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產黨宣言》觀后感(精選3篇)
《共產黨宣言》觀后感 篇1
有很多人說,現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倒像是社會主義,而社會主義國家像是資本主義。而在百多年前的馬克思、恩格斯是否會想到當年他苦心寫下的《共產黨宣言》在今天會有何作用。今拜讀此文,感慨頗多。
大家知道,《共產黨宣言》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寫的,1848年2月在英國倫敦用德文首次發表。它是全世界共產黨人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部著作篇幅不大,只有3萬多字,但在世界上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由于它的問世以及由馬克思、恩格斯所開創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世界上產生了數以千計的共產黨組織和社會主義組織,產生了一批社會主義國家,從根本上改變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
由于它的問世以及馬克思主義其他著作的發表,馬克思被評為世界公認的人類千年最偉大的思想家。《共產黨宣言》在世界上傳播非常廣泛,其發行量僅次于《圣經》,被翻譯成200多種文字,不僅成為全世界共產黨人和一切進步人士必讀的著作,而且成為美國等世界許多國家大學生的必讀書。
《共產黨宣言》對中國的發展更具有決定性意義,它不僅影響了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等歷史偉人,而且影響了整個中華民族近百年的社會歷史走向。
我們的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乃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都與《共產黨宣言》思想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
例如,我們在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中實行的土改制度、多種經濟并存制度,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初期實行的合作經濟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8小時工作制度、義務教育制度等,改革開放以來實行的多種經濟制度、累進稅制度、新型的社會福利制度等,都與《共產黨宣言》思想聯系在一起。
今天我們講“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也都是對以《共產黨宣言》思想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運用和發展。
當然讀此文的不只是共產主義的信仰者,還有很多“資產階級”。他們更有興趣了解《共產黨宣言》,更有興趣按照其中的某些做法來實踐,做的可能比共產主義信仰者更加好。所以,共產黨宣言里的觀點與論述。在今天,有很多感覺好像有顛倒是非的感覺。
“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共產黨宣言》單行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3版,27頁)
我們總是在試圖解釋歷史。讀過費正清的《萬歷十五年》后,發現我們的每一個社會的主流思想都在用各自獨特的方式解釋著相同的歷史。當然各自的到的結果是由不同的。將階級斗爭視為人類歷史的主軸,與其說是全面考查多種因素后的結論,不如說是分析歷史的預定框架。
因為,當你相信存在著階級時,你總能從歷史中“發現”各種“階級”;當你相信階級斗爭主導著歷史發展,那你也總能“發現”相應的線索。只是被發現的這些“階級”、“斗爭”往往需以“不同形式的”作為修飾,以確保歷史紛繁表象下的“本質”能夠符合先定的假設。但是,“階級”之類的名詞終究只是一個標簽——一個需要主觀界定的概念,而非事實存在的實體。
因此,這種分析框架的意義實際上不在于發現諸如“階級”之類的歷史事實(它根本無法發現),而只在于為歷史事實提供一種解釋,即將人們歸于不同的階級從而基于階級的視角來理解歷史的因果關系。然而,任何一種解釋(自然科學的、社會科學的、歷史學的)都是有根據(解釋框架本身的思想根據以及解釋所選用的事實根據)的發明而不是發現,忽視這一點往往使得學術理論成為教義、相應的實踐成為專斷。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無法評判解釋的優劣,但是,對于紛繁復雜且無法重復的歷史,是否存在所謂正確(自然科學領域中的含義)的解釋,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即便我們不再奢求“正確的”解釋而只滿足于“合理的”解釋,我們也還要注意到解釋合理性的證明不能來自其使用的解釋框架本身,否則那便成了循環論證。
忽視以上觀點的危險在于:當這種分析框架被視為發現而不是解釋歷史事實的手段時,它便可能篡奪歷史事實所具有的真理性;而它被武斷地視為唯一正確(對于紛繁復雜且無法重復的歷史,這可能么?)的解釋手段時,理解歷史的其他可能路徑便被堵死了。
想一想現在的社會現象,“被”這一動作到處可以見到。其實最多的是在看不見的情況下,在你我不知不覺時,就已經“被代表”了,這是最悲哀的事情。為什么呢?因為在我們還沒有出生時,我們就被貼上了不同的標簽。沒有人能逃過這一切,人嘛,生來就是社會的人。
借用蘇格拉底的話“離開城邦的人,非神即獸”。我們是無產階級,這一稱呼在某個年代珍貴得很,為此我們的父輩放下了所有能放下的東西(生命也無所謂)來贏的這一稱謂。我們并沒有創造,而是被創造了。因為人人平等的事實只在書本里有,現實中你必須選擇這個一分為二的現實。
“現代的國家政權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同上,29頁)
我們應注意到,將資產階級視為統治階級,可能只是給具有較大政治影響力的人群貼上資產階級的標簽而已,這種可能的一個證據便是那些無法算作是資產者的“統治集團”成員常常被冠以“資產階級代言人”的頭銜。簡而言之,即便你的身不是資產階級的身,那你的魂也必是資產階級的魂。此類萬用靈藥的過分使用有削現實之足以適理論之履的嫌疑。
即便假定的確有一個叫做資產階級的群體處于統治者的地位,那么我們仍然需要思考的是:在這個變化發展的社會中,階級的構成是靜止不變的么?顯然不是。在現實世界中,資產階級的邊界本身就是模糊的,而且其構成也在不斷地變動,這也就意味著一個靜止不變的統治集團是不存在的。
那么,倘若上升到資產階級統治集團的通道是暢通的、機會是平等的,那么階級間的不平等難道不是可以視作一種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不平等么?那種一勞永逸消除一切不平等的企圖已經被證明是一種烏托邦的夢幻,這提醒我們如果結果的不平等注定無法完全消除,那么我們顯然更應當追求機會的平等。
也因此,階級斗爭的話語,只有在作為爭取機會平等這一有限目標的一種手段時,才是有意義的。當它一旦企圖超越這一目標而要求徹底的平等時,便注定失敗并被人拋棄。這種失敗,一方面根源于絕對平等的不可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階級斗爭本身的悖論所致。這個悖論(也是階級斗爭的危險之處)就是:人們通過建立階級認同以及階級斗爭來爭取虛無飄渺的更大自由的時候,往往必須首先放棄自己僅有的自由。
這種對個人自由的踐踏,乃是對階級斗爭的虔誠信仰及由此產生的對強有力的統一組織的需求的極可能的結果。當然,階級斗爭理論完全否認這種踐踏,它認為階級成員因有著共同的目標而沒有本質的利益分歧。
然而,當我們回想一下階級本身歸根結底乃是一種人為的規定——一種標簽的話,那么關于存在著共同的目標以及沒有本質的利益分歧的說法也就頗為可疑了。換言之,如果階級斗爭的理論將這種否認完全或部分地建立在關于存在階級的先定假設之上,那么這很難說是有力的辯護。
宣言還是那個宣言,社會已不再是那個社會。然而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還在人們的空中相傳。還有誰有當年那種激情與熱血,為了一個不可能是想的理想,其實并不合理的說辭而做出犧牲。站在高處的人在說著,坐在地上的就好好的聽著。
“一句話,封建的所有制關系,就不再適應已經發展的生產力了。這種關系已經在阻礙生產而不是促進生產了。它變成了束縛生產的桎梏。它必須被炸毀,它已經被炸毀了。”(同上,32頁)
“資產階級不能統治下去了,因為它甚至不能保證自己的奴隸維持奴隸的生活,因為它不得不讓自己的奴隸落到不能養活它反而要它來養活的地步。社會再不能在它統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說,它的生存不再同社會相容了。”(同上,39頁)
我喜歡這些話,很想再加一段自己的推理之言。但是想了想,還是不填比較好。
在馬克思所認識的世界里,即在“歷史規律”支配的世界里,似乎沒有自由意志可言;正如無產階級注定獲得解放一樣,資產階級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注定滅亡。然而現實表明,資產階級顯然不是“歷史規律”的馴服的奴隸。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和反對者會用檢驗真理的方法宣布,人的能動作用是很強的。合法性是可以創造出來的。我個人也堅信這一點。不然射虎豈不是又要來一次大整合。
《共產黨宣言》觀后感 篇2
今年是陳望道先生翻譯《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_周年。_年前,陳望道懷著對真理的向往,翻譯了《共產黨宣言》首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激勵和培育了無數先進分子投身革命,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發展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
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流傳了個美麗的故事:蘸著墨汁吃粽子,還說味道很甜。其實這“甜味”不是墨汁粽子,是《共產黨宣言》飽含的真理的味道,真理的味道很“甜”,甜在何處呢?
《共產黨宣言》的真理“甜”在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描繪了人類社會最美好偉大構想。馬克思主義較之以前的烏托邦、空想社會主義本質的區別之一就在于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馬克思主義正確地揭示了自然、社會、思維發展的最一般的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發展的特殊規律,描繪了人類社會走向更加美好社會的偉大構想,以其堅實的科學性屹立于人類思想之林。馬克思主義猶如夜里的燈塔,科學地指明了人類解放的正確光明的方向、道路。
《共產黨宣言》的真理“甜”在馬克思主義給予堅定信仰者不可戰勝的力量。馬克思主義一經誕生,就指引激勵著不同膚色、不同民族的堅信她的仁人志士為之不畏艱難險阻甚至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奮斗。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主義共同理想下結成的純潔而深厚的革命友誼傳為世界佳話;鋼鐵戰士保爾柯察金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革命青年;千千萬萬的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勇往無前,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跡般的勝利。
《共產黨宣言》的真理“甜”在馬克思主義不斷結出甜美的碩果。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指引下,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從一國到多國,從低潮到復興的發展,人類社會的面貌為之一新。中國共產黨人是馬克思最忠實的學生、馬克思主義最忠實的傳人,也是馬克思最優秀的學生、馬克思主義最優秀的傳人。中國共產黨人堅定馬克思主義立場、方法,結合中國實際,咬定青山不放松,科學地繼承發展馬克思主義,取得了建立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現在我們正昂首闊步前進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就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扎的根、開的花、結的果,中國同時也為世界的發展貢獻出越來越多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真理的味道,真的很“甜”。
《共產黨宣言》觀后感 篇3
一、用通俗易懂的、充滿激情的文學性語言來闡述深刻的政黨主張,是思想教育宣傳工作要借鑒學習的重要方面
讀完《共產黨宣言》,首先感嘆于馬克思、恩格斯的文學修養。《共產黨宣言》就象一篇充滿激情的優美的散文,而不象我們認識的一般的干巴無趣的政治宣言。此篇宣言文章語言之優美,內容概括之強勁,邏輯敘述之嚴密,真是可當做一篇范文、美文來閱讀。如“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圣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美洲的發現、繞過非洲的航行,給新興的資產階級開辟了新天地。東印度和中國的市場、美洲的殖民化、對殖民地的貿易、交換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業、航海業和工業空前高漲,因而使正在崩潰的封建社會內部的革命因素迅速發展”;“它把宗教虔誠、騎士熱忱、
小市民傷感這些情感的神圣發作,淹沒在利己主義打算的冰水之中。”;“資產階級撕下了罩在家庭關系上的溫情脈脈的面紗,把這種關系變成
了純粹的金錢關系”;“自然力的征服,機器的采用,化學在工業和農業中的應用,輪船的行駛,鐵路的通行,電報的使用,整個整個大陸的開墾,河川的通航,仿佛用法術從地下呼喚出來的大量人口,——過去哪一個世紀料想到在社會勞動里蘊藏有這樣的生產力呢?”......這些語言,通俗易懂,充滿情感,讓人很容易理解和接受。我想,這是搞思想教育宣傳的領導干部要特別學習之處。我們經常困惑、甚至抱怨思想工作、宣傳工作不好做,豈不知是我們工作的載體、形式、方法等不為人們所理解和接受。倘若都象《共產黨宣言》這般,那便是很容易讓人理解和接受了。
二、把握好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主張,增強理論自信,增強干好事業的信心和決心
細讀完《宣言》,你就會明白為什么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會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自己政黨的指導思想。《共產黨宣言》對中國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它不僅影響了孫中山、等歷史偉人,而且影響了整個中華民族近百年的社會歷史走向。
在《共產黨宣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系統、集中地闡述了他們的觀點。《共產黨宣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分析階級和階級斗爭,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階級斗爭的產生、發展過程,論證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的無產階級肩負的世界歷史使命。《共產黨宣言》公開宣布必須用革命的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無產階級的“政治統治”,表述了以無產階級專政代替資產階級專政的思想。《共產黨宣言》還指出無產階級在奪取政權后,必須在大力發展生產力的基礎上,逐步地進行巨大的社會改造,進而達到消滅階級對立和階級本身的存在條件。《共產黨宣言》批判當時各種反動的社會主義思潮,對空想社會主義作了科學的分析和評價。《共產黨宣言》闡述作為無產階級先進隊伍的共產黨的性質、特點和斗爭策略,指出為黨的
最近目的而奮斗與爭取實現共產主義終極目的之間的聯系。《共產黨宣言》最后莊嚴宣告:“無產者在這個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鎖鏈。他們獲得的將是整個世界。”并發出國際主義的戰斗號召:“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
讀完《宣言》,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了深刻的認識。160多年前,當馬克思、恩格斯發表《共產黨宣言》,以無比巨大的理論威力、思想鋒芒和戰斗精神令西方統治階級發抖時,中國正在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160多年后的今天,社會主義中國昂然屹立于世界東方,中國共產黨以的先進思想,迎接著世界變局的挑戰。歷史雄辯地說明,沒有《共產黨宣言》就沒有馬克思主義,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和改革開放的今天!在人類文明史上,有過許多傳世名著,但沒有哪一篇能夠像《共產黨宣言》這樣牽動全世界最廣大人民的心魄。這不僅在于它第一次比較系統地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還在于它鮮明地闡述了馬克思主義不是僵死不變的教條,而是不斷發展的理論。
從《共產黨宣言》到思想、從理論到、科學發展觀,再到思想,160多年風風雨雨,世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隨著實踐的發展,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保持著旺盛的生機與活力。開拓,才有出路;創新,才能發展。創新是人類社會的一般規律,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精神,是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反映。在充滿挑戰和機遇的國際環境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理論、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和思想的指引下,在開拓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定能夠實現。
在當今社會,認識和理解真正的共產主義,是十分必要的。雖然我們身處在社會主義社會,但是卻不一定了解真實的共產主義以及相關的理論知識。經常是道聽途說、斷章取義,甚至有三人成虎之勢。閱讀共產主義的理論文本,在今天仍舊是必要和必需的。十九大召開前夕,在“7.26”重要講話中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十九大報告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的新的歷史方位。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
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
慧和中國方案。報告還明確:我們黨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理論、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緊密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進行艱辛理論探索,取得重大理論創新成果,形成了思想。十九大新修改的黨章,把思想,與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理論、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起確立為我們黨的行動指南。這個態度、這份自信,讓人服氣,讓人敬佩。一個國家、一個民簇、一個政黨,甚至是一個個體,如何沒有自
信,就會失去面對困難和挑戰的勇氣。這種自信,首先是一種理論自信。理論自信是一種來至于思想價值觀的自信,是一種來自于內心的真正強大。我們應更多地閱讀關于共產主義和中國共產黨的理論書籍,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提升綜合素質能力。
三、堅持理論指導實踐,用唯物史觀和辯證思維指導工作實踐,提升工作的效果和境界
唯物史觀和辯證思維貫穿整個《宣言》。如何學習用唯物史觀和辯證思維指導自身工作,是我們最應該掌握之處。指出,要從馬克思主義關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高度來認識當今世界的變化及趨勢;辯證唯物主義是我們共產黨人觀察分析處理一切問題的思想方法。學習辯證唯物主義,最重要的是要用唯物論、辯證法看問題,按唯物論、辯證法辦事。回想自身工作,有時我們面對問題和矛盾糾結不已,苦惱不已,沒有好的思路、好的舉措,就是還不會運用唯物史觀和辯證思維,沒有從更高層面和更高層次來看待問題、來思考問題、來解決問題。當然這種能力的培養和形成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辦到的,必須來源于廣泛而深入的學習,來源于對問題深入深刻的思考,來源于能把理論真正轉換為指導工作的能力。只有多努力,方可做到這些方面,方可真正做好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