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文言文翻譯及斷句復習指南
四.七方法㈠留在文言句子中,凡是涉及朝代、紀時(年、月、日)、封號(帝號、年號、官爵名)、物名(國名、地名、人名、器具名、典章名)等專有名詞或現代漢語也通用的詞,如:山、石、高、遠等都可原封不動地保留下來,搬抄即可,不必翻譯。⒈元豐中,慶州界生子方蟲,方為秋田之害。(《夢溪筆談》)句中“元豐”是年號,“慶州”是地名,“子方蟲”是害蟲名,“秋田”與現代語意思相同,均不必翻譯,抄錄即可。⒉趙惠文王十六年,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取陽晉,拜為上卿,以勇氣聞于諸侯。(《廉頗藺相如列傳》)句中劃線的分別是帝王記年、古地名和古官職名,翻譯時都可保留不譯。⒊吳王困于姑蘇之上,而求哀請命于勾踐。(XX年福建卷)此句中“吳王、勾踐”是人名,“姑蘇”是地名,翻譯時就不需譯出。⒋燕王以為然,使騎劫代樂毅。(XX年全國卷)此句中,“騎劫”是一位燕將的姓名(據原文中“齊人遂夷殺其將騎劫”的一句推斷為人名),不能錯譯為“騎兵劫持”之意,否則,會見笑于大方之家。⒌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岳陽樓記》)譯句: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職到巴陵郡做郡守。原句中的“慶歷”、“滕子京”、“巴陵郡”等年號、人名、地名均可保留不譯。 ⒍庖丁為文惠君解牛、以資政殿學士行、廬陵文天祥、慶歷四年春練習:①陳涉及立為王,號為張楚(《史記·陳涉世家》)②景帝以固為廉直,拜為清河王太傅《史記·儒林列傳》③季布名所以益聞者,曹丘揚之也《史記·季布欒布列傳》㈡刪文言文中常存在一些這樣的虛詞,它們在句中無實際的翻譯意義,僅僅起到語法作用,如句首發語詞、主謂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的助詞、倒裝句式的標志詞、句中表停頓的語氣助詞、襯音助詞、表敬副詞、偏義復詞的襯托成分等。盡管它們在原句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在譯句時,卻無法用對應的現代漢語進行翻譯,可剔除不譯。剔除后,不影響譯句的正確和通順。⒈蓋當時視他驛為壯。(XX年浙江卷)此句中“蓋”是句首發語詞,無義,在翻譯時應該剔除,而不能“臆”譯為表推測的“大概”之意。⒉聞同類之相噆而若無聞,豈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XX年浙江卷)此句中“同類之相咬”的“之”用在主謂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不必譯。⒊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弱篷,為楫,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核舟記》)這句話中共有七個“為”字,翻譯時只需要保留第一個即可,其余省略不翻譯,這樣反而顯得簡潔利落。文言句子中,還有些虛詞也是不翻譯的,也應該刪除。⒋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銘》)句中“之”是幫助賓語前置的,不翻譯。這種省略原文不翻譯的情況雖不多,但也值得注意。⒌師道之不傳也久矣。這里的“之”、“也”不譯。 ⒍夫戰,勇氣也。(《曹劌論戰》) 譯句:打仗,是靠勇氣的。“夫”為發語詞,沒有實在意義,翻譯時刪去。 原句: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扁鵲見蔡桓公》) 譯句:醫生喜歡給沒有病的人治病,好拿來夸耀自己的功勞?選 ⒎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愚公移山》) 譯句:山北面有個名叫愚公的,年紀將近九十歲了,向著山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