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類讀書心得體會500字(精選8篇)
經濟類讀書心得體會500字 篇1
多數情況下,人是感性動物,在生活中的種種選擇行為,都是為了滿足其心理上的需求;
多數時候,人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只有在具體的環境下,才能做出選擇;
免費的誘惑,無人能抵擋,所以,免費也是商家最常用的營銷手段。這一點我直接聯想到了中國的互聯網公司,他們簡直把免費套路玩兒到了極致。現在我們獲取的各種信息都是免費的,但是我們付出的,確實最珍貴的注意力。免費的才是最貴的,這是真話!
給自己設置一個目標,就算不能實現,也能也能讓自己進步一點;如果任由自己隨心所欲,恐怕會墮落的很深。雖然多數人覺得生活是有底線的,人們常說,最壞還能壞到哪里?事實上,生活是沒有底線的,它能讓人一天比一天慘。
虛擬的所有權:當你看中一件商品,幻想著擁有這件商品,你會如何如何快樂,享受,獲得怎樣新奇的體驗,那么恭喜你,你已經獲得了這件商品的虛擬所有權。雖然你還沒有買下來,但是,你會高估這件商品的價格,當付款結賬的時候,人們才會發現,自己買貴了。
人的感覺會夸大損失,縮小收益
同樣的100元,同樣的一個人,丟掉100元,它會感覺自己丟掉了一個億(夸張手法);如果他撿到100元,他會覺得自己撿了一瓶買可樂的錢。
當兩個選擇相差不多時,行動比選擇最重要。
當人在糾結于吃豬肉還是吃雞肉,苦于取舍選擇時,豬和雞都已經跑遠了。所以,干,就完了。
經濟類讀書心得體會500字 篇2
游牧業從古至今都是我國少數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要生產方式。滿族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名族,有著悠久的歷史,還曾在清朝統治整個中國。滿族游牧業更是有著悠久的歷史,游牧業可以說是大多數滿族人民的主要收入來源。
本書從滿族游牧經濟著手,在研究游牧業經濟發展的同時,深刻分析了游牧業經濟的轉型。游牧業是我國許多少數民族采用的經濟方式,比如蒙古族、滿族、藏族、彝族等等。這本書側重點為滿族游牧業經濟發展的名族和經濟雙重特點。作者按照滿族游牧業發展歷史過程,從元明時期到滿族入關前,再到清朝、到現代對滿族游牧經濟做了詳細的介紹。在介紹游牧經濟的同時,作者還介紹了游牧文化。經濟和文化一直以來是相輔相成的,滿族的游牧業經濟發展也促進了游牧文化的發展。具體體現在與游牧業相關的服飾、飲食、習俗等。
《滿族游牧經濟》是一本研究名族、區域特色經濟的著作,看完此書,我對滿族游牧經濟有了一定的了解。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隨著市場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加快,我國傳統少數民族游牧經濟受到了一定的沖擊。如何在經濟轉型過程中立于不敗之地,如何保持自己的名族特色,如何加快少數民族經濟的發展,都是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此書對以上問題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和研究,具有很大的學習和借鑒意義。
經濟類讀書心得體會500字 篇3
想要借貸,得先有儲蓄。借貸是投資,是為了更好的發展經濟,創造更多財富。儲蓄是第一步,是為了未來資本的擴張,消費并不能帶來財富的積累。無論對于個人還是社會,消費增長不是是經濟增長的結果,而非原因!儲蓄才能促使未來經濟的增長。各國官方常常妄想通過促進消費來促進增長,這往往是飲鴆止渴,只會把社會與個人的經濟水平架空的越來越高。
經濟有周期,會增長,會衰退,這樣才符合事物的客觀發展規律。人為的將“經濟衰退”妖魔化,想通過通貨通脹來延緩甚至阻止它的來到,只會讓泡沫越來越大,到時候客觀規律會用更加報復性的后果促使經濟回到它本該有的位置上。
有多大能耐,享多大福,并保有一定的儲蓄,是社會、個人可持續發展的不二真理。
無論對于人,還是社會,透支掉的資本,遲早都會勒緊褲腰帶還回來的。
若一個國家,消費習慣大于儲蓄習慣,那么它就沒有太多的發展潛力(因為用于發展的錢都用光了)。
中國有一個具有良好儲蓄習慣的國家,逐漸變為一個喜歡提前消費的國家。這是資本主義及消費主義的罪惡本質,它會將所有人(擅長消費與不擅長消費的人)都拖入到負債與貨幣貶值的洪流中。
其實,我們不是要規避提前消費,而是要規避負資產。
居安思危,是人類的寶貴品質。和平、富裕非永恒,而是周期性的,作為生于這個年代的我們,一定不要忘記。
經濟類讀書心得體會500字 篇4
有規律,就有例外,而有例外,才能證明規律的存在!
《牛奶可樂經濟學》走過的歷程,其實就是我們每個人認識、親近和運用經濟學的歷程!
它讓我們慢慢學會用經濟學的思維,去解決我們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情。利用經濟學原理,探討親身觀察到的事件或行為模式中有趣的問題,持續引爆我們對經濟學的渴望與希冀!
我們可以把自己想到的經濟現象寫下來,用經濟學原理和方法,來解釋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并通過這些事例和解釋來加深我們對經濟學的理解,關注我們在現實中,司空見慣而又未注意到的現象。
書中介紹了微觀經濟學的機會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則。圍繞成本效益的原則和運用、核心供求定理、收入與貢獻關系、商品生產、定價與競爭、公共資源、產權重要性、信息經濟學、差異對經濟行為的影響、行為經濟學、經濟學對社交關系市場的影響10個方面,提供豐富案例,加深對原理的理解。讓我們學會用經濟學方式去思考身邊的事物,理性地生活。
理論是灰色的,枯燥無味的,但從每天見到的現象入手,利用經濟學系統的知識去解釋,能讓我們輕松、愉悅地掌握經濟學深奧的原理。這樣,我們認識世界的水平提高了,決策才會更加理性!
“教的少,學的多”,學習最好的方式之一,就是把它寫下來。
微觀經濟學,是紀念,更是新的開始!不要急于從書中尋找答案,生活中的問題不是公式和概念,其實并沒有標準和準確的答案,每個人都有可能給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釋。我們可以積極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我想,這才是作者寫下此書的初衷和想法吧。
經濟類讀書心得體會500字 篇5
寒假向圖書館借了一本由美國羅伯特·弗蘭克寫的《牛奶可樂經濟學》。最初還怕因為對經濟必修一內容理解不好會看不懂經濟學的書,翻開書立刻消除我所有顧慮。我想就算是沒學過經濟學的人,只要識字,都能讀懂書中大部分內容。這讓我感覺好多了,還好沒借一本枯燥的理論書。我還曾一度認為經濟學那些死板的條條框框的內容沒有用,這本書完全否認了我的觀點,它具體細微地從生活中各個方面闡述經濟學在生活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它并不是一直在空講大道理。它都是舉身邊最普通但我們不常關注的例子給理論堅實的后盾。
看完這本書,雖然不理解為什么要取這個名字,但是有收獲就好。走在大街上我也會下意識挑出一些東西侃侃而談。書中有幾個事例我覺得十分有趣。比如“為什么硬幣上的人像是側面像,但是紙幣上的人像是正面像?”(當然是美元,人民幣的硬幣刻的是花)因為硬幣上刻畫出辨認度高的正面像是十分困難且成本高,而且在流通中容易磨損,所以沒有這個必要。但是在紙幣上畫正面像,精致而復雜,成本低還可以辨別真假。另一個有意思的例子是“為什么鯨魚瀕臨滅絕,而雞卻沒有繁衍之憂?”我剛看到這個問題時就蒙了,等看完覺得是可愛的推理。書中說因為鯨魚不被人擁有。捕鯨人知道,如果自己不捕鯨它們就會被其他捕鯨人捕走。但雞大多是被人擁有的。如果雞被人殺了一只,主人肯定會要求賠償,然后再買進雞維持平衡。雖然鯨魚和雞都有價值,但由于沒有所有權,導致鯨魚瀕臨滅絕。
看完這本書,我深刻了解對生活中的每個細節多問幾個為什么的重要性,或許就在思考為什么的答案中找到許多樂趣。
經濟類讀書心得體會500字 篇6
《牛奶可樂經濟學》是美國康奈爾大學管理學院的教授,他喜歡在自己的課堂上給學生布置“博物經濟學”作業,讓學生提交生活中的問題,并以經濟學的視角做出回答。這就是此書的藍本。書中有很多經典問題例如:“為什么牛奶裝在方盒子里而可樂裝在圓盒子里”“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邊而男士的在右邊”。
其實,我們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都可以用經濟學原理來解釋。“機會成本指你為了從事這件事而放棄的其他事情的價值”“ 成本效益原則是所有經濟學概念的源頭。它提出,惟有當行動所帶來的額外效益大于額外成本時,你才應該這么做。”在生活中,多問幾個為什,就可以減少我們的成本,提高效益。產品設計、供求關系、人際關系、心理學……等等各個方面都會影響成本和效益。閱讀此書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很多看似復雜的事情,其實我們只是忽略了基本的概念,而基本概念往往都是一門科學的基礎。同時,在生活學習中,我們也應該培養自己的發散思維,多思考才會有更多的發現。人生本身就像是一個正弦曲線,有波峰,也有波谷,但始終圍繞著一個x軸。在失意時被批評,于是我們很容易將緊隨其后的上升理解為批評帶來的效果。在得意時被表揚,于是我們很容易將緊隨其后的降落理解為表揚帶來的負面效益。
讀《牛奶可樂經濟學》,學習博物經濟學是一項很好的學習本領。
經濟類讀書心得體會500字 篇7
按照時間鏈而不是寫作順序,連續拜讀了吳曉波的“浩蕩”“跌蕩”“激蕩”“水大魚大”后,又讀了這一本歷代經濟變革得失論,確有收獲。國家存在的本質可以說就是要維持政治秩序與經濟秩序的平衡,政治追求穩定,經濟喜好自由,如何擺平集權與分權、資源與產出、收益與分配的天平,是政治經濟學的永恒主題。歷代變革家們始終在不遺余力地解答桑弘羊之問,也如履薄冰義無反顧地趟著地雷陣。
魚缸里養魚,越養越少;大海里養魚,望洋興嘆;更好的便是圍海養魚,既可獲得豐富的水質養分、靈活的競爭競業環境,又可限定牢固的圍基空間、最大限度地激發釋放活力。
如今的中國不再彷徨,如今的中國政府不再爭論,如今的中國人民不再遲疑,未來將毫不猶豫地繼續在穩定中謀求發展,在發展中鞏固穩定,以國強最終保證民富,讓民富自覺支持國強。
讀過經濟變革發展史后再來看,我有感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一直沒有定論,到底復興到何時何種狀態?是宋?唐?漢?秦?齊?周?我倒是認為,眼光應該向后看,以史知興替,歸納總結前世得失,正是要規避曾經的失誤,以更加成熟自信的態度,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更應該是使我們的國家、民族、事業、人民,創造出超越歷代光芒的嶄新的輝煌巔峰。
我堅信。
經濟類讀書心得體會500字 篇8
一口氣把費孝通的《江村經濟》讀完,我想去談一個方面,那就是他對開弦弓村的種種細致的描述讓我不禁回憶起了自己的故鄉。那片生我養我的故土。文中的好多事情都讓我對自己生活了十余年的故鄉有了更深刻的體會。當然,他的描述有很多也發生在我的家鄉。
韶光易逝,斗轉星移,我從十二歲離開我的家鄉,到縣城求學,十多年間,輾轉多地,回去的時間大概只有兩次。我現在腦海中能夠回想起來的,也還是故鄉隱約的輪廓。我不知道,若不是費教授的《江村經濟》,“我的故鄉”這四個字,會什么時候才能出現在我的筆下。讀罷《江村經濟》,我回憶起了許許多多發生在那片土地上的事情,包括自己經歷的,也包括自己看到的,我想,大概是時候,需要用文字把它留存下來,把它記錄下來。
不知道村里還有多少人?不知道村子在社會的大潮大海中建設的怎么樣了?不知道我兒時曾經嬉戲玩耍的地方還在不在?村里的人還好不好?多年未歸的故鄉,不知道它,是不是會責怪我。
想寫一些東西,記錄生我養我的地方,記錄錘煉了我樸實無華品格和堅忍不拔之志的地方。一言一字,都發自內心,也謹以這些文字,紀念自己兒時的童年與在村子里所度過的大概4500個日日夜夜。我不知道,下次回去會是什么時候,但是,故鄉,都始終是我的根,始終是我不忘的初心。
謹以此,紀念在那片土地上辛勤勞作的人們,謹以此,紀念那個我們經歷的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