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教案
美學大討論以來,朱光潛改變了過去認為美是心靈主觀創造的講法,提出了美是客觀與主觀的統一的觀點。所謂客觀,指的是自然物,這是產生美的條件;所謂主觀,指人的既定的主體條件,如意識形態、情趣等,所謂“統一”,指在人的主觀條件影響下形成的“物的形象”,物是第一性的,“物的形象”則是第二性的,美感的對象不是自然物,而是作為物的形象的社會的物。此后,他發憤閱讀馬克思主義著作,運用幾種外文原版進行逐字逐句的對照。他的論點在《大百科全書》“美學”條中得到扼要的闡明,一是實踐觀點:“馬克思主義為美學帶來一個最根本的轉變,就是從單純的認識觀點轉變為實踐觀點,以往的美學都大半從認識論出發,只滿足解釋一些美學現象。馬克思主義美學都大半從認識論出發,證明了文藝活動是一種生產勞動,和物質生產勞動顯出基本一致性”,人的本質力量也在這一過程中得到了發揮。二是“整體人”的觀點,以往的近代美學大半是形而上學的機械論的看法,把有生命的人割裂為若干獨立部分,19世紀后期的生物學帶來了與機械觀相對立的有機觀,馬克思創立了辯證唯物主義之后,在美學上特別強調人的整體性,“不但強調人與自然(我與物)的統一,而且也強調人本身全部身心兩方面各種‘本質力量’的統一,在‘整體人’的概念上比歌德又前進了一步”。如果從這種人與自然以及人本身各種功能辯證統一的觀點,來檢查一下以往各派的美學思想,就可以看出馬克思主義對美學將會引起一場多么宏偉而深遠的革命。
粉碎“四人幫”后,朱光潛著有《談美書簡》(1980年)、《美學拾穗集》(1980年)、《悲劇心理學》(1932年英文本,1983年譯成中文出版)等,出版的譯著有克羅齊的《美學原理》(1983年)、維柯的《新科學》(1986年)。朱光潛于1986年3月6日病逝于北京。他一生著譯七百多萬字,上海文藝出版了《朱光潛美學文集》(五卷本)、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有《朱光潛全集》(21卷本)。他在中國美學史上的影響將是深遠的。
(摘自《文藝美學辭典》•遼寧大學出版社)
二、課文析讀
《咬文嚼字》中有三處舉例、一處引用,用來說明道理。對此如不甚了了,會影響對文章的內容的理解。此外還有幾個詞語也很重要,這里一并補充注釋供大家參考。
(1)關于石秀罵梁中書:見于《水滸傳》第六十二回。有關故事情節是:梁山好漢石秀劫法場救盧俊義被梁中書捉住。梁中書是北京大名府留守司的留守,“上馬管軍,下馬管民,最有權勢”,是“當朝太師蔡京的女婿”,由于他是朝廷奸臣的忠實走狗,所以石秀罵他是替奴才做奴才的奴才,話中的“你這”表現出極大的憤怒和蔑視。
(2)關于楊雄醉罵潘巧云:見于《水滸傳》第四十四回。故事說得是楊雄上梁山之前的一個情節,楊雄的妻子潘巧云跟和尚裴如海通奸被石秀發現,石秀把此事告訴了楊雄,楊雄在酒醉的情況下罵了潘巧云,一連說了六個“你這”,發泄了難以忍受的怒氣。
(3)關于茗煙罵金榮:見于《紅樓夢》第九回。茗煙是賈寶玉的書僮,陪侍寶玉在家塾中讀書。金榮是與賈府沾親的一個孩子, 也在這個家塾中讀書。金榮依仗賈瑞等人做靠山,欺負了寶玉的好友秦鐘。茗煙仗著主子在賈府的地位,大鬧學堂,罵了金榮,公然叫陣:“你是個好小子,出來動一動你茗大爺!”話中的“你是”有假設語氣,意為“你若是”“假若你是”,還帶著“你不是好小子”的諷刺意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