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形記》(節選)教案
(二)教學目標
根據新《大綱》對閱讀和寫作的要求,將本課教學目標擬訂如下:
1、知識目標
(1)注意解決語言障礙,要注意翻譯語言的特點
(2)領會寓真實于荒誕的隱喻表現手法,學習細節描寫的真實細致。
(3)理解小說荒誕情節和真實細節的統一。
2、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運用探究、討論的學習方法學習的能力。
(2)欣賞作品中極度夸張以及怪誕離奇的表現手法。
3、情感目標
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提高欣賞外國優秀文學作品藝術美的能力。
(三)教學重難點
本文作為第四單元的首篇,學生們對于鑒賞西方現代主義作品還比較陌生,所以引導學生運用討論、探究的方法鑒賞小說的主題,鑒賞通過荒誕的情節表現生活的真實的藝術效果是本文的重點。
《變形記》的作者是用荒誕、變形的藝術手法創作的,因而理解小說反映的生活的真實和藝術的真實,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二、教材處理
(一)學生狀況分析及對策
根據高三學生現有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可采取先按提綱預習課文的策略來完成教學任務。通過學生閱讀課文內容,把握老師提出的問題,針對不同層次面的學生來回答不同深度的問題,使不同層面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都有收獲。
(二)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
強調課前預習,課上以學生閱讀、討論、感悟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讓學生有思考、探索和嘗試的機會,突出探究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教學方法
新《大綱》里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據此本課擬以討論式和比較閱讀的方法教學。根據本課目標和內容,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應用各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在教師的主導下圍繞中心議題發表各自的意見,相互交流,相互啟發,相互爭議,激發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培養健康情感。
四、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教學程序
(一)新課導入
上節課我們討論了格里高爾的心理變化過程以及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這節課我們進一步研究這篇小說的主題思想及藝術手法。
(二)新課講解
1、討論格里高爾變成甲蟲后的心理變化,以及家里人對他態度的變化,從而把握小說的主題。
問題:妹妹、爸爸和媽媽是怎樣對待格里高爾的,他們為什么會這樣?
此過程在于了解親情異化而導致格里高爾被親人拋棄,從而反映出資本主義制度摧殘人性的社會本質。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這篇小說的主題。
在資本主義社會,在金錢和私利面前,小說表現了兩種異化:一是格里高爾的異化,人變成了甲蟲,本性也變了,從掙錢還清父債,爭取獨立自由變為安于甲蟲生活的自娛自賤;二是以妹妹為代表的親人的異化,親情變成仇情,善良變成冷酷。小說描寫這種人情的反差,揭示了人的異化、親情的冷漠、人性的扭曲,從而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摧殘人性的不合理性。(重點內容板書)
當然,對小說的主題,允許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理解。
2、討論:格里高爾突然變成大甲蟲這個情節是荒誕的。明明荒誕的故事,為什么讀者會感到合情合理,富于真實感呢?
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歸納這篇小說的藝術特點。(板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