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課文研討一、整體把握
1883年3月17日,偉大的革命導師馬克思安葬在英國倫敦郊區海格特公墓。在葬禮上,恩格斯用英語發表了這篇演說。恩格斯是馬克思的摯友,兩人為無產階級的解放事業并肩戰斗近40年。對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莫過于恩格斯;對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的莫過于恩格斯;對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巨大損失,最清楚的莫過于恩格斯。因此,在這篇悼詞中,恩格斯對馬克思一生偉大貢獻的總結高屋建瓴,充分表達了全世界無產階級對馬克思的無比崇敬和哀悼之情。
文章開頭先簡要敘述了馬克思逝世的情景,接著概括地指出馬克思的逝世給全世界無產階級造成的巨大損失。用兩個“對于”,從革命斗爭實踐和革命理論兩個方面說明馬克思的逝世是“不可估量的損失”,“空白”一句,極言損失之大。
文章的主體部分,具體論述了馬克思一生對人類歷史發展的偉大貢獻和為無產階級解放事業奮斗一生的革命精神。這部分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總結馬克思的偉大貢獻的。首先,馬克思是個偉大的思想家,他發現了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和剩余價值規律。人類歷史發展的規律指的是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一切意識形態發展的基礎,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是馬克思在歷史唯物主義方面的重大發現,作者將之與達爾文發現有機世界的發展規律即物種起源學說相提并論,從而生動地說明了這一發現的劃時代意義。而剩余價值規律是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方面的重大發現,它的提出,揭示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這一切深刻地證明了馬克思在思想領域的偉大貢獻。
其次,馬克思還是一個偉大的革命家。作者概述了馬克思的革命實踐活動,如辦報、組織國際工人協會等,熱烈地贊頌了馬克思在革命實踐中的偉大成果和頑強的斗爭精神。而不同階級對馬克思截然相反的態度,恰恰證明了馬克思是一個無產階級的偉大領袖。而且,馬克思還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他對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們當作蛛絲一樣輕輕拂去”一句,充分表現了他的氣度,而“他可能有過許多敵人,但未必有一個私敵”一句則充分展現了他的胸懷。因此,對于他的逝世,世界各地的無產階級和勞動者都表示了深切的哀悼和尊敬。最后一句總結全文,簡潔而有力。
二、問題研究
1.本文運用了哪幾種表達方式?
這篇演說詞綜合運用了敘述、議論、描寫、抒情等多種表達方式。如第一部分的第一層,詳細敘述了馬克思逝世的時間“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接著具體描寫了馬克思逝世時從容安詳的神態:“安靜地睡著了──但已經永遠地睡著了。”第二層用議論的方式闡述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巨大損失。第一層的敘述和描寫是為下面的議論服務的,第二層的議論是在第一層敘述、描寫基礎上進行的。這部分敘述、描寫、議論的綜合運用,使演講一開始就表達了作者對馬克思逝世無比悲痛的感情,使聽眾受到強烈的感染和震撼。對馬克思的革命實踐活動,多用敘述方式;對馬克思的各種貢獻、發現的闡述和評價,采用議論方式;而在敘述和議論之中,又運用帶有強烈感情色彩的詞句,極富有感染力。
2.本文在語言上有什么特點?
本文是恩格斯對馬克思一生偉大功績的高度概括,高屋建瓴而又充滿感情。體現在語言上,文章用詞準確,生動凝練,內涵豐富。如開頭一句,“還不到兩分鐘”寫出了恩格斯未能在馬克思生前與他見最后一面的極大遺憾;“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著了”,委婉地寫出了馬克思的逝世;“永遠地睡著了”既是對上文委婉含蓄的解釋、說明,更是作者感情上的遞進、加深,傾注了作者對馬克思逝世的無限痛惜、深切懷念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