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數學期中考試試卷分析報告(精選3篇)
初三數學期中考試試卷分析報告 篇1
九年級數學試卷是一份知識覆蓋面廣、基礎性和創造性都強的試卷。它集檢測反饋與訓練提高于一體,對實踐新課標具有必須的指導好處。
一、基本狀況
(一)考生答卷基本狀況
本次考試,根據抽樣卷統計,得分狀況是:人平分79。8分;及格率94%;優秀率38%;多數得分在70分—85分之間,各試題的得分狀況如下表:
題號1、2、3、4、5、6、7、8、9、10
得分率98%、98%、98%、86%、70%、41%、88%、98%、60%、76%。
題號11、12、13、14、15、16、17(1)、17(2)、18(1)、18(2)
得分率82%、100%、62%、85%、50%、95%、96%、80%、96%、84%。
題號19(1)、19(2)、20、21、22、23、24、25、26、27
得分率98%、94%、89%、96%、61%、52%、86%、81%、42%、62%。
(二)知識分布
第二章有理數(14分):其中填空題第1、2、3題,共4分;選取題第13、8題,共2分;計算或化簡第17(1)、(2)題,共8分。
第三章用字母表示數(19分):其中填空題第4、5、6題,共5分;計算或化簡:第17(3)、(4)題,共8分;解答題:第26題,共6分。
第四章一元一次方程(19分):選取題第1題,共2分;簡答題第19(1)、(2)題,第24題,共17分。
第五章走進圖形世界(14分):選取題第12題,共2分;簡答題第21、25題,共12分。
第六章平面圖形的認識(34分):填空題第7、8、9、10題,共6分;選取題第14、15、16題,共6分;解答題第20、22、23、27題共22分。
二、試卷特點
1、公正性和導向性并舉。
試卷中第17題選自課本71頁第8題(1)、(2),試卷中第18題選自課本108頁第6題(5),試卷中第20題選自課本199頁第3題,試卷中第21題選自課本169頁“試一試”第3題改編;試卷中第22題選自課本212第11題改編。以上各題共占37分。這樣考查,體現了考試的公正性和導向性。
2、基礎性與創新性兼顧。
前面填空題和選取題主要考查學生對“雙基”的掌握,難度不大,這體現了數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解答題第17、18、19小題,是計算,主要考查學生對運算的掌握,因為準確迅速的計算是數學學科的基石。解答題第24、26小題都是與現實生活有關的題目,這充分體現了“人人要學有用的數學,數學問題是源于現實生活”的理念。填空題第9小題是用地理知識結合數學知識考查學生對數學理解的潛力。這就體現了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使人有一種耳目一新之感。全套試卷易中有難,充分到達了通過考試來評價的目的。
三、考生答題錯誤分析
1、對基礎知識(主要是計算)的運用不夠熟練。
2、學生審題不清導致出錯。
3、某些思考和推理過程,過程過于簡單,書寫不夠嚴謹。
4、對于知識的遷移不能正確把握,也就是不能正確使用所學的知識。
四、考試后的一點思考
通過這次考試,重視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優良傳統要發揚,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們應落實“雙基”和培養“三個潛力”,使學生普遍具有較扎實的基本功。素質教育是重基礎的教育,越是科技突飛猛進,越是要重視基礎,基礎中所體現的思想具有根本的重要性,從中學會的方法和思想使人的潛力具有遷移性。人的.創新精神、實踐潛力離不開過硬的基礎知識。在教學中應體現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使數學教育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同學都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每個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讓學生“有所收獲”。
本次期末調研考試數學試題是“穩中求活”。新課標中新的教育理念有充分的體現,本次考試既考查了學生對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概念掌握狀況,又考查了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潛力,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潛力,確實是一份好試卷。
初三數學期中考試試卷分析報告 篇2
1. 引言
一份好的試卷須有好的測量指標來表明它的優良程度,試題有難度和區分度指標,試卷有效度和信度指標,這些是評價考試最主要的測量指標,但是僅有這些指標不足以反映一份試卷的實際測量效果,考試研究人員希望從考生的試卷統計分析中獲取更多的信息來評價一份試卷。在計算機未普及的年代,考試成績統計主要依靠人工閱卷,考試數據無法電子化存儲,對考試數據分析統計難以實現。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和信息化的推廣,各種分析數據的軟件應運而生,這些軟件中匯集了統計學和測量學的分析工具,使得應用電子信息技術分析統計考試成績數據成為可能,這些統計信息可以為教研部門、考試行政部門進行行政決策等提供非常重要的幫助。在眾多的統計分析軟件當中,SPSS是應用最多、影響最廣泛的分析工具之一。在本文中,我們以SPSS軟件為工具,對教育招生考試成績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分析主要著重于考試數據的相關性、假設檢驗等幾個方面。
2. SPSS分析軟件簡介
“SPSS統計分析軟件”的英文名稱為“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中文名稱為“社會科學統計軟件包”,它是世界著名的統計分析軟件之一,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均有非常廣泛的應用。SPSS是一個組合式軟件包,它集數據整理、分析于一身,主要功能包括數據管理、統計分析、圖表分析、輸出管理等,該軟件的統計分析過程包括描述性統計、均值比較、一般線性模型、相關分析、回歸分析、對數線性模型、聚類分析、數據簡化、生存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多重響應等幾大類。
下面我們利用SPSS軟件對考試數據的相關性、檢驗假設進行統計分析,介紹使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驟。
3. 相關性分析
教育考試中,考試結果的信度,試題的區分度,每個題目得分與試卷總分的關系,以及題目之間的關系,等等,都是考試研究的重要內容,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就是數據的相關性分析。在眾多的教育考試數據的相關性分析方法中,Pearson相關系數法、Spearman相關系數法和Cronbach α信度系數法是比較常用的幾種方法。
Pearson相關系數法計算公式:
式中x為第i個考生第j題的得分,y為第i個考生第k題的得分,為第j題的平均分,為第k題的平均分,n為測試樣本量。該公式既可以計算兩個連續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又可以計算一個雙歧變量與一個連續變量之間的相關性。
Spearman相關系數法計算公式:
r=1-(2)
式中D為兩個變量的秩序之差,n為樣本容量。
Cronbach a信度系數法計算公式:
α= 1-(3)
式中n為試題數,s為第i題的標準差,s為總分的標準差。該公式實際上就是將考試中所有試題間相關系數的平均值(又稱內部一致性)作為α信度系數。
對于給定的一組考生成績數據,利用SPSS統計分析軟件可以非常容易地定量分析考生某學科試卷總分和該學科某道題的相關性,以及各個題目之間的相關性。我們以Pearson相關系數分析為例,利用SPSS軟件進行統計分析。
數據統計分析的對象是某省高考數學6道解答題的得分情況(不是整張試卷),數據源于該省的高考數據成績。研究的目的是測量6道解答題每兩個題目之間的相關性。
我們以SPSS 13.0版本的軟件為例,介紹利用SPSS進行數據統計分析的步驟(以Pearson相關系數法為例):
(1)將考試數據導入SPSS軟件,在SPSS數據窗口中,順序點擊【Analyze】→【Correlate】→【Bivariate...】,系統彈出變量相關系數設置對話框。
(2)在該對話框中,將待計算的變量從左側的變量列表中導入到右側的“Variables”變量列表中,在本例中導入t1、t2、t3、t4、t5、t6共6個變量(t1―t6是6道解答題的變量名稱)。在“Correlation Coefficients”相關系數選項中,選取“Pearson”復選框。
(3)在該對話框的“Test of Significance”設置區域,可以點選“Two-tailed”選項或者“One-tailed”,我們采用系統默認值。
(4)對話框中的其它選項取軟件系統的默認值,點擊【OK】,開始相關系數計算,系統彈出新的窗體輸出運算的結果。本次輸出的情況如下:
上表的統計結果可用于題目之間相關性的分析。表中的大部分題目的相關系數都比較適中,但題目T4和題目T5之間的相關程度遠高于其它幾個題目,我們可以確信這兩者之間一定存在著比其他題目之間更緊密的'關系,這是我們通過分析獲取的重要信息,該信息表明這兩個題目之間的相關性高于其他幾個題目之間的相關性,這在大規模考試中是不應該出現的,需要在以后的命題考試中加以改進。
Spearman相關系數分析方法和上述分析方法類似,只需要在上述SPSS操作的第二個驟中選取“Pearson”復選框,程序就會按Pearson相關系數法進行統計分析,如果同時選中“Spearman”和“Pearson”復選框,程序將會同時計算按兩種分析方法統計分析的數據,并會以不同的圖表進行顯示,而Cronbach a信度系數法計算方法與上述方法略有不同,其操作步驟如下:
(1)在SPSS數據窗口中,順序點擊【Analyze】→【Scale】→【Reliability Analysis...】,系統彈出“Reliability Analysis”信度分析設置對話框。
(2)將待計算的變量從左列的變量列表中導入到右側的“items”變量中,在左下列的“model”選擇項的下拉列表中確保選中“Alpha”(信度系數),點擊“Statistics”選擇項可以進行更為詳細的參數設置,我們采用系統的默認值即可。
(3)參數設置完畢之后,點擊【OK】,軟件開始相關系數計算并輸出運算結果。
4. 選擇題的選項分析
在目前的教育招生考試中選擇題是一種較常見的題型,考試研究人員關注較多的是對選擇題基本特征、測量功能及其優缺點的理論探討[1][2],對選擇題干擾項的設計及其施測后的實際效果關注甚少,事實上施測后對題目各選項的有效性作出判斷可為評價試題質量提供重要參考依據。我們利用統計中χ檢驗假設,對試卷中常見的選擇題選擇項進行統計分析。
教育考試的單項選擇項一般設置為4個,其中僅有1個選擇項是正確的。命題人員在設計選擇項時,應當也必然對每道題目所有的選擇項(正確選擇項和干擾選擇項)的考生作答情況作出預測,對考生作答的分布情況作出預估。考試結束后,研究人員應該對實測的情況與命題教師預測的情況進行對比分析,以檢驗考試效果是否達到了預測的目標。這和χ擬合度檢驗的思想具有一致性,因此可以嘗試使用χ檢驗假設進行分析。
我們依據文獻[3][4]的方法來介紹χ檢驗假設在考試數據分析中應用的基本原理,設變量E是命題者對某道試題的期望值,E=nP,n為樣本容量,P為期望的相對頻率,引入以下統計量:∑(O-E)/E,其中O為觀察頻數。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我們需要進行的假設檢驗是:零假設H:選項的實測分布與期望分布相同;非零假設H:選項的實測分布與期望分布不同。
檢驗假設的思想:擬合度檢驗的統計量在確定的某種顯著性水平下如果零假設是真,則檢驗統計量∑(O-E)/E呈近似χ分布,其自由度為研究變量的可能值減1;如果實測分布與期望的分布相當吻合,就不排除零假設,否則就排除零假設;最后對檢驗假設的結果進行解釋。
數據分析的目的是判斷考生實際的應答結果(實測數據)與命題期望的選擇概率(期望數據)是否一致。我們隨機抽取某省5542個高考考生的數學有效數據構成分析樣本,利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
SPSS數據統計分析的步驟如下:
(1)將考試數據導入SPSS軟件,依次點擊【Analyze】→【Nonparametric Tests】→【Chi-Square...】,彈出“Chi-Square Tests”對話框。
(2)將變量列表中待分析的題目序號導入到“Test Variables List”(檢驗變量列表)中,本例中題目的序號為t7。
(3)將對選擇試題的每個選項的期望值依次輸入到“Expected Values”所屬的方框,具體操作方法是選中單選框“Values”,輸入具體的期望數值,點擊“Add”按鈕,依次重復上述的步驟直至所有的選項的期望值輸入完畢。
(4)點擊【OK】,輸出軟件運算結果。
我們需要進行的假設檢驗,H:選項的實測分布與期望分布相同;H:選項的實測分布與期望分布不同。
假設檢驗的顯著性水平為α=0.05,χ=∑(O-E)/E,自由度為df=4-1=3,查χ分布表或利用相關軟件可得P=0.0626,由于P>α,因此不能拒絕零假設,即選項的實測分布與期望分布相同。因此,檢驗結果在0.05顯著性水平時,沒有足夠的證據拒絕零假設,即可認為本題選項的實測分布與期望分布相同,也就是說本題的實際測試效果與命題教師預測的效果是一致的,命題教師準確地估計了考生的實際水平,這是分析獲得的很重要的結論。
5. 結語
SPSS軟件在考試數據統計分析中應用廣泛,但大部分是集中在試題難度、均值、方差統計、考試數據的圖表顯示等幾個方面,本文從一個新的角度利用SPSS軟件對考試數據的相關性、檢驗假設等幾個方面進行了嘗試性統計分析,介紹了使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驟。從上述分析來看,軟件操作步驟和統計分析過程十分簡單、快捷,對于測量學和統計學基礎不太好的數據分析統計人員來說,只要遵循一定的操作步驟,就可以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王孝玲.教育測量(修訂版)[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2]雷新勇.大規模教育考試:命題與評價[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3]李偉明,馮伯麟,余仁勝.考試的統計分析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雷新勇.考試數據的統計分析和解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初三數學期中考試試卷分析報告 篇3
店鋪業績下滑原因分析及改進方法
1、天氣下雨:統計進店率,調解賣場氛圍,做產品知識培訓,陳列跟換
2、客流很少:統計進店率,分析進店顧客,提升試穿率,賣場可以做一次大掃除
3、導購狀態不好:溝通狀態不好的原因,是生活還是工作,進行調整、跟進
4、貨品問題(暢銷款補不到貨、斷碼嚴重):開發類同款的賣點,進行重組搭配銷售
5、vip消費下降:每周短信回訪、了解顧客的需求,購買時適當送點小禮品
6、連帶:提升導購的搭配能力、備選意識的加強,成套給顧客試穿
7、要求打折:介紹產品的優點和做工,和其他同類品牌對比,利用空余時間到其他品牌去試穿衣服,了解別人的優質服務,優點可以學習
8、賣場沒有活動(缺少贈品):根據店鋪的需求和做好促銷計劃的同時適當配一些對銷售有提升的贈
9、衣服做工、質量差:每上新款陳列完后,導購修剪衣服線頭和確保衣服沒有次品的情況下上架,有問題的收進倉反映到公司從而提升做工和品質感)
10、備貨不足:上貨3天內做完新款的fab和搭配,同時看中暢銷款補貨,或是一周內根據銷售補貨,每次搞活動前補足貨品
11、庫存掌握不熟:每周考核庫存一次,交接班會議中店長通報庫存較大的款和暢銷款的庫存量;
12、試穿率低、成交率低:培訓導購與顧客的溝通和贊美顧客,從中了解顧客的需求,提高試穿和成交率。空場店長帶領導購一起做銷售演練
13、銷售技巧弱:針對銷售較差的導購,店長在現場做銷售培訓和導購在接的每一顧客店長或銷售強的導購幫助總結和分析每一單從中得到提升
14、團隊配合差:大家討論配合之間存在的問題,通過溝通和班次的調整,利用互補來進行調整
15、知識不強:通過公司的培訓和定時的檢查
16、非銷售語言較少,不了解顧客的需求:規定每進店顧客都要贊美2點以上,空場做演練
17、空場店鋪氛圍沒有調整好:利用空場,做銷售演練、導購試穿賣場衣服做fab和培訓
18、店鋪人員的調動,人員不穩定:讓員工有較強的歸屬感
19、店長的管理能力:通過培訓提升店長的能力
20、附加推銷和備選做的不夠到位:規定店鋪對每一顧客試穿做好兩套左右適合的款作為備選,可以利用收銀后做推銷和利用配件類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