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4、進行消防安全教育,普及基本消防知識,學會正確使用滅火器材,堅持搞好疏散演練,掌握逃生方法和“三分鐘”撲救。新生到校報到后接受消防安全教育。
5、加強檢查,發現火災隱患要及時整改。
6、保持疏散通道暢通,不堆放雜物。
第三條 處理程序
一旦發生火災,一般應按下列程序處理:
1、撥打“119”電話報警,同時報教育局突發事件處理小組辦公室和相關科室。
2、立即切斷著火樓(室)電源。
3、按照平時消防演練逃生的線路迅速疏散學生,同時由受過訓練的教職工進行三分鐘火災緊急撲救。如三分鐘不能撲滅明火,則迅速撤離。
4、如有傷者要及時送往當地醫院救治,并及時通知家長或者家屬。
5、在等待消防人員到來期間,可組織學校教工義務消防隊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進行撲救。
6、滅火后,配合相關部門進行相應的調查工作。
7、配合消防部門調查事故,追究責任,維護學校的利益,并協助處理善后事宜。
第二節 師生傳染性疾病應急處理預案
第一條 按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要求,主要負責人作為學校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的第一責任人,高度重視學校衛生工作,統一思想,定期進行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研討,把學校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納入學校工作計劃之中。
第二條 分管負責人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安全衛生工作領導小組和報告制度,健全傳染病預防控制工作的管理制度,掌握、檢查學校疾病預防控制措施的落實情況。
第三條 由于學校是人員高度聚集的場所,室內活動較多,為進一步預防傳染病,學校應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1、保持工作、學習、生活環境通風換氣。
2、盡量不要組織師生到人群集中的地方去活動。
3、注意個人衛生,經常用肥皂和流動水洗手,特別在打噴嚏、咳嗽和清潔鼻子后要洗手,不要共用茶具及餐具。
4、注意增減衣物和均衡營養,加強戶外鍛煉,保證足夠休息,增強體質。
5、學生若發現有發熱、咳嗽、乏力、肌肉酸痛等癥狀應馬上告訴老師或家長,及時就醫;教師發現上述癥狀應及時就醫。
6、學校衛生室應按規定定期消毒。
第四條 操作程序
1、報告:一旦發現師生有傳染病癥狀的疑似病人,有關人員應立即告知學校領導,學校應按規定報教育局突發事件處理小組辦公室和相關科室,同時報當地疾控部門。
2、勸說:發現師生有傳染病癥狀的疑似病人,應通知其及時就醫,并在家休養。
3、記錄:學校應及時統計好患病學生的具體情況。
4、跟蹤:每天關心患病學生的身體狀況,并主動對學生進行補課。
5、家訪:積極對患病學生進行家訪,做好學生及家長的思想工作,經常保持聯系。
6、消毒:根據有關規定做好消毒工作(包括發病及相關班級、食堂、廁所、公共場所、共用教室等),學校負責人要聽從衛生部門的專業指導,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停止一切集體性活動。
7、新生報到,學校必須要求其監護人如實填寫學生健康狀況登記表,并分類建立在校學生健康檔案。
第三節 師生食物中毒事件應急處理預案
第一條 可能引發師生食物中毒的原因
由于學校向師生提供食品的進貨渠道、質量以及氣溫、消毒、加工、存放和操作人員的健康等原因,稍有不慎極易發生食物中毒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