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精選13篇)
《孔繁森》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教育學生學習孔繁森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繁森
2、簡介孔繁森的事跡。
二、初讀課文。
1、自由練讀課文。畫出生詞,圈出生字,讀準生字字音。遇到長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序號。
2、指名分段試讀課文,教師正音。
優秀援藏干部拉薩市失去孤兒撫養
請求獻血答應感動
3、范讀課文。
4、引導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寫的是什么事?
三、作業 。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細讀課文。
教學目標 :教育學生學習孔繁森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從小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
教學難點 :理解孔繁森的優秀品質。
教學準備:投影片。
教學過程 :
一、細讀課文。
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想:這一段告訴我們什么?
2、查字典,理解"優秀"。
過渡:為什么說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干部呢?我們一起來學習下面幾個自然段。
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由讀,這一段有幾句話?每句話分別告訴我們什么?
第一句將拉薩市發生了地震。第二句講三個孩子成了孤兒。第三句講孔繁森把三個孩子接到身邊來撫養。
2、指名讀第三句話。
3、指導朗讀。
學習第3、4 自然段
1、指名讀,思考:這兩段主要寫孔繁森的什么事?
2、醫生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獻血?后來為什么又答應了?
哪些詞語說明孔繁森要求獻血的決心很大,心情很迫切?
引導學生比較近義詞:請求懇求
3、"藏族同胞們知道了這件事",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他們為什么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4、范讀歌詞。
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指名說說藏胞們唱著這首歌,心里會想些什么?
5、指導朗讀。
"悄悄"要重讀,"再三懇求"要重讀。
歌詞要讀出藏胞們的深厚感情。
三、總結課文。
1、討論:學過了這篇課文,你覺得孔繁森是個怎樣的人?
優秀的援藏干部
2、填空。
孔繁森收養了( ),用鮮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他們( )。孔繁森真是一個、的優秀干部。
四、課堂練習。
1、口頭擴詞。
求醫
2、復述課文。
出示提綱。
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三個孤兒。
孔繁森去醫院獻血。
孔繁森用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孤兒上學,這深深感動了藏族同胞。
學生練習復述。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生字書寫。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教學重點:生字書寫。
教學準備:小黑板。
教學過程 :
一、復習檢查。
抽讀詞語卡片。
組詞。
都市失
部布夫
二、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教學字形。
出示詞語,指名讀。
學習生字字形。
2、指導書寫。
醫:注意筆順,里面不能寫得太小,右面也不能超出半框口。
感:"心"要托住上面的"咸"。
三、作業 。
1、讀一讀,抄寫。
干部失去來到獻血
醫生答應知道感動
2、朗讀課文。
《孔繁森》 篇2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課文,并補充孔繁森的感人事跡,緊緊抓住文章情感主線“優秀的援藏干部”,讓學生體會孔繁森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
2、利用多種形式的讀,用教師的情感感染學生,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感悟文本語言,體會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知道孔繁森為加強漢藏兩族團結作出了杰出貢獻。
4、挖掘文章的空白處,訓練學生的想象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是人物形象更加豐滿,使學生對人物的理解更加深刻。
教學過程:
一、課前觀看《孔繁森》的mtv。
二、導入
小朋友們,剛才老師給你們放的那首歌,你們覺得好聽嗎?那你們知道這首歌中所歌頌的人民公仆是誰嗎?(指名說)
對,他就是深受西藏人民所愛戴的——孔繁森。(出示照片)
誰來親切地叫叫他的名字?
讓我們懷著崇敬的感情一起來——孔繁森(齊讀課題)
三、學習課文第一節
小朋友,孔繁森是誰啊?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呢?請你們自己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
誰已經有答案了?
小朋友,你知道“援藏”是什么意思嗎?
“藏”指的就是西藏,“援藏”就是“支援西藏”。黨和國家曾經選派一些干部去支援貧窮落后的地區,孔繁森響應黨的號召,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到環境艱苦的西藏去工作,生活。
孔繁森是一名援藏干部,但他不是一名一般的援藏干部,而是一名怎樣的援藏干部?
出示詞語“優秀”。誰來讀好這一詞語?(指名讀)
從這一詞語中我們看到孔繁森工作得怎么樣?(工作非常出色)
我們一起來。(讀詞:優秀)
我們說,孔繁森他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引讀第一節四、學習課文第二節
課文接下來就為我們講述了他作為一位優秀援藏干部的感人事跡。
。ǔ鍪菊n文第二節)請小朋友們自己大聲地讀讀課文第二節。
小朋友們讀得可真認真!
你們知道嗎?孔繁森在西藏工作了十年,十年中,他為藏族同胞做了許許多多的好事,看看這一節主要講了孔繁森哪一件好事呢?
。ǹ追鄙瓝狃B孤兒。)說得真好!
。ǹ追鄙瓝狃B三個孤兒。)那孔繁森撫養了幾個孤兒?請你用老師給你的句式說。小朋友,從這一詞語中你覺得孔繁森怎么樣?(偉大)是啊,撫養一個孤兒已經很辛苦了,更何況是三個呢!
看,老師再把這句話變一下,你還會填嗎?出示:孔繁森撫養三個( )孤兒。
請小朋友們自己再讀讀第二自然段,你能從文中找出合適的詞語填進去嗎?(藏族)為什么你選擇這個詞語呢?(因為孔繁森是援藏干部)
這三個藏族孩子怎么會變成可憐的孤兒呢?
(孔繁森撫養三個由于地震造成的藏族孤兒。)
有誰知道地震是怎么一回事嗎?小朋友們真聰明說的真好!那老師相信這個詞語你一定也能讀得很棒!誰來試試?讀詞“地震”。
變成孤兒的曲尼,曲印和小貢桑此時最需要的是什么?這時,孔繁森把他們接到了自己的身邊,(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三個由于地震造成的藏族孤兒。)
小朋友們,你們都是爸爸媽媽的親生兒女,誰來說說他們平時是怎樣關心愛護你們的?
孔繁森也是這樣關心三個孩子的:
。ǔ鍪荆┤绻嵘∽≡毫耍 )。
曲印學習遇到困難了,。
小貢桑睡覺蹬掉了被子,( )。
孔繁森當時任拉薩市的副市長,白天工作很忙,晚上回到家還要給三個孩子做飯、洗衣服,教他們讀書。等孩子們睡著了,就在燈下為他們補衣服。他就是這樣細心的照料著三個孩子,這是一位多么偉大的父親。≌媸潜扔H人還親哪!他這樣做,怪不得人們說他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板書)(齊讀)誰能用優美的朗讀來贊美他!
讓我們一起贊美他!
五、學習課文第三節
過渡:孔繁森不但自己撫養三個孤兒,而且平時經常幫助有困難的藏胞,所以他的工資根本不夠,但他又不想麻煩別人,更不想讓別人知道他生活的艱難。他的錢用完了,但他的愛永遠沒有完。為了讓三個孩子能夠上學讀書,他竟然在一天夜里悄悄地來到醫院,挽起袖子,懇求醫生“獻血換錢”,這又是怎樣的一幕動人情景呢?讓我們一起來學習課文第三節。
誰來給我們大家讀讀這一節。(指名讀)
小朋友,平時我們去醫院獻血一般是什么時候?那孔繁森為什么要在夜里來到醫院?又為什么是悄悄地來到醫院?
孔繁森不想讓別人知道,他怕給別人添麻煩,怕那三個孩子知道了就不肯去上學讀書。所以他趁孩子們都睡熟了,才(悄悄地來到醫院)。
這兩個詞語“夜里,悄悄地”多讓人感動呀,愿意和我一起來讀一讀嗎?)
好,現在就請你做孔繁森,你要向醫生要求獻血,你會怎么說?
告訴醫生自己要獻血,希望醫生答應,這就是“請求”。(讀詞)
太讓我們感動了,誰來讀好它!(個別 齊讀)
面對孔繁森的請求,醫生同意了嗎?為什么?
孔繁森年紀太大了,頭發都白了,身體又不好,獻血對他的身體健康很不利。見醫生不同意,孔繁森就更著急了,他又是怎么做的呢?讀詞“再三懇求”
大家想想看,孔繁森會怎樣對醫生再三懇求呀?他可能會說些什么呢?
孔繁森這樣一次又一次誠懇的請求,就是“再三懇求”。
孔繁森這樣誠懇地再三請求,醫生實在是沒辦法拒絕了,只好眼含熱淚答應了。醫生這是——(勉強答應)
孔繁森不顧自己的身體堅持要求獻血,用自己獻血換來的營養費供給幾個藏族孩子上學讀書,這是多么感人的一幕。∵@是多么偉大的一位父親!讓我們滿懷深情再來讀讀這一節!
六、學習課文第四節
看,曲尼,曲印背上了新書包,能去學校讀書了,孔繁森是多么的高興。。ǔ鍪緢D片)
就這樣,在撫養三個孤兒的一年間,孔繁森共獻血三次,共得到900元營養費,全部用于三個孩子的學習生活。同學們,你們知道900毫升有多少嗎?有兩瓶啤酒那么多,弄不好還會出人命的!可孔繁森卻這樣做了,我們說,他真不愧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齊讀)。
小朋友們,你們感動嗎?王老師也被深深地感動了。藏胞們知道了這件事——(引)都感動地流下了熱淚,他們有多少感激的話想對孔繁森說啊,但千言萬語都難以表達藏族同胞對孔繁森的深深感激和熱愛,有一首詩這樣寫,有一首歌這樣唱:(出示歌詞)
。1)小朋友,自己讀一讀!
。2)孩子們,是誰讓漢族和藏族人民之間有了如此深厚的情誼呢?
。3)是啊,正因為有了像孔繁森這樣的援藏干部,才有漢藏一家親的情誼,是孔繁森架起了漢族和藏族人民的友誼橋梁。孔繁森是漢族人民的兒子,也是藏族人民的兒子。藏族人民深情地唱道:
。4)學生讀歌詞。
。5)聽,藏族同胞唱起來了: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
后來,孔繁森的這些事情,全國人民知道了,他們也感動地——(再讀最后一段)
現在,可愛的孩子們,我們也知道了,我們都被深深地打動了,讓我們深情地誦讀——(師生同誦)
孔繁森在西藏工作了十年,十年中,他把所有的愛都給了藏族同胞,但不幸的是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考察的途中遭遇車禍,以身殉職?追鄙攀篮,成千上萬的人自發地悼念他,許多藏族群眾都長跪不起,失聲痛哭,老百姓獻上的哈達堆成了一座雪白的小山,人們將永遠記住這位優秀的援藏干部(齊讀),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齊讀課題)
聽,全國人民贊美,歌頌,懷念孔繁森的歌響起來了。最后,讓我們捧起書,再來深情地讀讀課文,永遠記住這位優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
《孔繁森》 篇3
一、教學準備
、、教材內容分析
本文以人名“孔繁森”為題目。描述了孔繁森收養三個藏族孤兒待如親生兒女,并將通過獻血獲得的營養費用以供他們上學讀書的感人事跡。贊頌了人民公仆孔繁森一心愛人民,一心為人民的無私奉獻精神。讀著文中的詞句,直令人在心中油然而生出一份敬意,且無不為之而動容。
文章開頭即直述“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開篇明意,引人深讀。而后寫孔繁森收養孤兒并不惜獻血供養他們這一典型事例,由面及點,形象地刻畫了孔繁森的偉大形象。
1.收養孤兒待如親。
第二自然段起始寫道“曲尼、曲印、貢桑三個藏族孩子在地震中失去親人,成了孤兒!边@是本故事的起因,作者作了簡要介紹。接著,文中一語道出了孔繁森對三個孩子的關愛之情——孔繁森將三個孩子接到自己身邊。無贅述之言,無煽情之意。而“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則將孔繁森對待三個孩子“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舐犢之情表現得淋漓盡致。讀到此處,一幕幕令人動容的情景恍若浮現在眼前:吃飯時為孩子夾菜;燈下,幫孩子輔導功課;夜間,悄悄為孩子掖被角……文中只字未提的場景,全然透過“像親生兒女一樣”的字眼直鉆入我們的腦際,正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
2.懇求獻血供讀書。
撫養三個孤兒,本身已然不是易事,更何況還要供三個孩子上學讀書?文中濃墨重彩地描述了孔繁森到醫院獻血的過程!耙归g悄悄去醫院”“請求”無果之下“再三懇求”,形象地表現了孔繁森怕被別人知道自己獻血而受阻,怕醫院說他年紀大身體差而拒絕,更怕三個孩子因為無錢上學而被耽誤。這感天動地的舉動怎能不感人?就連先前還不同意的醫生此刻也被他至真、至誠、至高、至切的獻血決心所感動,勉強答應了他鮮血。
文章用此典型的事例,集中、深刻地表現了孔繁森無私奉獻的精神,表達了他對藏族人民的無限深情。
3.詠唱贊歌傳千載。
文末以藏胞們詠唱的歌詞作結尾,看似與文題“孔繁森”沒有什么關聯。但從這首歌唱“光明”,歌唱“中國”的曲子中,飄溢出來的是漢藏兩個民族唇齒相依的魚水之情,流淌出來的是藏胞們對孔繁森的深謝之意?茨遣匕麄儭傲飨碌臒釡I”,聽那藏胞們“深情地唱道”,一切都是因為那個收養了孤兒待如親生兒女,深夜悄悄去醫院懇求獻血,換取營養費供孤兒上學讀書的人,那個會被西藏人民永遠牢記于心的人——孔繁森!
、妗⒔虒W對象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主人。小學低年級學生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需要他人不斷提醒和關照。學生的思維活動在很大程度上還是與面前的具體事物或生動的表象相聯系。根據低年級學生學習的這一特點,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全面觀察,自主學習,合作探索,討論交流,發揮想象,既有效的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也為以后的自主學習提供了保障。
本文中所描寫的人物孔繁森是何人?在他身上發生過什么值得我們去關注的事跡?……這些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實在是陌生的。自然,對于文中描述的內容,學生們是很難生發出自己內心深處感動、敬佩之情的,更何談所謂的“百感交集”。通過本文的學習,我們除了要激起學生對人物的敬佩、贊嘆之情外,還要讓學生充分感受文本通過幾個典型片段的描寫,便能生動表現人物的寫作特點……
㈢、教學目標
1.課始整體感知人物品質,課中通過研讀細節,深入了解并感受孔繁森的感人事跡,體會他一心愛人民、一心為人民的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
2.識記文中的生字,理解“請求”、“懇求”等詞語的意思。
3.在深入感受人物品質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思路設計
低年級學生對于新事物或人物總會有相對明顯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可首先通過圖片初步認識人物,之后借助簡要交流資料進一步了解人物,進而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深入感受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最能歸概孔繁森品質的詞語出現在課文的第一句話中——“優秀”。這里要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見聞或親身經歷談談對于這個詞語的理解、認識,為學生學習課文設下認知、感悟的基礎。
我們要努力讓學生帶著對“優秀”一詞的深刻認識、感悟,從整體上去閱讀課文內容,讓他們去語言文字中尋找、感受、領悟孔繁森的“優秀”;我們要努力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通過感受描寫孔繁森的生活細節,得到對“優秀”一詞最好的詮釋。
學習完課文之后,還可以引導激勵學生課后去搜集更多關于孔繁森的優秀事跡進行閱讀,促進學生更廣更深地感悟人物,感受品質。
、椤⒔谭ㄔO計
新《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不僅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學生非認知能力(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培養并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像力,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對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的發展以及情感的體驗與陶冶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通過種種途徑給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想像世界、情感世界融匯起來,從而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課文《孔繁森》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感人文章,人物形象生動,語言表達準確妥帖,耐人尋味。通過課文中“收養孤兒”與“獻血助學”事跡描寫,讓學生從中充分感受孔繁森的高貴品質與高尚人格。我們的學習主要由以下幾個主要環節組成:
1.合作學習。學生自己組合,就解決某一問題進行學習合作,再通過相互討論、交流、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2.自主學習。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中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㈥、多媒體教學的設計
為了更形象、生動地讓學生感知、感受穩中描述的內容,適當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教學中,可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影音再現、圖文并茂的優勢,進行恰當的選擇,適時地運用。進一步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學生通過觀看圖片、欣賞錄像、傾聽音樂等產生直觀感受,再通過探討與學習,提升對文章的感知力,增強學習的效果。課堂的各個教學環節有機銜接,學習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結合相關資料加強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學習的能動性。
本課件在設計和使用時力求考慮學生年齡特點、學習特點、教材特點。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手段貫穿始終,始終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并在視覺、聽覺上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在教師和課件提供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
本節課應用多媒體技術主要設計了三個流程:
、、觀看照片,傾聽配樂,使學生對孔繁森同志有一個初步的感性認識,并把他的親切平和的形像記于腦中。
、、通過具體的文章語言文字,結合學生搜集的課外收集的相關資料,加上小組討論、全班交流,在配樂有感情朗讀中真正從自己的心靈深處感受孔繁森同志是一位甘于奉獻的人,是一為值得我們感動的人。
、、出示相關影音資料,促進學生進一步形象地感受孔繁森同志在援藏期間的感人事跡。
二、教學過程設計
一、借助圖文,初步認識人物。
1.齊讀課題:孔繁森
2. 出示孔繁森生前工作和生活的相關圖片及文字介紹,配樂《公仆贊》,使學生初步了解孔繁森。這樣易于使學生對孔繁森這個人有一個的感性認識,并把他的親切平和的形像記于腦中。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總體感知人物。
1. 同學們,通過剛才看到的圖片和文字,孔繁森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僅僅看了這么幾張圖片,讀了幾句簡短的文字介紹,孔繁森就給你們留下了這么多印象。那孔繁森一定是一位不平常的人。課文第一自然段的一句話最能概括你們剛才所說的感受。打開書,輕聲讀第一自然段。
2. 指讀第一自然段。有不理解的地方嗎?(理解“援藏”即“支援西藏”)
借機介紹:黨和國家曾經選派一些干部去支援貧窮落后的地區。孔繁森響應黨的號召,瞞著母親,離開家鄉山東,到環境極其艱苦的西藏去工作、生活。
3. 還讀懂了什么?(著重體會“優秀”一詞)
4.有感情讀第一自然段。
三、學習第二至四自然段,深入感受人物。
1.孔繁森怎樣優秀呢?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事來表現這一點。這是一件什么事呢?請同學們輕聲讀二——四自然段,邊讀邊想。
2.學生輕聲讀課文,思考后交流:孔繁森收養了三個藏族孤兒,待他們如親生兒女。孔繁森到醫院獻血,用換來的營養費供他們上學。
3.指名讀第二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思考從中知道了什么?
⑴.重點理解“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這句話?勺寣W生聯系生活中自己的父母是如何對待自己的,結合課外收集的相關資料,交流孔繁森怎樣“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對待三個藏族孤兒。
⑵.指導感情朗讀第二自然段。
⑶.指名朗讀。
4.同座位之間讀第三——四自然段,讀完后,互相交流從這兩個自然段中讀懂了什么。
⑴.學生讀書,教師行間巡視并指導。
、.全班交流、體會:
①.孔繁森為什么選擇“夜里”“悄悄地”到醫院獻血?(一是可能白天工作忙,二是他不想讓別人知道,只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撫養三個孩子,再苦再累都無怨無悔。)
②.想象孔繁森是怎樣“請求”醫生的?
、.“再三懇求”是怎樣的情景?從中看出什么?(孔繁森獻血決心至真、至誠、至高、至切。)“懇求”與前面的“請求”意思有什么不一樣?
、.指導朗讀第三自然段。指名朗讀,齊讀體會。
⑶.在孔繁森再三懇求下,醫生終于同意他鮮血,你為他高興嗎?為什么?
如果學生感覺是高興的,他們可能是通過下文了解到孔繁森獻血的目的是得到營養費,供三個孩子上學。他們定是為孔繁森如愿以償而高興。這種情況下有助于學生閱讀并理解文本。
如果學生感覺不高興,則可能是為孔繁森虛弱的身體而擔心。說明學生的思緒已然融入到文本中,為文中人物而擔憂,是一種至高的閱讀情感體驗。教師只須做適當疏導便可使學生“化擔憂為祝!薄
⑷.能想象三個孩子背著書包上學去的情景嗎?學生想象描述。
請想象孔繁森看著三個孩子如此快樂時,會怎樣?學生接著想象表述。
再請想象藏胞們看到此情此景,會有怎樣的心情或感受?學生想象表述。
⑸.讓我們來看看課文中藏胞們是怎樣的?指名讀課文相關內容。
、.讀著這段歌詞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齊讀這段歌詞內容。
四、課外拓展延伸,深化了解人物。
1. 1994年,孔繁森在西藏不幸遇車禍而身亡,黨和祖國失去了一位優秀兒女。人們為他悲痛,為他哭泣,成千上萬條潔白的哈達表達了西藏人民對孔繁森的無比崇高的敬意。人們永遠也不會忘記這位出色的共產黨員、優秀的援藏干部——孔繁森。(師引讀,生齊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2.在孔繁森身上,發生過很多令人感動的事,課文只描寫這其中的一件。課后,請你們自己從課外書上、網上閱讀等查找相關資料,更多地了解孔繁森,了解他為祖國、為人民鞠躬盡瘁的感人事跡?梢栽诎嗉夐_展交流活動。
三、教后反思
《孔繁森》一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為文題,通過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間收養孤兒并為孤兒獻血交學費這兩件感人的事跡,頌揚了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優秀品質。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孔繁森實在是一個距離遠,感覺陌生的人物。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人物品質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前,讓學生結合課外搜集的資料交流關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們對孔繁森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痹鯓硬拍茏寣W生準確地理解這句話呢?
首先,我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僅僅看了這么幾張圖片,讀了幾句簡短的文字介紹,孔繁森就給你們留下了這么多印象。課文第一自然段的一句話最能概括你們剛才所說的感受。打開書,輕聲讀第一自然段。教學時我幫助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先了解新詞“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再抓住“優秀”一詞,指導學生聯系自己先前初步的體會,對孔繁森產生一個總體印象。這時大家都明白了,是圍繞本文是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倍鴮懙牧恕T诮虒W中我采取按課文內容填空的方法,這樣學生不必去討論“這篇文章寫了什么,告訴了我們什么?”,就可以在不經意間回憶了課文內容,抓住了文章梗概,了解文章的中心也就水到渠成了。
接著,我引導大家聯系實際,說說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通過回憶、發言,同學們都體會到了父母的關愛和辛苦付出;谶@樣的認識,我再創設情景,請同學們想象練說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為三個孤兒所作的一切。從中,大家都深深地體會到孔繁森的優秀品質。然后,我又請同學們觀察課文插圖,想一想,三個孤兒會對孔繁森說些什么,這樣一來,既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又理解了課文的中心思想。這段教學中,我主要抓住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允許他們產生自己的獨特體驗,尊重他們的感悟。因為學生的情感積累、生活經歷、理解程度、思維角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力求做到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感悟。
最后,同學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再次體會到孔繁森對漢族和藏族的團結所作的貢獻。以上環節結構緊湊,環環相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孔繁森》 篇4
本課題教時數: 3 本教時為第1教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寫好本課的生字“孔、優、助、漢、秀、營、費”。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寫字
對策:隨課文識字,寓識于讀。加強寫字指導,確保寫字時間。
難點:讀通課文。
對策:借助漢語拼音,自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
教學準 備
生字卡片
一、揭示課題
1. 板書課題,指名讀,齊讀。
2. 簡介孔繁森的事跡。
二、初讀課文
1. 自由練讀。
。1) 畫出生字詞,正音。
。2) 畫出長句子,多讀,讀通。
。3) 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 指名分段試讀課文,相機指導。
第1段:優秀、援藏、干部
第2段:拉薩市、失去、孤兒、撫養
第3段:請求、獻血、答應
第4段:感動
3. 范讀課文。
4.學生齊讀課文
5.引導學生看圖,說說圖上畫了誰?他們正在干什么?
6.討論:這篇課文主要寫的是誰?寫的是什么事?
三、教學生字詞
孔、優、助、漢、秀、營、費
(1) 指名讀生字,正音。
。2) 指導分析字形。
。3) 學生按筆順描紅。
四. 作業
1.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 抄寫生字。
第二節中的長句,尤其是第二句三個人名學生讀時,很饒口一定要指導讀通順。
16孔繁森
本課題教時數: 3 本教時為第2教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
2. 理解課文內容,激發學生對孔繁森的崇敬之情。
3繼續學寫剩余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正確美觀書寫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激發學生對孔繁森的崇敬之情。
對策:緊扣文中的詞句以及重點段落,激發學生情感,進而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準備 掛圖
一、復習導入
認讀詞語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說說從這一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根據學生回答,逐步出示:
孔繁森是一位干部。
孔繁森是一位援藏干部。
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2、比較讀這三句話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我體驗,朗讀句子
(1)小朋友自由讀這一自然段,根據你的理解,你認為怎樣讀最好,就怎樣讀
(2)同桌互讀,交流自己的朗讀方法
2、理解重點句,進行情境體驗
出示: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
。1)撫養是什么意思?課文中是誰撫養了誰?
(2)小朋友,是誰撫養了你們?(爸爸媽媽)
爸爸媽媽怎樣撫養你呢?你會用這個句式說說嗎?
爸爸媽媽(為我)(幫我)(給我) 他們撫養了我。
。3)孔繁森就像你們的爸爸媽媽對你一樣撫養著三個孤兒。
誰會用這個句式說說?孔繁森(幫)(對)(給)三個孩子_______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
。4)那么這句話該怎么讀呢?(指導讀好“自己的”“像親生女兒一樣”“撫養” )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過渡: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著三個孩子,給他們吃的,穿的,用的,加上自己的孩子的費用,家中老母的贍養費,微薄的工資所剩無幾,現在三個孩子要上學了,可學雜費從哪里來呢?
。ㄒ唬┳晕殷w驗,朗讀句子。
。1)自己認為怎樣讀最好,就怎樣讀
(2)男女生對讀
。ǘ├斫庵攸c句子
出示: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來到醫院,請求獻血。
。1)這句話你是怎樣讀的?為什么?
。2)從“悄悄地”入手引發學生思考。讀了這句話你有小問號嗎?
估計學生會問:“悄悄地”是什么意思?孔繁森為什么悄悄地來醫院呢?他為什么要獻血呢?
(3)組織學生小小組討論
。4)師生交流后再朗讀。(指導讀好“夜里”“悄悄地”)
。ǜ鶕䦟W生的生活,學生可能認為解決學費問題的途徑有很多,可以做工,可以問別人借,教師可以適當介紹阿里地區的艱苦的生活條件,而身為地委書記的孔繁森白天也不可能去做工,所以獻血在孔繁森看來是既不麻煩別人,又能迅速獲得學費的方法。
2、教師引讀:醫生認為………所以不同意孔繁森獻血?墒强追鄙t生只好勉強同意。
出示文中句子:孔繁森再三懇求,醫生才勉強答應。
。1)醫生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獻血呢?孔繁森又是怎樣向醫生再三懇求的呢?請小朋友同桌互相認真讀讀書,想一想。
(2)比較:請求 懇求
•那天夜里,孔繁森怎樣向醫生請求獻血的?指名說后小結:(請求:有事求別人幫忙)。
•醫生怎樣拒絕孔繁森獻血?孔繁森又是怎樣再三懇求的?誰愿意和老師一起演一演?
(教師在表演中有意一次次拒絕獻血,從而讓學生明白什么是再三懇求,什么是勉強答應。)
•指名上臺表演后評議(重點評議再三懇求的語句是否符合人物說話的習慣,當時的心理特點。)
•學生同桌表演•再次朗讀
(三)創設情境,感悟情感
出示孔繁森的圖像,
1、三個孩子知道了這件事情,想一想他們會對孔繁森說什么話呢?
曲尼、曲印和貢桑對孔繁森說:“伯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孔繁森現在就在你的面前,你愿意跟他說什么呢?
練說:孔伯伯,你_______________,我____________。
四、學習第四自然段
過渡:雖然孔繁森不想讓人知道他為三位孤兒做的事,但是這種無私奉獻、一心裝著別人的精神怎能不讓人互相傳送呢?藏胞們知道了這件事以后,都感動地流下了熱淚,唱起了這樣一首歌。
出示: 太陽和月亮
有同一個母親,
她的名字叫光明。
漢族和藏族
有同一個母親
她的名字叫中國。
1、練讀
2、唱一唱,跳一跳
五、在該首歌的旋律中齊讀課文
六、作業布置
1、感情朗讀課文
2、和爸爸媽媽一起觀看電影《孔繁森》
七、學寫剩余生字
板書設計 孔 繁 森
獻血撫養孤兒
優秀的援藏干部
16孔繁森
本課題教時數: 3 本教時為第3教時
教學目標
1、繼續復習鞏固本課生字,以及復述課文
2、進行相關鞏固練習
教學重點、難點及對策
重點:復習鞏固
難點:正確完成相關鞏固練習
對策:討論交流,教師適當引導
教學準備 小黑板
一、復習詞語
1、復習提問
3、聽寫詞語
優秀 深情 同意 年紀
答應 再三 營養 母親
二、指導學生復述課文
優秀的援藏干部---撫養孤兒---獻血—詩歌
三、組詞:
都( 。 ∈校ā 。 ∈Вā 。
部( 。 〔迹ā 。 》颍ā 。
四、抄寫詞語
1學生完成《習字冊》上的詞語。(描紅、臨寫)
2師巡視指導
課前思考:
《孔繁森》這篇課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為標題,描寫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間撫養孤兒、獻血為孤兒交學費這兩件動人事跡,贊揚了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優秀品質。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孔繁森這個人物距離他們較遠,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中心思想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前,我給同學們講了不少孔繁森的故事,使他們對孔繁森有了一定的了解,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在教學中可聯系實際,說說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通過回憶、發言,同學們都體會到了父母的關愛和辛苦付出;谶@樣的認識,我再創設情景,請同學們想象練說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為三個孤兒所作的一切。從中,大家都深深地體會到孔繁森的優秀品質。然后,我又請同學們觀察課文插圖,想一想,三個孤兒會對孔繁森說些什么,這樣一來,既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又理解了課文的中心思想。同時在教學當中我還引入了焦裕祿、李素麗和雷鋒三位優秀共產黨員的事跡,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孩子們更加深刻的體會這些優秀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激勵孩子們要以他們為目標,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也要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課前思考: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解題定“情”
1、 播放歌曲《公仆贊》
2、 小朋友,你知道剛才那首歌唱得是誰?歌里唱的就是——孔繁森。(出示照片)
3、 誰來親切的叫叫他的名字?
4、 誰知道他是個怎樣的人嗎?今天,我們就走進他的故事,去認識她。故事的題目就叫——(板書課題)孔繁森?资巧郑蠢蠋焷韺,左邊是個——(子字旁),右邊是——(豎彎鉤)
二、初讀生“情”
1、 先聽老師來講這個故事。(范讀課文)
2、 這是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想自己讀一讀嗎?請你把字音讀準,句子讀通順,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好了,就把自然段標好。
3、 檢查生字詞。
(1) 小朋友都讀得很透入,課文中出現了三個小朋友,想認識他們嗎?(出示:曲尼、曲印、貢桑三個詞,進行認讀,同時說明“曲”是多音字)
(2)他們的名字和我們有些不一樣,他們屬于——“藏族”(出示:認讀),我們屬于——“漢族”(出示,認讀),漢族和藏族親如一家,我們親切地稱藏族朋友—— “藏胞”(出示:認讀)。當時,藏族比較落后,我們漢族就有一些人去那兒幫助他們,支援他們,這就叫——“援藏”(出示:認讀)
。3) 課文中還有一些難讀的詞語,讓我們來讀一讀,(出示其他的生字詞,運用多種方式進行認讀)
4、 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浚4個自然段)老師就請四位小朋友來講這個故事,其他小朋友仔細聽,做一個認真地小聽眾。
5、 讀了課文,小朋友,你覺得孔繁森是個怎樣的人?
三、品讀動“情”
(一)觀看錄像,入境動情
1、 讓我們來看一段有關孔繁森的電影。
2、 課文中也用一句話來介紹了他,是哪一句啊?(相機出示第一自然段)
3、 讀讀這句話,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4、 孔繁森就是去支援西藏,幫助西藏人民的,最后還因公殉職,永遠的離開了我們,把你心中的感覺通過朗讀告訴大家。(指導讀好這句話)
。ǘ┥钊胛谋,品文動情
1、孔繁森為西藏人民做了許多令人感動的事,課文講的就是其中的一件。讓我們接著往下學,請你讀一讀課文的的第二自然段。
2、快速數一數,這個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
3、誰來讀一讀第一句話?
。1)誰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嗎?
。2)是啊,就在1992年,西藏的拉薩市附近也發生了這樣慘痛的事,許多人都被奪走了寶貴的生命,失去了可愛的家園。(幻燈片展示畫面)
4、曲尼、曲印、貢桑都失去了親人。(出示句二)
。1)你知道怎樣的孩子稱為“孤兒”嗎?
。2)你覺得他們怎么樣。
(3)那你能用朗讀表達你此時的感受嗎 ?
5、三個孩子可憐極了,這時候誰出現了,自己讀一讀。(出示句三)
。1)小朋友,你們都是爸爸媽媽的親生兒女,他們平時是怎樣關心愛護你們的呀?
。2)孔繁森也是這樣關心三個孩子的,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說話練習)
曲尼發高燒了,孔繁森
曲印衣服破了,孔繁森
小貢桑摔倒了,孔繁森
…………
。3)指導朗讀
6、這就使故事的開始i,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四、 教學生字,收放有度
1、 出示生字“優秀”,認讀
2、 怎樣記住這兩個字?(學生說,老師范寫)
3、 你在哪兒見到過“優秀”,什么時候能用上它們?
4、 描紅、書寫。
課前思考
本課講述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間撫養孤兒、獻血為孤兒交學費這兩件動人事跡,贊揚了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在課前,可以給同學們講關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們對孔繁森有了一定的了解,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這一課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痹趺醋尯⒆幽軠蚀_地找到并理解這句話呢?可以讓孩子們自由讀課文,找出全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為什么?接著,引導孩子們聯系實際,說說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是如何照顧自己的。再創設情景,請同學們想象練說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為三個孤兒所作的一切。從中,大家都深深地體會到孔繁森的優秀品質。然后,可以請同學們觀察課文插圖,想一想,三個孤兒會對孔繁森說些什么,這樣一來,既可鍛煉他們的表達能力,又可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最后,可以讓同學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再次體會孔繁森對漢族和藏族的團結所作的貢獻。
課前思考:這是一篇真實的文章,可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卻是陌生的?追鄙呛卧S人也,知道的恐怕寥寥無幾。我想,學習這篇課文,教師首先應該告訴學生這種真實。
孔繁森的故事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每次讀課文,眼前總會浮現出影片《孔繁森》中相應的一個個感人鏡頭。作為一名援藏干部,孔繁森對西藏、對藏族同胞傾注了自己深厚的情感。課文記敘了孔繁森收養三個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幾個孤兒上學讀書的動人事跡,深深感動了藏族同胞。學此文,教師應該引領學生體悟這份美麗而深刻的感動。
全文的教學可圍繞“優秀”一詞展開。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教師可把孔繁森的工作背景介紹給大家,讓學生了解當時西藏貧苦落后的環境和援藏的需要。接下來可讓學生通過朗讀在文中找找哪里可以看出孔繁森“優秀”?——1、對待三個孤兒象對待親生兒女一樣;2、用獻血所得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這里的教學可結合書上兩幅插圖展開。教第二自然段時,可以先讓學生體會三個孩子失去親人的心情,孔繁森把他們接到自己身邊后是怎樣照顧他們的,再通過看圖體會孤兒此時的心情以及孔繁森把他們當親生兒女一樣對待的深厚情感。教學第三自然段時,可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孔繁森為什么要晚上去獻血?這里還留有較多的空白,可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訓練,比如,孔繁森是怎樣向醫生請求的?醫生怎樣拒絕?后來孔繁森又怎樣懇求?把這段文字轉化為對話形式后,可讓兩位學生演一演這個情節。通過表演,讓學生加深理解“請求”與“懇求”,同時也使這段文字轉化成生動的畫面印刻在學生的頭腦中。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不難了。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說明了孔繁森再三懇求獻血的原因。藏胞們知道后,為什么流下熱淚?這里應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也是為學生理解最后部分的歌詞作好鋪墊。這動聽的歌曲不僅是對孔繁森無私奉獻精神的高度贊揚,也唱出了漢族和藏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更預示了藏族和漢族一樣美好的未來。藏胞們深情唱出的歌兒是個難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我想,帶領學生一起唱一唱這段歌兒或許能使他們更深刻地體會藏胞們的心聲。前幾天聽了一節《月光啟蒙》,老師就教學生唱課文中的歌謠,唱過后學生對歌謠的意境有了更深切的體悟。
孔繁森的感人事跡還有很多,學完此課,可引導學生去閱讀或者搜集一些資料,讓孔繁森的高大形象在學生心目中豐滿起來。讓孩子單純的心靈因感動而變得更加美好!
課后反思:
在課前,我給同學們講關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們對孔繁森有了一定的了解,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在教學時抓住這一課的中心句“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闭归_教學。讓學生通過朗讀在文中找找哪里可以看出孔繁森“優秀”?——1、對待三個孤兒象對待親生兒女一樣;2、用獻血所得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先讓學生體會三個孩子失去親人的心情,孔繁森把他們接到自己身邊后是怎樣照顧他們的,再通過看圖體會孤兒此時的心情以及孔繁森把他們當親生兒女一樣對待的深厚情感。也引導孩子們聯系實際,說說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是如何照顧自己的。再創設情景,請同學們想象練說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為三個孤兒所作的一切。從中,大家都深深地體會到孔繁森的優秀品質。教學第三自然段時,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孔繁森為什么要晚上去獻血?這里還留有較多的空白,讓學生進行想象說話訓練,比如,孔繁森是怎樣向醫生請求的?醫生怎樣拒絕?后來孔繁森又怎樣懇求?把這段文字轉化為對話形式后,可讓兩位學生演一演這個情節。通過表演,讓學生加深理解“請求”與“懇求”,同時也使這段文字轉化成生動的畫面印刻在學生的頭腦中。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不難了。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說明了孔繁森再三懇求獻血的原因。藏胞們知道后,為什么流下熱淚?這里應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也是為學生理解最后部分的歌詞作好鋪墊。藏胞們深情唱出的歌兒是個難點,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
課后反思:
影片《孔繁森》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也深深地感動著我。讀罷此文,眼前總會浮現出影片《孔繁森》中相應的一個個感人鏡頭。作為一名援藏干部,孔繁森對西藏、對藏族同胞傾注了自己深厚的情感。課文記敘了孔繁森收養三個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幾個孤兒上學讀書的動人事跡,深深感動了藏族同胞。
可咱們班這幫孩子對這位援藏干部了解的似乎還是比較膚淺的。認為“獻血”也是平常的舉動。因此教學時我圍繞“獻血”一詞。設計下面一個片段。
師:你的爸爸媽媽獻過血嗎?
生1:我爸爸獻過的。
生2:我媽媽也獻過血的!
。ㄅe手的學生還是挺多的)
師:你爸爸媽媽獻過幾次血?
生1:一次。
生2:兩次。
師:看來我們班的小朋友家長最多的獻了2次?煽追鄙还搏I了3次血。
誰來說說你爸爸媽媽為什么要去獻血?
生:是單位讓爸爸去獻的!
。ê芏鄬W生都說到是家長單位要求獻血才去的。)
師:那孔繁森為什么要去獻血?也是單位要求去獻的嗎?
生:是他自愿的。他是為了給三個孤兒交學費。
通過父母的行為與孔繁森相比較。讓孔繁森的高大形象在學生心目中豐滿起來。讓孩子單純的心靈因感動而變得更加美好!
教學設計:
深入文本,品文動情
1、孔繁森為西藏人民做了許多令人感動的事,課文講的就是其中的一件。讓我們接著往下學,請你讀一讀課文的的第二自然段。
2、快速數一數,這個自然段一共有幾句話?
3、誰來讀一讀第一句話?
(1)誰知道地震是怎么回事嗎?
。2)是啊,就在1992年,西藏的拉薩市附近也發生了這樣慘痛的事,許多人都被奪走了寶貴的生命,失去了可愛的家園。(幻燈片展示畫面)
4、曲尼、曲印、貢桑都失去了親人。(出示句二)
(1)你知道怎樣的孩子稱為“孤兒”嗎?
。2)你覺得他們怎么樣?
(3)那你能用朗讀表達你此時的感受嗎 ?
5、三個孩子可憐極了,這時候誰出現了,自己讀一讀。(出示句三)
。1)小朋友,你們都是爸爸媽媽的親生兒女,他們平時是怎樣關心愛護你們的呀?
。2)孔繁森也是這樣關心三個孩子的,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說話練習)
曲尼發高燒了,孔繁森
曲印衣服破了,孔繁森
小貢桑摔倒了,孔繁森
…………
(3)指導朗讀
6、這就使故事的開始i,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反思:
說到地震,學生一定是有所了解的,新聞中也出現過相關報道,所以可讓學生自由地交流,同時再出現幾幅地震過后一片狼藉,生靈涂炭的畫面,學生頓時是談地震而 “色變”。然手回到課文,學生心中充滿了對地震中遭難的三個孩子的深深同情和傷心。此時趁熱打鐵,對“孤兒”一詞展開理解,并通過朗讀表達出來。而讓學生交流父母關愛自己的小故事,體會父母對親生兒女的小故事,體會父母對親生兒女的愛,又是一種情感體驗;想象孔繁森對三個孩子的細致關懷,這既是說話練習,更是一種情感的遷移,讓學生深深體會到了孔繁森對三個本不是自己孩子的真切關懷。此時,這一自然段的有感情的朗讀就成了學生情到深處的自然流露了。(授課時間:11月17、18日)
憑二年級孩子的生活閱歷、知識經驗走進孔繁森爺爺的生活,去真切感受他的精神,還有一定難度。在教學中,我引進孔繁森爺爺的事跡,結合孩子們對文本的閱讀,以大塊的語言描述呈現給孩子們,如在開課導入的時候我介紹了這樣一段資料:孔繁森1944年出生于山東聊城,是我們的山東老鄉。原在聊城地委工作,后來成為援藏干部。曾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的稱號。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同志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車禍不幸以身殉職?追鄙谖鞑毓ぷ髁耸,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今天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課文中就介紹了有關孔繁森的事跡,同學們想不想知道是什么事?在學習課文第三段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孔繁森每次下鄉見到生活貧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錢來幫助他們。往往只過了半個月,他的工資就沒了,有時連伙食費都交不起。自從他收養了三個孤兒,他的生活就更艱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獻血。隨后的第四段,我又用了一句話來導入:1993年,孔繁森共獻血三次,得到了900元的營養費,他用這些錢來干什么了?之后,在孩子們閱讀第4節藏族同胞深情的歌唱時,我用飽含深情的語言做了這樣一段描述:千言萬語都難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此時此刻他們唱起了一首深情的歌:(出示歌詞,放音樂《公仆贊》),伴著感人的音樂,我朗讀了這首歌詞。使學生在感情上產生了共鳴,情不自禁地跟著朗讀起來。最后在結課的時候,我用了這樣一段話:孔繁森來到西藏高原工作10年,與藏族人民同吃苦共患難,把藏族的老人看作自己的長輩,把藏族的孩子看做自己的孩子,為漢藏的友好交往架起了友誼的橋梁,用自己的一生譜寫了漢藏友誼之歌。讓我們深情地呼喚他的名字——孔繁森,讓我們永遠記住他的名字——孔繁森!學生的情感得以升華。
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曾經說過,每節課進入課堂之前,我都要醞釀一下自己的內心情感。這種情感即指的是閱讀文本的感受、走進課堂與孩子交流的欲望、課堂中與孩子們精神上同構共生的享受。上完這節課后,我不禁產生了這樣的反思:教師要帶著感動進課堂,把自己與文本對話的感受通過大塊的語言描述再現情境,表達自己的情感。“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的對話。”但在實際閱讀教學中,我們看到的、聽到的更多的是學生交流匯報自己與文本對話后的感受,而老師卻很少表達自己的感受。有的是學生與文本的碰撞,而少的是老師與學生情感的共鳴。因此,課前我們要帶著感動進課堂,課上,我們在引領學生與文本對話,獲得自己獨特感受的同時,敢于表達自己的感受。英國學者羅素說:“教學語言應當是引火線、沖擊波、興奮劑。”情感飽滿類的文章,我們可以通過大塊的語言描述再現情境,在表達自己情感的同時,幫助孩子更好地走進文本、感受文本,讓語言煥發動人的魅力,“煽”起學生內心情感的火焰。
我們要緊密聯系課文內容對孩子的情感取向做出正確引導。教師與文本對話后的感動源于對教材的鉆研,源于對教材文本價值取向的較之學生一種更高層次的領會。閱讀教學中的師生間對話,更多的是一種感受的碰撞。如在有的孩子眼中孔繁森爺爺的生活是可憐的。的確,孔繁森的生活是清貧的,但他的內心感受是幸福的,因為 “給予永遠是快樂的”。這就要我們緊密聯系課文內容做引導。
教學反思:
這一課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痹趺醋尯⒆幽軠蚀_地找到并理解這句話呢?首先,在教學中是這樣設計:讓孩子們自由讀課文,找出全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為什么?接著,引導孩子們聯系實際,說說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是如何照顧自己的。通過回憶、發言,同學們都體會到了父母的關愛和辛苦。基于這樣的認識,再創設情景,請同學們想象練說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為三個孤兒所作的一切。從中,大家都深深地體會到孔繁森的優秀品質。然后,又請同學們觀察課文插圖,想一想,三個孤兒會對孔繁森說些什么,這樣一來,既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又理解了課文的中心思想。同時在教學當中還引入了焦裕祿、雷鋒等優秀共產黨員的事跡,滲透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讓孩子們更加深刻的體會這些優秀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激勵孩子們要以他們為目標,好好學習,將來長大了也要為國家和人民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最后,同學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再次體會到孔繁森對漢族和藏族的團結所作的貢獻。這樣環節結構緊湊,環環相扣。
《孔繁森》 篇5
學習目標
1、能正確地朗讀課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讀準每個字音。
2、理解課文中生字詞的意思。初步了解“請求”和“懇求”的異同。
3、了解生字的結構,知道生字筆順。
重點、難點 理解生字詞的意思;能正確地朗讀課文。
學習時間共 三 課時
第(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15 孔繁森
2、指名認讀,注意讀準前后鼻音。(指導學生“孔”的寫法。)
3、簡介孔繁森。
山東聊城人,1944年7月出生,1961年8月參加革命工作,196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援藏干部,曾被國務院授予“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稱號。1994年11月29日,在赴新疆考察途中,因車禍不幸以身殉職。
二、初讀指導。
1、各自按拼音輕聲讀課文,要求:
。1)標出自然段序號。
(2)畫出生字詞,結合上下文,想想它們的意思。
(3)讀得正確。
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出示生字詞:優秀、援藏。
。1)讀詞語并理解意思。
。2)指導學生書寫“優秀”兩個字。
。3)書空練習。
3、各自輕聲讀第二自然段,出示生字詞:
拉薩市 曲尼 貢桑 地震
。1)讀詞語,理解意思。
。2)指導寫“尼”。
。3)書空練習。
4、指名讀第三自然段。畫出生字詞:獻血、懇求、勉強
。1)領讀詞語,理解意思。
。2)了解“血”是多音字。
。3)區別“請求”與“懇求”的異同。
5、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出示生字詞:營養費、幫助、漢族、熱淚
(2)領讀生字詞。
。3)結合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
。4)分析字形。
營:共十一筆,上下結構。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禿寶蓋和兩個口。
費:共九筆。上下結構,上下部分各占一半。
助:共七筆。左右結構。“且“的最后一筆為”提“。
三、課堂作業。
1、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
2、按筆順書空練習生字的寫法。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指導學生按筆順寫好每個生字。
重點、難點 指導朗讀、寫字。
學習時間第(二)課時
學習過程
一、復習提問。
1、讀下列生字詞。
孔繁森、曲尼、漢族、請求、優秀、幫助、獻血、市民、營養費、熱淚、援藏。
2、口答:
。1)找出課文中“藏“字組成的詞語。
。2)“血“字有幾種讀音,分別組成詞語。
二、寫字指導。
1、須按筆順描紅的字。
尼:怎么記“尼”?著重指出“匕”的筆順:撇、豎彎鉤!捌病辈淮┻^“豎彎鉤”。
助:共七筆。左右結構!扒摇钡淖詈笠还P為“提”。
秀:共七筆,上下結構。上面是“禾”,下面是“奶奶”的“奶”的右半部分。著重指出“秀”的第六筆是:橫折折折鉤,一筆寫成。
費:共九筆。上下結構。上下部分各占一半!案ァ,無筆,筆順是:橫折、橫、豎折折鉤、撇、豎。
2、其他要描紅的字。
市:共五筆。第五筆(豎)與第二筆(橫)相接,但不出頭。
漢:共五筆,左右結構。左窄右寬。
優:共六筆。左右結構。第五筆是豎彎鉤,最后一筆是點。
營:共十一筆。上下結構。上面是“卄”,下面的“冖”和兩個“口”要寫得稍扁。第二個“口”要寬于第一個“口”。
3、描紅練習。
三、初讀指導。
1、全文一共幾個自然段?說說每一自然段的內容。
第一自然段寫孔繁森是優秀的援藏干部。
。R讀第一自然段,指出重音:優秀)
第二自然段寫孔繁森收養了三個藏族孤兒。
。ㄖ该x,重音:自己 對待親身兒女)
第三自然段寫孔繁森到醫院請求獻血。
。ㄖ该x,重音:悄悄、請求、再三、懇求、才)
第四自然段寫孔繁森獻血供孤兒讀書,藏族同胞非常感動。(指名讀。重讀:感動、熱淚、光明、中國)
2、練習朗讀課文,要求做到正確、流利。
(1)各自練習。
。2)同桌互相聽讀,提出意見。
(3)指名朗讀,評議。
四、課堂作業。
1、朗讀課文,做好復述課文的準備。
2、習題3:讀讀、抄抄、再聽寫。
板書設計:
16、孔繁森
優秀援藏干部
收養 獻血
藏族 供孤兒
孤兒 上學
關心人民 無私奉獻
學習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習孔繁森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從小懂得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學習復述課文。
學習時間第(三)課時
學習過程
一、精讀訓練。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這一段講孔繁森是一個怎樣的人?
教者指出:這樣寫,使我們對孔繁森有一個總的印象。
過渡:孔繁森怎樣優秀呢,文章著重寫了一件事,一件什么事呢?下面我們來讀第二至第四自然段。
2、默讀課文回答。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輕聲讀,想:這一節共有幾句話?講了什么?
(2)指名讀第三句話后,出示下列句子,要求:讀一讀,想一想,這兩句話在表達意思上有什么不同?
a、孔繁森撫養他們。
b、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
4、學習第三自然段。
(1)孔繁森是真誠來獻血的,我們可以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來?
a、大家一邊讀一邊在書上做記號,準備回答。
b、討論:從“夜里”和“悄悄”兩個詞語,我們能看出什么?
c、出示一組句子,要求:讀一讀,說說括號里詞語的意思。
a、一天夜里,孔繁森悄悄地來到醫院,(請求)獻血。
b、經過孔繁森的再三(懇求),醫生才勉強答應。
想一想:課文中的“勉強”是什么意思?
教者小結:從醫生起初的“沒有同意”到后來的“才勉強答應”,也說明孔繁森獻血的真心誠意。
。2)男生齊讀第三自然段。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第四自然段,提問:“藏族同胞知道了這件事”,指的是哪件事?藏族同胞們是怎樣感動的?他們為什么這樣感動?
。2)齊讀歌詞。
教者講:歌詞贊頌了光明和中國,贊揚了民族團結。
二、總結。
按課文內容填空。
孔繁森收養了( ),用獻血換來的營養費幫助他們( 。?追鄙媸且晃唬ā 。、( 。┑膬炐愀刹。
三、復述課文。
1、討論課文各段的主要內容。
2、學生練習復述。
3、指名復述課文。
四、課堂作業。
復述課文。
教學反思:當我介紹孔繁森的故事時,孩子們眼睛一眨不眨,有的孩子都感動地流下了眼淚,最后的小詩讀得也很出色!我也深深被孩子的朗讀感動!因勢利導對孩子進行廉正教育,如果世界多點像孔繁森一樣的好干部,我們的感動不止這么一點!
《孔繁森》 篇6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367
《孔繁森》教學資料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途中,因車禍殉職,年僅50歲。
孔繁森,山東聊城市堂邑五里墩村人,1961年應征入伍,1966年9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產黨,1967年復員回到聊城,先后任聊城技工學校革委會副主任,共青團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1979年4月,孔繁森以黨和國家的利益為重,自覺服從組織的安排,毅然放棄“高堂在,不遠游”的古訓,告別年逾古稀的老母、體弱多病的妻子和三個尚處幼年的孩子,首離桑梓,到海拔4700多米手西藏自治區崗巴縣任縣委副書記,歷時三年之久。1988年,已任聊城行署副專員的孔繁森二離桑梓,任拉薩市副市長。1992年12月,二次赴藏已期滿,由于工作需要,自治區黨委希望他到條件更為艱苦的阿里地區任地委書記,此時,他又一次舍“小家”顧“大家”,留了下來,到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里地區任地委書記。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他行程8萬多公里,跑遍了全區106個鄉中的98個,訪貧問苦,調查研究,尋求阿里地區擺脫貧困,實現富裕的振興之路。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途中,因車禍殉職,年僅50歲?追鄙臼切轮袊闪⒑,在黨的培養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優秀領導干部中的杰出代表。他有著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堅強黨性,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滿腔熱忱,艱苦奮斗、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
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zzfalilai.cn 本文轉載自
《孔繁森》 篇7
教學建議之二:在循序漸進中閱讀課文,在品讀領悟中感受人物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而言,如何選擇一種恰當的方式將他們引入課文顯得異常重要。鑒于學生對孔繁森這個人物并不熟悉的情況,我們可以讓學生通過搜集的資料對人物作簡要介紹并談談自己的感受,這種建立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的閱讀準備是很有價值的。它不僅易于讓學生表達出來,更重要的是學生樂于這樣的體驗交流,且有助于幫助學生在更輕松的狀態下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容。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努力讓學生緊緊圍繞“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讓你感受到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這樣的軸心,對課文內容展開深入地閱讀、體會,交流、感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發揮學生表達、想象、推測、議論等各種能力,在讀與議、思與悟的過程中真正感受人物的優秀品質。
教學設計:逐步深入 品讀領悟
一、揭示課題,簡要介紹。
1. 板書課題:孔繁森,讀題。
2. 借機簡要介紹孔繁森的事跡。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輕聲讀課文。出示相關要求:讀準生字字音,讀通句子,遇到難讀的句子或長句子多讀幾遍,將課文讀通讀順。
2.檢查生字詞讀音。
出示:優秀 深情 同意 年紀 答應 再三 營養
3.指名學生分自然段朗讀課文,適時正音。
三、感悟人物,體驗情感。
、、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孔繁森”的圖片:他就是孔繁森。說說你看到他的初步印象是什么?學生簡要交流。
2.讀第一自然段,說說讀完后對孔繁森有了什么了解?從哪里知道的?
。c評:先讓學生在看圖后交流初步的直觀印象,再通過交流閱讀文本后的具體感受,圖文結合,有益于幫助學生在比較短的時間內親近文中人物、走進人物內心。)
3.比較句子:孔繁森是一位援藏干部。 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兩句話有什么不同?理解后朗讀體會。
、、自讀第二自然段。
1.文中哪些詞語或句子最能讓你感受到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呢?請同學們認真讀一讀第二自然段,看看有什么發現?
2.學生自讀第2段,邊讀邊思考:哪一句話或哪一個詞語最能表現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隨學生的交流借機理解什么叫“孤兒”?可以先聯系自己的生活見聞說說,再用文中的話來說說(失去親人)。
⑵.誰愿意讀這句話。指名讀后再齊讀。
、.出示句子: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
、.先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句話是什么意思。
、.再比較句子:
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撫養他們。
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
③.說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那一句更能讓你感受到孔繁森是優秀的?簡要說說自己的理由。
④.根據“孔繁森就像對待親身兒女一樣,撫養著這三個孤兒”想象說話:
曲尼夜里生病了,孔繁森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印學習退步了,孔繁森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貢桑睡覺尿床了,孔繁森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讓我們感受著這親人般的關心齊讀第二自然段。
㈢、細讀第三自然段。
1.引言:孔繁森每次下鄉見到生活上有困難的藏族同胞,總會拿出自己的一些錢來接濟他們。所以經常是只過了半個月,他的工資就用完了,有時連伙食費都交不起。而自從收養了三個藏族孤兒,他的生活就變得更艱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獻血)
(點評:一節語文課中,類似這樣的引言時常能激發起學生閱讀文本的強烈沖動。因為這樣的句子既是對上面環節的總結,又有對下面內容的啟發。但切忌一避頻繁出現,二避過于煽情。個中詞句的選擇與拿捏還要取決于教師表情達意的習慣。)
2.相機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內容。
⑴.默讀,思考:讀了這一段話,感受到什么?從哪些詞語中產生了這樣的感受?
、.圍繞“夜里”“悄悄地”“請求”“再三懇求”等詞語展開討論和交流,讓學生感受和領悟到孔繁森不想讓別人知道,不想給別人添麻煩,寧愿苦了自己。為了照顧好三個孩子,他甘愿吃苦受累,奉獻一切。
、.誰愿意用朗讀的方式來表達孔繁森無私奉獻的精神?指名讀后再自讀體會。
⑷.孔繁森再三懇求要獻血,用自己鮮血換來的營養費供給藏族孤兒上學讀書,所以說孔繁森不愧為一名優秀的援藏干部!
㈣、吟誦第四自然段。
1.引言:1993年,孔繁森一共獻血三次,共得到900元的營養費,他用這些錢來供收養的三個孤兒上學讀書。當藏胞們知道了這件事,都感動得流下了熱淚。他們情不自禁地寫下了一首詩,滿懷深情地唱遍了青藏高原:
借機出示歌詞,學生齊讀。
2.從這首歌的歌詞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交流。
這些和孔繁森有什么關系呢?
3.是啊,是因為有了孔繁森這樣優秀的援藏干部,才有漢藏兩族的深情厚誼。藏族人民深切地懷念、深情地唱,讓我們一起深情地朗誦——(藏胞們唱的歌詞)。
4.指名讀,齊讀。
㈤、課后延伸。
1.孔繁森同志在西藏工作期間,與藏族人民同甘共苦,與藏族人民建立了深厚地感情,也在藏族的土地上留下了許多感人肺腑的事跡。
2.出示幾組孔繁森在高原工作、生活時期的照片,讓學生欣賞了解。
精彩片斷欣賞:
師:請認真讀讀課文第二自然段,畫出能讓你感受到孔繁森很優秀的詞句,先在小組中說一說,然后全班交流。
。▽W生讀書圈劃,在小組中簡要交流。)
生:孔繁森對三個藏族孤兒“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
師:能說說你的爸爸媽媽是怎樣照顧你們的嗎?
生:爸爸媽媽為了養育我,供我讀書,每天都要很辛苦地工作。
生:爸爸媽媽每次到外地出差,都不會忘記給我帶禮物。
生:有一次我夜里,我發高燒,爸爸媽媽可著急了,他們顧不上休息,把送我到醫院看病。我掛水的時候,爸爸媽媽一夜沒睡,陪著我。
生:爸爸媽媽很關心我,每天接送我上下學。回到家還給我做好吃的,幫我復習功課。周末也不休息,要陪我學彈鋼琴。
生:我喜歡和同學做游戲,經常把衣服弄得很臟,每次都是媽媽給我洗衣服,從來不說累。
師:老師感受到了你們的爸爸媽媽都是在無私地愛你們,照顧你們?追鄙彩沁@樣對待三個藏族孤兒的。你們知道嗎?(讓學生結合課外搜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
生:當時曲尼、曲印、貢桑都還是小孩子。特別是貢桑只有五歲,他晚上經常會尿床,孔繁森經常要給她換洗衣服、床單。
生:等孩子們睡著以后,孔繁森還要在燈下給他們補衣服。
生:孔繁森晚上是和三個孤兒睡在一張床上的,由擠又鬧,睡不好。
生:節假日只要有空,孔繁森就會帶上他們三個孩子逛公園,逛商店,給他們買衣物。
生:孔繁森白天當市長,晚上當爹娘,給三個孩子做飯、洗澡、洗衣服,教他們讀書學習。
生:孔繁森自己經常吃榨菜拌飯,卻不愿讓孩子和他一樣受罪。
生:錢不夠用的時候,孔繁森就去獻血,用獻血換來的營養費給孩子們添補營養。
師:孔繁森是拉薩市副市長,工作是多么繁忙啊!可是每天回到家,為了照顧三個年幼的孤兒,他卻根本顧不上休息!他為什么要這么做?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生:孔繁森很關心藏族孩子。
生:孔繁森樂于幫助別人,為了幫助別人,他不怕自己吃苦。
師:是啊,孔繁森關心藏族人民、藏族兒童,為幫助別人他甘愿自己吃苦受累,他所做的正如他所喜愛一句名言所說的━━“一個人愛的最高境界是愛別人,一個共產黨員愛的最高境界是愛人民。”
。c評:結合文中最能表現人物優秀品質的詞句,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體味自己的父母是如何關心、呵護自己的,勾起學生的情感體驗。再借助課外搜集的相關資料,切身感受孔繁森“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對待三個藏族孤兒”這句話,從而真正深入體會孔繁森的舍己為民偉大精神品質。這樣推己及人、由生活到課文,有利于培養學生深入文本,與文中人物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孔繁森》 篇8
一、【依據課標說教材】
《孔繁森》是蘇教版(國標本)小學語文二年級上冊的課文,這篇課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為標題,講述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間撫養孤兒、獻血為孤兒交學費的動人事跡,贊揚了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在西藏工作10年,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事跡,但課文只選取了他的一個典型事例來表現其偉大形象。我把這篇課文解讀成兩個詞“優秀”“感動”。文章開篇就指出孔繁森是個優秀的援藏干部。細讀文本,課文二到四自然段通過寫孔繁森撫養孤兒,并獻血幫助孤兒上學讀書的事讓我們感受他的“優秀”,他的無私與偉大。他的事跡感動了藏胞,感動了了全國人民。文末以歌詞作結,前后呼應,情感激越,反映了藏漢一家親,生動地表現了孔繁森對加強民族團結所作的杰出貢獻,說明他的確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二、【以學定教說目標】
通過對文本的研讀,根據《語文課程標準》對本學段的要求,結合學生的實際,我把本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綠線內的9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說說“請求、懇求”的意思。
3、教育學生學習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從小確立關心他人、主動幫助他人的思想。
教學重點、難點
本課主要是引導學生抓住“優秀”一詞去感悟孔繁森的高貴品質,有如下幾個點需要重點解決:
1、給予孩子想象的空間,聯系自己生活實際,說說孔繁森會怎樣“像對待自己的親生兒女一樣來撫養”三個藏族孩子。
2、引導學生理解醫生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獻血,后來又為何“勉強答應”的,孔繁森是如何“再三懇求”的。
3、理解歌詞所蘊涵的情感是本課的難點。
三、【立足教材說教法】
于永正老師曾說過:“課文鉆研好了,教法往往也隨之有了”。課文故事真實感人,但敘述很簡單,他的事跡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比較遙遠。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實現目標,擬定以下教法:
1、情境教學法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注重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運用心理體驗的思維方法,帶領學生走孔繁森,感受他的高大形象。
2、以讀促悟法“讀”是理解課文,體會人物精神的有效手段,通過讀中想象、角色換位、比賽讀等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深入理解課文,豐富語言積累。
3、品詞析句法通過抓重點詞句,推敲語言文字,引導學生更深入地品讀出人物的精神實質。
四、【入情入境說過程】
一、歌曲渲染,解題定“情”
導入是一堂課中的重要環節,為了讓學生能更好更快地進入課堂,上課前我播放贊頌孔繁森的歌曲《公仆贊》,用歌曲來渲染氣氛,開門見山地導入課題。范寫課題時,我讓孩子們跟我一起伸手書空,并教學生字“孔”。題目是眼睛,是全文的核心。“孔繁森”是誰?他是一個怎樣的人?課文介紹了他的什么事?相信通過讀題,孩子們腦中會顯現出這些問題,這些也是閱讀此文從基本層面上需要解決的。“學貴有疑”,帶著這些疑問自然而然地進入下一環節的教學。
二、整體感知,初讀生“情”
要讓學生走進文本,離不開充分的初讀,從一個個抽象的文字符號到在學生頭腦中留下痕跡,生成感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這個環節,我安排足夠的時間,運用多種手段和形式激發學生讀的興趣,增加讀的遍數,體現讀的層次。設想進行以下幾步:
1、帶著疑問聽老師范讀課文,形成閱讀期待
2、讓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流利課文,并初步思考:孔繁森是個怎樣的人?
3、詞語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我預設隨課文識字,把生字詞字音檢查、詞意理解與分段讀課文相結合。
交流:孔繁森是個怎樣的人?引出第一自然段的教學,讓學生聯系生活一般什么時候我們會用到“優秀”這個詞語?理解“優秀”;通過詞串“藏族”“漢族”“藏胞”理解“援藏”,我國有個少數民族叫“藏族”,藏族人主要居住在西藏,地圖上顯示西藏的位置。而孔繁森的家鄉在山東,他和我們一樣屬于“漢族”,漢族和藏族親如一家,都是中國人,我們親切地稱藏族朋友為“藏胞”。當時,藏族比較落后,我們漢族就有一些人去那兒幫助他們,支援他們,這就叫——“援藏”。
朗讀第二自然段時,根據課文中提到的“他們”引出三個孩子的名字“曲尼、曲印、貢桑”,指出“曲”是個多音字,還可以讀成“qǔ”
朗讀第三自然段時,相機正音“獻血、懇求、勉強、答應”
4、我引導學生用課文中的句子說說每一段寫了什么,教給學生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再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就比較能接受,只要把每一小節寫的事連起來就可以了,這樣有助于孩子對課文的整體感知。
三、深入文本,品讀悟“情”
語文教學的真諦是高屋建瓴,但又樸樸實實,有的只是對文本的個性感悟,有的只是引領學生徜徉在語言文字之中,去品味,去咀嚼。整篇課文的教學都緊緊圍繞“優秀”一詞展開,通過從哪可以看出孔繁森的“優秀”?這一問題貫穿始終。
在第2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借助圖片資料讓孩子加深地震給人們帶來的不幸與災難,并抓住“孤兒”一詞了解三個藏族孩子的可憐,并指導朗讀。以關鍵詞“親生兒女”為契入口,引導聯系生活實際回味體驗,填補課文空白,發揮想象,活化感動,由己及他,由表及里從每一件細微的事情中深入體會孔繁森的優秀品質。從而引出: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孩子們盡情享受著孔繁森的愛和關懷,一天天快樂健康的成長起來了,他們從不會想到,為了幫助他們上學交學費,孔繁森竟然去(獻血)。這是課文第三自然段寫的。教學時,我主要結合語境,抓關鍵詞,品味閱讀,引導學生理解醫生為什么不同意孔繁森獻血,最后又為什么答應了?讓學生邊讀邊找找相關的詞句,品讀出人物的精神實質。首先,抓住“夜里”“悄悄地”讀懂人物心理,知道孔繁森不想讓任何人知道自己獻血的事情,從中體會出孔繁森無私的精神實質。在理解“請求”“再三懇求”時采用換位閱讀的方式,把自己假設為文中的孔繁森,站在他的角度去想去說,我只是自然地引導,“如果你是孔繁森,你要向醫生要求獻血,你怎么說?”“醫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樣向醫生再三懇求獻血的?”讓孩子在說說、讀讀、演演中明白這幾個詞的區別,“請求”是孔繁森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得到滿足;“懇求”則更進一步表示自己真誠、誠懇的要求,而且孔繁森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懇求醫生,從而體會到孔繁森不顧自己個人的身體狀況,要求獻血的迫切心情。這樣讓學生走進文本,更容易讀懂。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指導朗讀,學生讀得更入情。從而再次引出:孔繁森不愧為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
在教學難點文中的歌詞時,我讓孩子們先讀,再以“小朋友們,你們讀懂了什么?”這一問題為引子,抓住“光明”一詞多元化地解讀,是孔繁森為西藏帶來了希望,讓藏胞們看到了光明,是孔繁森讓藏胞們有了幸福的生活。從而解讀出“深情”的不同內涵(感激、熱愛、自豪、團結等)。再適時地補充孔繁森為藏胞做事的圖片資料,讓學生知道孔繁森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代表著漢族人民對藏族人民深切的關懷,是孔繁森架起了漢族和藏族人民友誼的橋梁,從而使學生理解了歌詞,激發情感進一步升華,也把全文推向最高潮。
四、生字教學,重點指導“優秀”
在品讀全文的基礎上再導出第一小節的“優秀”。此時的“優秀”,在學生眼里是有著深刻的內涵的,是有著學生的情感,教者的情感作為支撐的“有情物”,學生朗讀地釋放自然更加精彩,學生在一筆一畫地跟著我寫優秀這個詞語的時候,心里裝著的是敬佩和感動。
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偉人的生活豐富、厚重。課文只講述了孔繁森的一個事例,為此我進行課外的延伸,讓學生自己從課外書上、網上閱讀、查找相關資料,一方面培養了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使學生更全面地走進孔繁森的生活,更多地了解孔繁森怎樣關心、熱愛藏族的人民,為祖國的民族團結事業鞠躬盡瘁,使學生對孔繁森的“優秀”品質有更深刻地感受。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作為課堂教學和課文內容的一面鏡子,構思簡潔明了的板書,具有深化理解,提高教學效果等重要作用。
結束語:以上就是我對這一篇課文的初步設計,在真正的課堂教學中,我將分為2課時進行教學,并根據教學的生成情況及時進行調整。謝謝大家!
《孔繁森》 篇9
一、教材內容簡析
〈孔繁森〉這篇課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為標題,描寫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間撫養孤兒、獻血為孤兒交學費這兩件動人事跡,贊揚了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優秀品質。
二、依據課標解讀教材
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然而要一個8歲的二年紀孩子來感受他的無私與偉大,光靠空洞的說教難以使學生與教者產生共鳴。這就要求我們緊扣教材,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文本角色,近距離接觸文本。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我引導學生回想,爸爸媽媽是如何關心、愛護自己的,孔繁森對三個孤兒無私的愛,讓學生從自己父母身上找到影子,使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孔繁森關心人民,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懂得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三、教學目標和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品讀課文,深入了解孔繁森的動人事跡,體會孔繁森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感受孔繁森的優秀,使學生受到從小就要關心別人、主幫助別人的啟示。
2.理解文中的生詞,說說“請求”、“懇求”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從孔繁森為資助孤兒讀書獻血,撫養孤兒的故事中體會他的無私與偉大,關心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
2、讓學生的身心與朗讀內容融為一體,在誦讀中“悟”出一點,學生體驗文本角色,近距離接觸文本。
四、學情分析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跡對于一個生活在當代的8、9歲孩子來說是遙遠的,要想讓孩子們理解孔繁森關心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是學習本課的一個難點。光靠空洞的說教難以使學生與教者產生共鳴。
五、教法學法設計
世上許多東西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語言中的情感因素的領會就是如此,決不是單純用一個淺白的“愉快、喜歡、討厭”能概括得了的了的。促進感悟,語文教學的人文性、情感性很強,沒有個體體驗,無法實現語文課的本質意義。體驗學習應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體驗是以親身經歷、實踐活動為基礎,又是對經歷、實踐和感受、認知和經驗的升華,這種升華是對感受的再感受,對認知的再認知,對經驗的再經驗。第二課時我以圖片畫像導入,使學生對孔繁森這個人有了最初的感性認識,并把他的親切平和的形象銘刻于腦海。其次引領學生抓住關鍵詞句細細品讀,挖掘句子中蘊含的深厚情感。我在課堂上是使用了一種“悟”的思想。在學生能讀出意思的基礎上進行反復朗讀,讓學生的身心與朗讀內容融為一體,在誦讀中“悟”出一點,并表達一點。再讀再悟,再悟再表達,循序漸進。通過朗讀討論,學生從內心感受到孔繁森處處為別人著想,寧愿自己受苦也要幫助別人的高尚情操。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文本角色,近距離接觸文本。
六、精彩片段設計
精讀訓練,品文動情
。ㄒ唬、學習第二自然段
1、導入:1992年,拉薩市附近發生了地震,12歲的曲尼,7歲的曲印和5歲的貢桑失去了自己的爸爸媽媽,是孔繁森收養了他們。
2、在課文中哪一段寫這個意思?個別讀。
3、共幾句話?
4、出示第二句,點擊“孤兒”
。1)個別讀詞語。
(2)誰來說說“孤兒”的意思。(失去親人)
。3)多媒體課件展示地震后的慘劇,進一步感受孤兒
(3)多可憐的孩子,誰能讀好這句話?個別讀。
。4)指導:讀得慢點,語氣低沉一點。
5、出示第三句。
。1)自讀,這句話什么意思?板書:撫養孤兒
(2)同學們,你是誰的親生兒女?你的爸爸媽媽是怎么撫養你的?能講講爸爸媽媽愛你養你的感人的小事情嗎?
。3)孔繁森就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三個孤兒。
出示:
曲尼生病住院了,(真是一位細心、耐心的爸爸)_
曲印犯了錯誤了,(真是一位善解人意的爸爸,好一位慈父)
曲印學習退步了,(有了這樣的爸爸才可能勇往直前)
小貢桑尿濕了床,(孔繁森不怕臟,不怕累,又當爹又當媽,真是一位難得的好爸爸)
選擇其中的一條,也可以說老師沒有例舉的,想象孔繁森怎么樣關心愛護三個孤兒的?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4)交流說話。
師:孔繁森是一個市長,白天工作有多忙呀!如果沒有這三個孤兒,他可以回家清凈一會兒、休息一會兒,但現在要照顧三個孩子,連該母親做的活都要由他一個人去做,多不容易呀!他為什么要這樣做呢?你從中體會到什么?
生:孔繁森很喜歡幫助別人,為了幫助別人,他不怕自己吃苦。
生:孔繁森是市長,他很關心藏族孩子的生活。
師:是啊,孔繁森是干部,是領導,他關心藏族人民、藏族兒童,為幫助別人他寧愿自己吃苦受累,這就是他的優秀品質。
(5)孔繁森也有自己的孩子。他在西藏工作,卻沒寄給家里一分錢,也沒買給孩子一樣禮物。他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他常常在夜里呼喊孩子啊!但他更想讓每個藏族孩子都過上好日子!”孔繁森真是一位偉大的父親!他是藏族小朋友共同的父親!誰能用優美的朗讀來贊美他?
出示第三句。
個別讀(從你的朗讀中我聽到了孔繁森很愛這三個孤兒)
個別讀(你真的很棒,你讀出了孔繁森已經把這三個孤兒當作親生兒女來愛了)
齊讀。
出示第二段,誰能把這一段完整地連起來讀一讀(讀前指導地震帶來的苦應讀出來)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導入:孔繁森每次下鄉見到生活貧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錢來幫助他們。往往只過了半個月,他的工資就沒了,自從他收養了三個孤兒,他的生活就更艱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獻血。
2、出示第一句
。1),范讀。
。2)這句話中的哪個詞語讓你感動了?為什么?
夜里、悄悄地:不想讓別人知道,不想給別人添麻煩,不要別人的資助,堅持要撫養孤兒。
讀好這些詞語。
(3)請求
如果你是孔繁森,你要向醫生要求獻血,你怎么說?
告訴醫生自己要獻血,希望醫生答應,這就是“請求”
這樣讓我們感動的話,一起來讀好它!個別指導
3、可是醫生不同意,因為孔繁森年紀太大了,頭發都白了,身體又不好,獻血對他的身體健康很不利。這讓孔繁森更著急了,他又會怎么對醫生說?
4、孔繁森這樣堅持著,誠懇地表達自己要獻血的意思,就是課文里的哪個詞語?
出示第三句,點擊“再三懇求”讀詞語:個別,齊讀。
5、注意“再三懇求”,理解。讀詞語。
。ɑ脽舫鍪荆海1)孔繁森懇求,醫生才勉強答應。
(2)孔繁森再三懇求,醫生才勉強答應。)
師:誰來讀這兩句話。這兩句話都是說的是什么意思?兩句話
有什么區別?
生:(讀句子)
生:這兩句話都是說孔繁森懇求醫生讓他獻血。
師: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
生:第二句比第一句話多了“再三”這個詞語。
師:那作者為什么要在課文中加上“再三”這個詞語?
生:因為孔繁森年紀大了,身體又不好,醫生很為難,所以他
要一次又一次地懇求。
師:從“再三”這個詞語,你看出什么了?
生:我看出孔繁森是真心想獻血。
生:我看出孔繁森他非常迫切地想要獻血,為了撫養兩個孤
兒。
生:我看出孔繁森他有著無私的精神,去幫助有困難的人。
師:同學們說得不錯,請你們再讀一讀,進一步體會孔繁森這
種可貴的精神。
7、孔繁森這樣誠懇地再三請求,醫生只好答應:“那好吧,但你只能獻一次,下次我是不會同意的!”醫生這是——(勉強答應)
8、多么動人的情景,一起演一演。
板書設計:
1孔繁森
↓
撫養孤兒
↓
獻血供孤兒上學
優秀的援藏干部
作業設計
1、收集了一些孔繁森的資料,交流材料,講述孔繁森的感人故事
《孔繁森》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2
《孔繁森》指導說話
創設說話點 暢所欲言
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他身為市長,卻家寒清貧,因為他愛藏胞,心系藏胞,把自己的錢無私奉獻給貧窮人家。他還收養了三個藏族孤兒,落到賣血維持生計,怎不叫人潸然淚下?
如何讓孩子意識到世界上還有如此好人,在當今金錢社會,何其難!但我想: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無暇的,心靈深處,是未開墾的處女地!應該,也應當讓孩子播種美好的思想。
于是,課上我沒有局限于課文中僅有的兩個事例。還適當拓展了他的一些資料。相機在學文中滲透。
在學到“地震”一段時,我說:“鄉親們失去了美好家園,孔繁森是多么痛心啊!上級撥給的物資,哪能讓每個鄉親都過上好日子呀!孔繁森看到哪家缺糧了,就送上糧食;看到哪個孩子少衣服了,他就想辦法,讓孩子穿上衣服……忙得馬不停蹄。 痹趯W到“收養藏族孤兒”時,我又說:“孔繁森也有自己的孩子。他在西藏工作,卻沒寄給家里一分錢,也沒買給孩子一樣禮物。他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他常常在夜里呼喊孩子!他要讓每個藏族孩子都過上好日子!”
學生在讀時,就萌生了一種情愫:感嘆孔繁森的偉大!有的說:“孔繁森對三個藏族孩子,就像對待自己的孩子!庇械恼f:“如果我是孔繁森的孩子,會十分驕傲:我的爸爸是天底下最好的爸爸!”有的說:“如果我將來做干部,就要做他那樣的干部!”……
我趁勢來孩子說說現在的干部,我說:“現在,一當上干部,有些人就忘了為大家服務,好嗎?”學紛紛說:“讓他看看孔繁森是怎樣做干部的!”
在學最后詩歌一段時,我深情款款的說:“孔繁森愛藏胞,藏胞愛孔繁森!當孔繁森生病住院時,從醫院到大街,都排滿了看望他的老百姓。有的說,孔市長是為我們,而累垮的呀!有的說,孔市長是天底下最好的市長!……”我說得熱淚盈眶,孩子們輕聲抽泣!讀時,是真情流露,是傾瀉情感!
還有幾分鐘要下課了,我讓孩子選擇一種角色來對孔繁森說話;蛘呤强追鄙约旱暮⒆,或者是他收養的三個藏族孤兒。
有的說:“爸爸,雖然你沒有給我買禮物,我也喜歡你。因為你要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有的說:“爸爸,看到有那么多的老百姓來,看望傷病的你,我真為你驕傲!你是偉大的干部!”有的說:“孔市長,你賣血供我們讀書上學,你就是我們的親爸爸!長大了,我們一定會孝敬你的!”
孩子是一塊頑石,經過雕琢,就會變成美玉!
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zzfalilai.cn 本文轉載自
云亭實驗小學
作者:堵靜
《孔繁森》 篇11
我執教的是蘇教版二年級(上冊),16課《孔繁森》的第2課時。課堂中我主要抓住課文的第一小節,“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這句中心句展開敘述。理解“優秀”“援藏干部”,在此基礎上導入第2小節,讓學生自讀課文想想孔繁森為藏族人民做了什么好事?學生回答,板書:收養孤兒,理解孤兒這個詞,讓學生體會失去親人成了孤兒多可憐啊,從而讀好這句話。再次提出問題“孔繁森對他們好嗎?你從哪兒看出來的?”在讓學生理解“想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時,我先讓學生想想你們的爸爸媽媽平時是怎樣對你們的,讓你感受到了什么?再而理解好這句話?梢钥闯隹追鄙荜P心、疼愛他們。
在教學第3小節時,我主要采用學生自讀感悟的方式,讓學生把自己覺得最感動的地方找出來,再讀讀,體會哪些詞讓你覺得特別感動,點紅并理解。出示插圖啟發學生利用圖來感受孔繁森舍己為人的高尚品質,從而讀好第3小節。過渡,后來孔繁森又兩次來到醫院一共獻了3次血,得到人民幣900元,為孩子們繳了學雜費,補充說明,是文本更完善。
第4小節的學習我主要抓住“感動得流下了熱淚”,讓學生說說他們為什么而感動?是為了他獻血助學,為了他收養孤兒,為了他為藏胞們做的每一件好事,使學生對孔繁森的感情再次得到升華。引讀歌詞,讓學生再讀讀,從中讀懂了什么?理解歌詞的意思。
拓展延伸,加深感悟,請學生再來講講有關孔繁森爺爺的故事,課外知識的補充,是學生更多的了解孔繁森,更深地體會到他關心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
最后一段對孔繁森簡短敘述總結課文,升華課文主題。
《孔繁森》 篇12
《孔繁森》教學反思
《孔繁森》這篇課文以人物名字“孔繁森”作為標題,描寫了孔繁森在西藏工作期間撫養孤兒、獻血為孤兒交學費這兩件動人事跡,贊揚了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優秀品質。對于小學二年級的孩子來說,孔繁森這個人物距離他們較遠,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中心思想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前,我讓同學們仔細閱讀語文同步閱讀讀本,使他們對孔繁森有了一定的了解,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而這一課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怎么讓孩子能準確地找到并理解這句話呢?
首先,我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問:小朋友們看一看這篇課文主要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學生們各種答案都有,其中有個別人找對了,但是我沒有立即就給予肯定,我又問:大家說的都有道理,那到底誰說的才是正確的呢?于是我用了填空的形式:孔繁森是個( )的人。問:現在這個題目該怎么填?生:優秀。“那再想一想這篇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寫的?”這時大家都明白了,是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倍鴮懙牧恕
接著,我引導大家聯系實際,說說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通過回憶、發言,同學們都體會到了父母的關愛和辛苦付出;谶@樣的認識,我再創設情景,請同學們想象練說在日常生活中孔繁森為三個孤兒所作的一切。從中,大家都深深地體會到孔繁森的優秀品質。然后,我又請同學們觀察課文插圖,想一想,三個孤兒會對孔繁森說些什么,這樣一來,既鍛煉了他們的表達能力,又理解了課文的中心思想。
最后,同學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再次體會到孔繁森對漢族和藏族的團結所作的貢獻。
借圖創境 入文悟文——《孔繁森》教學反思
孔繁森是90年代的模范人物,他的事跡對于一個生活在當代的8、9歲孩子來說是遙遠的,要想讓孩子們理解孔繁森關心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是學習本課的一個難點。
在學習第二小節的重點句:“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睍r,我用一張圖片縮短了時代距離,帶領孩子們迅速地進入文本;也借助這張圖片啟發學生的想象,聯系生活感悟他的無私關愛。
這是一張在網上找到的,孔繁森和孩子們親密地摟在一起的照片。
1、“你覺得他們的關系怎么樣?他們喜愛這個新爸爸嗎?”
一張照片,早已吸引了所有孩子的目光,三個孤兒穿的是藏族衣服,很有特點。有的學生觀察很仔細,笑容、摟抱,他們能自己從圖片上感受到一家人的快樂,為下文孔繁森的無私關愛做好了鋪墊。
2、“這個新爸爸對他們怎么樣?請你來讀讀這組句子。
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撫養他們。
孔繁森就把他們接到自己的身邊,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他們!
看了很多老師的教案,在這里都做了一組比較!跋駥ΥH生兒女一樣” 光靠空洞的說教難以使學生與教者產生共鳴,而這組比較的確能夠幫助學生感受到語言的具體與空洞,從而品味出作者遣詞的獨具匠心,領悟文章思想感情。而經過剛才一張照片的出示,為孩子們創設了情境,很自然地過渡到孔繁森對孩子們的關愛。在孩子們眼里,這不再只是書本上的優秀援藏干部,更是個疼愛孩子的好爸爸。當孩子們把圖片映入腦海中后,爸爸,這個稱謂,拉近了他們的距離,也為聯系生活的想象和重點句的朗讀訓練鋪平了大道。
3、聯系生活,激發想象:
曲尼發高燒了,孔繁森……
曲印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孔繁森……
小貢桑摔倒了,孔繁森……
……
“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要大膽地進行想象,而想象的基礎是感性材料,而感性材料就是具體的形象甚至可以觸摸的感官信息!闭Z文教學中的直觀演示,需要合適的時機展示它的價值。一張圖片,一個稱謂,一個情境的創設,完美的契合,使咬文嚼字更自然,朗讀體驗更真實。
16《孔繁森》教學反思
《孔繁森》一文,通過描述其在援藏工作期間收養孤兒并為孤兒獻血交學費這兩件感人的事跡,頌揚了孔繁森關心愛護藏族人民,為民族團結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孔繁森實在是一個距離遠,感覺陌生的人物。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如何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及人物品質是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在課前,讓學生結合課外搜集的資料交流關于孔繁森的故事,使他們對孔繁森有一個初步的了解,為課堂教學奠定了基礎。
本文的中心句是“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痹鯓硬拍茏寣W生準確地理解這句話呢?
首先,我讓學生觀察孔繁森的照片,說一說你覺得他是怎樣的一個人?再打開書,輕聲讀第一自然段。教學時我幫助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先了解新詞“援藏”的意思,以此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再抓住“優秀”一詞,指導學生聯系自己先前初步的體會,對孔繁森產生一個總體印象。這時大家都明白了,是圍繞“孔繁森是一位優秀的援藏干部”而寫的了。
接著,我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爸爸媽媽在生活中是如何對待自己的。通過回憶、發言,同學們都體會到了父母的關愛和辛苦付出。基于這樣的認識,我再話鋒一轉:“爸爸媽媽為我們做到的事,孔繁森同樣也為三個孤兒做到了!比缓,我進一步激發想象:曲尼發高燒了,孔繁森……曲印學習退步了,孔繁森……小貢桑尿床了了,孔繁森……很自然就讓學生理解了“孔繁森就像對待親生兒女一樣撫養這三個孤兒。”“語文教學中要求學生要大膽地進行想象,而想象的基礎是感性材料,而感性材料就是具體的形象甚至可以觸摸的感官信息!闭Z文教學中的直觀演示,需要合適的時機展示它的價值。一張圖片,一個稱謂,一個情境的創設,完美的契合,使咬文嚼字更自然,朗讀體驗更真實。這段教學中,我主要抓住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允許他們產生自己的獨特體驗,尊重他們的感悟。因為學生的情感積累、生活經歷、理解程度、思維角度等都各不相同,因此我力求做到重視學生的個性化感悟。
在學習課文第三段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孔繁森每次下鄉見到生活貧困的藏胞,就要拿出自己的錢來幫助他們。往往只過了半個月,他的工資就沒了,有時連伙食費都交不起。自從他收養了三個孤兒,他的生活就更艱苦了。于是他想到了獻血。在理解這一段時,我先讓學生說一說讀了這一段,你覺得哪兒最讓你感動?學生抓住了 “悄悄地”一詞,緊接著我就讓學生思考孔繁森為什么要悄悄地去獻血。孩子們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總結出孔繁森只想苦自己,不想麻煩別人的大公無私的品質。在理解“請求”、“懇求”時,我讓兩個學生上來演一演,孔繁森是怎樣請求醫生給他獻血,醫生不同意,孔繁森又是怎樣懇求醫生的。通過表演,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請求、懇求”共同的地方是都有要求的意思,“懇求”比“請求”程度上要深,態度是誠懇的。
在教學末,我還穿插了一首歌曲:《公仆贊》,音樂是靈空的,它不經過任何中介,直接作用于人的心靈世界。歌曲的插入,使學生在音樂聲中,感受到心靈的震撼。
最后,同學們在聲情并茂的朗讀中再次體會到孔繁森對漢族和藏族的團結所作的貢獻。以上環節結構緊湊,環環相扣,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孔繁森》 篇13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8
讀《孔繁森》
讀《孔繁森》
by: 清幽
這是一篇真實的文章,可對于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卻是陌生的?追鄙呛卧S人也,知道的恐怕寥寥無幾。我想,學習這篇課文,教師首先應該告訴學生這種真實。
孔繁森的故事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人,每次讀課文,眼前總會浮現出影片《孔繁森》中相應的一個個感人鏡頭。作為一名援藏干部,孔繁森對西藏、對藏族同胞傾注了自己深厚的情感。課文記敘了孔繁森收養三個藏族孤兒,并以獻血所得的營養費幫助幾個孤兒上學讀書的動人事跡,深深感動了藏族同胞。學此文,教師應該引領學生體悟這份美麗而深刻的感動。
全文的教學可圍繞“優秀”一詞展開。第一自然段的教學,教師可把孔繁森的工作背景介紹給大家,讓學生了解當時西藏貧苦落后的環境和援藏的需要。接下來可讓學生通過朗讀在文中找找哪里可以看出孔繁森“優秀”?——1、對待三個孤兒象對待親生兒女一樣;2、用獻血所得營養費幫助他們上學。這里的教學可結合書上兩幅插圖展開。教第二自然段時,可以先讓學生體會三個孩子失去親人的心情,孔繁森把他們接到自己身邊后是怎樣照顧他們的,再通過看圖體會孤兒此時的心情以及孔繁森把他們當親生兒女一樣對待的深厚情感。教學第三自然段時,可引導學生思考討論孔繁森為什么要晚上去獻血?這里還留有較多的空白,可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說話訓練,比如,孔繁森是怎樣向醫生請求的?醫生怎樣拒絕?后來孔繁森又怎樣懇求?把這段文字轉化為對話形式后,可讓兩位學生演一演這個情節。通過表演,讓學生加深理解“請求”與“懇求”,同時也使這段文字轉化成生動的畫面印刻在學生的頭腦中。在此基礎上,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就不難了。課文的第四自然段說明了孔繁森再三懇求獻血的原因。藏胞們知道后,為什么流下熱淚?這里應引導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也是為學生理解最后部分的歌詞作好鋪墊。這動聽的歌曲不僅是對孔繁森無私奉獻精神的高度贊揚,也唱出了漢族和藏族人民之間的深厚情誼,更預示了藏族和漢族一樣美好的未來。藏胞們深情唱出的歌兒是個難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在讀中讓學生體會其中的情感。我想,帶領學生一起唱一唱這段歌兒或許能使他們更深刻地體會藏胞們的心聲。前幾天聽了一節《月光啟蒙》,老師就教學生唱課文中的歌謠,唱過后學生對歌謠的意境有了更深切的體悟。在baidu 搜索,找到了和課文相關的歌曲《一個媽媽的女兒》,讓美妙的歌聲再一次感動我們吧。
孔繁森的感人事跡還有很多,學完此課,可引導學生去閱讀或者搜集一些資料,讓孔繁森的高大形象在學生心目中豐滿起來。讓孩子單純的心靈因感動而變得更加美好!
請使用站內搜索引擎查找本課全部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是:www.zzfalilai.cn 本文轉載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