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方法(精選3篇)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方法 篇1
Tips1:打架未必全是壞事
如何看待孩子們之間的打打鬧鬧呢?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發現,在兒童社會交往,也就是玩耍的過程當中,無論是哪個國家、哪種文化,進攻性行為都在所難免。“攻擊性行為在社交游玩當中浮現,越是能打架的孩子,越具備社交能力,也越精明強干。事實上,能夠顯示一些進攻性或許是兒童社交發展的必經之路。”
據專家介紹,兒童交往當中,大約10%的游戲行為是并不那么溫柔的,兩個或者多個孩子經常糾結在一起,身體沖撞、扭打摔跤。“在這種游玩當中,孩子們體驗自己的力量,發現自身的強度和限度,增強自信心,并且發展友誼。一個什么東西都不摸、什么人都不碰的孩子,會變得沒有感情,冷漠畏縮,無法和他人交流。此外,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感情表達方面差別很大,男孩對于自己喜歡的人肢體動作要多些,而且有時候出手也會比較重,這就會引起有些家長的誤會,總以為這個孩子在欺負小朋友、要打人,實際上他是一心一意在和小朋友玩耍。”
Tips2:不要強求孩子“禮貌”
孩子不喜歡和家長的朋友“Say Hello”,其實是正常的表現。因為對于一個小小的孩子來說,高大的陌生成年人很容易形成身體和精神方面的威脅。這時候孩子本能地要以沉默來保護自己。專家認為,“到了陌生的地方、看見生人就有戒備心,是人類生存本能的表現,孩子必須具備自我保護意識,才能防患于未然。如果孩子對陌生地方或者陌生人的反應跟對熟悉的地方和熟悉的人的反應毫無差別的話,那我們才真是需要擔心呢。”
Tips3:“分享”觀念養成不易
對于一個兩三歲的學步兒來說,“自私”是一個正常現象,甚至是通向“分享”的必經之路。事實上,這一年齡階段的孩子正在建構自我意識,建立“所有權”的概念:我、我的、我的東西,他們并不明白為什么要跟別人分享。而且因為幼兒尚未掌握“ 借”與“還”的概念,覺得東西一旦離開手邊,就意味著丟失。
專家認為,家長應當盡力保護孩子“所有權”的建立和發展,孩子只有確認了什么是“我的”、什么屬于自己之后,才能逐漸意識到什么是他人的,把自己跟其他人的物品分開。分享意識的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在反復的社交活動中逐漸體會到分享的快樂。家長不應該為此批評孩子,更不要給孩子貼上“小氣”、“自私”的標簽,而應該理解、接納孩子不希望分享私人物品是正常的,耐心等待孩子按部就班的成長。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方法 篇2
練習氣息的連貫性,用“1 2 3 4 5”唱a,e,i,o,u.不到萬般無奈不換氣; 快速唱 1234 5432 1234 5671 2176 54321這條練習,既能聯系高低音的聲音統一,又能練氣。注意唱時喉嚨別緊,到高音處別伸頭頸。練慢速音階是為了找聲音位置的統一,一個音一個音的找到正確位置。而快速音階,則主要是練習橫隔膜的肌肉,使它不偷懶,保持有力,既靈活又有彈性,換得快,吸的快,象狗喘。一定要天天堅持練!
如何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方法 篇3
運氣的方向
口型同「ㄧ」,唱念時在短音上易念,但在長音上最好把前半仍照普通讀,到後半句可以把音往「ㄜ」韻的方向漸漸放開一點。
以上各母音的念法,其動點方向,固然有助於演唱時母音之清晰度,但宜再配合將口張大舌位放正(即所謂「打開喉嚨」),藉此將每個母音的發聲位置避開喉嚨之擠壓而達於「面罩」共鳴。
另外,國語中也有「復合韻母」,包括復韻母「ㄞ、ㄟ、ㄠ、ㄡ」及鼻隨韻母「ㄢ、ㄣ、ㄤ、ㄥ」和卷舌「ㄦ」韻九個。它們的唱法,在短音字上無所謂,一唱就過去了,但在中長音上就應把字音大略勻分,而讓音與音中間漸變(即用介母唱),遇到鼻隨韻母先用點半鼻音,在唱出「n」或「ng」。
良好的「成聲」,如拉弓射箭,乃是以頭腔位置的共鳴為主,加上橫膈膜下沉為根本,形成「弓箭」般的兩端支點,以小腹的收縮(外撐用力)為力點(弓的張力),將氣流形成氣息柱如箭般的直射出去,通過聲帶而發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