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樓閣(第一課時)
五、賞析課文的畫面美(繪畫美)教師提示:宋代蘇軾曾經(jīng)稱贊王維“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同樣,在這里,作者也用那美妙而自然的筆調(diào),飽含深情的筆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幅優(yōu)美的畫面。請同學(xué)們從文中找出一幅幅畫面,以小組為單位,討論、交流,然后請交流較好的小組展示本組的活動成果。教師巡視,參與小組討論,并作必要的點撥,提示學(xué)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描繪小屋的英姿,并用自己的話來描述畫面。學(xué)生明確:“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點!业男∥萘岘嚨亓⒂谏郊挂粋柔和的角度上……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diào)!边@幅畫面描繪了小屋點綴了寂寞的山,“眉黛”“痣”“風(fēng)帆”“飛雁”“色彩”等詞令人產(chǎn)生無窮的遐思,“小屋”使本來靜止的大背景充滿了“生氣”和“情調(diào)”,寂寞的山上增添了如此靈巧、如此靈秀、如此迷人的點綴,怎能不令人駐足品味?“小屋后面有一棵高過屋頂?shù)拇髽,?xì)而密的枝葉伸展在小屋的上面。美而濃的樹陰把小屋籠罩起來。這棵樹使小屋給人另一種印象,使小屋顯得含蓄而有風(fēng)度!边@是一幅近景的特寫鏡頭。作者先把鏡頭對準(zhǔn)小屋,逐漸挨近,置小屋于“一片純綠色的無花樹”的“美妙的綠的背景”中,小屋在綠樹懷抱中,顯得別致小巧。然后定格在一棵大樹與小屋,“細(xì)而密”“美而濃”的大樹的濃陰使畫面具有了一種神秘的色彩。大樹仿佛是一位護(hù)花使者,一位美髯大漢,在護(hù)衛(wèi)著一位矜持而知書達(dá)禮的女子,使畫面平添了人文品位!笆紫瓤吹降氖切∥萸懊娴臉洌切浒研∥菡谘诹恕业男∥菰跇渑c樹之間,凌空而起,姿態(tài)翩然”這是一幅遠(yuǎn)景特寫鏡頭。小屋如鳥似蝶,在樹與樹之間若隱若現(xiàn),如在自由翱翔一般!坝行蔚膰鷫×艘恍┗,有紫藤、月季、喇叭花、圣誕紅之類。天地相連的那一道弧線,是另一重?zé)o形圍墻,也圍住了一些花……我們叫它云或霞!边@是一幅庭院風(fēng)光圖。有形的院落花團(tuán)錦簇,無形的院落晚霞繽紛,天上人間,有一個自由、舒暢的文人雅士生活在其中!靶∥菰谏降膽驯е,猶如在花蕊中一般……山是不動的,那是光線加強(qiáng)了,是早晨來到了山中。當(dāng)花瓣微微收攏,那就是夜晚來臨了。”這是一幅多么柔靜、寧謐的畫面,小屋靜臥在大山的懷抱中,沐浴在晨曦和暮靄中,是多么恬適、愜意,引人遐思邇想。“花蕊”這一奇特的比喻,使畫面具有了一種“驚人”的藝術(shù)效果。“每個夜幕深垂的晚上,山下亮起燦爛的萬家燈火,山上閃出疏落的燈光。山下的燈把黑暗照亮了,山上的燈把黑暗照淡了,淡如煙,淡如霧,山也虛無,樹也縹緲。小屋迷于霧失樓臺的情景中,它不再是清晰的小屋,而是煙霧之中、星點之下、月影之側(cè)的空中樓閣!”這是一幅迷人的小屋夜景圖。山下明亮的萬家燈火和山上小屋淡淡的影像,給小屋創(chuàng)造了一種如煙似霧、朦朧縹緲的背景。青山、綠樹隱入夜幕之中,只有小屋淡淡的燈光襯以迷蒙的月色、點點星光,真如仙境中一般。小屋成為遠(yuǎn)離人間的煙霧迷蒙、虛幻縹緲的空中樓閣,成了“霧失樓臺”的仙境。教師總結(jié):作者以心愛的小屋為焦點,從各個角度描繪小屋,寫出了小屋的神韻。小屋點綴了山,使山光水色平添異彩;樹點綴了小屋,使小屋另添一種風(fēng)韻,顯得“含蓄而有風(fēng)度”。山與樹是自然景觀,屋是人文景觀,人與自然不可分離。作者是詩人,是畫家,更有哲學(xué)家的內(nèi)蘊(yù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