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向太空的航程》雙導提綱
一、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了解通訊的特征,培養閱讀和寫作新聞作品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①利用課前“雙導提綱”做好預習:通讀全文,讀準字音,理解詞語意思,注意標點符號的使用,理清結構。
②師生互動,學會分析一篇新聞的主要內容和寫作特點。
③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式學習,解讀標題的特定含義,體會重點語句蘊含的感情,把握文章的特殊結構,品味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語言等。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激勵學生熱愛科學,學習中華民族不畏困難、堅持不懈的航天精神。
二、學法點撥
①利用“雙導提綱”做好預習:通讀全文,讀準字音,理解詞語意思,注意標點符號的使用,理清結構。
②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開啟思維,主動去發現問題,然后深入挖掘,解決問題。
三、背景介紹
從1999年的“神舟一號”到XX年的“神舟七號”征空,9年間的7次飛行如同7個臺階,它們所記錄的,不僅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不斷突破,更是中國航天人的光榮與夢想。
神舟一號:橫空出世。1999年11月20日6時30分,中國第一艘不載人的試驗飛船神舟一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神舟一號飛船座艙內放置有一個高1.70米左右、身著航天服的男性模擬人。這個模擬人是一個感應器,用于收集返回艙在太空中的溫度、濕度、氧氣等各種試驗數據。
神舟二號:正樣飛船。XX年1月10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二號飛船。神舟二號雖是第二艘無人飛船,但卻是中國第一艘正樣飛船,也可以說是載人飛船的“最完整版本”,各種技術狀態與載人時基本一樣。
神舟三號:百折不撓。XX年3月25日神舟三號發射升空。不過,神舟三號在發射前卻遇到了困難,飛船在進場的第4天,就出現了飛船穿艙插座信號有一個點不導通的問題。當飛船船艙內3000多個接點個個導通之后,神舟三號飛船才發射升空。
神舟四號:低溫突破。9個月后的10月30日,神舟四號飛船在低溫嚴寒條件下發射成功。前所未有的持續低溫天氣:-28℃,比發射大綱規定的最低發射溫度-20℃足足低了8℃!
神舟五號:飛天夢圓。XX年10月15日9時,中國成功發射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不過,就在這艘飛船進入發射場前最后一輪地面試驗中,返回艙坐椅緩沖機構被發現無法完全滿足緩沖發動機的備份要求。科技人員用了70天,攻克了這一按正常速度需半年才能解決的問題。
神舟六號:承上啟下。XX年10月12日,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再次升空。從神五的一人一天到神六的兩人多天,費俊龍、聶海勝115個小時的航程不僅實現了多人多天太空飛行技術的突破,而且完成了中國第一次有人參與的空間科學實驗。
神舟七號:偉大的跨越。XX年9月25日,神舟七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9月26日,神舟七號宇航員翟志剛完成了中國首次太空行走,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太空行走技術的國家,這是中國乃至人類航天史上最偉大的一刻。
在美、蘇發射載人航天器近半個世紀后起航的中國載人航天事業,在幾年內走完了發達國家三四十年所走過的路。
四、課前基礎知識自測
1.試一試,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翌年( ) 橫亙( ) 橘紅( ) 九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