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自我 我很重要
我很重要教學目標
1.體會本文的結構美,學習引出觀點的不同方法。
2.體會本文的語言美,了解反復、排比等修辭手法對表現感情所起的作用。
3.體味文章富含哲理的語言,聯系生活實際深入感悟作者深邃的思想。
4.了解并掌握本文“欲揚先抑”“入情入理”的寫法。
5.使學生明白認識自我的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認識自己的優點。
6.引導學生克服“自貶”的弱點,建立自信心。
7.拓寬學生知識、情感領域,教育他們熱愛生命、欣賞生命、努力實現生命的價值。
教學設想
畢淑敏的這篇散文充滿情感美和理趣美,她以全新的視角、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剖析了個體意識覺醒后的感悟和個體生命存在的價值,讀來清新、自然。課文內容比較簡單,語言樸實無華,學生容易理解。在教學過程中,首先由教師引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具體分析課文內容以及思考質疑部分可以采用分組學習的方法,讓學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教師作一般性的引導。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文導入
同學們,在上課之前,先來考考大家,這個字認不認識?(板書“我”字)有些同學說了,這也算問題,豈不是笑話?的確,這不是一個新造字,《詩經》里就已經出現了,比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F實生活中,這個字也充斥于我們的耳畔,什么我的未來不是夢、我很丑可是我很溫柔、我的麥克風、酸酸甜甜就是我、我行我秀……所以,怎么可能不認識?那么,再請問:這個字,我們都認識,但對這個“我”,我們的認識又有多少?對于這個問題的理解,似乎有點欠缺吧。不過沒關系,缺了,我們可以補。今天這堂課,就讓我們借助畢淑敏的《我很重要》一文,一起來探尋“我”的意義、“我”的價值,一起把缺失了的那一部分找回來。
二、介紹作者及作品的基本情況交流、識記
畢淑敏,女,1952年出生于新疆,中學就讀于北京外國語學院附屬學校。1969年入伍,在喜馬拉雅山、岡底斯山、喀喇昆侖山交匯的西藏阿里高原部隊當兵XX年。1980年轉業回北京。
從事醫學工作20年后,開始專業寫作,共發表作品200余萬字。曾獲《小說月報》第四、五、六屆百花獎、當代文學獎、陳伯吹文學大獎、北京文學獎、解放軍文藝獎、青年文學獎、中國臺灣第16屆《中國時報》文學獎、中國臺灣第17屆聯報文學獎等各種文學獎30余次。國家一級作家。內科主治醫師。北師大文學碩士。
三、知識積累
戰栗(lì):害怕發抖。
裸露(luǒ):沒有東西遮蓋。
掉以輕心:表示對某種東西漫不經心,不當回事。
黯然(àn):心里不舒服,情緒低落的樣子。
回溯(sù):回憶。
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藝精巧。
生死攸關(yōu):生死相關。
獨出心裁:原指作品的構思有獨到之處,后泛指想出的辦法與眾不同。
四、整體感知
從文章整體上感知作品主旨及結構:
(1)你認為作者要告訴我們什么道理?
明確:充分了解生命的價值,要珍惜生命,熱愛生命,體現生命的意義。
(2)作者在本文中的思路是什么?(理解、發言)
參考:開始用排比句式一口氣連說五個“我不重要”,從社會現實中人們的傳統觀念入手,提出質疑,并提出全文所要探討的中心話題。接下來闡釋“我”對個體生命價值的理解,從人生命的來源等不同的角度來說明“我很重要”。最后對重要和偉大作了區分,并號召人們大膽地宣布:我很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