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文現代文閱讀必考
題干已點明了第2與第4段,意即答案當在這兩段中去尋找,通過抄摘、概括,得出答案。
由賦分值可知,當分兩點作答。意思答對即可。
15.從事科學研究與藝術創作的人,要分別怎么做,才更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才更有利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5分)
答:從事科學研究的人,應該學習藝術,以不斷提高形象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和創造能力(2分)。從事藝術創作的人,應該學習科學,以不斷提高理性思維能力,更有利于把握藝術的規律(2分)。一個人既懂得自然科學,又有藝術素養,二者相互補充、相得益彰,才能得到全面發展(1分)。
本題考查分析綜合能力: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c級。
讀完題,便可知從第5段中得出答案,題目怎么問,就怎么答。此題不可照抄原文,需將原文信息轉換成自己的語言回答。
意思答對即可。
必考•論述類文本閱讀訓練二
三、本大題4小題,共18分。(XX年廣州市普通高中畢業班綜合測試一)
閱讀下面的論述文,完成11~14題。
“國學”談 連博
“國學”一詞,從清末吵到如今,諸家定義不一。以《四庫全書》所分,國學有經、史、子、集四部;按章太炎所分,則有小學、經學、史學、諸子和文學。不過國學相對于新學,應指舊學;相對于西學,當指中學。大體言之,也就是老外說的“漢學”。
那么是否有分屬各國的特殊學問呢?舒蕪先生在《“國學”質疑》中說:“從來沒有聽說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希臘、西班牙、土耳其等等這些國家,自稱過他們的‘國學’啊。”其實土耳其“國學”還是有的,所謂“突厥學”是也。與之類似的,至少還有埃及學、亞述學、印度學等等,在歐美大學歷史系,特別是東方歷史系,一般都設有相應的專門課程。
可以看出,這都是一些東方的文明古國,文化背景與傳承古希臘羅馬的西方文明非出一系。其固有的文字文化無以名之,只好強以國名冠之。那么,能否把它們全部取消,像舒先生希望的,歸并到文學、哲學、史學、法學等等中去?恐怕很難。科學哲學家庫恩(thomaskuhn)說,任何理論或學說都是建立在基于某種假設的范式基礎上。特別對于社會科學和人文科學,這種立論基礎往往與對世界根本屬性的看法有關。舉個例子,假如現在要把中醫學歸并到西醫學去,除一些中草藥可以用化學方法鑒定分離出有效成分制成西藥外,像手太陽心經、足少陰腎經等十二經絡在解剖學上能找到依據?陰陽五行,表里寒熱又如何用病理學來解釋?再如中國歷史研究可以借鑒現代科學方法,但習用的訓詁學、校勘學、目錄學、年號學、史諱學要完全歸并到西方史學中去,就很難找到合適位置。
身為中國人,我想多了解自己本國的傳統學術還是有必要的。在傳統學術與現代學術斷層的今天,國學本應支持。但像時下某些人那樣,把國學局限成儒學,甚至歪曲成理學;又或者大肆炒作,接連搞出“發現老子”、“論語新解”等“重大突破”的鬧劇,那就只能稱之為“偽學”,只能反對。傳統文化雖說是以儒家學說為主流,但豈能要求我們今天的價值觀倒退,改向封建士大夫們看齊?何況春秋戰國時有儒家還有諸子,漢朝就有反對把儒家經典變成迷信教條的王充,宋朝除了程朱理學還有陳亮主張實用的“事功之學”,清朝還有反對禮教的俞正燮、戴震等人,更不要說除了典籍文章之外,中華民族創造的其他杰出成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