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語文二輪復習專題十一學案文言文閱讀(散文)
2.(09高考浙江卷,語文,17-18)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7—18題。(18分)
寶繪堂記
(宋)蘇軾
①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樂,雖尤物不足以為病。留意于物,雖微物足以為病,雖尤物不足以為樂。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然圣人未嘗廢此四者,亦聊以寓意焉耳。劉備之雄才也,而好結髦。嵇康之達也,而好鍛煉①。阮孚之放也,而好蠟屐。此豈有聲色臭味也哉,而樂之終身不厭。
②凡物之可喜,足以悅人而不足以移人者,莫若書與畫。然至其留意而不釋,則其禍有不可勝言者。鐘繇至以此嘔血發冢,宋孝武、王僧虔至以此相忌,……皆以兒戲害其國,兇其身。此留意之禍也。
③始吾少時,嘗好此二者,家之所有,惟恐其失之;人之所有,惟恐其不吾予也。既而自笑曰:吾薄富貴而厚于書,輕死生而重于畫,豈不顛倒錯繆失其本心也哉?自是不復好。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于是乎二物者常為吾樂,而不能為吾病。
④駙馬都尉王君晉卿雖在戚里,而其被服禮義,學問詩書,常與寒士角。平居攘去膏粱,屏遠聲色,而從事于書畫。作寶繪堂于私第之東,以蓄其所有,而求文以為記。恐其不幸而類吾少時之所好,故以是告之,庶幾全其樂而遠其病也。熙寧十年七月二十二日記。
(本文有刪節)
[注] ①鍛煉:打鐵。
1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雖尤物不足以為病 病:禍害。
b.然去而不復念也 去:歸去。
c.常與寒士角 角:較量。
d.以蓄其所有 蓄:收藏。
【答案】b
【考點】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實詞的含義,能力層級為b級。
【解析】信息源在第三段:“見可喜者雖時復蓄之,然為人取去,亦不復惜也。譬之煙云之過眼,百鳥之感耳,豈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復念也。”這兩句的大意是用過眼云煙比喻喜愛的書畫被人取走后也就不再想念了。因此,“去”解釋為“歸去”不當,應解釋為“離開”,引申為“消失”。
【思路分析】要注意結合上下文推斷詞義,這些詩詞,使用頻率高,古今詞義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包括通假字、偏義復詞、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四種情況。要做好此類題目,一是靠平時多積累,二是要學會借助上下文語言環境進行推斷,兩者結合,則問題迎刃而解。
18.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皆以兒戲害其國 幾以捕系死
b.輕死生而重于畫 不患貧而患不安
c.然為人取去 君為我呼入
d.譬之煙云之過眼 不知東方之既白
【答案】c項第一個“為”作介詞用,表被動關系,可譯為“被”;第二個“為”作介詞用,可譯為“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