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員共產黨宣言觀后感學習心得(精選3篇)
黨員共產黨宣言觀后感學習心得 篇1
有很多人說,現在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倒像是社會主義,而社會主義國家像是資本主義。而在百多年前的馬克思、恩格斯是否會想到當年他苦心寫下的《共產黨宣言》在今天會有何作用。今拜讀此文,感慨頗多。
大家知道,《共產黨宣言》是由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撰寫的,1848年2月在英國倫敦用德文首次發表。它是全世界共產黨人的第一個綱領性文件。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這部著作篇幅不大,只有3萬多字,但在世界上的影響卻是巨大的。
由于它的問世以及由馬克思、恩格斯所開創的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興起,世界上產生了數以千計的共產黨組織和社會主義組織,產生了一批社會主義國家,從根本上改變了資本主義一統天下的世界格局。
由于它的問世以及馬克思主義其他著作的發表,馬克思被評為世界公認的人類千年最偉大的思想家。《共產黨宣言》在世界上傳播非常廣泛,其發行量僅次于《圣經》,被翻譯成200多種文字,不僅成為全世界共產黨人和一切進步人士必讀的著作,而且成為美國等世界許多國家大學生的必讀書。
《共產黨宣言》對中國的發展更具有決定性意義,它不僅影響了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等歷史偉人,而且影響了整個中華民族近百年的社會歷史走向。
我們的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社會主義社會建設乃至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都與《共產黨宣言》思想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
例如,我們在新民主主義社會建設中實行的土改制度、多種經濟并存制度,在社會主義社會建設初期實行的合作經濟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8小時工作制度、義務教育制度等,改革開放以來實行的多種經濟制度、累進稅制度、新型的社會福利制度等,都與《共產黨宣言》思想聯系在一起。
今天我們講“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等,也都是對以《共產黨宣言》思想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運用和發展。
當然讀此文的不只是共產主義的信仰者,還有很多“資產階級”。他們更有興趣了解《共產黨宣言》,更有興趣按照其中的某些做法來實踐,做的可能比共產主義信仰者更加好。所以,共產黨宣言里的觀點與論述。在今天,有很多感覺好像有顛倒是非的感覺。
“至今一切社會的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共產黨宣言》單行本,人民出版社,1997年8月第3版,27頁)
我們總是在試圖解釋歷史。讀過費正清的《萬歷十五年》后,發現我們的每一個社會的主流思想都在用各自獨特的方式解釋著相同的歷史。當然各自的到的結果是由不同的。將階級斗爭視為人類歷史的主軸,與其說是全面考查多種因素后的結論,不如說是分析歷史的預定框架。
因為,當你相信存在著階級時,你總能從歷史中“發現”各種“階級”;當你相信階級斗爭主導著歷史發展,那你也總能“發現”相應的線索。只是被發現的這些“階級”、“斗爭”往往需以“不同形式的”作為修飾,以確保歷史紛繁表象下的“本質”能夠符合先定的假設。但是,“階級”之類的名詞終究只是一個標簽——一個需要主觀界定的概念,而非事實存在的實體。
因此,這種分析框架的意義實際上不在于發現諸如“階級”之類的歷史事實(它根本無法發現),而只在于為歷史事實提供一種解釋,即將人們歸于不同的階級從而基于階級的視角來理解歷史的因果關系。然而,任何一種解釋(自然科學的、社會科學的、歷史學的)都是有根據(解釋框架本身的思想根據以及解釋所選用的事實根據)的發明而不是發現,忽視這一點往往使得學術理論成為教義、相應的實踐成為專斷。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無法評判解釋的優劣,但是,對于紛繁復雜且無法重復的歷史,是否存在所謂正確(自然科學領域中的含義)的解釋,仍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即便我們不再奢求“正確的”解釋而只滿足于“合理的”解釋,我們也還要注意到解釋合理性的證明不能來自其使用的解釋框架本身,否則那便成了循環論證。
忽視以上觀點的危險在于:當這種分析框架被視為發現而不是解釋歷史事實的手段時,它便可能篡奪歷史事實所具有的真理性;而它被武斷地視為唯一正確(對于紛繁復雜且無法重復的歷史,這可能么?)的解釋手段時,理解歷史的其他可能路徑便被堵死了。
想一想現在的社會現象,“被”這一動作到處可以見到。其實最多的是在看不見的情況下,在你我不知不覺時,就已經“被代表”了,這是最悲哀的事情。為什么呢?因為在我們還沒有出生時,我們就被貼上了不同的標簽。沒有人能逃過這一切,人嘛,生來就是社會的人。
借用蘇格拉底的話“離開城邦的人,非神即獸”。我們是無產階級,這一稱呼在某個年代珍貴得很,為此我們的父輩放下了所有能放下的東西(生命也無所謂)來贏的這一稱謂。我們并沒有創造,而是被創造了。因為人人平等的事實只在書本里有,現實中你必須選擇這個一分為二的現實。
“現代的國家政權不過是管理整個資產階級的共同事務的委員會罷了。”(同上,29頁)
我們應注意到,將資產階級視為統治階級,可能只是給具有較大政治影響力的人群貼上資產階級的標簽而已,這種可能的一個證據便是那些無法算作是資產者的“統治集團”成員常常被冠以“資產階級代言人”的頭銜。簡而言之,即便你的身不是資產階級的身,那你的魂也必是資產階級的魂。此類萬用靈藥的過分使用有削現實之足以適理論之履的嫌疑。
即便假定的確有一個叫做資產階級的群體處于統治者的地位,那么我們仍然需要思考的是:在這個變化發展的社會中,階級的構成是靜止不變的么?顯然不是。在現實世界中,資產階級的邊界本身就是模糊的,而且其構成也在不斷地變動,這也就意味著一個靜止不變的統治集團是不存在的。
那么,倘若上升到資產階級統治集團的通道是暢通的、機會是平等的,那么階級間的不平等難道不是可以視作一種自然的不可避免的不平等么?那種一勞永逸消除一切不平等的企圖已經被證明是一種烏托邦的夢幻,這提醒我們如果結果的不平等注定無法完全消除,那么我們顯然更應當追求機會的平等。
也因此,階級斗爭的話語,只有在作為爭取機會平等這一有限目標的一種手段時,才是有意義的。當它一旦企圖超越這一目標而要求徹底的平等時,便注定失敗并被人拋棄。這種失敗,一方面根源于絕對平等的不可能,另一方面也是由于階級斗爭本身的悖論所致。這個悖論(也是階級斗爭的危險之處)就是:人們通過建立階級認同以及階級斗爭來爭取虛無飄渺的更大自由的時候,往往必須首先放棄自己僅有的自由。
這種對個人自由的踐踏,乃是對階級斗爭的虔誠信仰及由此產生的對強有力的統一組織的需求的極可能的結果。當然,階級斗爭理論完全否認這種踐踏,它認為階級成員因有著共同的目標而沒有本質的利益分歧。
然而,當我們回想一下階級本身歸根結底乃是一種人為的規定——一種標簽的話,那么關于存在著共同的目標以及沒有本質的利益分歧的說法也就頗為可疑了。換言之,如果階級斗爭的理論將這種否認完全或部分地建立在關于存在階級的先定假設之上,那么這很難說是有力的辯護。
宣言還是那個宣言,社會已不再是那個社會。然而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還在人們的空中相傳。還有誰有當年那種激情與熱血,為了一個不可能是想的理想,其實并不合理的說辭而做出犧牲。站在高處的人在說著,坐在地上的就好好的聽著。
“一句話,封建的所有制關系,就不再適應已經發展的生產力了。這種關系已經在阻礙生產而不是促進生產了。它變成了束縛生產的桎梏。它必須被炸毀,它已經被炸毀了。”(同上,32頁)
“資產階級不能統治下去了,因為它甚至不能保證自己的奴隸維持奴隸的生活,因為它不得不讓自己的奴隸落到不能養活它反而要它來養活的地步。社會再不能在它統治下生存下去了,就是說,它的生存不再同社會相容了。”(同上,39頁)
我喜歡這些話,很想再加一段自己的推理之言。但是想了想,還是不填比較好。
在馬克思所認識的世界里,即在“歷史規律”支配的世界里,似乎沒有自由意志可言;正如無產階級注定獲得解放一樣,資產階級也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他們注定滅亡。然而現實表明,資產階級顯然不是“歷史規律”的馴服的奴隸。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者和反對者會用檢驗真理的方法宣布,人的能動作用是很強的。合法性是可以創造出來的。我個人也堅信這一點。不然射虎豈不是又要來一次大整合。
黨員共產黨宣言觀后感學習心得 篇2
有話說結論不是來自嚴肅認真研究的末尾,而是建立在無知和偏見基礎上的妄斷。在我沒有看到這本小小的書之前,我以為它是厚重繁雜,空洞無比,但當我去了圖書館在那個我從未到過的書架上翻閱了它之后,我汗顏于自己的無知,感受到了30歲的馬克思和28歲的恩格斯帶給人類的震撼以及那些無與倫比的財富。引用列寧的話,這部篇幅不大的著作以天才的透徹而鮮明的語言描述了新的世界觀。
歷史告訴我們,勞動者和窮人一向就存在,但無產階級不是一向就有的,而是在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那些沒有自己的生產資料,靠出賣勞動力來維持生活的雇傭工人階級發展起來的。大工業生產時代的工人是無產階級隊伍的基礎,他們承受殘酷的壓迫和資本家與包買商的剝削,受機器和資本家的奴役變成了資產階級國家的奴隸,還要向地主繳納貢賦和職業稅,勞動日平均長達15-16個小時。記載1848年2月,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共和國。這場革命雖然是資產階級發動和領導的,但巴黎的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卻是這場革命的主力軍,然而簡歷的資產階級共和國沒有也不可能真正解決工人的困難和痛苦,反而加重工人的勞動,大量的降低工資,當工人忍無可忍在此舉行起義時就遭到了殘酷鎮壓。這就是資本來到世間,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臟的東西。
社會是一個復雜的有機體,各種思想意識共同并存,但任何一個時代的統治思想始終都是統治階級的思想,在社會上占統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就也同樣的占據著統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人的思想永無止境,會不停的進步,奴隸社會的自由和正義,封建地主階級是不會接受的,同樣,封建地主的自由和正義,資產階級也是不能接受的,然而資產階級在占據統治地位后,卻硬是要宣揚他們的領導是自由和正義的,還要所有的人都來承認和接受這種所謂的永恒的自由和正義。但這個現實卻是,出于不停的動蕩,永遠的不安定和變動的人們,不得不用冷靜的眼光來重新打量這個世界,看待他們的生活地位和相互關系,認識到自己處于一種焦慮不安之中,不但生物寧日,而且再也把握不了自己。
對資本來說,與資本對立的就是雇傭勞動,勞動力在資本主義社會里就是商品,而用來交換這個商品的價值卻是最低限度的工資,即工人為維持其生命再生產所必須的生活資料的數額,這種占有不會留下任何東西使人們有可能擁有剝削別人的資本,因此,消滅私有制,對工人階級來說,失去的只是鎖鏈,得到的將是整個世界。
按照正常的自然規律,當勞動不再是一種技藝的體現,而變成資本家剝削、壓迫的工具,無產者就被積極的促使著擁有了自己的政治立場,面對無孔不入的剝削,面對無止境的剩余價值的榨取,無需再祈求憐憫與同情,只有自己站起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用暴力推翻那些壓在身上的不堪重負的東西從而建立自己的統治才是最終的出路。對于這股力量來說,積少成多才會生成戰斗力,所以從耽擱工人開始,經過某一工廠的工人到全部工人,大家團結起來毀壞商品,搗毀機器,燒毀工廠,在打擊生產工具的同時也攻擊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過去的革命都是以一種私有制代替另一種私有制,而這場階級斗爭則是以摧毀私有制為目的,所以這場無產階級反抗資產階級的斗爭必然異常艱巨和激烈。
如今的我們是通過學習從書本上知道,共產黨是工人階級的政黨,作為先行者為廣大人類描述了那個苦盡甘來后呈現在我們眼前的美好世界。生產力高度發展,無知財富極大豐富,前所未有的高水平的勞動生產率;實行公有制,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經濟的計劃調節管理,商品經濟消失;階級消滅,國家自行消亡;精神境界極大提高;人可以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全人類徹底解放。這是讓所有無產階級進行革命奮斗的生生不息的動力,共產黨人便是為了強調和堅持整個無產階級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和代表整個運動的利益而誕生。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是共產黨人的人生目的。共產主義的思想意識代表的是無產階級的利益,因為后者也就是全人類的利益,所以共產主義思想意識也就是代表全人類的利益。
共產黨人的立場認為只要是真正代表工人階級利益的,所有有進步思想,愿意為人民謀幸福的階級都歡迎成為戰略合作伙伴,共產黨人利用其先進性帶領無產者使用暴力革命推翻舊的生產關系,與大眾有一個共同的利益,崇尚理想與科學理想的統一,體現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目標的追求與符合規律的科學社會實踐的有機結合,將全體社會成員融合成為全面發展的共產主義勞動者,共產黨人不會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來塑造物產階級運動,所有的進程都按照符合生產關系的規律進行,是怎么樣就是怎么樣的。在整個社會活動中,始終強調和堅持利益,代表整個運動方向,也就是保持著清醒的頭腦,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總結、吸收優秀的成果,行程科學的理論。
黨員共產黨宣言觀后感學習心得 篇3
1939年底,毛澤東主席在延安對一位進馬列學院學習的同志說:“馬列主義的書要經常讀。《共產黨宣言》,我看了不下一百遍,遇到問題,我就翻閱馬克思的《共產黨宣言》,有時只閱讀一兩段,有時全篇都讀,每讀一次,我都有新的啟發。我寫《新民主主義論》時,《共產黨宣言》就翻閱過多次。讀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于應用,要應用就要經常讀,重點讀。”
在11月16日舉行的中央黨校20_年秋季學期第二批入學學員開學典禮上,中組部部長_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領導干部要帶頭學懂弄通做實,深刻領會對大局大勢作出的科學判斷,對黨和國家未來發展擘畫的宏偉藍圖,對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明的戰略路徑,對黨和國家各項事業作出的重大部署,對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明確的重大任務,深刻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穿的堅定理想信念、真摯為民情懷、高度自覺自信、無畏擔當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內涵豐富、博大精深,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各領域、各方面,構成一個系統完整、邏輯嚴密、相互貫通的科學理論體系。要做到深刻體會這一思想,就要像毛澤東主席學習《共產黨宣言》那樣,用看一百遍《共產黨宣言》的精神去深刻體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一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21世紀的馬克思主義!古人說:學海無涯苦作舟。學習,尤其是理論學習,從來都不是輕輕松松的事情。即便是毛澤東主席,也是上百次勤學苦讀才弄通馬克思主義精髓和實質的。不僅如此,為了能直接讀懂外文的馬列書籍,從1954年秋天起,已年逾花甲的毛澤東主席重新開始學英語。毛澤東主席逝世后,工作人員在清理他床頭上的書籍時,發現有六本《共產黨宣言》,其中竟有兩本是英文版。“要得驚人藝,須下苦功夫”。一代偉人尚能如此刻苦學習理論,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更應拿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勁頭,下苦功夫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當年下鄉插隊時,曾走30里地,向另一位知青借《浮士德》,看完之后,再走30里地送回去。無獨有偶。毛毛澤東席年幼時,為了能看棠佳閣的藏書,也是走了30里山路。30里路,100多遍閱讀,你有何感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