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 考場散文的寫作(一)
3.形散神收,文情并茂
散文看似散漫卻始終圍繞一個中心、一個情感的基點去曲情盡態,妙筆生華。因此,散文既有優美的筆調,又有濃郁的情感,文情并茂。好的散文應是情感真摯自然、形象生動、語言優美的文章。
三、散文的寫法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散文易學而難工”。因為它樸實,卻從中見神采;它平易,卻從中見熾烈;它簡潔,卻從中見充實;它自由靈活,卻易寫難工。散文尤如青春少女,神備則“淡妝濃抹總相宜”。構思也就是人們俗說的的打腹稿,散文的構思是指在孕育過程中,作者所進行的思維活動。它包括選取提煉題材,醞釀確定主題,考慮散文的謀篇布局,探索最適當的表現手法。
1.緣情構思
情有所動,有感而發,借助形象,以情偉文,行文揮灑,這是散文構思的要訣。
(1)借助聯想進行構思:①借托式聯想——借景抒情、托物言志。②鏈環式聯想——由發端環環相套的聯想。③輻射式聯想——由基點向四外擴散的聯想。(結合朱自清《荷塘月色》、曹靖華《小米的回憶》等作品做具體分析。)
(2)尋覓“動情事”,捕捉“動情點”。“動情事”、“動情點”指的是:傾注了作者感情、富有詩意的事物和感受,既是作者情感的爆發點,也是散文構思的落腳點。散文構思要抓住寫作對象的特點,挖掘深意,找出聯系,賦予濃情,做到情、理、物相交融。
(3)把握雙弦并奏的藝術:外在情節線與內在情思線。散文的特點是:外在情節線小于內在情思線,情節為情思服務,二者和諧統一。(這點與小說不同。小說的特點是:外在情節線大于內在情思線,后者為前者服務。)
2.善于立意
(1)以細小的局部顯示宏大的整體。郁達夫:一粒沙里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
(2)用象征的手法表達詩情哲理。通過某一形象表現與之相近相似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舉例:《松樹的風格》
(3)善于從平凡事物中展示不平凡的人生意義。關注身邊的凡人瑣事,發現平凡中蘊寓的偉大,寫出其真、其善、其美。
對比閱讀:朱自清的《給亡婦》與巴金的《懷念蕭珊》。
3.嚴格選材
散文選材的原則是:以“我”為圓心,以“我”的感受體驗為半徑畫圓,囊括在這個圓內的社會生活、客觀事物,無論巨細、輕重、大小,只要能被“我”認知、經“我”思考,引“我”動情,均在可選之列。
(1)選擇事物的細微之處寄托真情。散文主要是為了抒發作者情懷的,特別是抒情散文,更是以情為主,情景兼備,寄情于物,在選材上必須盡可能選用最能表現寄托情思的事物的細微之處。比如:郁達夫的《一個人在途上》、鄒韜奮的《我的母親》。選取寄托青絲的事物細微之處,不僅僅是個方法技巧問題,要想使自己選擇的小事打動人,必須先能打動自己,只有真正理解生活,對生活事件充滿情感,才可能寫出好的散文,收到自然、真實、動人的效果。
(2)選擇風俗事象透視人文心態。這種選材多適用于敘寫景物、地貌整體特征以及文化內涵的散文。一般要求給讀者以事物的整體過程感和事物的特色情態氛圍等特征。通過對事物屬性的描寫,來展示別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和風俗事象。比如:老舍的《濟南的秋天》和賈平凹的《秦腔》、《五味巷》。
(3)童年憶舊話親情。不少作者寫回憶童年、懷念故人的散文,目的不在于懷舊,而在于抒情,尤其是抒發今昔對比產生的現實感受,是直面人生的一種手段。比如:臧克家《老哥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