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課 作為生物的社會
①它們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卻魔魔道道的小機器。
②螞蟻的確太像人了,這真夠讓人為難。
③它們什么都干,就差看電視了。
④它不過是一段長著腿的神經節而已。
⑤我們總要一邊探索,一邊互相呼喚,交流信息,發表文章,給編輯寫信,提交論文,一有發現就大叫起來。
點撥 ①諷刺怕遭到非難的作者(關于昆蟲行為的書籍作者)極端保守的心態,他們恨不得把昆蟲看作是天外來客,完全有異于人類,甚至是“非生物的”,像“魔魔道道的小機器”一樣。
②諷刺人類的自大心理,渺小的螞蟻的很多行為與我們相似,我們卻不愿意或不敢承認這一事實,真是有些為難。
③用夸張的語言說明螞蟻的社會行為太接近人類了——恐怕離看電視也不遠了吧!
④以“輕蔑”的口氣評論一只“獨行的螞蟻”,強調它們個體智慧的微不足道。
⑤以夸張的筆法,將人類的行為“原始化”,暗中與動物行為混同,意在說明兩者之間的某些相似性。
1.中心主旨
本文是一篇論述生物社會行為的文章。作者選取了獨特的視角,將一些群居性生物的行為與人類的行為進行比較,描述了它們在集體行動中所表現出的高度組織性,提出了“多個單獨的動物合并成一個生物的現象”,對傳統生物學過分強調個體行為和動物本能的觀點進行了反思,也對人類盲目自大、不能充分認識自身生存危機作出了警示。
2.寫作特色
(1)別樣的論證方法。
這篇科普文具有散文化的傾向,可以看作是一篇科學隨筆。本文雖然不算嚴格意義上的論文,沒有羅列森嚴的論點論據,但還是具有獨特的論證方法的。首先,作者始終是在與人類行為的對比中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為,始終認為人類行為與生物的社會行為有著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論述中,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其他生物,多從個體與群體兩個方面作比較分析,肯定群體的智慧,強調社會化的重要性;再次,對生物的社會行為的描述,有詳有略,先詳后略,以詳帶略(詳寫昆蟲類,略寫菌類、魚類、鳥類),這樣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細致剖析,又豐富了例證,也體現了由現象層面到理論探討逐步深化的過程。
(2)語言幽默、含蓄。
作者在論述中,往往把人類行為與其他生物的社會行為比照映襯來談,即把人類的行為看作是“生物化”的,把生物的行為看成是擬人化的,這就形成了一種幽默風趣的語言風格,如說人類“碰碰觸角”,說螞蟻“使用童工”,等等。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作者的這種幽默的語言風格:首先,作者作為人類的一員,卻能“降格自貶”,以較低的姿態來談論生物的社會行為,表現出一種自嘲式的幽默;其次,作者作為一個生物學家,敢于向傳統觀念挑戰,敢于闖別人不敢涉足的禁區,表現出一種智慧上優越的幽默;再次,作者通過科普作品,要向大眾普及科學知識,激發大眾對科學的關注和熱愛,也要用幽默的語言化雅為俗,拉近同讀者的距離,吸引他們的閱讀興趣。
3.結構圖解
(45分鐘 90分)
一、基礎知識(12分,每小題3分)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的注音全對的一組是( )
a.運籌帷幄(wò) 藏頭露尾(lù)
亙古未見(ɡèn) 醍醐灌頂(tí)
b.瑕瑜互見(xiàn) 博聞強識(zhì)
耳濡目染(rú) 莞爾一笑(wǎn)
c.嚴懲不貸(chénɡ) 色厲內荏(rě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