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四)著力優化資源配置,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其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重點是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扶持困難群眾,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一要扎實推進義務教育“區域均衡、城區均衡、高位均衡”模式,科學規劃和調整學校布局,合理配置辦學資源,推動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地區、貧困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加快縮小城鄉、區域和校際教育發展差距,努力為每個人創造均等受教育的機會。城區要通過聯盟校、兼并校、建分校和新建校模式,促進學校之間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切實提升薄弱學校的辦學水平;農村要根據人口變化實際和未來發展狀況,合理調整學校布局,不斷優化教育資源。二要健全政府資助政策體系,解決好困難家庭、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和農村留守兒童上學問題,確保他們及時入學并順利完成學業。三要加快特殊教育學校建設,并創造條件讓更多的殘疾學生在普通學校上學,保障殘疾孩子平等接受教育。四要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實施好高校招生“陽光工程”,加大教育亂收費治理力度,落實督導制度和監督問責機制,堅持用規范管理維護教育公平。
(五)著力推進改革創新,增強教育發展活力。改革創新是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當前,教育事業面臨許多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以改革推動發展,以改革提高質量,以改革增強活力。要抓好人才培養體制改革,在培養目標、培養模式、教育內容、招生考試制度等方面探索創新,努力構建開放、靈活的人才培養體系。要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堅持公益性原則,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辦學主體多元、辦學形式多樣、充滿生機活力的辦學體制,積極鼓勵行業、企業等社會力量參與公辦學校辦學,形成以政府辦學為主體、全社會積極參與、公辦教育和民辦教育共同發展的格局。要深化學校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推進學校民主管理,加快建立現代學校制度。要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積極探索中外合作辦學新模式,鼓勵各級各類學校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需要強調的是,推進教育體制改革是長期艱巨的任務,既要態度積極,又要扎實穩妥,充分考慮教育實際和各方面的承受力,努力使每一項改革都收到良好的成效。
(六)著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要把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育事業發展最重要的基礎工作來抓,從師資培訓、加強管理、健全機制入手,努力建設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造就一批名師、名校長、名教育家。一要加強師德師風建設。開展教師職業理想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引導教師學為人師、行為世范、教書育人,真正以自身人格魅力和學識水平教育感染學生。二要優化教師隊伍結構。進一步完善新任教師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機制,按照省中小學機構編制管理規定,統籌管理、合理配置教師資源,大力推進城鄉教師交流機制,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小學編制標準。三要抓好教師能力培養。完善培訓體系,落實培訓經費,構建教師培訓提高的長效機制,重點推進師范生頂崗實習、農村教師脫職培訓工程,加強骨干教師、特級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
三、加強組織領導,為教育事業科學發展提供堅強保障
教育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推進教育事業改革發展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形成全社會共同推動教育事業科學發展的強大合力。
一要加強和改進對教育工作的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健全領導體制和決策機制,主動關心教育,深入研究教育,以更大的決心、更多的財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業,切實保證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優先安排教育發展、財政資金優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資源優先滿足教育和人力資源開發需要。要提高促進教育發展的能力和水平,有針對性地完善政策措施,努力解決當前教育面臨的重大問題、制約教育發展的瓶頸問題和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要加強教育系統黨的建設,牢牢把握黨對學校意識形態工作的主動權,推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各級各類學校黨的組織,抓好學校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發揮黨組織在教育改革發展中的政治保障作用。要加強教育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完善體現教育系統特點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從嚴治教、規范管理,堅決糾正教育領域損害群眾和學生利益的各種不正之風。要深入開展“平安、文明、綠色、和諧”校園創建活動,加強校園網絡管理,加強學校和師生安全管理,加強校園周邊環境和治安綜合治理,切實維護教育系統和諧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