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綜合
等到掌管兩江時,福文襄王征調各督撫府庫的餉銀,其他的官員沒有不答應的,只有李恭勤極力堅持不給,說:“沒有看見朝廷相關的公文征調,絕不敢發放這些餉銀,來虧缺朝廷的府庫。”福文襄王也沒對他怎么樣。李恭勤的堅持原則又是這樣啊。
文言文閱讀(三)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陸九齡,字子壽。父賀,以學行為里人所宗,生六子,九齡其第五子也。幼穎悟端重,十歲喪母,哀毀如成人。稍長,補郡學弟子員。
時秦檜當國,無道程氏學者,九齡獨尊其說。久之,聞新博士學黃、老,不事禮法,慨然嘆曰:“此非吾所愿學也。”遂歸家,從父兄講學益力。是時,吏部員外郎許忻有名中朝,退居臨川,少所賓接,一見九齡,與語大說,盡以當代文獻告之。自是九齡益大肆力于學,翻閱百家,晝夜不倦,悉通陰陽、星歷、五行、卜筮之說。
性周謹,不肯茍簡涉獵。入太學,司業汪應辰舉為學錄。登乾道五年進士第。調桂陽軍教授,以親老道遠改興國軍,未上,會湖南茶寇剽廬陵,聲搖旁郡,人心震攝。舊有義社以備寇,郡從眾請,以九齡主之,門人多不悅。九齡曰:“文事武備,一也。古者有征討,公卿即為將帥,比閭之長,則五兩①之率也。士而恥此,則豪俠武斷者專之矣。”遂領其事,調度屯御皆有法。寇雖不至,而郡縣倚以為重。暇則與鄉之子弟習射,曰:“是固男子之事也。”歲惡,有剽劫者過其門,必相戒曰:“是家射多命中,無自取死。”
及至興國,地濱大江,俗儉嗇而鮮知學。九齡不以職閑自佚,益嚴規矩,肅衣冠,如臨大眾,勸綏引翼,士類興起。不滿歲,以繼母憂去。服除,調全州教授。未上,得疾。一日晨興,坐床上與客語,猶以天下學術人才為念。至夕,整襟正臥而卒。年四十九。寶慶二年,特贈朝奉郎、直秘閣,賜謚文達。
九齡嘗繼其父志,益修禮學,治家有法。闔門百口,男女以班各供其職,閨門之內嚴若朝廷。而忠敬樂易,鄉人化之,皆遜弟焉。與弟九淵相為師友,和而不同,學者號“二陸”。有來問學者,九齡從容啟告,人人自得。或未可與語,則不發。嘗曰:“人之惑有難以口舌爭者,言之激,適固其意;少須,未必不自悟也。”
廣漢張栻與九齡不相識,晚歲以書講學,期以世道之重。呂祖謙常稱之曰:“所志者大,所據者實。有肯綮之阻,雖積九仞之功不敢遂;有毫厘之偏,雖立萬夫之表不敢安。公聽并觀,卻立四顧,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選自《宋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三》)
注 ①五兩,古代候風的用具。用五兩(一說八兩)雞毛制成,故名。一般立在軍營中或船舶上,以便隨時觀測風向。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以學行為里人所宗 宗:尊崇
b.九齡不以職閑自佚 佚:放縱
c.或未可與語,則不發 發:發放
d.弗造于至平至粹之地,弗措也 措:放棄
解析 發:啟發,闡說。
答案 c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