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如何加強黨風廉政建設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是黨風廉政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農村黨組織和黨員干部同廣大群眾最接近、最密切,農村黨員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因此,借助當前在全黨開展的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的有利時機,搞好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對于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改善黨群干群關系,樹立黨和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和形象,贏得群眾認同和依賴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一、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緊緊圍繞先進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多打“預防針”,常敲“警示鐘”,筑牢不愿腐敗的思想防線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突出抓好農村黨風廉政建設,必須緊緊圍繞先進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多打“預防針”,常敲“警示鐘”,增強教育的吸引力、說服力和影響力。只有筑牢不愿腐敗的思想防線,才能塑造農村黨員干部在群眾中的良好形象,有力地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
1、圍繞先進性教育,善用“活教材”,切實增強教育的吸引力。要以第三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為契機,大力加強廣大農村黨員的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要善于利用像保康縣堯治河村黨支部書記孫開林、襄陽區黃集鎮溫崗林場場長趙明貴等農村先進典型這類“活教材”,切實增強教育的吸引力。通過樹典型、揚正氣、找差距、查問題,切實解決自身存在的問題,達到互相幫助、共同進步的目的。繼續搞好領導與鄉村聯系點,形成示范點,以點帶面,整體推進。教育要與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相結合,按照德才兼備的原則,配強配好鄉村黨組織領導班子,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確保先進性教育常抓不懈。通過教育活動,使黨員素質明顯提高,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增強,服務人民群眾的氛圍更加濃厚,力爭各項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2、注重民主法制教育,多打“預防針”,增強教育的說服力。時下,少數村干部宗族觀念嚴重,封建主義思想蔓延,民主法制意識淡薄,存在不少“法盲”“紀盲”干部,對村民自治產生了錯誤的認識,民主管理意識差,換屆選舉時,宗族觀念作崇,拉幫結派,按姓氏按族派去選舉。當選村干部以后,有的村干部甚至成為一村一族的“土皇帝”,出現村務不公開,運作不透明,管理不民主,我行我素,為所欲為等無政府主義行為。針對上述問題,要通過舉辦民主法制知識培訓班、法制講座、法制宣傳欄等形式,多打“預防針”,增強教育的說服力,對農村干部進行民主法制教育,把農村基層民主納入法制的軌道,教育廣大農村干部要帶頭學法、守法,不斷增強基層干部遵紀守法意識,促進農村干部廉潔奉公、依法辦事。與此同時,要加強農村干部對黨的方針政策的教育學習,提高干部的政策觀念和按方針政策辦事、運用方針政策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拓展廉政文化進農村領域,常敲“警示鐘”,增強教育的影響力。要通過廉政文化“五進”系列活動,大力學習宣傳《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實施綱要》,把廉政教育與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教育以及法律法規教育結合起來,充分發揮紀檢、組織、宣傳以及科文衛體等單位的作用,利用電視、電影、廣播、報刊、標語、宣傳畫等形式,以及培訓班、報告會、座談會、文藝匯演等載體,常敲“警示鐘”,增強教育的影響力,因地制宜、機動靈活地將廉政教育不斷向村組延伸,形成全方位、立體化大宣教格局,在廣大農村山區營造起一種“崇尚廉政”、“褒揚廉政”和“以廉為榮、以貪為恥”的社會新風尚,把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不斷推向深入。
二、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要緊緊圍繞深化農村改革,種好“試驗田”,砌上“防火墻”,認準“定盤星”,安裝“保險鎖”,構建不能腐敗的制度體系
“反腐倡廉,制度是保證”。鄧小平同志也指出:“反腐敗工作,還是要靠法制,靠法制靠得牢些”。當前,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農村黨風廉政制度建設相對滯后,需要緊緊圍繞深化農村改革,種好“試驗田”,砌上“防火墻”,認準“定盤星”,安裝“保險鎖”,構建不能腐敗的制度體系。
1、深化村務管理體制改革,種好“試驗田”,實行決策、執行、監督三分開管理制度。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和決策、執行、監督相協調的要求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十六屆五中全會也提出,要全面深化農村改革。進行村務管理體制改革,必須按照上述思路進行。村內重大事務由村民委員會決策,可以將村主任排除在決策圈之外;決策后的事務由村主任或村企業承包董事長負責組織人力物力去實施,參與決策的成員原則上不能參與村務的執行;以村支部書記為首的村黨支部負責對村務進行監督,由村黨支部收集整理村務包括財務活動情況,定期向村民匯報。這樣,一來可以有效地防止權力的過分集中,同時可以防止“村官”利用職權謀取私利。
2、健全農村財務管理制度,砌上“防火墻”,切實規范農村干部用錢行為。農村財務問題歷來是村民與村干部最關心的熱點問題,財務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基層班子的團結和黨群、干群的關系融洽與否。針對現在有些農村存在的換一批干部建一本賬,村干部集會計、出納于一身,一手拿錢、一手拿票、白條下賬甚至不建賬等問題,要積極推行“村財鄉管”制度,建立鄉鎮財政集中支付中心。切實加強對村集體資金的監管,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用公款大吃大喝和以權謀私行為。積極建立鄉村集體資產管理制度,明晰資產產權,建立固定資產臺賬并納入村務公開,規范農村財務收支審批程序,建立農村集體財務審計監督制度,接受群眾監督,防止集體資產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