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學習情況分析報告(精選3篇)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報告 篇1
[摘要:]通過對武漢部分高校隨機抽樣調查,分析當代大學生學習情況,了解到大學生學習動機明確,但學習主動性較差,學習態度不夠端正等問題。針對此次調查的大學生學習情況,我們提出相應對策和建議:端正學習態度,重視學習問題;加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合理制定學習計劃,注重科學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努力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隨著中國各所大學的擴招,使得中國大學生的人數逐年增加,人們對大學生的學習情況關注也增高。從某種意義上講,大學生的學習情況能更直接地、較全面的反應大學生的情況和主要問題。為了準確地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情況,我們在20xx年11月在湖北省武漢市內全日制在校大學生中實施了一次大樣本抽樣調查工作,并對調查信息進行了收集、記錄、分類比較研究。在調查的組織方式上,我們以性別、年級、籍貫、學科類別和學校等級作為分組標志,采用分類抽樣的方式抽取樣本單位進行隨機抽樣調查。這次調查共發放問卷4000份,回收有效問卷3268份,有效回收率為81.7%。其中大學生的性別抽樣分布為:男性占 45.9%,女性占54.1%;年級的抽樣分布為:大一占11.8%, 大二占 28.5 %, 大三占33.4%,大四占26.3%;生源地的抽樣分布為:來自東部地區的占15.97 %,來自中部地區的占63.62 %,來自西部地區的占20.14%,來自城區的占43.1 %,來自農村的占56.9 %;學科類別的抽樣分布是:文科生為57.2 %,理科生為42.8 %;學校等級的抽樣分布是:來自一本的占 50%,來自二本占40 %,來自三本占10 %。
一、大學生基本狀況調查和學習情況分析
1、大學生學習動機明確。高校教育的目的是傳承和發展文明,重在培養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作為大學生,他們上大學的目的是什么呢?通過調查顯示,有72.6 %的同學上大學是為了就業,有28.2 %的同學上大學是為了成為國家棟梁,為社會做貢獻,有50.7%的同學是為了報答父母,有58.9 %的同學是為了繼續深造。學習動機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帶有綜合性和不穩定性,往往在一個大學生身上也會出現幾種不同的學習動機存在。就大學生來說,當一個遠大的目標變成學生內在需要和生活信念時,才能構成推動學生學習的動力。很多大學生在入學時的主要動機是解決就業問題,而入學之后,對專業本身的直接興趣和專業貢獻自己的才華就可能成為學習的主要動機,原來為就業而學習的動機被在專業上取得成就的學習動機所代替。因此,學習動機對于大學生非常重要,大學生要善于把近景性學習動機把近景性學習動機與遠景性學習動機相結合,逐步提高學習動機層次。
2、高年級的學生較低年級的學生刻苦、主動。我們以每周自習時間來考察學生的自學情況。每周自習時間超過10小時的學生有26.8 %,自習時間在6~10小時之間的有27 .6 %,在2~5小時之間的有33.4 %,其余12.2 %的同學自習時間每周不超過1小時。在每周自習時間超過10小時的學生中,36.9 %是四年級學生,三年級學生比例為33.5 %,二年級比例為20.7 %,其余學生比例為8.9 %。從總體來看,自習情況是理科生好于文科生,同年級的學生女生要高于男生,三四年級學生要好于一二年級學生。從這一側面表明,高年級的學生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更了解自己哪些方面不足,更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因此,對于學習時間的有效合理利用和清楚自己需要什么對大學生尤為重要。
3、大部分學生認可所學的專業。23.1 %的學生表示滿意自己所學的專業,36.4 %的學生表示較滿意,28.6%的學生表示一般滿意,7.1%的學生則不太滿意,4.8%的學生則不滿意自己所選的專業。從年級來看,年級越低,對自己所選的專業越滿意,年級越高,對自己所選的專業越不滿意;從學校等級來看,院校等級越高,對自己所學專業越滿意,院校等級越低,對自己所學專業越不滿意。
4、相當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須進一步端正。學習態度上存在的主要表現為學習散漫,逃課現象頻繁:每周逃課超過6次的學生有6.7 %,每周逃課在3~5次之間的學生有12.8 %,每周逃課在1~2次的學生有49.9 %,而未逃課的學生幾乎沒有。其中,有53.2 %學生不想上課的原因是教師講課乏味,40.8 %學生是因為對課程沒興趣,8.1 %的學生是因為上網,其余的是因為忙于考證考研或社會實踐;預習情況較差:經常預習的同學有10.3 %,偶爾預習的同學有54.7 %,其余的是從不預習的同學。預習的目的是在于提高聽課效率,是培養獨立思考和自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大學生中應該大力提倡。對待考試方法不端正:58.2%的學生是臨陣磨槍,5 %的學生是作弊或小抄,4.1 %的學生是裸考,只有32.7 %的學生是平時認真學習,由此可見,大學生對學習記憶規律缺乏了解和掌握,甚至還出現一些違反記憶規律的現象,平時不抓緊復習鞏固知識,到考試時臨時突擊復習,致使學習知識不夠扎實,忽視學習中的復習記憶會直接影響學習和效率;課余時間利用價值不高:68.3 %的學生用于上網、逛街或睡覺,其中57.3 %的學生上網是查找資料或瀏覽新聞,42.7 %的學生用于娛樂;31.6%的學生用來社交活動,只有 %的學生用于自習。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需要好好規劃下學習計劃,清楚學習是大學生活的主要部分,端正學習態度,努力鞏固自己的專業知識。
5、學生對學校的要求。 除了自身努力外,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本科教學的總體質量有待提高。20.2%的學生表示自己所就讀的學校教學質量差,36.5%的學生表示較差,20.7%的學生表示一般,其余的學生表示較好或好。從調查顯示,31.3%的學生與任課教師從不溝通,57.8%學生與教師是偶爾性溝通,只有10.9%的學生與老師保持經常溝通。從這一側面表示學校教學環境和質量還有待改進,學生和教師間的溝通質量有待改善
二、針對大學生學習情況提出幾點對策和建議。
(一)加強大學生素質培養,端正學習態度,重視學習問題。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幾乎每所大學學風最突出的問題是部分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厭學情緒較嚴重。因此,首先學校要特別強調學生的品德修養,加強學生的道德品質、技術技能、心理承受能力培養,豐富學生的科學文化知識,使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能全面協調發展。其次,大學生自身要科學規劃學習計劃,明確學習是首要任務,提高學習動機層次,端正學習態度,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大學中的許多問題是與學習直接有關的。比如學習順利或碰到困難,學習成績優良或學習成績差,對專業有興趣或沒有興趣甚至想轉專業,考試失利或考試舞弊等等,還有學習動機、學習目標等問題,這些都會直接影響學生的情緒和行為。因此要注重大學生學習心理問題,深入到大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發展層面,促進大學生全面協調發展。
(二)努力創造一個有利于大學生學習的良好環境。
大學生學習只能在一定的環境下進行。這種一定的環境包括大學生所處的社會環境、學校環境和家庭環境三個主要部分。良好的環境是大學生學習與成才的重要的外部條件。我們必須使受教育者置身于良好的環境中才能促其形成良好的心理品德、提高業務素質。這是一條基本的教育規律。
首先,我們必須致力于創造一個優良的學校環境,它包括學校的硬環境和軟環境。學校的教學設備條件、教師的水平、教改的成效以及校風學風和優良的校園文化環境,對大學生都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具有良好校風的學校環境和一個溫暖融洽、好學上進的班集體,都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我們要重視開展豐富多采的課余文化生活,特別是大學生聯系社會生活、追求審美情趣、鍛煉自理能力、滿足自我實現需要的大學生社團活動。
其次,由于大學生的人數越來越多,二師資卻有所不足,教師對每個學生都難以做到悉心指導,粗放式管理、兩頭帶中間或保證整體不出問題的管理方法易導致學生學習主動性差、學習散漫以及師生溝通力不強等問題。因此,要注重教師師德、師風及學識感染,嚴格教學管理制度,加強師生間的溝通紐帶,更好激勵學生學習。
第三,實現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結合,形成一個優化的育人環境。特別要讓大學生多接觸社會,參與社會實踐,正確對待社會的現實,更清楚了解自己,從而有針對的`不斷完善自己,提高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
(三)加強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大學學習和高中學習有很大區別,更強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更新的周期越來越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變得越來越重要。當今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增多,要求大學生具有“T”型的知識結構。盡管近年來各高校在逐步建立“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適應”的培養模式,但與社會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這就要求大學生自身具有一定得自主學習能力,彌補學校教育模式的缺陷。大學之前的各階段以“應試教育”為主的教育模式導致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普遍偏低,大學生對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還不夠重視。因此,大學生要加強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其中“學習態度”和“學習動機”這兩個內在因素對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態度的作用至關重要。
(四)重視合理制定學習計劃,要有科學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1、要明確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大學期間,我們必須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
學習目標是學習的動力和歸宿,我們應該根據自己的目標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要考慮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量力而行,注重近景動機和遠景動機相結合。學習過程中則要具體安排好時間,充分利用好大部分時間,在執行學習計劃要有堅定的毅力。好預習、聽課、復習、總結和作業幾個重要的環節,有目的的研究學習規律,選擇合適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提高自己獲取知識的能力。
附錄
在校大學生學習情況調查問卷
同學:
您好!我們正在做一個關于大學生學習情況的調查。您提供的信息僅作為科研資料,真心感謝您的參與!
專業 :籍貫(省):
城鄉:□城市□農村性別:□男□女年級:□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1)上大學初衷(可多選)□成為國家棟梁□將來社會地位□繼續深造□報答父母
□競爭壓力□學習樂趣□自我內涵完善□拿獎學金□其他
2)本科畢業后你向往的去向是□繼續深造□國企□民營□外企□ 公務機關□自主創業□其他
3)對自己所選專業的滿意度□滿意□較滿意□一般□較不滿意□不滿意
4)課前預習情況□經常預習□偶爾預習□從不預習
5)平均每周逃課情況□未逃過□1~2次□3~5次□6次及以上
6)你不想上課的原因(可多選)□教師講課乏味□對課程沒興趣□上網□考證□準備考研□社會實踐□其他
7)對課程設置滿意度□不滿意□不太滿意□一般□較滿意□滿意
8)對待考試方法□平時認真學習□臨陣磨槍□小抄、作弊□裸考
9)平均每周自習時間□1小時以下□2~5小時□6~10小時□10小時及以上
10)您同任課教師溝通□經常性□偶爾性□從來沒有
11)課余時間一般做哪些事(可多選)□自習□上網□逛街□睡覺□社交活動□比賽□約會□其他
12)上網一般在做什么(可多選)□玩游戲□看電影□聊天□查找資料
□瀏覽新聞□看小說□其他
13)做過以下哪些事(可多選)□參加學生會□參見社團□兼職□輔修□考四級外的證書□比賽□其他
14)您身邊的同學□學習認真刻苦□比較認真□學習敷衍了事
15)您認為貴校本科教學的總體質量□好□較好□一般□較差□差
此次問卷已經完成,再次感謝您的幫助!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報告 篇2
1、研究背景
(文獻綜述)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闡述研究該課題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論背景和現實需要。還要綜述國內外關于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
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
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別人還沒有做的問題。
③他人已做過,你認為做得不夠(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
④別人已做過,你重做實驗來驗證。找幾篇類似的論文摘抄一部分。
2、目的意義
目的意義是指通過該課題研究將解決什么問題(或得到什么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么意義。有時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3、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課題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時間安排等。研究內容是指可操作的東西,一般包括幾個層次:
⑴研究方向。
⑵子課題(數目和標題)。
⑶與研究方案有關的內容,即要通過什么、達到什么等等。
研究方法要寫明是文獻研究還是實驗、調查研究?若是調查研究是普調還是抽查?如果是實驗研究,要注明有無對照實驗和重復實驗。實施計劃要詳細寫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地點、任務和目標、由誰負責。若外出調查,要列出調查者、調查對象、調查內容、交通工具、調查工具等。如果是實驗研究,要寫出實驗內容、實驗地點、器材。實施計劃越具體,則越容易操作。
4、可行性論證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5、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預期成果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等形式來表現。
學生學習情況分析報告 篇3
今天陽光明媚,我和爸爸媽媽走出家門,對我們生活的地方作了一次環境調查。
走在每棟樓房之間,放眼望去只見路兩旁全是綠油油的草坪,草坪的周圍是一行整齊的小樹。聽爸爸說這些草坪是最近幾年才建起來的。這些草坪可以調節空氣的濕度和溫度,還可以美化環境,保持水土,減弱噪聲,并且還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氧氣,吸收、稀釋周圍環境中的一部分有害物質,從而降低有害氣體的程度,使空氣凈化,更加有利于咱們的生活,它被稱為地球之肺,我們在自己的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護它。
我們來到小河邊,發現河里有很多落葉,經過河水的浸泡已經慢慢腐爛了,發出陣陣刺鼻的味道。家屬區的一些生活污水也在向小河里排放,導致河水嚴重污染。聽爸爸說小河的污染治理已經提到社區管理部門的議事日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河水將會變得清澈明亮。
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只有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不亂踩草坪,不污染水源,愛護花草,多植樹造林,我們才能擁有美好的環境。
保護環境,從我做起!讓我們從現在做起,把我們的家園打造得更加美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