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屆高考語文古代詩歌鑒賞與評價精講精練復習教案
答: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運用擬人、對比的羞恥手法,描寫清明時節兩種不同的景色,以樂景寫哀情,哀景襯哀情。
(2)指出“人乞祭余驕妾婦”這句話體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背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現了詩人對賢愚混雜、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憤慨;表現出詩人一種無奈的超脫。
【詩歌鑒賞】全詩的意思是說,清明時節,桃李含笑盛開,但野田荒墳卻是一片凄涼,另人哀愁的景象。春雷驚天動地,驚醒了蟄伏的龍蛇,春天雨水充足,郊外原野上的草木長得很柔嫩。過去有個齊國人在墳墓前乞求祭品充饑,回家卻向妻妾炫耀,說富人請他喝酒與此相反,晉國志士介子推不貪公侯富貴,寧可被火焚死也不下山做官。悠悠千載,賢愚混雜,誰是誰非?最后都是掩埋在長滿野草的荒墳中。詩人由清明的美景想到死者,從死想到了生,想到人生的意義。詩人指出,人生各不相同。古代的某個齊人天天到墓地偷吃別人祭奠親人的飯菜,吃得油嘴膩臉。回到家里,還要對妻子和小妾撒謊吹噓,他是在某個當大官的朋友家里吃喝,主人如何盛情招待他。這種人的人生萎瑣卑下,毫無人格尊嚴。而另有一些高士,如春秋戰國時代的介子推,他幫助晉文公建國以后,不要高官厚碌,寧可隱居山中。晉文公想讓他出來做官,下令放火燒山。但是,介子推其志不可動搖,抱樹焚死在綿山中。黃庭堅由清明的百花盛開想到荒原的逝者,想到人生的價值。他感嘆地說,雖然無論智愚高低,最后都是篷蒿一丘,表現了詩人對賢愚混雜、是非不分的世道的憤慨;表現出詩人一種無奈的超脫。
十.(江蘇)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然后回答問題。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注:庾開府、鮑參軍:指庾信、鮑熙,均為南北朝時著名詩人。
渭北、江東:分別指當時杜甫所在的長安一帶與李白所在的長江下游南岸地區。
論文:此處指論詩。
(1)這首詩的開頭四句從哪三個方面對李白的詩作出了什么樣的高度評價?(3分)
【答案】①詩壇地位,無人能比;②詩的思想情趣,灑脫不凡;③詩歌風格,清新、俊逸。
(2)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一聯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種表現手法?(4分)
【答案】表達了雙方翹首遙望的思念之情:作者思念友人李白,想象李白也在思念自己。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表現手法。
(3)說說這首詩的構思脈絡。(3分)
【賞析】
這首詩抒發了詩人對李白的贊譽和懷念之情,同時也充滿著對李白詩文深深的懷念。
杜甫同李白的友誼,首先是從詩歌上結成的。這首懷念李白的五律,是746年(天寶五年)或747年(天寶六年)春杜甫居長安時所作,主要就是從這方面來落筆的。開頭四句,一氣貫注,都是對李白詩的熱烈贊美。首句稱贊他的詩冠絕當代。第二句是對上句的說明,是說他之所以“詩無敵”,就在于他思想情趣,卓異不凡,因而寫出的詩,出塵拔俗,無人可比。接著贊美李白的詩像庾信那樣清新,像鮑照那樣俊逸。庾信、鮑照都是南北朝時的著名詩人。這四句,筆力峻拔,熱情洋溢,首聯的“也”、“然”兩個語助詞,既加強了贊美的語氣,又加重了“詩無敵”、“思不群”的分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