作用。當學生出現錯誤時,我在讓他們認識到錯誤的同時,感謝他們?yōu)榇蠹姨崃藗醒,并鼓勵他們及時改正,也能保護學生的自尊心。
本節(jié)課,我放手讓學生在自己探索、反饋、校正中獲得正確的計算方法,著眼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