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語文考點復習指導與練習:文言實詞及其他
(2)要了解通假方式。通假的方式一般有三類:
a. 音同、形近(部分的)多采用所通假字的聲旁。“列缺霹靂”,“列”通“裂”。“以白鹿皮為帶,直四十萬”,“直”通“值”。“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禽”通“擒”。
b. 音不同,但有相同的韻母或聲母,形近(部分的)多采用共同聲符。“距關勿內諸侯”,“內”通“納”。“卒然邊境有急”,“卒”通“猝”。“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
c. 音同、形不同。“手裁舉”,“裁”通“才”。“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得”通“德”。“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蚤”通“早”。
(3)要理解通假字主要是音的問題,但不是只要音同音近的字就可以通假。某字與某字通假是固定的,而且不能互相通假。“蚤”可以通“早”,但“澡”、“棗”就不行。“縣”通“懸”,但“玄”、“旋”、“璇”就不行。
(4)也有極少數的字可以有兩個以上通假字。“李廣詳死”、“箕子陽狂”中的“詳”、“陽”都通“佯”。
4. 偏義復詞
偏義復詞是由兩個單音的、意義相同(或相對、相反)的詞組成的,但意義卻偏于一個詞。如“今有一人,入人園圃,竊其桃李”中“園圃”是偏義復詞,意義是“園”(“圃”是菜地)。下面是幾句同學們在課文中學過的句子:
(1)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崩殂:“崩”指皇帝死,“殂”指平民死,偏義在“崩”,“殂”是襯字。
(2)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偏義在“入”,“出”是襯字。句意為:防備別的強盜進來和意外的變故。
(3)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偏義在“亡”,“存”是襯字。
(4)我有親父母,逼迫兼弟兄。偏義在“母”,“父”是襯字;偏義在“兄”,“弟”是襯字。指劉蘭芝的兄長。
(5)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淺深。偏義在”深(深度)”,”淺”是襯字。
(二)文言翻譯
1. 直譯為主
(1)宏觀標準
a. 信:語意義一一對應;語法一一體現。
b. 達:判斷語氣;前后銜接;前后統一;獨立成句。
(2)具體方法
a. 留(人名、地名、物名、族名、官職、尊號、年號、廟號、度量衡、專業術語、已經消失的事物等)
b. 補(省略句、名詞作狀語時補介詞、使動意動、意念被動、量詞)
c. 刪(發語詞“夫”“唯”“蓋”等、句中或句末的語氣助詞、各種“不譯”)
d. 調(倒裝句的語序調整,活用中的詞性調整)
2. 可以意譯的情況
(1)鋪排與互文
(2)委婉的說法(尊卑謙敬)
(3)古漢語中的一些修辭方法(比喻、借代、夸張……)
3. 練習
a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奢則不遜,不遜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眾必害之。霍氏秉權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愛厚之,宜以時抑制,無使至亡。”書三上,輒報聞。其后霍氏誅滅,而告霍氏者皆封。人為徐生上書曰:“臣聞客有過主人者,見其灶直突(煙囪),傍有積薪,客謂主人,更為曲突,遠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應。俄而家果失火,鄰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殺牛置酒,謝其鄰人,灼爛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錄言曲突者。人謂主人曰:‘鄉使聽客之言,不費牛、酒,終亡火患。今論功而請賓,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請之。今茂陵徐福數上書言霍氏且有變,宜防絕之。鄉使福說得行,則國亡裂土出爵之費,臣亡逆亂誅滅之敗。往事既已,而福獨不蒙其功,唯陛下察之,貴徙薪曲突之策,使居焦發灼爛之右。”上乃賜福帛十匹,后以為郎。 (《漢書•霍光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