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旅游景點導游詞范文(通用3篇)
泉州旅游景點導游詞范文 篇1
大家好,歡迎到草庵摩尼教遺址參觀。
距泉州市區南門外19公里的晉江余店蘇內村,有一座萬山峰,又名萬石山、華表山,為我國僅存完整的摩尼教遺跡。因古用草構屋,故曰草庵。摩尼教又名明教,公元三世紀波斯人摩尼所開創,摩尼(公元216-276年)生于南巴比倫安眠王族家庭,他以拜火教為信奉基本,接收基督教、佛教和古巴比倫的宗教思維,創建了摩尼教。其教于唐代傳入泉州,稱為明教,崇敬光亮,倡導喧擾,反對黑暗和壓迫。古代遺址為元代修建物,據考古發明,宋代摩尼教已在這里運動。明代禁絕,此處鄉民仍以佛教崇拜,保留完全。摩尼教寺緊依華表山麓,內有僧尼方丈,本來庵前還有一座佛教寺,已廢,近年又重建,面目一新。
花木、果樹相映,景致非常精美清凈,為一番別致風景。草庵寺依山崖傍筑,修筑情勢為石構單檐歇山式,四架椽,面闊三開間,間寬1?67米,進深二間3.04米,屋檐下用橫梁單排華拱承托屋蓋,簡略古樸。其中最為可貴的是庵內依崖石雕一尊摩尼光佛,石浮雕摩尼跌坐神像,作圓圈淺龕,直徑1.68米,坐像身長1.52米,寬0.83米,頭部比較特殊。浮現輝綠巖(青斗石)色彩,長方形面貌0.32X0.25米,背有光芒射紋飾,出現花崗巖石質,披發披肩,端坐蓮壇,面相圓潤,眉彎稍為隆起,嘴唇薄,嘴角線深顯,構成下額圓突,顯得安祥自若;身穿寬袖僧衣,胸懷打結帶,無扣,結帶用圓飾套束蝴蝶形,而向兩側下垂于腳部,雙手相疊平放,手心向上置于膝上,情態肅穆慈悲,衣褶儉樸流利,用對稱的紋飾表示時期作風。這是目前世界僅存的一尊摩尼教石雕佛像,列為全國重點文物維護單位。
在佛龕的左上角陰刻一段文字“謝店市信士陳真澤破寺,喜舍本師圣像,祈薦考妣早生佛地者。至元五年戌月日記”。五行楷書,34字,字徑2.5X2.5厘米。在右上角還有陰刻比擬毛糙的文字“興化路羅山境姚興祖,奉舍石室一完。祈薦先君正卿姚汝堅三十三宴,妣郭氏五九太孺,繼母黃十三娘,先兄姚月澗,四學世生界者。”這些文字價值性很高,是目前世界獨一摩尼光佛造像跟庵寺建造年代可借的文字佐證,十分寶貴,同時也是研討泉州明教的一手歷史資料。
在這草庵遺址前真個20米處,曾經出土一塊元代完整的黑釉碗和60多件殘瓷片。這件完整的黑釉碗,口徑18.5厘米,高6.5厘米,碗內底部在燒制時便刻有“明教會”三字,字徑6.5厘米左右,其余殘瓷片同樣分辨刻有“明”、“教”、“會”三個字樣,這是當時泉州明教會活動情形的主要發現。宋未元初時燒制這種黑釉碗,在晉江磁灶為數較多,泉州市區近郊也有同類型的發現,闡明羅山草庵摩尼教遺址的文字記載與黑釉“明教會”的瓷碗相印證。泉州的摩尼教活動于元代是比較公然性的。解釋泉州的明教是以佛為崇拜而風行的。據傳有泉州十八位讀書士子住于草庵勤懇讀書,常于此浮現佛的形象,說是文殊菩薩的顯影,因而在摩尼光佛坐像兩側有弘一法師手書木刻對聯“石壁光明相傳為文佛顯影”,“史乘記錄于此著名賢讀書”。
泉州旅游景點導游詞范文 篇2
各位旅客朋友們:
開封包公祠是專為紀念我國北宋著名清官、政治改革家包拯而恢復重建的,是目前國內外規模最大、資料最全、影響最廣的專業紀念包公的場所。它坐落在七朝古都開封城內風景如畫的包公湖西畔,是國家旅游局開發建設的中原旅游區的重要景點、河南省十佳旅游景點之一。
包拯,世人尊稱為“包公”、“包青天”,是我國北宋時期著名的清官。它一生憂國憂民,剛正不阿,抑強扶弱,鐵面無私,為百姓伸張正義,贏得了古今中外、婦孺皆知的美名,千百年來深受人們的尊敬與愛戴。自金元以來,開封就建有包公祠,以紀念這位歷史先賢。
開封包公祠占地1公頃多,仿宋風格的古建筑群坐落其中,凝重典雅、氣勢恢宏,既有北方建筑風格的宏偉壯觀,又不乏江南園林的清心雅致。與位于包公東湖的“開封府”遙相輝映,形成了“東府西祠、樓閣碧水”的壯麗景觀。
包公祠內分主展區,園容風景區,功能服務區。主展區內有大門、二門、照壁、碑亭、二殿、大殿、東西配殿。以文物、史料典籍、銅像、蠟像、模型、拓片、碑刻、畫像等形式全面、詳細的介紹了包公的生平歷史,展示了包公的清政廉明。園容風景區內假山起伏,瀑布飛瀉,玉橋臥波,錦鯉戲水,石雕精美,四季滿目翠綠,月月花香撲鼻,處處幽雅宜人。功能服務區內有停車場,商品部,餐廳,多媒體游客中心以及高標準星級旅游廁所等。齊全的配套服務設施為廣大海內外游客提供高質量全方位的旅游服務。
泉州旅游景點導游詞范文 篇3
上海市概況導游詞
上海位于中國大陸南北海岸線幾乎正中間的長江口,整座城市有3000萬左右的人口,他們生活在海拔不足5米的沖積平原之上。黃浦江穿城而過,江的一邊是老上海--浦西,另一邊則是新上海--浦東。自江南水鄉而來的蘇州河在此與黃浦江交匯,阿拉的解說就從這里的外灘開始吧。
吳淞口、黃浦江、蘇州河是上海的生命線
蘇州河開埠前叫吳淞江,后來租界里的外國人發現,沿著這條河可以抵達蘇州,于是叫它蘇州河。事實上,上海的形成發展得益于一個湖泊:太湖,一個城市:蘇州,一條河流:吳淞江。古時候,這條河是上海通往臨近城鄉的主干道。它的盡頭有一座象征上海標志的大橋,現在110歲高壽了,因為不收過橋費,它被稱為白渡橋,“白”在上海話中是免費的意思,又因為上海習慣把河流的下游說成“外”,上游叫做“里”,因此呢,這座橋又叫外白渡橋。蘇州河過外白渡橋便在此匯入前方更加開闊的黃浦江。
發源于浙江天目山、流經太湖而來的黃浦江,一路向東穿越上海。剛進入二十世紀的那些年,上海工業就迅猛狂飆,而人們需要更大的河流運輸原料,提供水源動力。當蘇州河捉襟見肘,精明的商人轉而選中了黃浦江。
沿著黃浦江順流而下,不遠處就是長江的入海口--吳淞口。一百多年前,上海的價值從這里被發現,吳淞口面向的大海讓上海與世界相連,而它身后6300公里的長江能夠深入中國廣闊的腹地。通達和老天爺給予的獨特地理位置是這座城市最原始的資本。
金子銀子鋪成的外灘
我們眼前這三里多的濱江地段,曾經是一片泥濘的淺談。鴉片戰爭后,上海被迫成為開埠通商口岸,來華的英國人一上岸就看中了這片地段:哇!這是多么美味的一塊肉!哈哈,外灘的歷史就是從這一刻起發生了轉變。而后,臨江而建的這最顯眼的30多幢建筑成了上海永恒的經典。曾經,中國近一半的財富,都被外灘這些金子堆成的房屋攬入懷中...
大約二十世紀初,英國人模仿本國國會大廈的大鐘,在外灘建造了這幢有十層樓高的哥特式鐘樓,并在英國本土造好大鐘后運到上海來組裝。據說它花了白銀5千多兩,是亞洲第一大鐘,也是世界著名大鐘之一。大鐘設置為東八區時間,也就是現在的北京時間。那時全球化的時間正在形成之中,上海率先采用統一的標準時間,從那一時刻上海跟上了世界的步伐。
伴隨著開埠的進程,世界許多金融機構涌入外灘。在鐘樓的隔壁,這座白色穹頂的大樓就曾進入住過一家實力雄厚的匯豐銀行。源于羅馬建筑美學的三段分化設計,使整幢大樓莊重而不失典雅,它被稱為鐘樓的“姐妹樓”。
可與世界頂級商業街媲美的南京路
連接外灘的道路是上海最繁華的商業街--南京路。租界時期,南京路就被外國人列為世界性的三大賽商業街之一,和它齊名的是巴黎香榭麗舍和紐約第五大街。不過,最早的南京路只是一條小土路,英國人喜歡在此遛馬,人們就把它叫做馬路。從馬路起步,中國人奔跑在通往近代化的道路上。上海的第一盞電燈、第一根自來水管道、第一條有軌電車線路、第一座電話、第一條人工黃包車通道...都誕生在這條被稱為大馬路的南京路上。
陸家嘴的城市森林世界
浦東是一個新時代的造夢之地。你看,黃浦江在這里拐了個接近90度的大灣,成就了中國的黃金水彎道。浦西的外灘曾經是中國最富有的地區之一,上世紀九十年代鄧爺爺在這里畫了一個圈,浦東的陸家嘴接過了財富的接力棒。浦東人只用了30年的時間便把這一片茫茫田野、連一塊巴掌大的水泥地面都找不到的地方,變成了如今鋼筋水泥柱子組成的城市森林般的高樓群。
造價8億元的東方明珠是浦東最老的前衛建筑,建成時它的高度在全球電視塔中排行第三,不過,它的本職工作是承擔上海6套無線電視發射業務。夜晚的東方明珠格外風騷,它變換著不同的霓虹色彩,藍白鐳射燈光最常見,粉色一般出現在節假日。
金貿大廈是第一幢超過400米的超高建筑,修長穩健的外觀酷似杭州的六和塔,八角形的建筑樣式,樓高88層,中國人鐘愛的數字8被在設計中反復使用。你可能想不到的是:將中國傳統情懷演繹得淋漓盡致的竟然是一位來自美國芝加哥SOM的設計師。
金茂大廈旁的環球金融中心,建筑的主體是一個正方形柱體,由兩個巨型拱形斜面逐漸向上縮窄于頂端交匯,極像兩把指向天空的“軍刀”,所以又俗稱軍刀樓。為減輕風阻,在原設計中建筑物的頂端設有一個巨型的環狀圓形風洞開口,借鑒了中國庭園建筑的“月門”。日本人真能設計,軍刀+太陽,呵呵......后來,還是將大樓頂部風洞由圓形改為倒梯形,并確定為最終設計方案。
鑒于三角形的穩定原理,沒過多久,環球金融中心的身旁出現了一位更高的鄰居。這里的垂直世界讓我們重新認識這座城市的高度,上海中心大廈高632米,是目前中國最高的建筑。超過50萬平方米的室內空間,填滿127層樓,整棟摩天大樓可以容納三萬人在此工作和生活,哦,我的天啊。
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浦西老房子
變化的時代總需要一些不變的風景,它告誡每一座遠航的城市,不忘初心好揚帆。上海在近百年飛速發展的同時,也能尋找到許多古老的痕跡。
距離上海市區不到50公里,有一座古樸的小鎮,叫朱家角,它在那里已經度過了1700年的時光,如今江南的粉墻黛瓦老房子在這里展現得淋漓盡致。盡管現在上海周邊的城市都以“小上海”自稱,要知道開埠前,以“小蘇州”自居的上海就是這樣的江南水鄉。
和這小鎮歲月相當的還有一座古老的寺廟,相傳,龍華寺始建于三國時期,唐朝年間武則天為它捐建了第一座佛殿,千年來龍華寺香火不絕,它成為上海人新春祈福之地的首選。
在上海的鬧市區,隱藏著一座精致的江南園林。豫園原是明代的一座私人花園,它身處喧鬧繁華的都市,但園內可充滿了山林野趣。豫園最熱鬧的時候要數元宵節燈會了,生肖彩燈是燈會的主角,豫園的燈會傳統從清末開始,一直延續至今。每年看燈的人群前往熙熙攘攘的九曲橋,民間傳說,鬼怪只能走直線,新年到九曲橋走一走,可以躲避鬼怪,去掉晦氣。
每當旅游大巴行駛在都市的高架路上,時刻能看到一幢幢紅頂的房子整齊排列,類似于今天聯排別墅的布局。其實,這是上海的老房子。五十年代前,它們容納了這座城市60%的人口。大門以石頭做門框,木頭做門扇,因此得名石庫門。清末江浙一帶發生戰亂,大量百姓逃亡上海避難,一時間房子成為緊俏貨。為了節省空間,房地產商引進了英國連拍建筑形式,富有的人家可以買下一排石庫門,條件一般的往往十幾戶合住在一棟樓里。石庫門不僅安撫了生活,也見證了歷史。
上海老房子不僅有中式老屋、半中式的石庫門,也有地道的西式建筑。在長陽路一帶的摩西會堂,就是上海著名的西式歷史遺跡。這座隱蔽的小院,常常吸引外國人駐足。院子里的墻壁上鐫刻著一萬多個名字,這是一群曾在上海生活過的猶太人,摩西會堂是當時他們的宗教活動中心。二戰時期為了躲避納粹人的迫害,3萬猶太人輾轉來到上海,這里是當時唯一不用入境簽證的避難地。
如果想看仿古建筑,與上海的舊日時光迎面相逢,可前往松江區車墩鎮上海影視城。整座影視城,目之所及,都是上海灘的經典場景。不少有關老上海的經典影視劇都在這里拍攝。這里有十里洋場的繁華,也有石庫門里弄的市井,置身其中,恍若隔世般穿越時空回到30年代燈紅酒綠的舊上海,黃包車、有軌電車、老爺車穿梭在灰白色的街道中;“外白渡橋”、“黃浦江”、天主教堂,這里曾經上演的愛情故事將引領人們重溫那段若即若離的亂世愛情。《情深深雨蒙蒙》的大部分場景就在此取景拍攝。十幾位演員通過巧妙的調度,就能制造熙熙攘攘的上海街景。變換的場景,迷離的江湖風情,上海總能引發人們永不枯竭的好奇。
傳統的基礎工業
上海也是我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19世紀中葉以后,江南各地機器制造業、蠶絲業、面粉加工業、航運業、印刷業等民族企業匯聚上海這個世界窗口,為上海城市的工業化奠定了基礎。經過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尤其是建國后五十多年來上海人民的共同努力與建設,如今的上海已經成為全國最大的綜合性工業城市,企業所涉及的行業包括機械加工、冶金、電子、儀表、化工、船舶制造、輕工、紡織、航天航空、醫藥及醫療器械、印刷、食品加工、服裝、石油化工等,重、輕工業各行門類之全堪稱中國之最。
有著河海的天然優勢,造船是上海的家傳技藝,一百多年前,黃浦江畔誕生了中國第一家近代造船廠。如今幾乎所有種類的船舶都可以在上海建造,甚至包括將要下水的國產航空母艦。外高橋船廠,每年產出二十多艘不同的幾十萬噸級的巨型船舶。
上海的飛機夢源于一棟建筑,它叫做飛機樓,在如今的五角場第二軍醫大學旁。這幢樓的建造像30年代雙翼飛機凌空欲飛的飛機,1932年“128”事變中,日軍飛機的轟炸,讓上海損失慘遭,國人由此萌生飛機強國的渴望。一年后人們集資十萬元建造了這座飛機樓,航空救國運動正是從這里起步。現在上海的北郊有中國最大的民用飛機總裝制造中心,它能自行研發制造的噴氣式飛機,目前累計有著24家客戶600架飛機的首批訂單,正在這家制造中心進行的是最后階段的總裝。前不久的C919飛機試飛成功,就是由中國自主研發制作,在這里總裝的。此前,我們乘坐的飛機大多來自波音、空客兩大公司,C919的面世使得飛機行業的壟斷一去不復返。
在南浦大橋不遠處,有座煙囪高聳的建筑,它曾經是一座發電廠。上海華界的第一盞電燈就是由它點亮。如今電廠變身為藝術館。老廠房的巨大空間,最適合裝下當代藝術的奇思妙想,古老的藝術被重新利用。這些個傳統的行當在字歲月的打磨中重煥生機。
城市的超強功能
大上海的城市功能可以說毫不遜色于世界上任何一個大都市。這座城市功能的總體定位是要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并確立高層次的經濟結構,特別是發達的現代服務業。
上海因河而興,通江貫海。一百多年的時光,一個聚散離合的碼頭,變為如今吞吐萬匯的港口。上海港集裝箱的年吞吐量約占全球總量的十分之一。在東海之上,有座蜿蜒的大橋,它橫跨大海,是全球第二長的跨海大橋。S型的身段,讓它在32公里的路程中,盡可能少的受到洋流的正面沖擊,在它連接的小洋山島嶼上,坐落著一個世界級集裝箱大港。而這個港區只是上海港區鏈條的一部分。洋山港區附近是水域深達16米,即便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集裝箱船,也能順利靠港。像總長400米的超長集裝箱船,在此碼頭比比皆是。你可知道,它可以搭載14000個標準集裝箱,如果將這些箱子相疊,它們的高度至少是珠穆朗瑪峰的三倍。
上海是中國大陸同時擁有兩個民用國際機場的城市。一座是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一座是上海虹橋國際機場,分別位于城市的東西兩側。
上海虹橋國際機場是上海解放前就有的老機場,始建于1907年,它的前身是建于1921年3月的民國虹橋機場。機場現在擁有兩條跑道,兩個航站樓。地鐵2、10號線經過,相距上海最大的火車站--上海虹橋火車站僅僅地鐵一站的距離,距市中心約13公里。
上海浦東國際機場,位于中國上海市浦東新區濱海地帶,面積為40平方公里,1999年建成,距上海市中心約30公里,距虹橋機場約52公里,與北京首都國際機場、香港國際機場并稱中國三大國際機場。浦東機場是國內首個擁有四條跑道的機場。目前,第五跑道正在建設中,未來將建成八條飛機跑道、五個航站樓的超大型機場。
摩登都市里的市民天地
人民廣場成形于上海開埠以后,原來稱上海跑馬場,是當時上層社會舉行賽馬等活動的場所。現在這里依舊是市民活動中心,有旅游角、讀書角、民主角、相親角、英語角、大媽角、戀愛角等等五花八門...
浦東新區的川沙有一座歡騰的樂園,在迪士尼誕生的第60個年頭,這座童話城堡終于來到了上海,盡管已經聲名遠播,但每到一個國家,迪士尼從不忘記隨鄉入俗。這座融入中國特色的樂園擁有七大主題園區:米奇大街、奇想花園、探險島、寶藏灣、明日世界、夢幻世界、玩具總動園;兩座主題酒店:上海迪士尼樂園酒店、玩具總動員酒店;一座地鐵站:迪士尼站;并有許多全球首發游樂項目。迪士尼造價340億人民幣,極致的體驗感,是它俘獲游客的法寶。
離迪士尼不遠的地方是野生動物園,這里住著來自五大洲的動物朋友,難怪人們叫它動物聯合國。
崇明東灘濕地是上海市目前僅存的優質自然資源,它是東亞最大的候鳥保護區之一,哺育南來北往的生命,隨著上海市民的富裕以及他們過于緊張的工作節奏,東灘一定會成為開發價值極高的旅游、休閑勝地。
上海的體育設施一應俱全,奧迪國際賽場F4方程賽生機勃勃,活力四射;揚帆不一定非得遠航,在上海西郊的淀山湖,帆船愛好者紛紛啟程;八萬人體育場人們為自己支持的球隊加油吶喊,感受草坪上激烈碰撞。
海派文化的解讀
儂看過《花樣年華》嗎?看過《色戒》嗎?儂如果看過肯定記得張曼玉和湯唯的旗袍造型,那是上海女人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不可或缺的經典之作,是那個時代上海女人的一個標志。上海海派文化是“海納百川,兼容并蓄”的。海派文化,是植根于中華傳統文化基礎上,融匯吳越文化等中國其它地域文化的精華,吸納消化一些外國的主要是西方的文化因素,創立了新的富有自己獨特個性的海派文化,其特點是:吸納百川、善于揚棄、追求卓越、勇于創新。一盞昏黃的燈光、狹窄的樓梯、一襲旗袍,一臺老式留聲機,便能讓人勾起老上海的回憶,想到上海獨特的海派文化。
最大膽的夢想是展望未來,最務實的行動是擁抱現在,這就是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