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屆高考語文詞類活用與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精講精練復習教案4
b.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顧汝也
c.遂相與一抱而別
d.所以敢先汝而死
解析:a項,“請命”后省略介詞“于”;c項,省略主語;d項,省略主語。
答案:b
8.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中的畫線部分斷句。(限6處)
觀 足 下 所 為 文 百 余 篇 實 先 意 氣 而 后 辭 句 慕 古 而 尚 仁 義者 茍 為 之 不 已 資 以 學 問 則 古 作 者 不 為 難 到 古 者 其 身 不 遇 于 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兩漢以來,富貴者千百,自今觀之,聲勢光明,孰若馬遷、相如、賈誼、劉向、揚雄之徒,斯人也豈求知于當世哉。
(選自杜牧《答莊充書》,有刪節)
解析:解答本題,可借助“茍”“則”的作用先斷開兩處,再依據結構,確定“篇”“辭句”“不已”后,“古者”前應斷開。
答案:觀足下所為文百余篇/實先意氣而后辭句/慕古而尚仁義者/茍為之不已/資以學問/則古作者不為難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9.用“/”給下列文段斷句。
李 迪 賢 相 也 方 仁 宗 初 立 章 獻 臨 朝 頗 挾 其 才 將 有 專 制 之患 迪 正 色 危 言 能 使 宦 官 近 習 不 敢 窺 覦 而 仁 宗 君 德 日 就 章獻 亦 全 令 名 古 人 所 謂 社 稷 臣 于 斯 見 之
解析:本題考查斷句能力。斷句時要注意標志詞,如本題當中的“也”“而”。還要從內容上加以區分,相對完整的內容可作為斷句的重要依據。
答案: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
10.用斜線“/”給下面短文畫橫線的部分斷句。
楊 朱 過 于 宋 東 之 逆 旅 有 妾 二 人 其 惡 者 貴 美 者 賤 楊 子 問其 故 逆 旅 之 父 答 曰 美 者 自 美 吾 不 知 其 美 也 惡 者 自 惡 吾 不知 其 惡 也 楊 子 謂 弟 子 曰:“行賢而去自賢之心,焉往而不美。”
(取材于《韓非子•說林上》)
解析:斷句時應整體理解句意,把握句子結構,了解實詞的意義和虛詞的用法。如句中的“曰”“也”。
答案:楊朱過于宋東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惡者貴/美者賤/楊子問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惡者自惡/吾不知其惡也/楊子謂弟子曰
11.用斜線(/)給下面的文言文斷句。
政 姊 榮 聞 人 有 刺 殺 韓 相 者 賊 不 得 國 不 知 其 名 姓 暴 其尸 而 縣 之 千 金 乃 於 邑 曰 其 是 吾 弟 與 嗟 乎 嚴 仲 子 知 吾 弟 立 起 如 韓 之 市 而 死 者 果 政 也
(《史記•刺客列傳》)
解析:給文言小段斷句:第一要悟大意,這是基礎;第二要抓標志,有對話要抓“曰”字,有語氣詞的要考慮在它的前后斷開;第三要抓關聯詞,如“而死者果政也”的“而”;第四要抓動詞,動詞的主要功能是作謂語。
答案:政姊榮聞人有刺殺韓相者/賊不得/國不知其名姓/暴其尸而縣之千金/乃於邑曰/其是吾弟與/嗟乎/嚴仲子知吾弟/立起/如韓/之市/而死者果政也
12.用斜線“/”給下面文言文斷句。
夫 明 六 經 之 指 涉 百 家 之 書 縱 不 能 增 益 德 行 敦 厲 風 俗 猶 為一 藝 得 以 自 資 父 兄 不 可 常 依 鄉 國 不 可 常 保 一 旦 流 離 無 人 庇 蔭 當 自 求 諸 身 耳
(《顏氏家訓•勉學》)
解析:正確斷句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作為標志詞的句首,句尾詞,如文中的“縱”;二是句式的對仗,如“父兄不可常依,鄉國不可常保”。當然,正確的文言斷句,其根本是能弄通文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