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的一般原則(二)》說課稿
教學內容:設計的一般原則
公開教學時間:xx年10月26日上午第三節
公開教學授課地點:國光中學南益樓四樓多媒體教室(1)
授課教師:國光中學通用技術組 潘 泉 清
一、課標的任務界定:
設計除了需要想象力和創造性之外,還需要符合科學性、實用性、經濟性、美觀性、安全性,以及其他許多需要考慮的因素。一般的設計原則和各個領域的設計規范是前人在長期設計實踐中積累下來的寶貴經驗,學生在學習中應該對此有所了解。
二、教材分析:
本節內容是通用技術必修模塊“技術與設計1” (蘇教版)第三章第二節《設計的一般原則》。主要闡述了產品設計過程中應遵循的基本原則(創新、實用、經濟、美觀、道德、技術規范、可持續發展)以及各原則之間存在互相關聯、互相制約、互相滲透的因變和主次關系。本節內容是全章的重點,是后續各章節知識的結集點。
設計一般原則是設計的規范,又是評價的尺度。設計的一般原則不在于僅僅呈現,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而且要讓學生理解、運用這些原則進行設計;不僅讓學生從單個原則的角度來了解原則,而且要從原則與原則間的關系上認識設計的一般原則。學生通過對設計的一般原則的學習,不僅有利于展開后面各個設計環節的學習,而且可以更有效地把握設計過程,進行設計評價。
三、學情分析
本校學生來自全市不同初中校,雖學識水平和生活閱歷不盡相同,但他們的基礎知識相對比較扎實,且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基本能夠模仿設計制作一些簡單的產品,同時,在前一節“設計的一般過程”的學習中,學生通過設計制作“便攜式小凳”的學習,已不自覺地學習了某些設計的原則,為本節的學習奠定了基礎。因此,學生對設計的一般原則的識記并不困難,但要對設計原則之間的相互關系的理解以及在設計過程中加以運用相對較難。
四、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能夠對設計的創新原則、實用原則、經濟原則、美觀原則、道德原則、技術規范原則、可持續原則的典型案例進行分析,知道設計應遵循的一定原則,理解這些原則之間存在相互關聯、相互制約的關系。
2、能力目標:能夠用設計的一般原則對某些產品進行評價;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實現解決實際問題和團結協作的能力遷移。
3.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師生互動和典型案例的分析,增強對技術設計中人文因素的理解以及對個人、社會、環境的責任心;通過對設計基本原則的理解運用,培養學生的產品質量意識和創新意識.
教學時數安排:2課時。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對設計的一般原則及其關系的理解;初步應用設計的一般原則來評價某些產品。
難點:對設計原則之間相互關系的理解和運用。
六、教學組織的的基本決策:
本節內容的學習主要通過案例分析和學生參與思考討論的形式向學生介紹設計的一般原則,為了達到課標的要求,在本節的教學中,采用“主導—主體”的設計模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知識建構和能力拓展。具體做法:
1、在各個原則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師生互動,討論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啟發學生思維。
2、通過圖片和模型等直觀教具的演示加深學生對各個原則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