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屆高考語文第一輪總復習知識點復習24
也有令你根本氣不起來的!皭焊恪碑嫾野驳铣恕皭焊恪敝畺|風,可謂風生水起,他還自稱自己就是“惡搞”一詞的發明者。在他的所謂“原創惡搞”現實主義油畫”作品中,超女李宇春與“加油好男兒”冠軍向鼎的頭像共生于一具肌肉發達的猛男體上,提名為“中性時代聯體寶貝”;郭德綱為趙本山理發;王朔給穿著裘皮的魯迅理發;范冰冰的裸體肖像被打造成“拯救乳房”公益廣告;下半身是海豹的戴安娜王妃與被裝扮成教徒一般的陳凱歌在一起……最“經典”的是此畫家原名并非安迪,只因為了配合“惡搞”,把“不夠浮躁”的原名改掉了。
他是“惡搞”的忠實捍衛者,聲稱要將“惡搞”進行到底,并且將其提升為“最重要之事”的高度,真是很有抱負?梢牢铱催@事兒八成進行不到底,因為那的確是一批缺乏美感與想像力的“惡搞”之作,“惡搞”能搞出個高更凡高莫迪里阿尼嗎?不,惡的土壤永遠開不出善美之花。
據說“惡搞”之故鄉在日本,誰都知道那是被經濟發展壓得有點兒精神扭曲變態的地方,“惡搞”這一“文化發明”由這一族群來創造看來也有其道理。追根溯源,“惡搞文化”又稱作kuso文化,是一種經典的網絡次文化,最初由日本的游戲界傳入中國臺灣,成為中國臺灣bbs網絡上一種特殊的文化。這種新文化然后再經由網絡傳到香港繼而傳入內地。kuso這個詞語常使人摸不清楚其意思,但其實這個詞是日語“糞”的發音。這樣說來,“惡搞”文化還不如叫大糞文化來得貼切和過癮。
只是,當長春市的一位小學生因為做那個人品測試只得了1分,難堪得哭起了鼻子,我們,要怎么跟哭泣的小女孩解釋:這大糞一樣毫無價值的東東只是大人們玩兒的“惡搞”?
[簡評] 文章開篇用孫云曉與“知心姐姐”盧勤的經歷給我們展示了“惡搞”的現實情況。接著作者又羅列一系列令人慘不忍睹的“惡搞”現象,最后,一針見血地指出“惡搞”文化就是“大糞文化”。相信每一位看到這篇文章的讀者都會發自內心地說:“這種情況決不能容忍!”是啊,好端端的心中英雄,好偉大的心靈殿堂就這樣被所謂的創新玷污了。這不是在“惡搞”幾個英雄,這是在對我們神圣的精神家園進行踐踏。同時讀者朋友會一致贊同作者那不留情面地痛斥:“惡搞”文化還不如叫大糞文化來得貼切和過癮。這是作者的心聲,也是大多數讀者的心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