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的個性化解讀
解讀詩歌忌諱將詩意說得太確定,這其實是一種正確的解讀原則,它同樣適用于文學鑒賞。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多角度、多層次地去領會作品的內涵,正所謂“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當然,鼓勵學生多樣性的解讀,不等于放任自流,對諸如“朱自清寧愿餓死不領美國救濟糧真笨!”“人生就是一場交易”等錯誤的所謂“多元解讀”要予以糾正,正確引導。教師要發揮主導性,引導學生對原著做些新的闡發或突破,運用發散性和靈活性的創造思維觸角,探索課文的精髓,把書本文字讀活。
(《職業教育研究》XX年7期)
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
編寫意圖
一、反思自己語文學習的途徑、內容、習慣和方式。
二、發現自己語文學習的個性并注意發展、運用這種個性去學習、創新。
三、通過自我評價調整自己的學習。
四、接觸一點科學研究問題的方法。
教學建議
一、探究與發現的問題最好由學生提出,然后由教師組織同學們一起討論決定,并允許學生有一定的選擇余地。如語文學習中聆聽能力發展的現狀,課外閱讀的內容與方法,即席講話的心理狀態和水平,我的作文習慣與發展趨勢,我的思維習慣與語言轉換能力,文化常識的積累情況等等。
二、這次“探究與發現”的學習活動,可從“問卷法”開始。教師要了解學生對“問卷法”的初步認識和對這方面的需要,適當給予指導幫助。
三、運用問卷法進行評價不是最終目的,關鍵是使學生發現自己的學習方式與個性并進行有效的調整和發展,因而后續的工作要跟上,也可延續“探究與發現”的學習內容。
四、建議教師將本班的數據收集起來,進行統計學的分析,做一點相關研究,以便以后更好地引導學生學習。
有關資料
一、專家們對于“問題”的有關論述
問題,是我們認識世界、探索世界的開始,古今中外許多教育家都在自己的學習觀中強調了提出問題的重要價值及其對學習的重要意義。
(1)杜威的觀點
從教育理論和學校教學的角度關注人類解決問題的能力始于美國進步主義教育家杜威,他主張讓學習者從經驗中學習,通過解決問題來學習。這可以說是首次從教育的角度提出“問題”在人類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他已經強調了發現問題作為思維和創新的起點的重要意義。
(2)皮亞杰等人關于問題建構的觀點
建構主義的學習觀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獲得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借助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方式獲得的。因此,在課堂上提出自己感到困惑和不確定的問題,就是學習者積極參與學習過程,思維卷入認知活動以及學習自主性的重要表現,通過提問與老師和同學之間的進行交流正是個體積極意義建構的過程。
(3)我國學者的主張
XX年,我國學者申繼亮、陳勃等在研究中指出:在現實情境中,解決問題的第一步,往往也是最困難的一步,便是發現問題。發現問題需要人們能夠透過事物的表面,排除無關信息,發覺出影響適應或創造的障礙。
二、關于“問卷法”
問卷法是教育科學研究最常用的收集資料的方法之一,在揭示人的心理活動規律與教育規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一)問卷的一般結構與設計步驟
1.問卷的一般結構
梳理 探 究語文學習的自我評價問卷一般包括“標題”“前言和指導語”“問題”“選擇答案”和“結束語”等幾部分。其中問題和答案是問卷的主要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