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統計分析調查報告(精選3篇)
調查統計分析調查報告 篇1
一、房地產開發建設
1、投資規模分析
1—12月份北京市共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45.8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33.14億元增長38.47%;房地產業直接產生稅收6.74億元,占全市地稅征收總收入的38.3%。
2、在建規模分析
1—12月份,全市共有房地產在建項目67個(含待銷尾盤),其中開發面積在10萬m2以上的達到22個,在建房屋施工面積464.95萬m2,比去年同期的324.31萬㎡增長43.37%,房屋新開工面積197.75萬m2,比去年同期的133.08萬㎡增長48.59%,房屋竣工面積100.71萬㎡,比去年同期(69.97萬㎡)增長43.93%。
二、房地產市場供給
1—12月份經審批共準許預售商品房屋面積122.47萬㎡,比去年同期的98.6萬㎡增長24.21%,加上歷年累積81.44萬㎡,全市今年1—12月份商品房市場投放量為203.91萬㎡,減去1—12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98.02萬㎡,目前我市可面向市場銷售的商品房面積有105.89萬㎡,其中期房面積83.78萬㎡,現房面積22.11萬㎡(其中:住宅19.01萬㎡,占85.97%;商業營業用房2.48萬㎡,占11.23%;其他0.62萬㎡,占2.8%),一年以上現房空置3.04萬㎡。房地產市場分析報告。
三、房地產市場需求
1、商品房銷售分析
1—12月份我局共辦理商品房合同備案登記9216戶,其中住宅6954戶。房屋備案登記銷售面積98.02萬㎡,比上年同期的92.5萬㎡增長5.97%,其中:期房銷售登記備案面積69.88萬m2,占銷售總面積的71.29%;現房銷售面積28.14萬㎡,占銷售總面積的28.71%,商品房成交金額45.64億元,比去年同期的40.7億元增長12.14%。另據統計,鄉鎮人員進城購房面積53.44萬㎡,占銷售總面積的54.52%,與上年同期的52.94%增加2個百分點;城區人員購房面積31.54萬㎡,占銷售總面積的32.18%,比上年同期的38.36%減少6個百分點;外來人員購房面積13.04萬㎡占銷售總面積13.28%,比上年同期的8.7%增加5個百分點。
2、商品房屋套型分析
1—12月份單套建筑面積90m2以下的普通商品住宅銷售1702套,占銷售總套數的24.48%,90—144㎡普通商品住宅銷售4424套,占銷售總套數的63.62%,144㎡以上的非普通商品住宅銷售828套,占銷售總套數的11.91%。
3、存量房屋交易分析
據統計,1—12月份我市城區共辦理二手房轉移登記2668宗,比上年同期(1745宗)增長52.89%,成交面積33萬㎡,比上年同期(20.75萬㎡)增長59.04%,成交額為8.9億元,比上年同期(4.62億元)增長92.64%。一、二級市場交易比例(98.02萬㎡/33萬㎡)為2.97:1.0。
四、房地產市場價格分析
據統計,1—12月份全市商品住房均價為3640元/㎡,第4季度全市商品住房均價為3530元/㎡,與第三季度(3709元/m2)下降4.83%;另各區域商品住房平均價分別是瀏陽河以北區域3743元/㎡、瀏陽河以南區域4355元/㎡、行政中心區域3562元/㎡、工業新城區域3096元/㎡,其它鄉鎮區域2831元/㎡。
五、房地產市場運行特點
1、土地市場成交及房地產開發投資穩步增長,房地產開發行業保持對市場信心。房地產市場分析報告。
全年房地產用地成交面積、成交單價及在建在售項目的房地產開發投資均較上年有較大增長,表明房地產開發行業對我市的房地產市場保持了較好的信心。
2、房地產銷售總體增幅逐月收窄,商業房產銷售保持相對較高增長。
20xx年一季度,商品房銷售同比增幅達123.1%,4月份起,同比增幅逐漸收窄,到12月份,商品房銷售總量同比增長幅度僅5.97%。其中,商業房產的銷售一直保持了30%以上增幅。
3、商品住房銷售品質為先,高品質樓盤銷售量大。
20xx年全市共銷售商品住房80.44萬㎡,其中城區62.4萬㎡,鄉鎮(園區)18.04萬㎡。環境、品質相對較好的樓盤銷量大,單價4000元以上樓盤銷售32.39萬㎡,占住宅總銷售量80.44萬㎡的40.27%。
六、下階段房地產市場發展建議
1、堅持高起點規劃、有序發展
一是注重規劃的前瞻性,使我市房地產開發形成“統一規劃、統一開發、統一征地、統一管理”的有序建設格局。二是園區(鄉鎮)房地產發展要科學布局,有序引導產業發展的規模和方向,避免出現市場過剩風險。
2、推行政企合作,推進成片開發
一是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主動參與到土地一級開發中來,對于積極建設基礎設施移交給政府的企業,可優先獲得土地開發權利,在土地招拍掛中減少地塊分割出讓,促成土地的成片轉讓。二是為成片開發的開發企業提供政策支持和便利政務通道,引導銀行提供信貸資金支持,開通政務綠色通道等等,鼓勵房地產開發向集約化、多元化、多配套的方向發展。三是在項目運營上,鼓勵開發企業自持物業,持續提供就業崗位,帶動片區經濟發展。
3、以城市營銷推進房地產外向性宣傳
充分整合、發揮瀏陽的政治優勢、經濟優勢、文化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生態優勢等區域優勢,形成城市品牌、提升城市價值,以城市品牌助推城市房地產的價值釋放。
4、堅持強化行業監管,促進房地產市場的健康持續發展
一是加強引導,提高房地產企業的整體資金實力和管理水平。適當提高新申辦開發企業的從業門檻,引導老房地產開發企業注重企業品牌的培育,爭取培育一批本地高品質的品牌房企;二是加強市場監管,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核查力度,重點查處消費者投訴集中、媒體曝光的企業和項目。三是建立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實施信用普評,將實力不濟、失信的企業逐步淘汰,對于無開發資質、開發能力弱的企業進行整頓。
調查統計分析調查報告 篇2
一、童裝市場概況分析
1.關于我國童裝業的迅猛發展
我國童裝業目前被譽為服裝界的朝陽產業,之所以有這樣的贊譽,與近幾年童裝業在我國的迅猛發展分不開。在我國,0~16歲的兒童有3.8億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4,這一龐數量成為我國童裝業發展迅猛的必要前提。而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不斷上升及社會與家庭對孩子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童裝的消費支出在家庭的消費支出中所占比例也逐年上升。而相對于市場的旺盛需求,我國童裝的年產量卻只有6億多件,平均每個孩子每年不足3件。由此可見,一方面是市場旺盛的需求,而另一方面是生產上供給的相對不足,因此童裝市場蘊藏著巨的商機。
2.我國童裝業的發展現狀在我國童裝業發展迅猛的背景下,更需冷靜地審視其中的成績與不足。
在童裝品牌建設方面,我國涌現了一批具有良好口碑與較高知名度的國產童裝品牌,如趨勢發布、自己的專業化的設計師隊伍、專門的童裝設計賽等等。可以說,我國的童裝業伴隨著我國的快速發展,也在迅速成長著。但在看經濟到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我國童裝業的一些問題。
3.盡管現在市場上童裝產品可以說是玲瑯滿目,但國產童裝品牌只占品牌童裝50 %的市場份額,另外一半的市場份額均被外資或合資的童裝品牌所占據。而在國產童裝中,只有30 %是有品牌童裝,另外70 %是無品牌產品。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價格問題,如目前童裝市場價格兩極分化嚴重;也有設計方面的,如款式不夠新穎,沒有符合兒童心理;也有質量方面的,如目前媒體頻頻爆出的童裝質檢方面的問題等等。但其中有一個重要問題不能忽視,就豎內童裝的市場細分不夠到位。
二、童裝品牌市場細分
(一)童裝品牌文化及形象
品牌文化是一個品牌生命力的源泉,是一個品牌能在變化紛繁的時尚潮流中不迷失自我的依靠,也是其產品設計師天馬行空的想象開始出發的地方,而品牌的形象直接向外界與消費者傳達著品牌文化。因此,品牌“文化”與“形象”的細分,對增強童裝品牌的競爭力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在這方面,很多品牌做得都比較到位。如美國的“史努比”,品牌形象就很有特色。它的店面是由鮮亮的與純凈的白色組成,與其色彩干凈而艷麗的服裝搭配得相得益彰。醒目的小狗“史努比”懶散而可愛的形象隨處可見,恰到好處地宣揚了其既“休閑”又“運動”的品牌文化。韓國的“本卡拉”,無論是店面還是服裝,只有黑白二色,給人以強烈視覺沖擊之時,也很好地宣揚了其“酷”的主張。國內的一些童裝品牌店面形象也很不錯,如上海品牌“常春藤”,店面形象十分清新自然,純白的底色中,嫩綠色的蔓藤環繞其間,處處彌漫盎然春意,很能吸引孩子與家長的腳步。
由此可見,童裝品牌的“文化與形象”要細分,其關鍵是要有自己的特色,并在無論是產品還是銷售的各個方面將這個特色的味道做足。
(二)童裝設計
常言道“設計是品牌的靈魂”,童裝品牌的設計細分,主要是要明確設計所要服務的對象,并設計出“目標顧客”所需要及喜愛的產品。因此,設計師首先就要明確,目標顧客是誰,他們又有什么樣的需要。
如上海的童裝品牌“僑保”,就將目標顧客鎖定在4~12歲的都市女孩,專門生產風格正統且精致典雅的馬甲裙、風衣、休閑式的禮服等服裝,滿足了這些女孩隨家人外出或出席各種正式場合時的需要。由此可見,設計師是否能對目標顧客有充分的了解,是否能設身處地地為顧客著想,就成為其設計是否成功的前提。
所以,童裝“設計”細分的“第一步”是要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確定目標顧客,并要充分了解與理解他們的需求。“第二步”就是要通過具體的服裝設計來滿足他們特定的`需要。
(三).童裝價格
說到價格細分問題,就不能不提目前童裝市場上的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價格兩極分化嚴重。商場中的童裝,質量不錯,但無論國產的還是外資的,價格都比較高。如中國臺灣的“麗嬰房”,一件上衣要200元左右;“阿迪達斯”最便宜的兒童春季運動套裝要480元人民幣;國產品牌“常春藤”,一條白紗裙也要300多元人民幣。可以說,這個價格還是令普通工薪階層的消費者,望而卻步的。而超市及個體商戶出售的童裝一般價格較低,有時甚至十幾元也能買到一件童裝,但質量沒有保證。
這一現象說明,目前童裝市場的價格細分做得不夠。我國目前數量最多的是中等收入的消費者,而這部分人群也是最有消費潛力的。所以,高端童裝品牌在定價時應考慮這部分消費者的實際承受能力。而一些無品牌童裝,只想靠廉價的優勢來吸引消費者,而犧牲產品質量,也是難以發展壯的。
在這一方面,東莞的童裝品牌“小豬斑納”做得還是不錯。其設計與質量都比較好而價位相對比較適中,如春季的外衣、褲子都在100元左右,襯衣不超過60元。據童裝銷售部門統計,其品牌在全國已連續多年銷售一直保持在前10名。
由此可見,要想解決童裝“價格”的兩極分化問題,就要進一步研究市場,細分價格,力開發中檔價位的童裝產品,以滿足各個階層對童裝的需求。
三、競爭狀況分析
如有的童裝品牌在店面展示中,休閑裝與禮服同臺展示,讓人搞不清其產品風格到底是什么;還有的品牌設計細分不夠到位,從嬰兒服、幼兒服,到小童裝、中童裝與童裝,全部包辦。這種粗放型的生產模式,是不能適應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的。因此,目前童裝市場的細分不到位,是制約我國童裝業發展的一因素。
再看國外知名的童裝品牌,每一個在市場細分上都做足了功夫。如中國臺灣品牌“麗嬰房”,以“象”為標志,宣揚成熟穩健,和平與希望的品牌理念,產品定位于0~6歲兒童,服裝的風格是優雅精致,服裝的色調以溫馨可愛的粉彩系為主;而美國童裝品牌“米奇妙”,借助早已深入人心的迪斯尼卡通明星“米老鼠”為標志,宣揚健康與積極向上的品牌理念,產品定位于4~14歲兒童,服裝的風格是運動休閑服為主,多采用針織面料,色彩鮮艷,穿著舒適。
正是這些國外知名童裝品牌,注意細分童裝市場,并有明確的市場定位,才能在長期的市場競爭中逐漸確立并鞏固自己名優產品的信譽與地位,最終在當今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中成為最的贏家。
四、專賣店市場定位
1.商品風格定位。決定開店之前,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商品風格定位。商品風格多種多樣,不僅可以以單一品牌的商品進行結構規劃,還可以以童裝散伙群體系列的商品進行結構規劃。
2.商品定位。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童裝商品也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比如按款式分類,可以分為男裝,女裝和童裝;按價格分類,可以分為高檔,中檔,低檔;如果按照風格分類,則可以分為流行,職場,中性等。
3.經營業態定位。新手開店應該把經營業態的定位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哪種業態最適合你要開的店?是要在位于百貨公司的某一位置開設童裝專柜,還是開小面積的高檔專賣店,或是在街面上開一個一般面積的營業門市店,抑或是開一個低檔的成衣賣場?是以直營方式開店,還是假名品牌童裝加盟連鎖店?這都是新手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選擇。
4.經營策略定位。一般品牌童裝門市店都采取鎖定單一品牌的經營定位,而對一些沒有品牌形象可言的散貨童裝店來說,就可以采取鎖定價格的經營定位。現在很多散貨童裝店都是采取這種定位,而規
調查統計分析調查報告 篇3
(一)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事故發生單位概況應當包括單位的全稱、所處地理位置、所有制形式和隸屬關系、生產經營范圍和規模、持有各類證照的情況、單位負責人的基本情況以及近期的生產經營狀況等。
(二)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報告事故發生的時間應當具體,并盡量精確到分鐘。報告事故發生的地點要準確,除事故發生的中心地點外,還應當報告事故所波及的區域。報告事故現場總體情況、現場的人員傷亡情況、設備設施的毀損情況以及事故發生前的現場情況。
(三)事故的`簡要經過
事故的簡要經過是對事故全過程的簡要敘述。描述要前后銜接、脈絡清晰、因果相連。
(四)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情況
對于人員傷亡情況的'報告,應當遵守事實求實的原則,不作無根據的猜測,更不能隱瞞實際傷亡人數。對直接經濟損失的初步估算,主要指事故所導致的建筑物的毀損、生產設備設施和儀器儀表的損壞等。由于人員傷亡情況和經濟損失情況直接影響事故等級的劃分,并因此決定事故的調查處理等后續重大問題,在報告這方面情況時應當謹慎細致,力求準確。
(五)已經采取的措施
已經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指事故現場有關人員、事故單位負責人、已經接到事故報告的安全生產管理部門為減少損失、防止事故擴大和便于事故調查所采取的應急救援和現場保護等具體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