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小說兩篇
[點撥:對阿諾德能力的描寫,作者筆鋒一轉,運用了簡單概括的寫法。作者通過對阿諾德向老板匯報的描述,讓讀者看出阿諾德辦事干練、果敢、心細,辦事周密,有超前意識。其次,作者通過阿諾德向經理匯報的方式,比直接寫阿諾德如何的有能力、有經濟頭腦更有說服力。]
此時,老板轉向了布魯諾,說:“現在您肯定知道為什么阿諾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點撥:結尾:文章到此,不僅是布魯諾,而且讀者對二人能力的差別也已經一清二楚了。]
評析:作者是一個善于從社會現實生活中取材并且寓意深刻的作家,從他寫這一則小故事就不難看出這點。兩個同齡的小伙子同受雇于一家店鋪并拿同樣的薪水,阿諾德青云直上,可布魯諾卻原地踏步。老板叫他們分別到市場走一圈回來之后,原因馬上一目了然,前者是推一步進一步,后者卻是把老板想要的資訊一次找詳細報告完畢并對此進行了評估,且帶回了樣品。整個故事簡潔扼要描述,沒有累贅的語言,也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更沒有長篇大論的道理說明。便讀完文章后,卻令人茅塞頓開。
故事中并沒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它只是闡述了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一件關于升遷的平常事,像這樣的事幾乎人人都會遇到,可是卻很少有人去細細地對它進行分析。作者用這么一個故事,從側面去反映了,讓人們看清自己,從而告訴人們失敗的原因和怎去做一個能讓老板重用自己,適應社會競爭的道理。告誡人們,社會并不是被動的。
作者用了“阿諾德”和“布魯諾”兩個化名,這個故事看似純屬虛構,然而現實社會中卻每時每刻都在上演這種戲。看完故事,心情不會跌宕起伏,然而故事卻耐人尋味,不由得引起人們的思考:我是“阿諾德”還是“布魯諾”?我可不可以甚至比“阿諾德”做得更好?此外,故事中的老板,這一人物用得巧妙至極,表面上看老板似乎無關緊要,言詞也不多。可是,這個“無關緊要的老板”卻正是貫穿整個故事的中心人物,也是整個故事寓意的點破者。沒有老板,布魯諾也不會明白自己失敗的原因,
這個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故事,三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物,卻深刻地提醒了人們:在這充滿競爭的社會,被動者終將會被淘汰,只有主動向上的人才能不斷地進步與發展。隨著社會的發展,對人才能力的要求也相應的提高,這就不再像以前所說的“安守本分”就可以的了,有時候太“安守本分”了就會只有被動的份,就變成死腦筋,不會變通了。被動在社會上意味著落后,所以要成為當今社會有用之才,主動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課文解析
1文章結構
布魯諾:三趟才搞明白信息
差別→兩人同樣的薪水→兩人不同樣的薪水→買土豆
阿諾德:一趟掌握土豆和西
紅柿的市場信息
2寫作特點
(1)對比手法的運用
在這篇小說中,作者主要是運用了對比的表現手法。先看題目,題目是“差別”,這本身就已經包含了兩者之間的比較。再看小說的內容,除了第一段沒有使用對比的手法以外,其余部分基本上都運用了對比這種表現手法。如,阿諾德青云直上,而布魯諾則原地踏步;對于市場上的情況,老板的三個問題,布魯諾跑了三趟才搞明白;阿諾德只用了一趟,不僅搞清楚了土豆的市場情況,而且還弄清楚了西紅柿市場的有關情況,甚至連賣菜的人都帶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