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精選14篇)
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新詞。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看到這個題目,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這個小村莊什么樣?村莊里住著什么樣的人?村莊里有什么樣的事情發生?……)
二、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檢查自學生字、字詞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斧"讀"fǔ",不要讀成"fó"或"fǒu"
"造"讀"zào",不要讀成"zhào"
2.分析、識記字形。
"犁"上下結構,下邊是年"牛"字,不要寫成"木"字。
"棟"左右結構,注意"棟"和"煉"的右半部分。
"具"中間是三橫,不要寫成兩橫。
"冒"這個字是上寬下窄,上扁下長;"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筆的"橫"與兩邊是不相連的,可和下部分里邊的"橫"做比較。
3.難確定的部首。
犁:查"牛"字部
具:查"八"字部
黎:查"禾"字部
4.理解詞語
斧頭:也叫"斧子"?持、木等用的金屬工具,頭呈楔形,裝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斷:連續不間斷。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一棟棟:一座座。
應有盡有:應該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齊備。
鋒利:(工具、武器等)頭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體。
黎明:天快要亮或剛亮的時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騰轟鳴,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來勢迅猛,勢不可擋。
何處: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舉各部分或著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見、少有得多。
四、自由讀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畫下來。
五、作業。
1.寫生字、字詞。
2.讀書。
3.查找與環保有關的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著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處,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交流資料,談感受。
教學過程:
一、自由讀文,了解故事內容。
班內匯報: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小村莊的人們利用手中的斧頭亂砍亂伐,結果為自己家園創造的一切被洪水無情地奪走了。)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通過填補空白發展思維,培養想象,鍛煉口頭表達。
1.請一人讀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這個小村莊以前是如何的美麗?
2.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恬靜的小村莊,那里綠樹成蔭,樹木成林。綠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歡地玩耍、嬉戲;牧羊人吹著笛子,悠揚的樂曲聲在碧藍的空中回蕩。不遠處有所小學校,從校園里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大人們都在辛勤地建造著自己的家園。整個山村充滿了祥和的氣氛和勃勃的生機。)
三、學習課文2-6自然段,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過渡:是呀!多么美麗可愛的一個小村莊,為什么最后會消失呢?
請同學們默讀2-6自然段,把你讀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并作簡單批注。不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可在小組學習中解決,如果小組解決不了,提到班上解決。
2.小組討論,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根據村莊里的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人們用鋒利的斧頭把一棵棵樹砍下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然而人們忽略了樹能防風、固沙,不讓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無知與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壞,環境在不斷地惡化,最終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小村莊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沒有了。
3.拓展練習: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洪水來臨時小村莊什么樣?洪水過后又是什么樣?
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萬馬奔騰般的洪水把僅剩下的幾棵樹連根拔掉。當人們聽到可怕的響聲正準備逃命時,洶涌奔騰的洪水已沖垮了他們的房屋,沖走了他們辛辛苦苦換來的一切。不等呼救,他們已告別了人世,告別了美好的未來。洪水過后,原本美麗而恬靜的小村莊已成為一片廢墟。經過這里的人和聽過這個故事的人都為此嘆息道:目光短淺也!罪有應得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設計板書,練習表達。
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自己設計一個板書,然后給大家講解自己所設計的板書。
板書一:
樹木被斧頭一棵棵砍倒,變成了房屋、家具、工具、柴火等。突然有一天洪水來臨,使人們辛辛苦苦用樹木換來的一切都化為烏有。
板書(二)
斧頭使樹木變成了房屋、家具、工具等,而由于洪水的來臨,使這一切以及他們的幸福和生命消失得無影無蹤。
五、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可以談體會,也可以說說手中的資料。
六、作業。
1.讀課文。
2.寫一寫你讀此文之后的感受。
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2
教材簡說
本文正如它的題目,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環境優美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手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的嚴重的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本文呼吁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學習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等詞語,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4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學習重點: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學習難點:學習難點是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學習時間:二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看圖,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有個想法,準備帶你們走出教室,去一個坐落在山谷中的小村莊看一看,請同學們大點聲告訴老師,你們高興嗎?(高興)好!老師現在就先讓你們對這個小村莊的遠古時代,進行一些了解,下面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個小村莊,看后,小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待會兒告訴老師。(出示圖畫)
2、讓學生充分講自己的感受,體會小村莊的環境之美。
過渡語:是啊!這個小村莊的環境確實很美!相信小朋友們都很喜歡這里,那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還在嗎?那里的環境現在還跟原來一樣的美嗎?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這個小村莊的故事。(隨機板書課題:7、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闭埿∨笥褌冏杂勺x課文,讀時,把昨天你預習時勾畫出來的生字多讀幾遍。做到盡量把句子讀通順。邊讀邊思考: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還在嗎?為什么會這樣?
、苍僬埿∨笥褌兡惆褎偛抛x會的生字、詞語讀給同桌的小朋友聽一聽,如果還有讀不來的,問一問你的同桌。
小結過渡:剛才小朋友們讀得挺認真的,老師也想聽聽你們讀的情況怎么樣?
檢查自學情況:分別出示小黑板
1、出示帶拼音的詞語讓學生開火車讀。
2、把詞語中生字的拼音去掉,看看你還能不能讀準它。
3、現在咱們再來玩個搶讀生字的游戲。如果你能讀準所有生字的讀音,那你就是我們班最聰明的人。ń處熤改囊粋,你就讀哪一個。)
過渡談話:剛才小朋友們把生字的字音讀準了,接著請你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的時候,請按下面的自學提示進行:(出示小黑板),讓學生明白以下要求。
1、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2、標一標,你不理解的句子或問題,待會兒,老師請小朋友幫你解決。
3、思考: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還在嗎?為什么會這樣?
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過渡:咱們現在來交流一下: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還在嗎?為什么會這樣?課文的哪個地方,告訴你的?
1、先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苍僦该M行交流。
3、當學生說出小村莊被洪水沖走時,相機讓學生讀熟第四自然段,并理解“我知道大雨沒喘氣兒”的意思。
4、為什么會這樣?你能找到原因?
。S機找到課文第二、三自然段落,采用各種方式把課文讀熟,當讀完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時,出示斧頭,在立體掛圖上進行演示,幫助理解:山坡上出現了裸漏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上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漏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等一系列內容)
過渡:就這樣,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停地砍樹,想砍就砍,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后果。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滲透情感,拓展思維。
是!這個小村莊的人們在享受了斧頭帶給他們的好處之后,最終是讓這些斧頭給毀掉了一切。讀了這個令人心痛的故事后,小朋友有什么話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嗎?
讓學生充分地說。
朗讀全文,整體回顧。
最后,請小朋友們看著課文,認真地聽錄音朗讀,記下故事的內容,回家后,講給你周圍的人聽一聽,讓他們也學會保護自己美麗的家園。
好:就讓下面的兒歌,激勵小朋友們當好環保小衛士。
植樹歌
小樹苗,栽地上 ,
大地變得很漂亮,
保水土,擋風沙,
空氣新鮮人健康。
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3
課型
綜合課型
課時
第1課時
主備人
潘娟
審核人
復備人
本周行為訓練重點
逐步學會自查
學習薄弱環節
班級
三(3)班
小組
姓名
學習
目標
1、我能夠自主靈活地學會本課的生字和詞語。
2、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重、難點預測
在字詞的預設目標中,能正確聽寫詞語是重點。
用多種形式展示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是本課的難點。
知識鏈接
時間預設
板書課題3分鐘、導學2分鐘、自學15分鐘、互學15分鐘、評學4分鐘、整理1分鐘
學習過程
師生筆記
預習要求:1、借助工具書認讀本課的生字。2、熟讀課文。
一、 激趣,板書課題
板書課題,從課題中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 出示本課導學目標
1、我能夠自主靈活地學會本課的生字和詞語。
2、我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齊讀學法指導:
1、 先自查生字,找出不認識的、難寫的和易錯的,用鉛筆圈出來
2、 對學互相幫助對方解決生字問題,互相提醒易錯的地方。
3、 小組內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共同探討展示方案。
三、 小組自學,互助合作。
小組內依據學法指導開始自學,師依次巡視掌握小組學習狀況。
易錯的生字有--------,我是通過------------解決的。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的事。
提示:小組展示時可用三字經
有一個、小村莊、山茂密、水清澈……
可用線路圖
美麗的小村莊——人們砍樹造房——
四、 互學展示,小組互評。
五、 評學測試,評比小組
1、 聽寫詞語
山谷、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鋒利、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工具、應有盡有、家具、喘氣兒、黎明、洪水
2、 多音字組詞
露、盡
六、 整理學案
襄陽市前進路小學語文(三)年級《7、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導學案
課型
綜合課型
課時
第二課時
主備人
潘娟
審核人
復備人
本周行為訓練重點
逐步學會自查
學習薄弱環節
班級
三(3)班
小組
姓名
學習
目標
1、我能通過反復朗讀課文,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我能通過自學、討論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3、我能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重、難點預測
我能通過自學、討論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是本課的重點
我能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是難點。
知識鏈接
時間預設
導學2分鐘、自學18分鐘、互學15分鐘、評學4分鐘、整理1分鐘
學習過程
師生筆記
預習要求:1、熟讀課文,梳理課文脈絡,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一、 課前檢測
以小組為單位聽寫本課容易錯的生字
------------------------------------------------------------
二、 出示本課導學目標
1、我能通過反復朗讀課文,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2、我能通過自學、討論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3、我能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齊讀學法指導
1、 先自己默讀課文,了解小村莊前后的變化和原因,用鉛筆標注。
2、 對學交流答案,解決難點困惑。
3、 小組討論用什么方式展示學習結果。
三、 自學
1、 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通過------------些詞語可以看出小村莊原來的美麗。
2、 對學、小組合作學習2—4自然段。
小村莊后來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這句話當中,“靠斧頭得到的一切”指的是--------------,因為--------------------,才造成了今天悲劇的后果。從中我明白了--------------------。
小組展示提示:可讀一讀,把小村莊的以前和后來對比讀,再喊出保護環境的口號。
可演一演,重點突出小村莊被毀后,人們的痛心后悔自省。
可寫一寫,續寫后來的人們會怎樣做呢?
四、 互學展示,小組互評
五、 評學測試,評比小組
1、 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在山谷中,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后來,人們利用鋒利的斧頭砍下了樹木。樹木變成了----------------,變成了什么--------------------,變成了---------------,還變成了--------------------。
2、學了這篇課文,我明白了------------------。
六、 整理 學案
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悟出課文中蘊含著的道理。
2.利用文中的空白處,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3.交流資料,談感受。
教學過程:
一、自由讀文,了解故事內容。
班內匯報:
(這個故事講了一個小村莊的人們利用手中的斧頭亂砍亂伐,結果為自己家園創造的一切被洪水無情地奪走了。)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通過填補空白發展思維,培養想象,鍛煉口頭表達。
1.請一人讀第一自然段,大家想象一下,這個小村莊以前是如何的美麗?
2.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恬靜的小村莊,那里綠樹成蔭,樹木成林。綠茵茵的草坪上雪白的羊群撒歡地玩耍、嬉戲;牧羊人吹著笛子,悠揚的樂曲聲在碧藍的空中回蕩。不遠處有所小學校,從校園里傳出孩子們朗朗的讀書聲。大人們都在辛勤地建造著自己的家園。整個山村充滿了祥和的氣氛和勃勃的生機。)
三、學習課文2—6自然段,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1.過渡:是呀!多么美麗可愛的一個小村莊,為什么最后會消失呢?
請同學們默讀2—6自然段,把你讀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并作簡單批注。不懂的詞句用“—”畫下來,可在小組學習中解決,如果小組解決不了,提到班上解決。
2.小組討論,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根據村莊里的人們的物質生活需要,人們用鋒利的斧頭把一棵棵樹砍下來,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而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然而人們忽略了樹能防風、固沙,不讓水土流失的作用。由于村民的無知與自私,造成了山坡上的植被被破壞,環境在不斷地惡化,最終受到了大自然嚴厲的懲罰——小村莊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一切都沒有了。
3.拓展練習:請同學們想象一下洪水來臨時小村莊什么樣?洪水過后又是什么樣?
班上交流,歸納如下:
萬馬奔騰般的洪水把僅剩下的幾棵樹連根拔掉。當人們聽到可怕的響聲正準備逃命時,洶涌奔騰的洪水已沖垮了他們的房屋,沖走了他們辛辛苦苦換來的一切。不等呼救,他們已告別了人世,告別了美好的未來。洪水過后,原本美麗而恬靜的小村莊已成為一片廢墟。經過這里的人和聽過這個故事的人都為此嘆息道:目光短淺也!罪有應得也!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設計板書,練習表達。
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自己設計一個板書,然后給大家講解自己所設計的板書。
板書一:
樹木被斧頭一棵棵砍倒,變成了房屋、家具、工具、柴火等。突然有一天洪水來臨,使人們辛辛苦苦用樹木換來的一切都化為烏有。
斧頭使樹木變成了房屋、家具、工具等,而由于洪水的來臨,使這一切以及他們的幸福和生命消失得無影無蹤。
五、讀了這篇課文你想說些什么?
可以談體會,也可以說說手中的資料。
六、作業
1.讀課文。
2.寫一寫你讀此文之后的感受。
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5
尊敬的各位評委,各位老師:
你們好!我叫周喬玲,來自麻城,那里風景秀麗、群山環繞,擁有無數美麗的小村莊。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三年級下冊《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下面我從教材、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三個方面進行說課。
【說教材】
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環境優美的小村莊,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加節制地砍伐樹木,致使周圍環境遭到嚴重破壞,最后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整個小村莊被洪水卷走的故事,它告訴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環境。
本組課文都是圍繞著“愛護環境”來進行編排的,根據課程標準精神,本組的訓練意圖,結合教材特點,我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新詞。
2、感情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4、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教學重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教學難點】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含的深刻道理。
這篇課文分兩課時進行,第一課時,自學生字新詞,了解課文主要內容;第二課時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今天在這兒我說的是第二課時。
【教法和學法】
1、教法:情境教學法、啟發式和討論式等。
2、學法:質疑問難、自讀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
【教學過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將分五個環節進行本課的教學:
1、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3、細讀課文,弄清變化;
4、精讀課文,探究原因;
5、聯系實際,領悟事理。
一、創設情境,設疑激趣
上課一開始,首先讓學生欣賞課件。(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郁郁蔥蔥,村前河水清澈見底,天空湛藍深遠,空氣清新甜潤。)接著,板書課題,帶領學生質疑問難,“同學們,讀了這個課題,你們想知道什么?”也許學生會問:“老師,小村莊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發生這個變化?”這樣學生就抓住了文章的要領,師生在質疑問難中共同確定了學習目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先讓學生默讀課文,談談從這個故事中你想到了什么?學生默讀后,可能會說:“一把斧頭給人們帶來了幸福,最終又毀掉了人們的幸福。”“假如人們能愛護環境,也不會失去美麗的家園!”這種設計,意在逐步使學生掌握默讀的讀書方法,養成邊默讀邊思考的良好習慣。接著問“想想哪些地方寫了小村莊發生變化?哪些地方寫小村莊為什么變化?”這一問題旨在使學生理清課文思路,感知課文大意。
三、細讀課文,弄清變化
指導學生學習課文首尾兩段,弄清小村莊發生了什么變化?
1、學習第一自然段,在學習時,首先通過各種層次的讀來展示小村莊的美,如個人讀、齊讀、范讀等,并讓學生談談讀懂了什么?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背誦這一段。
2、學最后一個自然段。先展示兩幅對比鮮明的圖畫,問“同學們,此時此刻你心里有何感受?”在他們談完感受后,再出示最后一句,讓學生試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小村莊的變化。
這種設計有兩個意圖:
1、重視文本閱讀。讓學生多層次多形式讀書,直接與文本對話,體會出小村莊的美。
2、加強語言文字積累。
四、精讀課文,探究原因
《課程標準》指出:“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依據這一教學理念,在學習課文二至四自然段的時候,以學生自學為主。因此這一環節分為兩步:第一步,學生小組合作,自學探究;第二步,小組匯報,交流展示。
在第一步中,結合我校省級立項課題“基于網絡環境下小學生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我為學生建立了自學網站。在網站中,設有自學提綱、擴展閱讀、背景資料、小小詞典、網站鏈接等欄目。學生可以根據學習要求,任意閱讀相關資料,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學習。
第二步,檢查匯報交流。在交流中,教師相機出示2個重點句子:
1、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2、不管怎樣,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在學習第一句話時,老師首先帶領學生觀看樹木被一棵棵砍掉的真實場面,然后抓住一個“拎”字,想想“拎”說明了什么?最后讓學生學習文中的表達方式用 “想……就……”想象說話。有的學生可能會說,(張叔叔家想蓋房,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李伯伯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王阿姨家呢?)這樣學生不僅理解了句子,還學會了表達。在學習第二句話的時候,首先出示書中的句子,再出示第二句,學生通過比較看出第一個句子多了一個“還”,體會“還”的用字之妙,懂得人們的幸福生活過得很勉強,不會長久,這是一種創造性的閱讀。
理解完重點句,我便問學生:“文中幾次提到斧頭,最后又給人們帶來了什么呢?”再次回到最后一段的學習。在原來對本句有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問“‘什么’‘一切’”代表了什么?用上文中句子說說,(那是一棟棟房子,各式各樣的工具,應有盡有的家具,美麗的小村莊以及人們的幸福生活。)這里旨在通過揣摩句子,使學生更加明確小村莊變化的原因。
五、聯系實際,領悟事理
學完本文后,我聯系實際用課件展示周圍環境遭受破壞現象,說說你身邊有哪些破壞環境的現象,(舉水河垃圾成堆,摩托車油煙空中彌漫)接著設計填空,“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什么?你想對全社會說什么?”他們會說:“小村莊的人們,記住這血的教訓吧,不要隨意砍樹,清澈的小河,湛藍的天空就會屬于你們!”“21世紀的人們啊,還想讓小村莊的悲劇重演嗎?快快行動吧!”這里旨在使學生從文中受到啟發,懂得“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己!”。
我想談談作業設計,習題1與知識目標對應,是對學生知識掌握的一種檢驗。習題2、3體現語文學習的綜合性,也是與課后習題相照應,這種綜合性學習活動,能夠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強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
在上課即將結束時,在環保歌聲里,我用充滿激情的話結束教學,迅速完成板書。“同學們,那里曾經有一個美麗無比的小村莊,可是由于人們隨意砍伐,美麗的小村莊變得一無所有了。讓我們牢記教訓,愛護環境,我們的家園就一定會更美麗。
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6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生字,理解新詞。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
看到這個題目,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這個小村莊什么樣?村莊里住著什么樣的人?村莊里有什么樣的事情發生?……)
二、教師范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三、檢查自學生字、字詞情況。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斧”讀“fǔ”,不要讀成“fó”或“fǒu”
“造”讀“zào”,不要讀成“zhào”
2.分析、識記字形。
“犁”上下結構,下邊是年“牛”字,不要寫成“木”字。
“棟”左右結構,注意“棟”和“煉”的右半部分。
“具”中間是三橫,不要寫成兩橫。
“冒”這個字是上寬下窄,上扁下長;“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筆的“橫”與兩邊是不相連的,可和下部分里邊的“橫”做比較。
3.難確定的部首。
犁:查“!弊植
具:查“八”字部
黎:查“禾”字部
4.理解詞語
斧頭:也叫“斧子”?持、木等用的金屬工具,頭呈楔形,裝有木柄。
造犁:制作翻土用的家具。
不斷:連續不間斷。
拎起:用手提起。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一棟棟:一座座。
應有盡有:應該有的全都有了,表示一切齊備。
鋒利:(工具、武器等)頭尖或刃薄,容易刺入或切入物體。
黎明:天快要亮或剛亮的時候。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騰轟鳴,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本文指洪水來勢迅猛,勢不可擋。
何處:什么地方。
包括:包含(或列舉各部分或著重指出某一部分)。
奇多:出人意料的多,或罕見、少有得多。
四、自由讀文,把你不明白的句子畫下來。
五、作業
1.寫生字、字詞。
2.讀書。
3.查找與環保有關的資料。
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7
溫馨寄語:當你的心靈美了,大自然才會賦予我們美麗的景色。
學習目標:
1、正確認讀書寫 “森、郁、蔥、湛、蓋、犁、砍、裸、擴、棟、柴、喘、黎”13個生字。
2、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自讀、賽讀,在讀中品詞析句,學習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3、通過朗讀課文、讀懂課文主要內容,明白小村莊消失的原因,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學習含義深刻的句子。
4、通過合作交流、拓展延伸養成保護環境衛生的意識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學習指導:按閱讀提示,自讀課文,借助拼音、查字典等方法學習生字詞,根據導學案設計的問題展開學習,在學習中要多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理解,之后和大家交流自己的體會。
知識鏈接:《母親河,我要用真心保護你》
母親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
對不起,過去是我不懂珍惜,
才讓你傷心,不再清澈見底。
不要哭泣,多少人依然愛著你,
這片土地因為你變得如此神奇。
如果你失去往日容顏,
就像夜晚不再出現月亮與星星,
每個人每顆心都將會痛惜。
母親河,我真的不能沒有你,
我要用真心保護你,
讓你在這片土地上奔騰不息,
每滴水支持著生命的跳動,
每條河支撐著生命的延續,
不息的流淌滋潤著大地的生機。
母親河,我要用真心留住你,
永遠永遠保護你!
【自主學習】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遇到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
2、再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并標出小節。
3、帶問題讀課文,思考:“小村莊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在文中畫出來,讀一讀。
(2)字詞
1、自主識字。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識記生字。(可運用增加或減少偏旁的方法識記,如:“ 包+口=咆、牛+利=犁、木+東=棟”等,也可用象形字加以識記,如:裸和棵、森和林、砍和次等方法識記。)
2、我會看拼音些詞語(把難記的字、易錯的字圈出來)
zhàn lán luǒ lòu lí míng fêng lì jiā jù
( ) ( ) ( ) ( ) ( )
yù yù cōng cōng yīng yǒu jìn yǒu
( ) ( )
書寫時應注意的字是 ,讀音應注意的字是 。
【合作探究】
1、品讀句子: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1)把這句話大聲讀一遍,邊聽邊思考,讀了這句話你有什么問題嗎?(“什么都沒有了”指的是哪些東西沒有了?靠斧頭得到了什么?)
。ㄕ埻瑢W們帶著這些問題自由讀課文,愛讀書的孩子,細心的孩子,邊讀邊把你找的答案用筆圈起來)
2、自由研讀,理解詞句。
。1)你從句子:“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中讀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根據學生可能會提出的問題加以引導)
。2)指導朗讀
自己試著讀,怎么讀才能讀出人們砍樹的隨意性呢?(指名讀,評議,體會重音)
3、句子訓練
發揮你的想象力:補充下面的句子,想好后,先和你的同桌說一說。
。ǔ鍪揪毩曨})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誰家想( ),誰家想( )......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砍樹。
這里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呢?(這些樹木的用途實在是太多了!)
4、小組討論交流:“小村莊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
5、學生交流自己課下收集的環保資料或者把自己觀察到的、發現的講給大家聽。
【拓展延伸】
1、留心觀察。創建后我們滎陽都有什么變化。說說你最喜歡的一處景物。
2、以“如何讓山更青,花更紅,水更綠,天更藍”為話題展開討論,我們為保護環境做些什么?(提示:小組討論交流)
課堂小結
同學們,地球媽媽只有一個,它被破壞了,我們人類將別無去處。因此,全世界都在行動,讓我們也行動起來吧!讓我們高聲對世界說:讓天空更蔚藍,讓河水更清澈,讓草木更茂盛,讓動物更自由自在的生活......讓我們牢記這個小村莊給我們的慘痛教訓,一起攜手共同保護大自然,保護我們綠色的家園!這是我們共同的心愿!
當堂檢測
一、比一比,組詞。
犁( )棟( ) 砍( ) 喘( ) 蓋( ) 郁( )
黎( )凍( ) 次( ) 端( ) 盤( ) 部( )
二、把下面的字換偏旁組新字,再組詞
裸 ( ) 犁 ( ) 咆 ( ) 砍 ( )
三、在括號里填上合適的詞
。 )的森林 ( )的河水 ( )的天空 ( )的土地 ( )的工具 ( )的家具 ( )的斧頭 ( )的洪水 四、發揮想象,補充句子。
1、人們砍下的樹木變成了( ),變成了( ),變成了( )。
2、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誰家想( ),誰家想( )......就拎起斧頭到山坡上砍樹。
課后練習:(任選一項)
1、以小組為單位,合作辦一份“保護綠色家園”的手抄報。
2、以小組為單位,對學校周圍環境進行調查研究,根據實際情況寫出簡單的匯報材料,與同學交流。
3、留心觀察,發現身邊一些保護環境的人和事,記錄下來,并說一說。
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8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是一篇新入選的課文,以一把斧頭為線索,向我們展示了一個小村莊由美麗走向毀滅的過程。文字淺顯卻寓意深刻:保護環境、愛護綠色家園。文章時代感強,充分體現了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統一。
2、教學重難點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中年段學生應在識字方面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并初步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學生在閱讀時,能對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本組的訓練重點是“多讀多想、讀通課文”。根據新課標、本組訓練重點、課后思考題以及學生實際,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讀通、讀懂課文,明白小村莊由美麗走向毀滅的原因。難點是:體會文中蘊涵的深刻道理。
3、教學目標
為了更好地突出重點、更有效地突破難點,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學會本課15個生字,弄懂“裸露”、“咆哮”等詞語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技能目標:
1、讀通、讀懂課文。
2、通過“多讀多想、聯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方法,提高閱讀能力,悟出課文蘊涵的道理。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環境的意識。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教學,我主要采取“激勵性教學法”和“主體性教學法”。心理學研究表明:缺乏鼓勵,一個人自身潛力只能發揮20%~30%,正確而充分地鼓勵則能使人發揮其自身能力的80%~90%。在教學中,我努力激發、鼓勵學生自覺主動參與學習,使其自身的語文能力在研究、發現、合作、交流等學習活動中得到提高與發展,體會到學習進步的快樂,培養了他們自主、自信的學習品質。具體體現在“我會聽”、“我會讀”、“我會想”、“我會寫”、“我會說”五大方面。從聽到說,實際上是知識的一個內化過程。會聽但不一定會說,要想會說,就必須會讀、會想。因此,我把這五個環節有機地揉和在一起進行訓練,但每個環節又有所側重。
三、說教學過程
我具體說說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從聽入手,讓學生自學自問、讀通課文、初步讀懂課文,為第二課時的精讀、品讀做好鋪墊。
1、故事導入、激發興趣——我會聽
課文是以故事的形式出現的,我抓住孩子們愛聽故事的特點,先聲奪人:“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會聽故事嗎?老師今天就要給你們講個故事,看看誰聽得最清楚,記住了老師講的故事!”通過故事導入,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訓練了學生靠聽獲取信息的能力。由于三年級學生理解、概括能力有限,反饋的信息也許是零散的、不完整的,但老師并不急于判斷,而是及時給予鼓勵!巴瑢W們聽得真認真,說得也不錯,那怎樣才能說得更好呢?”將學生引入新課的學習。
2、音正形清、句順文通——我會讀
讀是思的憑借,是悟的前提,是說的準備!罢Z文課程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要,給學生提供各自發展的空間,使他們能夠選取適合自己的學習途徑和策略。”因此,在這個環節里,我先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并提出要求:“遇到不認識的字利用課后的拼音把它讀準確,遇到難讀的句子用筆把它劃下來,多讀幾遍!睘榱藱z查學生的朗讀是否正確,我首先從生字入手。
《語文課程標準》中強調要注重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習慣。由于三年級學生能比較熟練地查字典自學生字,我鼓勵學生在課前主動識字,把學會了的字制成生字卡片,再讓學生在課堂上展示、交流。老師只對易讀錯、易寫錯的字重點指導。如:平舌音“造”、翹舌音“柴”、后鼻音“洪”;筆畫較復雜的字“蓋、犁、黎”等。
接著,我從課文中選出幾個句子,稍做改動,以此來檢查學生是否已讀熟、讀通課文:
1)、山坡上的樹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變成了房子,變成了家具、工具,還有大量的樹木被當成柴燒掉了。
2)、大雨一直下個不停。
3)、什么都沒有了——所有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斧頭。
細心的學生很快就會發現出示的句子與原文不同。“同學們讀得真認真,那么課文是怎樣寫的呢?”我又把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再讀課文。這樣一來二去地讀,培養了學生讀書要細心、不多字、不落字、不換字,正確朗讀的良好習慣,也能為第二課時理解課文、體會感情做鋪墊。
新課標還指出,中年段學生要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于是,我在學生讀通課文的基礎上,進行引導:“同學們,剛才我們用自己的智慧認熟了生字、讀順了課文,現在,誰能用自己的話簡要地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呢?”此時,學生在先前聽的過程中所獲取的零散的信息變得完整、清晰,也為下一步的質疑問難做準備。
3、邊讀邊思、質疑問難——我會想
亞里士多德曾經說過:“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币蓡柺莿撔滤季S的前奏。我告訴學生不但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還要學會邊讀邊劃邊思,并鼓勵學生敢想敢問,在沒有問題的地方發現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簡單問題,我引導他們在沒有答案的地方尋找答案:“同學們能提出這么多問題,真不錯!有些問題呀,我們通過自己閱讀課文就能解決,自己解決不了的再請教小組同學。”而一些需要更深一步挖掘課文內容的重點、難點問題則留到第二課時,通過老師引導點撥、小組討論交流解決。
4、會記善積、搭筑階梯——我會寫
掌握最基本的字、詞,積累大量的詞匯,這是語言發展的基礎。本課時,我在基本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還另外設計了一個環節——我會寫。
1)、書寫生字
重點指導“冒”字。注意字形:上寬下窄、上扁下長,日下兩橫不靠邊、目中兩橫要均勻。
并提醒學生注意寫字姿勢,做到“三個一”。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2)、積累詞匯
學生靠邊讀邊想讀熟了課文,對語言文字有了初步的感悟。這時,我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摘抄下來,如:家家都有一把鋒利的斧頭。
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可是,那個小村莊,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
引導學生加強語言的積累,進一步為聽、說、讀、寫服務。
5、匯報交流、真情表達——我會說
學生通過聽聽、讀讀、想想、寫寫四個環節,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并在初讀中掌握了生字詞。在此基礎上,第二課時我引導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進一步感悟課文內容,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設計了“我會說”的環節,說說自己課外搜集的有關環保的資料,說說學完課文后自己的感受。
四、作業設計
課堂小天地,天地大課堂!罢Z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該讓學生更多地直接接觸語文材料!庇谑俏医探o學生另一種獲得知識的方法——到課外去查找資料!俺藖y砍濫伐,你還見過哪些破壞環境的不文明行為或現象呢?你知道這樣做的危害嗎?”請男生組成藍天隊、女生組成綠水隊展開搜索競賽,也可以用筆寫寫心中的所思所想,寫下自己的氣憤、呼吁或建議等。
自主選擇作業:
1、找一找我們身邊破壞環境的現象及其造成的后果。
2、寫一寫心中的所思所想。
在作業中,學生不知不覺地經歷了從學到做、從讀到寫、從課本到實踐的語文學習過程。
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了解不加節制地砍伐樹木所帶來的嚴重后果,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
2.繼續訓練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
3.學會本課13個生字、17個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課文中蘊含著的道理。
教學重點、難點
讀懂課文,樹立環境保護意識。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指導學生觀察圖畫,根據圖畫加以想象,說一說這篇課文會講述一個怎樣的故事。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由讀課文,找出生字畫出來并小組解決。
2、讓學生分組,用自己的話把課文所說的故事說一說。
3、質疑問難
4、帶者問題再讀課文。
三、理解課文
1、學習第一自然段
(1)看。觀察(第一幅)
(2)讀。學生自由讀第一自然段。
(3)想。小村莊美在哪里?
(4)議。
(5)讀。感受小村莊的美麗。
2、學習第五自然段
(1)看。(第二幅)看到了什么?
(2)讀。讀第五自然段,說說讀懂了什么?
(3)想。比較第一幅圖,提出不懂的問題,大家共同解疑
(4)議。
四、總結設置懸念
1、讀一讀:指名讀第一和第五個自然段。
2、想一想:是什么原因使得這個美麗的小村莊毀滅的?
2、小結:惋惜
五、作業
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檢查學生對本課生字掌握的情況
2、聯系第一與第五段思考:是誰毀了這個美麗的小村莊?
二、探究學習
1、學生瀏覽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討論以上問題
2、深入學習第二自然段
(1)指名齊讀。
(2)說說這段話寫了什么。
(3)談一談你讀懂的,未懂的組織同學共同解決。
3、深入學習第三自然段
(1)反復讀第三自然段
(2)把“一間間、一棟棟、應有盡有的家具、工具”說一說,畫一畫。
(3)討論理解:“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
(4)說一說你從這一段知道了什么。
4、學習第四自然段
(1)指名讀課文
(2)去掉“還”跟原句比較出問題的實質。
(3)找出自己讀不懂的句子或詞語同桌一起想辦法解決。
5、學習最后一段
(1)讀最后一段,想一想該怎樣讀好,試試
(2)“什么”是什么意思?它指什么?
(3)填空:什么都沒有了是指“沒有了,沒有了,沒有了,還有也沒有了,所有的一切都沒有了。
(4)指導朗讀
三、總結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什么?
四、鞏固本課生字
五、課后擴展
以”保護綠色家園“為主題
1、辦一個手抄報。
2、給地球村的村民寫一封倡議書,呼吁人們保護環境
3、寫一句廣告詞
板書設計:
7、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的故事
美麗的小村莊森林郁郁蔥蔥
河水清澈見底
天空湛藍深遠
空氣清新甜潤
鋒利的斧頭樹木減少(房子、工具、家具......)
土地裸露
什么都沒有了............
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0
【課時目標】
1、鞏固9個生字,會寫3個字。
2、進一步了解課文內容,精讀課文三、四、五自然段。
3、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4、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三、四、五自然段。
5、從小村莊的前后變化中懂得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課時目標】
一、復習導入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還記得那個小村莊嗎?再一次回到這個小村莊以前,讓我們先來看看這些故事里的詞語。
1、出示詞語:郁郁蔥蔥、清澈見底、湛藍深遠、清新甜潤
誰能帶著自己的體會來讀讀這些詞語?
2、自由讀、齊讀。
3、教師出示句子提示:
師:誰能用上面的詞語來說說下面的句子呢?自己先試一試。
山谷中,早先有過一個美麗的小村莊。山上的森林( ),村前河水( 。,天空( 。,空氣( 。。(自由讀、指名讀)
師:聽了你的朗讀,我們仿佛已經回到了那個美麗的小村莊。村里住著幾十戶人家,不知從什么時候起,家家有了鋒利的斧頭。
二、研讀文本,讀中釋疑
1、選擇問題,自讀課文:
⑴ 出示閱讀提示:
師:請同學們自己來讀一讀課文2~5自然段。請你想一想
村民們靠著鋒利的斧頭得到了什么?
你可以在書本上找到有關的句子劃一劃,反復朗讀體會。
、啤W生自讀課文,劃詞句或寫批注,教師巡回指導。
2、交流反饋,精讀課文:
⑴ 師:村民們靠著鋒利的斧頭得到了什么?
“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佟∽杂勺x,問:你讀懂了什么?
、凇∽x懂了“砍掉了許多樹”或者“多”,從哪里看出來?
、邸 耙粭潡潯⒏魇礁鳂印斜M有、大量” 點紅詞語,指名讀
、堋∵@“各式各樣”的工具和“應有盡有”的家具都是些什么呢?(桌子、椅子、斧頭、犁)
、荨∵@么多的東西,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蕖淠咀兂闪朔孔印⒐ぞ、家具和柴煙,還會變成什么呢?(變成了……變成了……)
。▽W生可能回答:變成了木橋、小船、等等)(如學生說出“( 。┑模ā 。瑒t引導:你已經會用書本上的句式了,真了不起!)
讓我們最后來讀讀這個句子吧!齊讀
、摺煟汉⒆觽儯悻F在就是小村莊里的小村民,你看到了村里造起了一棟棟房子,家里多了各種各樣的工具和應有盡有的家具,你們覺得這是一把什么樣的斧頭?
板書“( 。┑摹
。▽W生可能回答:有用的,值錢的,帶來幸福的等等)
教師隨機板書。如學生出現“害人的”等回答,則引導說出想法后,留待下文解決。
師:孩子們,你們中間出現了不同的答案,那么,這到底是一把什么樣的斧頭呢,讓我們繼續來學習課文。
、啤煟翰还茉鯓樱壹覒魬艨恐h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而一場洪水卻讓你們失去了一切,這是為什么呢?請你再讀一讀課文的 2~5自然段,找一找小村莊被洪水卷走的原因。(課件出示)
“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
、佟∽杂勺x句,問:你讀懂了什么?(生可能答讀懂了人們想砍樹就去砍了,很隨便。)
② 問:你從哪兒看出來的?
a、“拎”:
如學生直接講明原因,則:你抓住了這個“拎”字,體會得多么細膩!
如學生未能講到“拎”:則教師引導:你能給它換個詞嗎?(“拿、抓、撿”等等)
這么多詞都可以,為什么偏偏作者要用一個“拎”呢?
“拎”起斧頭更能說明村民想都不想就去了。
指名讀。
b、“誰……誰”:你能給這些“誰”取取名字嗎?
c、“一棵一棵”:指名讀(你這“一棵一棵”仿佛砍在老師的心上。
、恰熞x:不管是誰,不管什么原因,村民們都能隨隨便便地砍樹,想砍多少就砍多少。就這樣,──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① 你覺得他什么地方讀得最好?(可能為“一年年一代代”、“不斷”、“裸露”等)
從兩個“不斷”中你體會到什么?
“樹木隨著時間不停地減少”、“裸露的土地不停地擴大”。
指名讀。
② 師:一年年,一代代,小村莊里的變化就只有這些么嗎?(不是)從哪看出來?(省略號)它省略了什么呢?孩子們,從這六個小點兒里我們望過去,再望過去,你看到了什么?
(空氣不斷被污染,河水不斷變黑……)
③ 師:在人們不斷揮舞手中的斧頭的時候,一切的一切都在不斷地發生變化:山坡上的土地不再有綠色的樹木做衣裳,裸露的土地無情地吞噬曾經茂密的森林。(邊說邊出示樹木被破壞的組圖)
、取煟壕瓦@樣,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那個雨水奇多的八月讓村民們永生難忘!
出示:“然而,不知過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個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沒喘氣兒,一連下了五天五夜,到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來!焙⒆觽,讓我們來看看這句話。
① 問:“大雨沒喘氣兒”是什么意思?從哪兒可以看出大雨沒喘氣?你能把“沒喘氣的大雨”讀出來嗎?
大雨接連不斷地下,一刻也沒停。 “……下了五天五夜……”
② 讀了這些詞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又仿佛聽到了什么聲音?
。ǹ赡芑卮穑喝藗兒艟鹊模瑡雰禾淇薜模樗疀_擊的咆哮聲……)
③ 課件播放課件(洪水咆哮)
④ 讓我們一齊來經歷那個八月,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齊讀。
三、學習第五自然段
過渡:一場洪水過后,小村莊什么都沒有了。
1、讀第5自然段。
2、師:“什么都沒有了”,沒有了什么呢?(出示:___________沒有了,_________沒有了,__________沒有了……的句式,指名說)(從課內的到課外的)
3、師:各式各樣的工具(沒有了),應有盡有的家具(沒有了),優美的環境(沒有了),眼前不錯的生活(沒有了),人們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家園(沒有了),就連許多鮮活的生命也(沒有了),什么都_____(沒有了)。
4、師:孩子們,再讓我們回頭來看一看早先的小村莊吧。山上的森林是那么_____,村前的河水是那么_____,天空是那么_____,空氣是那么____!
而此時此刻,卻什么都沒有了。
5、出示后半句: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6、指名讀。齊讀。(讓我們來感受一下這什么都沒有的心情吧。
7、師:現在你再來看看,這到底是一把什么樣的斧頭?
。ㄉ赡艽穑骸颁h利的、害人的、破壞環境的、瘋狂的……”教師隨機板書)
(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學生可能否認前面的幾種說法,教師隨機擦去。)
如學生沒有否認,則教師引導,“現在,它還是一把致富的斧頭嗎?”教師擦去先前的板書。)
小結:師:正是這把曾經給村民們帶來幸福和財富的斧頭,如今卻毀掉了這一切。
正是這把斧頭把原本美麗的小村莊,變得“什么都沒有了”!(教師板書“美麗”和“什么都沒有了”)
師: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個句子: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6、學生觀察板書,思考討論:
師:孩子們,請你看看這把斧頭,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拧∷娜诵〗M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啤∪嘟涣鳎
可能出現的情況有:
如果這把斧頭(人們)不是亂砍濫伐,原本可以為村民們帶來財富和幸福的生活。
(老師覺得你真了不起,你還知道,只有過度的砍伐才會造成災難。
我覺得我們不應該怪斧頭,錯就錯在村民們不該用斧頭砍那么多樹!
(你真厲害,能夠看到表面背后的原因。
早知道這樣,村民就不該亂砍亂伐。
。ㄎ衣牫隽四銓λ麄儽硎就锵У耐瑫r也對他們進行了譴責。)
應該邊砍邊種,砍得少種得多,就不會被洪水沖走了。
。ǘ嘤羞h見呀!多好的建議!請你一定要把這個建議告訴幸存下來的村民!
如果村民們吸取教訓,一定能讓美麗的小村莊再次回來!
。ㄎ蚁嘈沤涍^你們一年年一代代的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再見到那個美麗的小村莊!)
。ㄊ澜缟隙鄮讉你這樣的環保專家,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美麗!)
……
四、布置作業
老師想給大家布置一項作業,請你想一想后來小村莊又會發生什么故事,接著課文來寫一寫《一個小村莊的故事》,下節課我們再來交流。
【板書設計】
7、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什么都沒有了
( 。┑母^?( 。┑母^
【教學反思】
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非常慶幸能有這樣一個機會,能和這么多的老師和前輩們一起在這里學習交流。下面我想說一說自己對這堂課的理解和設計時一些的思路和構想。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通過寫一個小村莊的人們無節制地亂砍濫伐樹木,周圍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最后受到了大自然的懲罰,告誡人們要愛護樹木,保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文章語言樸實,寓意深刻,讀后耐人尋味。
當我接觸到這篇課文的時候,我既震撼于故事的那令人痛心的結尾,同時又深深地為它那精練而發人深省的語言文字所吸引。我覺得,這并不是一般的閱讀教學,還得讓孩子更深一層地體會到文章包含的韻味;但同時,這更不同于思想品德課,不能把所謂的環保意識強加給孩子,而只能在語言文字的閱讀中去體會和思考。所以,我在設計這堂課的時候就期望使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起來,創設朗讀和感悟的情境,把語文學習與生活實際密切聯系起來,把語言訓練與學生心靈的感悟融為一體,使嚴謹而扎實的語文學習的同時也具有審美性和趣味性。正是這樣的思考使我在教學設計中突出了以下幾點:
一、以“斧頭”主線,引發矛盾沖突
在這篇課文中,作者反復出現了“斧頭”兩個字,可以說是貫穿全文的一條線索。雖然課文中在斧頭的前面加上的只是“鋒利”這一個詞,但這斧頭包含著許多深意,卻不是孩子們粗讀課文所能夠體會的。當人們擁有一棟棟房子、各式各樣的工具、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所有他們想要的一切的時候,對于村民們來說,這也許是一把致富的斧頭、帶來幸福的斧頭,而當村民們用亂砍濫伐,導致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小村莊的時候,這又是一把罪惡的、殘忍的、悲劇性的斧頭。這樣強烈的矛盾沖突,使得孩子不得不思考這樣的問題:難道一切都是斧頭的罪過嗎?怎樣才能避免這樣悲慘的結局呢?從而使孩子們除了懂得環境保護的道理外,還能夠在自己體悟的基礎上站到更高的層面上來客觀地看待村民砍樹的這一行為,提出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而不是僅僅去遺憾或是去痛恨。人們可以利用自然資源,只是不可以過度地、無節制地濫用自然資源。讓“斧頭”引出“斧頭”背后的東西,這比起單純地說教,要孩子保護自然環境和資源,效果會好得多。
二、以“留白”為契機,挖掘文本含義
這篇課文中有許多隱性的語言文字,作為文本的“留白”,如果能夠好好地利用它們,孩子們對于語言文字的理解將更加透徹和深刻。在交流、理解的五個重點句的教學中,我都比較注意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產生聯系,也比較注意抓住文本內部隱藏的信息和“留白”,使學生更為積極主動地展開思維,理解文本詞句深層次的含義。比如“山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中的省略號,孩子們可以讀到很多標點里所隱含的東西;比如“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敝械摹笆裁础本烤怪甘裁,讓孩子自己來填補書本中的空白,看到文字里的,聯想到文字外的;我還適時地穿插圖片和視頻,使孩子對留白的理解適時地和畫面達成共鳴,進而促進對文字的理解和意義的把握。
三、以“朗讀”代解說,體驗語言文字
首先,我采用復習詞語并運用詞語說句子的方法復習前面的第一個自然段,既作為對第一課時學習的檢測,這樣的復習方式也更符合一篇“故事”的特點。而這種方式由于觸動了學生的興奮點,學生的思路也更加活躍,之后的學習和理解也更加多元。
在教學幾個重點句時,我在語言文字的訓練后都不忘讓孩子讀一讀有所體會的句子,每一次的朗讀以文字的解讀為基礎,同時也把對文字的理解推到了新的高度:在朗讀中體會兩個“不斷”,在朗讀中理解三個“變成”,在朗讀中目睹那“沒喘氣的大雨”,在朗讀中經歷漫長的“一年年一代代”和“多少年多少代”
……
四、以語言實踐為途徑,提升文本價值
在本課的教學中,我試圖讓孩子不但關注語言文字,同時也挖掘文字背后的隱藏含義,使學生的心靈和受到語言文字的雙重震撼。我們可以看到,在最后的部分,學生的發言是多元而到位的:“不是斧頭的過錯,而是操縱者的村民。”“如果我是小村民,我會勸他們少砍多種!钡鹊,真正地體現了文本的價值含義。
接觸新課程已經有兩年半了,可以說新課程給我們的孩子帶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給我們教師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新課程下的我有很多疑惑和彷徨,怎樣聯結傳統和創新,怎樣處理預設和生成,怎樣和諧工具和人文……我想,只要我們不斷地思考和探索,這些疑問會在我們的課堂中慢慢地得到解答。而我此刻最想得到的,是在座各位前輩和專家們能夠不吝賜教,給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再次謝謝大家!
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1
教材簡說
本文正如它的題目,講述了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山谷中有一座環境優美的小村莊,村莊周圍是郁郁蔥蔥的森林。人們靠著手頭鋒利的斧頭,將樹木一棵棵砍下來,建造房子、制造工具、打造家具,過上了不錯的"日子"。但是由于過度的砍伐樹木,致使土地裸露,極大地削弱了森林的防洪能力。終于在一場連續的大雨之后,咆哮的洪水將小村莊卷走了。這個故事講述的不僅僅是"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錯誤行為所引發的嚴重的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本文呼吁人們應該愛護樹木,保護周圍的環境,維護生態平衡。
學習目標
知識與技能:會認9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森林、郁郁蔥蔥、湛藍、甜潤、蓋房、裸露、擴大、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鋒利、喘氣兒、黎明"等詞語,摘抄含義深刻的句子。
過程與方法: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2、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表達效果。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學習重點:這篇課文的學習重點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學習難點:學習難點是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本文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課時安排:二課時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看圖,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有個想法,準備帶你們走出教室,去一個坐落在山谷中的小村莊看一看,請同學們大點聲告訴老師,你們高興嗎?(高興)好!老師現在就先讓你們對這個小村莊的遠古時代,進行一些了解,下面請同學們看一看這個小村莊,看后,小村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待會兒告訴老師。(出示課件)
2、讓學生充分講自己的感受,體會小村莊的環境之美。
過渡語:是!這個小村莊的環境確實很美!相信小朋友們都很喜歡這里,那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還在嗎?那里的環境現在還跟原來一樣的美嗎?今天,我們就來讀一讀這個小村莊的故事。(隨機板書課題:7、一個小村莊的故事)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讀時,把昨天你預習時勾畫出來的生字多讀幾遍。做到盡量把句子讀通順。邊讀邊思考: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還在嗎?為什么會這樣?
2、再請同學們你把剛才讀會的生字、詞語讀給同桌聽一聽,如果還有讀不來的,問一問你的同桌。
小結過渡:剛才同學們讀得挺認真的,老師也想聽聽你們讀的情況怎么樣?
檢查自學情況:(出示課件)
1、出示帶拼音的詞語讓學生開火車讀。
2、把詞語中生字的拼音去掉,看看你還能不能讀準它。
3、現在咱們再來玩個搶讀生字的游戲。如果你能讀準所有生字的讀音,那你就是我們班最聰明的人!(教師指哪一個,你就讀哪一個。)
過渡談話:剛才同學們把生字的字音讀準了,接著請你們用你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讀的時候,請按下面的自學提示進行:(出示課件),讓學生明白以下要求。
1、讀懂每一句話的意思。
2、畫一畫你不理解的句子或問題,待會兒,老師請同學幫你解決。
3、思考: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還在嗎?為什么會這樣?
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過渡:咱們現在來交流一下:這個小村莊過了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后,還在嗎?為什么會這樣?課文的哪個地方,告訴你的?
1、先四人小組進行交流。
、苍僦该M行交流。
3、當學生說出小村莊被洪水沖走時,相機讓學生讀熟第四自然段,并理解“我知道大雨沒喘氣兒”的意思。
4、為什么會這樣?你能找到原因?
。S機找到課文第二、三自然段落,采用各種方式把課文讀熟,當讀完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時,出示斧頭,在立體掛圖上進行演示,幫助理解:山坡上出現了裸漏的土地--一年年,一代代,上坡上的樹木不斷減少,裸漏的土地不斷擴大……樹木等一系列內容)
過渡:就這樣,由于村里的人們不停地砍樹,想砍就砍,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后果。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
滲透情感,拓展思維。
是。∵@個小村莊的人們在享受了斧頭帶給他們的好處之后,最終是讓這些斧頭給毀掉了一切。讀了這個令人心痛的故事后,同學們有什么話想對小村莊的人們說嗎?
讓學生充分地說。
朗讀全文,整體回顧。
最后,請同學們看著課文,認真地聽錄音朗讀,記下故事的內容,回家后,講給你周圍的人聽一聽,讓他們也學會保護自己美麗的家園。
個性作業,深化主題
設計保護環境的標示語
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2
一
1、自讀:
⑴ 字音讀準、字音讀通順。
、啤W生思考,小村莊發生了什么變化?
2、學生匯報小村莊發生的變化:原來……后來……
二
1、小村莊原來美嗎?課文哪一段寫了小村莊的環境之美?你能給大家讀一讀嗎?
2、⑴ 你能完成填空練習嗎?(母語訓練)
山上的森林(。,村前河水(。,天空(。,空氣(。
⑵ 你能說說所填詞的意思嗎?
、恰∵@么美的環境誰都喜歡,你能帶著感情讀一讀嗎?
3、這樣的小村莊后來在一場大雨中消失了,這是多么令人痛心的事呀!是誰毀壞了它呢?老師請你做個小偵探,查出兇手好嗎?
三
請你自己讀一讀第二、三自然段,畫出你認為意思深刻的句子。并讀一讀體會一下:
生1匯報:“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木一棵一棵砍下來。”這句話說明村里的人沒有例外,他們去山上砍樹都非常隨便,沒把砍樹當成一回事。
師:聽老師讀一讀這句話好嗎?誰能象老師這樣把自己的感情讀出來。
生2匯報:“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我知道這句話是說人們用樹木蓋房子、做工具、做家具、當柴火燒,我想這是多么可惜呀!
師:是呀,樹木越來越少了,用樹木燒火這是一種多輕易的破壞方式呀,你能帶著自己的感情讀一讀二、三自然段嗎?
四
1、這樣的亂砍濫伐一定會造成嚴重后果的,小村莊現在怎樣了呢?請你讀一讀?
2、你認為哪句話應該重點理解?
3、生1匯報:我知道“大雨沒喘氣兒”用了擬人的修辭方法,是說大雨下個不停。
生2匯報:“可是,小村莊,卻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處。”我知道“咆哮”的意思是河水的波濤聲,這句話是說洪水把小村莊沖走了。
師:洪水肆虐,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生:是人們的亂砍濫伐造成的。
師:多么凄慘的時刻呀,能讀一讀嗎?(男女生讀)
五、小村莊現在什么都沒了,一無所有,請大家看課文的最后一句話(投影出示)
“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師:“一切”指的是什么?
生1:所有靠斧頭得到的東西,房子、工具、家具、柴火。
生2:還有那些砍樹的斧頭。
生3:我想還要包括那些小村莊的人們。
師:這說明亂砍造成的嚴重后果,如果人類不愛惜大自然,大自然就會──
生:懲罰我們。
六
師:斧頭創造一切,也毀了一切,但是這是斧頭造成的嗎?
生:不是,這是我們人類自己造成的,這是人們不懂得愛惜大自然,是我們自己破壞了自己的家園。
師:你們說的真好,就讓我們根據自己的體會齊讀課文最后一句話。
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3
這是在我校開展“同課異構”校本教研活動中,我上的一節公開課案例,其中我校先后有四位老師講了這節課,相比較而言,我講的還算可以,并且也簡單地作了自我診斷。希望瀏覽了它的老師們,給我提一些建議!
第二課時
。ㄒ唬┙虒W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在讀中品詞析句,體會作者用詞準確,生動形象。
2、讀懂課文主要內容,理解小村莊消失的原因,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體會其中表達的效果。
3、領會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ǘ┙虒W重點
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了解小村莊變遷的過程和原因。
。ㄈ┙虒W難點
聯系生活實際理解文本所蘊涵的深刻道理。
(四)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今天老師準備帶你們去一個地方,看。ǔ鍪菊n文插圖)同學們,想不想去呀?好!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到這個小村莊看看吧!板書:7、一個小村莊的故事(學生齊讀)
1、師:復習生詞:(屏幕出示:咆哮、裸露、郁郁蔥蔥……)學生開火車領讀,師相機強調“蔥”注意斜點及“露”讀音,“咆哮”通過偏旁理解詞意)
2、學生根據自己喜歡方式讀課文,用自己的話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3、指答。(師提示總結中心的方法。誰做了什么事,結果怎樣)
4、學生按開火車方式,再次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做標記,準備給朗讀的同學做評價。
5、師生評價。
6、根據以上同學的評價再次朗讀課文,同時把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需要積累的詞語作出標記,并在一旁作批注。寫一寫自己喜歡的原因或讀書的收獲。
7、學生暢談收獲。
二、凸現矛盾,提出問題:
1、師:現在讓我們再回到本課的話題,一個曾經天藍、水清、樹木郁郁的小村莊,為什么消失了呢?是因為(生:村民不斷地砍伐樹木),那么村民是怎樣砍伐樹木的?他們把砍倒的樹木用來做了什么?請同學們用心讀課文,畫出相關的句子。
2、小組交流。
3、匯報(屏幕出示相關的句子)
句一: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一棵一棵砍下來。
師:你從句子的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什么?(點撥:“誰家”“拎”做動作,說明了什么?村民砍樹很隨意;一棵一棵感受到樹木在慢慢的減少)
師:是一兩戶人家去砍樹嗎?(不是)那有多少?(很多)你從哪里知道的?(誰家、誰家)張家想蓋房,李家想蓋房,王家想造犁,孫家想造犁,就……(學生接讀)。
師:僅僅就是蓋房,造犁要用到樹嗎,村民在什么情況下也會想到去山上砍樹呢?(說話訓練)村民如此隨意去砍樹,即使山上的樹再多,也總有一天會被村民砍光、用光。
師:你從一棵一棵感受到什么?(樹木在慢慢的減少)你能讀出這種感受嗎?學生練讀、指讀。
句二:樹木變成了一棟棟房子,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工具,變成了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了。
師:無知的村民,用他們手中那把鋒利的斧頭,任意的、隨心所欲、不顧后果地砍下一棵棵樹,這些樹被村民搬回到村里,都變成了什么(學生回答后再出示課件)
師:仔細讀,想想你從句子中明白了什么?(村民砍了很多樹)你從哪些地方明白的,能告訴大家嗎?(一棟棟、各式各樣、應有盡有、大量)。
師:你們家平常是用什么灶燒飯做菜的?(煤氣灶)而這里的村民平常是用什么灶燒飯的?(柴灶)你怎么知道到的?(大量的柴煙)對村民的這種行為,你有何看法?(把這么好的木材當柴燒,實在是太可惜了。)
師:村民用郁郁蔥蔥的樹林,換來了——,換來了——,換來了——(學生接讀),看來村民的生活過得還挺不錯,讀了這句話,你感到很高興嗎?(傷心)為什么呢?(生答)
句三: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樹林不斷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師:村莊里的房子雖然多了,家中的家具雖然齊全了,可山坡上的樹林——(學生接讀)
師:“一年年,一代代,”告訴我們什么?(時間在慢慢的流逝,歷經了很長時間。)能讀出這種感覺嗎?(請生讀,指導朗讀)評價語:感覺出來了;再緩慢點,試試看,效果不一樣了;我好象進入了時間隧道。
師:“裸露的土地”是怎樣的?(生回答)看,這就是裸露的土地(出示課件),能用自己的話描述一下嗎?(寸草不生,見不到動物的蹤影,荒涼而凄慘)和原先郁郁蔥蔥的森林比較一下,你的心情如何?(痛心)
師:你能用朗讀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情嗎?評價語:兩個“不斷”讓我感受到山坡的變化;我感受到你那顆傷痛的心;你的心在為這片山坡流淚……
4、小結:人們砍伐樹木,他們雖然擁有了一棟棟房子,各式各樣的工具,應有盡有的家具,還有大量的柴火,可是短暫的幸福帶來的卻是不可挽回的災難。
。1)指讀第四自然段并思考:大雨會喘氣嗎?為什么這樣寫?想像五天五夜的大雨會怎樣的情景?匯報
(2)齊讀第四自然段。
師:是啊,小村莊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小村莊什么都沒有了,沒有了( )森林,沒有了( )的天空,沒有了清新甜潤的( ),一棟棟的( ),( )的家具,一切都沒有了。(教師同時擦去板書中的“小村莊”)
三、拓展
1、教師掃視所有學生:從你們的神情,老師讀到了你們的心情,我也一樣,此刻,你有什么話要對小村莊的人們說呢?學生紛紛舉手發言
2、這只是一個小村莊的悲劇嗎?這樣的悲劇是否還在上演?根據你課前搜集的小資料,給大家作一個報告。
3、匯報。
師:聽了大家的匯報,我們的心情一樣沉重,那么,你想對身邊的人們說些什么呢?對全世界的人們說些什么?生匯報
師:聽了大家的話,老師真的很受感動,那么我們有沒有信心讓美麗的小村莊再回來呀?生齊聲說“有”同時教師板書又填上“小村莊”(屏幕回到最初美麗小村莊的畫面)
師:光有信心還不夠,還要有行動,我相信通過我們一代代人的努力,我們的家園會更加美麗,我們的生活會更加幸福。
四、設計一組保護環境的公益廣告詞。
五、板書設計:
一個 (小村莊)的故事
美麗 消失
教學反思及自我診斷:
一、成功的地方:
。ㄒ唬┬W三年級語文閱讀教學首要的是以字詞句為訓練主線,引導學生練好閱讀基本功。本課時教學設計主要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加強詞語訓練
三年級學生,有較好的字詞基礎,課文里遇到的,多數是熟悉的詞語,但這些詞語,在具體語言環境中該怎樣深入地理解,是三年級進行詞語訓練的重點。教學時,在理解“咆哮”這一詞語的時候,我讓學生觀察這兩個字都是什么偏旁,象這樣由兩個 “口”字旁組成的詞語還能舉幾個例子嗎?學生說出“喊叫”、“呼喊” ,然后引導,這樣的詞通常表達什么意思?學生立刻做出反應:“聲音”。接著,我就追問:“那么‘咆哮’表達的是怎樣的一種聲音呢?”學生理解的思維火花便在瞬間爆發。有一生說:“象猛獸般的叫聲。”在此,學生對‘咆哮’一詞的理解已經比較到位。為了能更直觀的感受一下,我又順勢讓學生模擬咆哮的洪水聲,學生的感受更加深刻了。再如理解“拎”,我先讓學生做動作,再體會村民的隨意性,處理的比較成功。
2、加強句子訓練
三年級閱讀教學,要抓住文章中含義深刻、結構復雜、難理解的句子進行訓練,以便更好地理解課文。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在教學中,我緊緊圍繞這些句子,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進行品讀,在感悟的基礎上,指導感情朗讀。并且在此基礎上,進行語言積累訓練。在教學“誰家想蓋房,誰家想造犁,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把樹一棵一棵砍下來。”這句話時,我在學生品讀感悟的基礎上,進行了這樣的言語訓練:誰家( ),誰家( ),就拎起斧頭到山上去砍。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也能進一步感受村民砍樹的隨意?傊@節課,我引導學生抓住了關鍵詞、聯系上下文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并引導學生體會排比句和擬人句的表達效果。
。ǘ├首x在閱讀教學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課標中指出“不同學段都應重視朗讀能力的培養,尤其要重視良好的語感。”因此,我們要把朗讀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充分發揮朗讀對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思想感情、發展語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因此,在學課文之前,我讓學生進行多次有目的的朗讀。按照“讀----悟----讀----”的思路設計教學流程,我認為本節朗讀比較到位。
二、不足:
(1)段的訓練也是三年級閱讀訓練的重點。在這次的教學過程中,我感覺此處的訓練有欠缺,在進行句子訓練的同時,如何貫通進行段的訓練,這是我在備課過程中遇到的困惑。
(2)一節課要結束了,進行第三環節:拓展延伸,環保教育時,時間分配不合理?煜抡n了,處理較倉促,沒有多些時間讓學生交流,只是個別學生說說,預設的高潮沒有生成,我覺得非常遺憾。
三下課文《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5個生字,認識2個生字;掌握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通過朗讀,交流,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悟出課文中蘊涵著的道理。
3.通過活動培養學生從小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意識。
教學重點:
了解小村莊變遷的原因,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
教學準備:
課前組織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收集圖片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意義。
教學過程:
一.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可以低聲速讀,可以高聲朗讀,可以雙人讀,個人。要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
2.讀讀議議,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3.學生講述課文主要內容,同時播放多媒體課件。
二.品讀句子,體悟自得
1.自讀體悟。
(1)再讀課文,畫出含義深刻的句子,多讀幾遍,聯系上下文或生活現實體會,感悟。
。2)小組交流,每個人都談談自己的體會。
(3)學生匯報小組交流情況,教師隨機點撥與引導
。4)多媒體出示學生找到的句子:
1“山坡上出現了裸露的土地”“裸露的土地不斷擴大”
裸露的土地指什么?
2“大量的樹木隨著屋頂冒出的柴煙消失在天空中”
引導:指的是大量樹木被劈柴后燒掉了。
3“河坡上家家戶戶靠著鋒利的斧頭,日子過得還都不錯!
引導:指的是小村莊的人們仍舊在不斷地砍伐樹木,靠自然的給予過著安逸的生活。
4“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
引導:破壞大自然,必將遭到大自然的懲罰
2.悟情感,明主旨。
。1)看到樹木不斷的減少,裸露的土地不斷的擴大,你是什么心情?(惋惜,難過)把你們的心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2)學生練讀,教師指導,指名讀,齊讀。
(3)如果時光能倒流,在悲劇沒發生之前你想對村子里的人說些什么?
學生暢所欲言,把自己對村民的勸告表述出來
三.回顧全文,課外延伸
1.聯系實際,說說生活中我們人類還有哪些破壞環境的行為?學生舉例說明
2.那在生活中我們該如何珍惜,保護環境?
。1)不亂丟垃圾
(2)愛護花草樹木
。3)保護益蟲益鳥
。4)同破壞環境的行為做斗爭
(5)宣傳環保知識
3.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設身處地想想,如果你是地球,你有什么話想對地球上的人類說說?
(1)小組展開討論,綜合小組的意見,寫出一句忠告的話語。
(2)小組匯報自己的話。
。3)教師進行適當的評價。
四.總結全文。
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們能從中得到一個信息,人類的生活離不開大自然,如果破壞了大自然,那我們最終還是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