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教案(通用3篇)
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教案 篇1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自然段。
2.學會6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能聯系課文內容說出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4.憑借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 導入簡介人物
出示掛圖,指識聶榮臻將軍,教“聶”、“臻”的讀音
請同學根據課前預習時收集的資料簡介聶將軍是一個怎樣的人?教師相機補充或更正
二、檢查課前預習情況。
1.昨天布置同學們進行了這篇課文的預習。誰來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學生說說,其他學生補充或更正。
2.出示詞語:
聶榮臻 小勺 拽著
(1)指名讀,幫助學生正音。齊讀。
(2)齊讀生字詞。
(3)指導書寫,學生描紅,并在抄寫本上認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三、初讀課文。
1、各自輕聲試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分自然段指名朗讀課文,學生評點并正音。
四、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寫出自己對課文總體的初步感受。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昨天,我們昨天認識了一位元帥,他叫( )。今天我們繼續來聽他和兩位日本小姑娘的故事。齊讀課題。
二、精讀訓練
(一)整體把握
1.通讀全文。
默讀,讀后說說全文給你留下了一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交流小結。
指名回答。
一學生回答:讀了這篇課文,我覺得聶榮臻元帥真是一位活菩薩。因為他為人至仁至義,有一副菩薩心腸。
一學生回答:讀了這篇課文,我的感覺是聶榮臻將軍對待日本小姑娘不是親人勝似親人。
一學生回答:我在許多句子里都讀到了聶榮臻將軍對于兩孤女的廣告言行舉止都像像是一位慈父。
-------
(二)深入體會。
同學們說得很好,我想你們這些感受都是來自于對于課文句子的理解與感悟吧?誰來說說,你是怎么體會到的,也就是說通過哪些句子來體會到的。
a(1)一學生答:我是從“他還親筆寫了一封信給日軍官兵,信中說:“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我八路軍本著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斗到底……”
這段話中體會出來的。將軍是這么認為的,對于廣大的日本人民我們應該至仁至義,就是要仁慈,不與他們為敵。
教師引導:說得好,這封信觀點鮮明地說明了聶榮臻將軍包括我們黨以及八路軍的態度。請大家自由地讀,想想包含了什么意思。
學生自由讀。想意思。
讀后討論。
小結。
對敵人(那些軍國主義者)痛打(教師相機介紹平型關大捷),對無辜的人民仁慈。
齊讀。
(2)過渡引導:這封信是聶榮臻將軍什么時候寫的?(送別孤女時寫的)板書“送別孤女”
課文哪些部分寫的送別孤女?(4、5)還有些章節寫的什么?(也列小標題)
“送別”這部分內容中,你還找到什么句子了嗎?
(3)一學生答:我從“第二天,他派人挑著兩個筐子,把這兩個日本孤女送往石家莊。聶將軍在筐里放了許多梨,留著孩子們路上吃。”這句也感受到了,臨走,聶將軍還不忘讓小姑娘帶上她們愛吃的梨,真像個十分疼愛女兒的爸爸。
(4)一學生答:“臨行前的一天,聶將軍和這兩個孩子一起照了相。”和兩個孩子相處幾天后,他顯得依依不舍,想拍個照作個永久的紀念。
(5)學生:“然而,激烈的戰事不知何時才能結束,為了保證兩個孩子的安全,聶將軍決定把她們送回石家莊的日本指揮部去,讓日方把孩子轉送回國,交給她們的親友。”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將軍忍痛割愛。
小結:是啊,送別這一段中有許多文字句子、細節描寫都體現出將軍的至仁至義。我們一起再來讀一下,感受一下。
齊讀4、5節。
b課文其他地方還有這樣的句子嗎?
(1)學生:
聶榮臻將軍知道后,立即叫前線部隊把孩子送到他那里去。他對戰士們說:“雖然敵人殘忍地殺害了我們無數的同胞,但這兩個孩子是無辜的,她們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照料,決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后代。”
我從這個句群中感受到將軍對孤女的關愛。特別是立即這個詞語。說明他怕孤女在戰場出意外。
另一生補充:我從“雖然、但、決”這些詞語中更讀出了將軍的那種對日本小姑娘的愛,以及王老師你前面說到的兩種態度。
師:說得真好。我們一起來把這段讀好。引讀齊讀。
(2)學生:“兩個日本孤女很快被送到了指揮部。聶將軍先抱起不滿周歲的小妹妹,看到她的傷口包扎得很好,便馬上讓警衛員去老鄉家給她找奶吃。然后,又慈愛地拉過那個大一些的女孩,親切地問她叫什么名字。聶將軍見這孩子兩眼里流露出驚恐的神色,就拿過一個洗干凈的梨子,和藹地說:“這梨洗干凈了,吃吧!”開飯的時間到了,聶將軍把美穗子拉到懷里,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給她喂飯。”
他為孩子找奶吃,為孩子洗梨,甚至為孩子喂飯,他的動作那么慈愛語言又那么親切。讓人覺得她可以親近、可以信任。他真像他們的父親。
(3)這個女孩叫美穗子,她不會說中國話,只是不停地說:“媽媽死了,媽媽死了……”美穗子見聶將軍和善可親,便接過梨慢慢地吃起來。幾天以后,美穗子一點也不拘束了,她用小手拽著將軍的馬褲,跟著將軍跑前跑后,可親熱啦!
從美穗子的神情上,我看出將軍確實和藹可親,從陌生到熟悉,到可以信任。她才會這么無拘無束。
這個同學找得也很準,大家發現沒有,他找的這句與前面我們交流的幾句有此不同,你們看出來了嗎?
介紹兩種不同的描寫方法。(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
三指導背誦。
第三節描寫雖然瑣碎,但集中體現了聶將軍的仁慈與對日本小姑娘的關愛。我們一起來把它背出來。
指導背誦。教師范背。學生試背。齊背。
四、大家找得句子可真多,其他段落里也還有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作業布置:朗讀課文,背誦第三節。習字冊書寫。
第三課時
一、復習導入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課文有所什么樣的了解?對于主人公聶榮臻呢?
(學生自由談)
其實在文中的其他段落里我們還能感受到到 呢,這節課,我們繼續來感受。
二、繼續精讀課文
(1)學生:我感覺到除了聶將軍對日本孤女至仁至義外,普通戰士也是如此?
師:哦,你從哪里感受到的?
生:從第一節。讀“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次戰斗中,--------又受了傷。”一段。我從戰火二個字中體會到特別深,戰火是無情,子彈是無眼的,但八路軍戰士們卻冒著槍林彈雨,救出了兩個敵人的孩子。
師:你可真會思考。大家一起來讀這一段。
生齊讀。
生:王老師,我有問題,為什么戰場上有孩子?他們是從哪里來的?
師:哦,是這樣的:在抗日戰爭期間,日本帝國主義已經對我國侵略了好長時間,為了使部隊,特別是指揮員能夠安心地侵略中國,他們允許軍官帶自己的孩子到中國來。
生:哦,是這樣的。那我想,聶將軍和八路軍真了不得。因為看來這兩個孩子的父親是日軍的指揮官,他犯下的罪惡肯定要比一般的士兵要大,但他們還是這樣仁至義盡,我想真是至仁至義。
師:你想得真深,很會思考。我們讀書就應該像他這樣,把書讀透。
(2)生:老師,你上節課講了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我發覺,40年后美穗子特意到中國來和日本人民聽說此事,紛紛稱贊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國友誼的使者”也能看出聶將軍的至仁至義。
師:是啊,正是由于40年前聶將軍的那段義舉,才使40年后成為三個孩子的媽媽的美穗子沒齒難忘,專程來看望她的恩人。大家一起來讀讀。
學生齊讀。
師:大家默讀一下日本人民聽說此事后的反應,想想有什么感覺。
生讀。
讀后討論。
交流:重點體會理解廣大日本人民是希望中日兩國友好的。對于“活菩薩”“中國友誼的使者”的理解。
三、小結。
課文我們學完了,讓我們再來從頭到尾來讀一遍文章。再來整體感受一下聶榮臻將軍的人格魅力。
四、學生齊讀課文。
五、質疑。
還有什么問題你不能解決或新產生?我們一起來研究。
(1)學生:我讀了課文,覺得聶榮臻將軍十分愛這兩個孩子,那他為什么還要送她們回國?
學生:我想雖然他很愛這兩個孩子,但他們畢竟是日本孩子,因為讓他們回到祖國,回到親友的身邊。
學生:我想聶將軍想通過這個舉動來向人們特別是日本人民表明八路軍和他本人的態度吧,就是指他信中的態度。
(2)學生:為什么要40年以后,美穗子才來中國來感謝恩人?
師:這個問題我來簡單介紹一下。(簡單說說建國以后的歷史)
六、布置作業
完成練習冊
背誦有關章節。
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教案 篇2
教材簡析:
這是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文章真切而生動地記述了聶榮臻將軍關心照顧在戰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并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的經過。
本文語言樸實,記敘真實感人,教學時應讓學生反復誦讀。
教學重點:反復誦讀,憑借具體語言材料,說說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教學難點:背誦第3自然段。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自然段。
2、學會4各生字,理解生詞。
3、能聯系內容說出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4、憑借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學準備:
搜集資料,寫有生詞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學習生詞,理清課文脈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師: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的課文,講了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一個真實的故事。
2、指名讀課題,齊讀課題
(2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
3、師:聶將軍就是聶榮臻(師板書)
(看書上圖)這位就是聶榮臻將軍。
4、交流搜集到的聶榮臻將軍的資料。
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建人和領導人之一,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5、介紹故事背景:
1940年8月,我軍打響了有名的“百團大戰”,聶榮臻領導的晉察冀軍區是參加部隊之一。8月20日晚上10點,聶榮臻一聲號令,中央縱隊三團,在工人的配合下,撲向井脛車站,到21日黎明,就把礦區的日軍全部消滅。本課中的兩個日本小姑娘,就是三團一營戰士在攻打井幾煤礦時救出來的
二、學習生詞,初讀課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讀課文:
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學習生詞:
(1)出示:
驚恐殘忍照料至仁至義
無辜和善撫養有始有終
小勺拽著聶榮臻
(2)指名讀——齊讀
(3)理解詞義:(按課文順序聯系上下文或)
殘忍:兇惡、狠毒
無辜:辜,罪。沒有罪的意思。
照料:照顧、料理
驚恐:驚慌、恐懼
和善:和藹,溫和善良。
拽著:拉著(看圖做動作)
至仁至義:至,最。最仁愛,最講正義。
有始有終:指人做事能堅持到底。
撫養:愛護并教養(扶養:養活)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
想想課文中哪幾幅畫面給你留下了印象?
4、生交流:
板書:救出孤女
關心孤女
送別孤女
孤女感恩
5、生默讀課文,根據小標題分段,并說說段義
(生交流分段及段義)
三、齊讀課文:
說說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四、作業:
1、完成描紅本
2、思考:課后習題4
3、默詞(家作)
4、讀熟課文,第三自然段讀五遍。(家作)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1、抓住課后習題4引導學生學習課文,體會聶將軍的為人。
2、練習背誦第三自然段。
3、完成練習。
教學過程:
一、復檢:
默寫生詞
二、講讀課文:
※師: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我們對聶將軍已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在日本人民的眼中聶將軍是個怎樣的人呢?
生交流、師板書:活菩薩
中日友誼的使者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1、生帶著這個問題,自學課文
(用括號標出相關內容,并在旁邊寫下自己的體會)
2、交流:
聶將軍給小女孩找奶喝,拿過洗干凈的梨給美穗子吃,還給她喂飯,送兩個小女孩回日軍指揮部還在筐里放了許多梨,留著她們路上吃。
A、從上述內容中可以感悟聶將軍的慈愛、和善可親,具有菩薩心腸,是“活菩薩”。
B、生交流時相機指導朗讀。
(2)第二自然段中聶將軍對戰士們說的話:
“雖然敵人殘忍地殺害了我們無數的同胞,但這兩個孩子是無辜的,她們是戰爭的受害者。我們一定要好好地照料,決不能傷害日本人民和他們的后代。”
A、從轉折的預期中體會雖然“敵人兇殘”,但“孩子是無辜的”,是“受害者”的道理。從“一定要”、“決不能”的堅定語氣中體會聶將軍對日本人民和他們后代的真摯、深切的關愛。
B、在讀中進一步體會
(3)聶將軍給日本官兵的信:
“中國人民決不以日本士兵及人民為仇敵……我八路軍本著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斗到底……”
A、從“決不以”、“本著”、“必當”等詞語中體會聶將軍對日本士兵和人民的友善、真誠,本著“國際主義精神”為民族的生存和人類的永久和平奮斗到底的決心。
B、指導朗讀
(4)孤女謝恩。
A、這一內容充分說明聶將軍在日本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三、總結全文:
課文真切而生動地記敘了聶榮臻將軍關心照顧在戰火中受傷的兩個日本孤女,并設法將她們送往日軍駐地的經過。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中日友好是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四、練習背誦:
1、抓住表先后順序的詞和動作的詞。
如“…先抱起…然后…開飯…幾天以后…”
2、分層逐句練背。
五、布置作業:
1、理解詞義:
至仁至義有始有終
2、寫出近義詞:
殘忍照料驚恐
和善拽著撫養
3、加標點:
這個女孩叫美穗子她不會說中國話只是不停地說媽媽死了媽媽死了聶將軍見這孩子兩眼里流露出恐懼的神色就拿過一個洗干凈的梨子和藹地說這梨洗干凈了吃吧
4、練習背誦第三自然段并默寫(家作)
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教案 篇3
教學目標:
1、能聯系課文內容說出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2、憑借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學重點:
聯系課文內容說出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活菩薩,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教學難點:
憑借具體語言材料,使學生感知聶將軍關心日本孤女是中日人民深厚友誼的體現,認識到中日友好是中日兩國人民的共同愿望。
教具準備:
教學幻燈片、錄音帶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聽寫字詞。
2、《聶將軍和日本小姑娘》一文是分幾段來寫的?
二、精讀訓練
1、理解課文第一段
默讀,思考: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么?(提示時間、人物和事情)
2、理解課文第二段
理解第2自然段
讀讀,想想,議議:
聶將軍知道這件事后,是怎么做,怎么說的?
聶將軍的這段話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理解第3自然段。
讀讀,想想,劃劃,議議:聶將軍是如何關心照料兩個日本孤女的?
這一自然段中哪些詞語是描寫聶將軍的音容舉止的?
(先抱起找奶吃慈愛地拉過親切地問)
(講讀時,指點觀察插圖,加深理解)
通過這些詞句的描寫,你讀懂了什么?
小結第二段。
3、理解課文第三段。
(1)理解第4自然段。
然而表示什么意思?聶將軍為什么決定把兩個日本小姑娘送回日軍指揮部?從這件事看出聶榮臻將軍具有什么樣的品質?(慈善心腸和寬廣胸襟)
(2)理解第5自然段。
這一自然段寫了哪些內容?引導學生給自然段分層。
照相、放梨這兩件事說明了什么?
聶將軍的信中本著、至仁至義、必當這些詞語的意思是什么?
信中這段話與前文什么地方相呼應?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聶將軍是一個怎樣的人?
(3)小結:這一段通過寫聶將軍設法將兩個日本孤女送往日軍指揮部一事,表現了聶將軍的國際人道主義精神。
4、作業: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3自然段。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指名背誦第3自然段。
四、繼續精讀訓練
1、理解第四段。
2、第6自然段主要寫了什么?
3、聯系上文說說日本人民為什么稱聶將軍是中日友誼的使者。
五、談談學了這篇課文后,你有什么想法?
學生討論交流
六、感受聶榮臻將軍的人格魅力。
七、完成課后練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