緣事析理
出示課件4:
下水文《從故宮中的“星巴克”說開去》
教師范讀下水文。
提問:將思考問題的過程下筆成文就是一篇緣事析理的文章,那這篇文章的結構是怎樣的?
明確:引例、析例、再引例、再析例、結論。
提問:文中運用到的思考問題的方法有哪些?
明確:以小見大、比較鑒別、探究因果、預測未來。
(六)實戰演練
(過渡語)看來,寫緣事析理的議論文并不難,大家將事例想深刻了,再把這種“想”的過程落筆成文,就是一篇思想深刻的文章了。我們來看下面這則事例。
1、出示課件5:
金魚是鯽魚的變種,徹頭徹尾是人類馴育的結果。人類對其一貫的要求是美。只要美就行。而金魚的捕食能力卻被作為美的代價退化殆盡。不會捕食,危機感便無時不在,它別無選擇地必須抓住每一粒投向自己的食物,而人把食物精工細制得可口至極,成為一種其無力抗拒的誘惑,于是不會搖頭的金魚吃啊吃,直到連同食物一起沉至水底。
2、學生根據前面的思維訓練方法“緣事析理”,以《金魚之死的啟示》為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課后完成)
(七)課堂總結
我們生活中所遇到的多是些平凡小事,它們粗看不起眼,細究大有深意。我想通過這堂課讓大家學習運用以小見大、比較鑒別、探究原因、預測未來等方法去緣事析理,并將自己的感悟記在練筆本中。我相信,只要大家堅不懈,一定能寫出深刻的文章,最終成為一個目光銳利、思想深刻的人。
四、教師下水作文
從“故宮中的星巴克”說開去
在故宮一座古香古色大殿的一角,一家“星巴克咖啡店”已開設了六年。這家披著西服的洋店,鶴立在長袍馬褂的建筑群里,格外醒目,不,應該是格外刺眼。它仿佛向前來故宮的游客訴說著什么……
(在描述與評論中引出事例)
星巴克咖啡店是美國消費主義、實用主義的象征,“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它能在故宮生存六年,說明它迎合了許多游客,尤其是外國游客的消費心理。故宮是我國傳統文化的圣地,將“星巴克”開到故宮,卻令人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它象征著外國文化的“軟力量”在我國——一個五千年文明古國的滲透與擴張。
(析例,以小見大)
近年來,外國文化的滲透與擴張的事例比比皆是:那聳立在大街小巷的一家家國外品牌服飾店;那一層層張貼在學府校園里的英語補習海報;那一部部占據著電視屏幕的日劇韓劇。還有那五花八門的西式快餐店、日本料理、泰式推拿,真是歐風美雨,鋪天蓋地,日劇韓劇,遮天蔽日。
(橫向展開,聯系現實生活中的例子,扣題“說開去”)
面對軟力量的強大攻勢,許多同胞,尤其是青少年在不知不覺中喪失了自我。他們花大量的時間苦讀英語卻忽視自己的母語;他們熟知比爾•蓋茨、喬丹卻冷落了老舍、巴金;他們迷戀日本漫畫卻不讀《詩經》、《離騷》……
(再引例,展開對比,已現觀點)
外國文化正一步步蠶食著我們原本有限的心靈空間。自然界中有“生物入侵”一說,武漢東湖的水面就曾被從國外引進的水葫蘆——一種生長極迅速的豬飼料侵占,導致其他物種的萎縮甚至銷聲匿跡。文化也是如此。當人們只滿足于聲色大餐的感官刺激,心靈就會被金錢物欲所填滿。今天,有幾個人能靜靜地坐下來與古典對話和傳統交流?傳統文化正漸漸被我們拋棄。山東曲阜孔廟恢復祭孔儀式竟然要跑到韓國去學習程序不正是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嗎?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假如有一天,我們斬斷曾滋養我們的傳統文化的臍帶,斬斷將我們緊緊聯系的民族文化紐帶時,我們的民族凝聚力在哪里呢?我們靈魂的根又在哪里呢?楊叔子博導說得好:“科學落后,一打就垮;人文缺失,不打自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