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 考場散文的寫作(一)
此外,想象和聯想還常常表現為引用神話傳說。因為單純的景色本身多是靜態的,現時性的,而古老的神話傳說因其歷史的久遠更富神奇浪漫色彩而使文章具有歷史縱深感,內涵也更為豐富。如《天山景物記》由天然湖想及哈薩克少女的眼淚,既點出湖的神奇又使不幸和幸福相對比,表現天山牧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堕L江三峽》中的巫山神女、大魚馱屈原、《雨中登泰山》的洗頭盆、虬在灣也是明證。
散文以景取勝,以情動人,而找到進入散文宮殿的鑰匙是準確理解文意所不可缺少的,掌握散文描寫的方法其作用也在于此。
散文的常識
一.散文的類型:敘事散文、抒情散文、議論散文。
(1)敘事散文:以敘述事件、描劃人物為主要內容的散文。也叫記敘散文。與小說寫人敘事的區別。它以敘事為主,通過對事情的具體敘述,表現事件的意義、人物的精神品質和作者的深刻感受、真摯感情。側重于記事的散文以事件發展為線索偏重于對事件的敘述。所敘之事既可以是一件以往的事,也可以是一件剛發生的事;可以是一件完整的事,有頭有尾,也可以是對幾個片斷的剪輯。但在敘事中,往往傾注作者真切的感情,極富有意義和志趣。比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巴金的《懷念蕭珊》、張潔的《拾麥穗》等。
(2)抒情散文:側重抒發作者感情的散文品種。抒情性散文以傾吐作者濃郁的感情為主,重在用抒情筆調、象征手法寫景狀物,在描寫中抒發情感。它也敘事、寫人、發議論,也有場面和細節描寫,但沒有貫穿全文的事件和人物;它敘述的事情、描寫的人物、景物和發表的議論,都處于從屬地位,是為表現作者的強烈感情服務的。抒情性散文與其他的散文的區別就在于情感強烈,想象聯想豐富,語言更具有詩意,感情和志趣必須通過寫景狀物來表現。比如:茅盾的《白楊禮贊》、峻青的《雄關賦》、賈平凹的《丑石》等。
(3)議論散文:以形象的議論為特征,注重文學性,又富于哲理性。雜文、文藝(文化)隨筆可歸入此類。與議論文的區別。指通過對具體事物的描繪來議論說理的散文。它也抒發感情,但以論述道理為主;它不用一般議論文擺事實講道理的直接邏輯論證方式來說理,而用形象說理的方法,用形象來說話,融邏輯性、象征性和抒情性于一體。唐代韓愈的“雜說”、現代魯迅的雜文都屬于議論性散文范疇。陶鑄的《松樹的風格》、郭沫若的《科學的春天》和葉至誠的《假如我是一個作家》都是典型的議論性散文。
二、散文的特點
1.題材廣泛,以小見大
散文可以寫人、敘事、寫景、詠物、抒懷、明志、訪舊、描繪風土人情,上至天文地理,下至花鳥蟲魚,均可入文。但它又講求審美價值,選擇具有內在美質的材料,以此抒情表意,映照人生社會。散文因為不象小說,劇本那樣必須具備較完整的故事情節及鮮明的人物形象,所以題材也就顯得十分廣泛了。它長于寫“小”題材,以小見大反映社會生活和作者情感。一個片斷、一個場景、一點思想的火花,一曲感情的波瀾,往往都是散文的好題材。
2.手法多樣,行文靈活
在文學各體類中,散文是最不受文體約束的文體。寫法靈活是散文的一大特點。這首先是指散文運用表達方式自由靈活,敘述、描寫、抒情、說明、議論,均可使用。其次,是指散文結構形式的靈活自由。散文的結構中心多樣,可以以人物、事件、景物、典型細節等為結構中心。比如:有的散文以場面取勝,如《揮手之間》;有的以聯想取勝,如《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