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粽子
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識 “粽、糯、胃、惹、屈、政、懷、崇、投、祭”等10個生字。注意讀準“粽、糯、箬、政、崇”等字的字音;記住“粽、膩”等字的字形。能在田字格中正確書寫“胃、惹、屈、政、懷、投”6個生字,在理解的基礎上積累詞語若干。2、能正確地朗讀課文,找到并積累描寫粽子形狀、顏色、滋味的句子。
3、知道并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端午節習俗及其由來,從中體會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10個生字,積累有關詞語。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找到并積累描寫粽子形狀、顏色、滋味的句子。
難點:
知道并能用自己的話來說說端午節習俗及其由來,從中體會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
教學媒體 ppt
課前學生準備 充分預習課文
教學流程 (一)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1、 同學們,你知道嗎?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而民又以食為天,古往今來,傳統節日都和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出示:青團等食品圖片以及清明等節日名稱)請大家來做一個連連看的游戲。
(指名回答)
3、(出示:49、粽子)齊讀
4、學習生字“粽”:
1)練習讀準“粽”的平舌音
2)交流“粽”的記字方法。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
1、你知道嗎?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這已成為端午節的一個習俗。那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請大家帶著問題看課文動畫。(播放動畫)
2、每年端午節,家家戶戶為什么都要包粽子、吃粽子?(指名交流)
3、小結即引讀第五節:
正如大家所說的那樣,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吃粽子的原因是……(生讀第五節)
3、那課文哪幾節為我們介紹了粽子那特有的形狀、顏色和滋味呢?請大家帶著問題分四人小組自學課文。(板書:形狀、顏色、滋味)
1)小組自學
2)指名回答(課文第2——4節介紹了粽子那特有的形狀、顏色和滋味。)
(三)深入學習,體會感悟
l 學習第二——四小節
1、 請大家來默讀第二——四小節,快速找到介紹粽子形狀、顏色和滋味的句子。直線劃出后讀熟它們。
2、指名回答(出示描寫粽子形狀、顏色、味道的句子)
(隨機出示詞卡:箬葉)開火車練讀
釋詞:箬竹是竹子的一種,箬葉就是指箬竹的葉子,它是一種很好地可以用來包粽子的材料。
3、指名三位同學分三方面來讀描寫粽子形狀、顏色、味道的句子(指名兩組)
4、請你任選一個方面,試著讀出它的特別之處。
※形狀
1)指名讀
2)引讀:
當介紹的對象同時具有兩個以上特點時,我們可以用上“既……又……”的句式。(“既……又……”泛紅)說粽子的形狀很特別,因為它……(生讀:既不是方的,又不是圓的。)我們也可以說……(出示:粽子的形狀很特別,既不是圓的,又不是方的。)(板書:既不方,又不圓)
3)(出示:粽子實物)你知道它包含幾個頂角,幾條棱,幾個平面,幾個三角形嗎?(教師邊說邊指名:頂角、棱、平面、三角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