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第一輪總復習知識點復習21
第一冊☆文言文(二)
一、基礎字詞
(一)通假字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1)鼓瑟希,鏗爾(“希”“稀”,稀疏)
(2)莫春者,春服既成(“莫”通“暮”)
《寡人之于國也》
(1)頒白者不負戴于道路矣(“頒”通“斑”)
(2)涂有餓莩(“涂”通“途”,道路)
(3)則無望民之多于鄰國也(“無”通“毋”不要)
《勸學》
(1)雖有槁暴(“有”通“又”)
(2)君子生非異也(“生”通“性”,資質,稟賦)
(3)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知”通“智”,智慧)
《秋水(節選)》
(1)涇流之大(“涇”通“徑”)
(2)兩浚渚崖之間,不辯牛馬(“辯”通“辨”)
(二)古今異義
《寡人之于國也》
⑴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 古義:供養活著的人。
今義:保養身體。
《勸學》
⑴輮以為輪 古義:把……做成;
今義:認為。
⑵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古義:廣泛的學習。
今義:學問廣博。
⑶非能水也,而絕江河 古義:特指長江與黃河。
今義:泛指一切河流。
⑷蚓無爪牙之利 古義:爪子和牙齒。
今義:壞人的黨羽。
⑸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 古義:寄身、托身、容身。
今義:①托付,②把感情、理想、希望等防災(某人身上或某種事物身上)。
《秋水(節選)》
⑴順流而東行,至于北海 古義:到了……
今義:表示達到某種程度;表示另提一話題。
⑵東面而視 古義:面向東。
今義:方位名詞,與“西面”相對。
⑶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 古義:指修養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今義:不吝嗇;舉止自然,不拘束。
(三)一詞多義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
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如果)
如其禮樂,以俟君子(至于)
宗廟之事,如會同(或者)
如 起如廁(到……去)
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假如,如果)
如火如茶(像拽口同)
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方形)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計算面積的單位,縱橫各一里)
方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準則)
方欲行,轉視積薪后(正,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