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浙江卷語文復(fù)習(xí)系列教案
杜甫《旅夜書懷》“名豈文章著,官應(yīng)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人即景自況以抒悲懷,水天空闊,沙鷗飄零,人似沙鷗,轉(zhuǎn)徙江湖。 陸游《秋思》“利欲驅(qū)人萬火牛,江湖浪跡一沙鷗。日長似歲閑方覺,事大如山醉亦休。”同樣含有飄零之意。12.烏鴉烏鴉因形象不美,叫聲難聽,常用以描寫荒涼之景,表凄清之情;也指“小人、俗客、庸夫”。李白《烏夜啼》:“黃云城邊烏欲棲,歸飛啞啞枝上啼。”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李白《烏棲曲》:“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嚴(yán)維《丹陽送韋參軍》:“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李商隱《隋宮》:“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秦觀《滿庭芳》:“斜陽外,寒鴉萬點(diǎn),流水繞孤村。”馬致遠(yuǎn)《天凈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陳英《山坡羊》:“晨雞初叫,昏鴉爭噪,哪個不去紅塵鬧。”張可久《折桂令·九日》:“回首天涯,一抹斜陽,數(shù)點(diǎn)寒鴉。”13.哀猿源于大自然對人的影響而積淀下來,內(nèi)涵是哀愁凄厲。這種悲愁常與思鄉(xiāng)、懷人或遷謫的痛苦相聯(lián)系。如杜甫《九日》:“殊方日落玄猿哭,故國霜前白雁來。”王昌齡《盧溪別人》:“行到荊門上三峽,莫將孤月對愁猿。”劉禹錫《竹枝詞》:“巫峽蒼蒼煙雨時,清猿啼在最高枝。”孟浩然《登萬歲樓》:“天寒雁度堪垂淚,日落猿啼欲斷腸。”14. 黃鶯 黃鶯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杜牧《江南春》),杜牧用黃鶯歌唱寫出江南美麗的春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錢塘湖春行》),白居易用黃鶯鳴啼、燕子輕飛來說明春天的來到。(四)自然現(xiàn)象
1.殘陽
夕陽殘照,能引起無窮思緒:家國之悲,身世之感,古今之情,人天之思,往往錯綜交織,感慨萬千。詩人筆下的夕陽(包括斜陽、殘陽等)多給人以失落凄涼、漂泊滄桑之感。 李商隱的《樂游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古人常用“夕陽”發(fā)思古之幽情。《三國演義》開篇詞“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李白的《憶秦娥》詞末“西風(fēng)殘照,漢家陵闕”,都以“夕陽”寫懷古,充滿歷史滄桑感。
古人還常用“夕陽”寫男女相思,柳永的《八聲甘州》:“漸霜風(fēng)凄緊,關(guān)河冷落,殘照當(dāng)樓”,范仲淹的《蘇幕遮》“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清朝納蘭性德的《點(diǎn)絳唇》“蕭寺憐君,別緒應(yīng)蕭索。西風(fēng)惡,夕陽吹角,一陣槐花落”。都是借助“夕陽”來渲染男女朝思暮想而不得相見的傷感情思。
2.白云
見月懷人,望云思友,是古代詩詞中常表現(xiàn)的情感。 如唐杜甫的《恨別》“思家步月清宵立,憶弟看云白日眠”,詩人臥看行云,倦極而眠,借白云曲折的表現(xiàn)了懷念親人的無限情思。唐劉長卿的《謫仙怨》“白云千里萬里,明月前溪后溪”,寫別后相隔之遙,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帶給千里萬里之外的友人。
白云往往同隱者聯(lián)系在一起的。南朝時,陶弘景隱居在句曲山,齊高帝蕭道成有詔問他“山中何所有?”他作詩答說“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從此白云與隱者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白云自由不羈,潔白無瑕,是隱者品格的最好象征。如李白的《白云歌送劉十六歸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處處長隨君。長隨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隨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蘿衣,白云堪臥君早歸”,白云寄托著詩人對劉十六歸隱生活的羨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