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44f3z"></kbd>

<style id="44f3z"><thead id="44f3z"></thead></style>
    <option id="44f3z"></option>
      <em id="44f3z"><dfn id="44f3z"></dfn></em>
    1. <menuitem id="44f3z"><thead id="44f3z"><i id="44f3z"></i></thead></menuitem>
      <u id="44f3z"><input id="44f3z"></input></u>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综合小说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白嫩少妇激情无码,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情在线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發布時間:2023-10-29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識記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2)背誦全詩。

        2、能力方面

        (1)領會詩歌的思想內涵。(2)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

        (3)培養學生通過意象來賞析詩歌的能力。(4)探究詩歌的表現手法。

        3、情感方面

        體會詩歌含蓄不盡,余味悠長的游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積淀人文素養。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詩歌的朗讀;(2)詩歌的賞析;(3)詩歌的表現手法

        難點:通過抓住意象來賞析詩歌。

        【教學方法】

        導讀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以有關芙蓉的名句引入課題。

        二、通過導學案學習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了解寫作背景。

        《涉江采芙蓉》是《古詩十九首》中的一篇!豆旁娛攀住钒h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并非一人所做。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傷,寫游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質較高,又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所以不但善于運用比興,而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語言淺近凝練,自然和諧,藝術成就很高。是五言詩成熟期的代表作。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它是五言詩的發端,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導賞析。

        (一)初讀,整體感知(聽配樂朗誦,初步感知作品)

        1、試為這首詩劃分節奏。(學生劃分,師生共同明確)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2、詩歌的感情基調如何?你認為全篇中哪個字濃縮了作者的情感?(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明確)

        明確:詩歌的感情基調憂傷。是“思”字濃縮了作者的情感。

        3、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思”的舉動是什么?這種行為在古代詩歌中常見嗎?可否舉例?

        明確:是采摘芙蓉。這種行為在古代詩歌中常見。

        4、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為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芙蓉,即荷花,為全詩營造了高潔,清幽的意境。

        (二)再讀,討論交流(請學生個別朗讀,之后小組討論作答,教師明確)

        1、三、四句一問一答,在全詩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明確: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黯然銷魂作鋪墊。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對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從側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高雅,感情的純潔、美好。

        3、你認為這首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男子還是女子?

        提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言之成理即可。

        (三)精讀,合作探究(教師指點精讀個別詩句,學生討論交流作答)

        詩歌表現手法:1、借景抒情2、白描手法3、對寫手法

        (四)速背訓練(教師指導方法,學生自由背誦幾分鐘,教師抽查)

        《涉江采芙蓉》

        涉江,蘭澤。采之?所思。

        還顧,長路。同心,憂傷。

        【拓展延伸】

        課堂練筆:擴寫詩句

        請同學們選取《涉江采芙蓉》中自己最喜歡的兩句詩歌,擴寫成一幅100字左右的語段。

        要求:(1)可加小標題,要突出心理描寫。(2)先闡明詩意,再發揮合理的聯想和想象。

        (3)要體現出情景交融的特點。(4)要體現自己對詩句的個性化解讀。

        示例:“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擴寫。

        夏秋之交,故鄉江南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身處異地的我,設想我的愛人在風和日麗中,正蕩著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加入一年一度的采蓮活動,這可是江南農家女子的一大樂事呀!采蓮之際,她們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回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來表達自己的真情摯意。在湖岸澤畔,還生長著數不清的蘭蕙芳草,被采蓮的女子們摘置袖中、插上發際,幽香襲人,簡直令人心醉!傾耳細聽,我仿佛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她們陣陣銀鈴般的歡笑聲!

        【課后作業】

        1、對比閱讀:

        《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注釋:①奇樹:美樹。②華:同“花”。③滋:繁盛。④榮:即上句的華。⑤貴:一作“貢”,獻的意思。

        思考:詩歌主要通過什么意象來抒情的?主人公表達的思想感情與《涉江采芙蓉》是否有相同之處?

        2、請完成《贏在課堂》的相關習題。

        附:板書設計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一、作者與背景

        1、作者:漢代無名作家

        2、《古詩十九首》是漢代五言詩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譽為“五言之冠冕”南朝梁蕭統將之合收在《文選》中。

        3、作品的主要風格:用淺近凝練,自然和諧的文字表現深厚的感情

        二、思想內容賞析

        1、全篇的抒情線索:“思”。

        2、詩歌的主要思想內容:表現游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

        3、詩句的擴寫。

        三、藝術特色分析

        1、借景抒情2、白描手法3、對寫的手法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教學重、難點]

        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ò鍟妿V《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評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詩歌鑒賞品味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ㄌ崾荆悍绞绞窃噲D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四、問題探究

        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 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3) 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多角度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把握詩歌中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歌的情感;

        (2)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熏陶;

       。2) 樹立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尤其是其中的愛情觀和苦難觀。

        教學重、難點:

       。1) 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 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在這條有著五千年歷史浩蕩詩歌長河中,既有像唐詩這樣的波瀾壯闊的河段,也有像宋詞這樣的風光萬千的河段,然而在它的上游有一條美麗而清澈的小溪,她雖然流量不大,卻永遠散發著雋秀奪目的光輝,她就是——《古詩十九首》。

        我們剛才欣賞的這首歌就是根據《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改編而成的。請同學們翻開課本26頁,我們來學習《涉江采芙蓉》。(板書)(幻燈片1)二、 文學常識介紹

        大家看一下課下注釋,《涉江采芙蓉》選自哪部作品?

        幻燈片2:介紹內容及藝術表現手法。

        幻燈片3:對其評價。

        三、誦讀品味(幻燈片4)

        1、咱們學習詩文,“多讀”是非常重要的,朗讀能發展你的思維,激發你的情感,加深理解。那么首先我們齊讀一遍這首古詩。(讀后正音)

        2、我們聽一遍朗誦錄音,初步品味本詩語言和思想感情。(評價錄音。要咬字清晰。速度宜慢不宜快。)

        3、個人自由誦讀,并讀出自己所理解的情感。

        4、點名感情朗讀。

        5、請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四、自主整體感知 :

        1、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還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幻燈片5)

        明確:詩歌的兩種可能:你可以把抒情主人公想象成異地他鄉,吟哦著鄉愁的游子,也可以想象成閨中懷人的思婦。

       。ò鍟┮皇怯稳怂监l懷人。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對仕宦與富貴的追求,以及那個時代文人士子所共有的建功立業的理想,把他們從故鄉、親人的懷抱中拉了出來,使他們踏上了漫長的、前途未卜的征程。志在四方的男人就像是一只候鳥,不停地飛翔就是他們的命運,家當然是溫暖的窠巢,但歸期不能由他們的意志所左右。游子在旅途上采集了一束芙蓉花,忽然意識到自己形孤影單,欲贈無人,不禁觸發了思念故鄉、親人的痛苦。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孤獨的游子的形象從詩中站了起來。這個很好理解。(幻燈片6)

        二是女子思夫。(幻燈片7)

        【理由】

        1、采蓮是江南的舊俗,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就有這樣的描繪“采蓮的是年少的女子,她們是蕩著小船,唱著艷歌去的。”

        2、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芙蓉”往往暗關著“夫容”;隨水而居不伴妾身,獨飄搖于江心活水之上。

        3、另外,所思在“遠道”,離舊鄉而走遠道的人在古代大半是男子,那我們就可以由此推想說話人應是女子。

        下面咱們就從女子為抒情主人公的角度鑒賞一下這首古詩。

        五、合作鑒賞

        中央電視臺有“電視散文”,需要用很多場景、畫面來處理情節和情感。如果將這首《涉江采芙蓉》改編成“電視詩”,你打算設置哪些場景,怎樣處理畫面呢?下面咱們就先在大腦里一起來嘗試一下“情景再現”!扒榫霸佻F”就是用詩歌提供的材料為原型, 通過合理的想像和聯想進行再創造,使其中的人物、事件、情節、場面、景物等在腦海里不斷浮現,形成連續活動的畫面,并不斷引發相應的態度、感情、情緒等感受。

        現在我就為同學們再現一下前兩句的情景,算是拋磚引玉了。由于周圍環境中的色彩、聲音、事物極容易限制大家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所以我要求大家都閉目凝神,用你的大腦去看,發揮你的想象力,在腦海里再現詩中情境。

        1、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設想】(幻燈片8,閉眼想象,畫面)正值盛夏,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那潭中的荷啊,一朵朵開得嫵媚。在風和日麗中,蕩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的湖澤之上,一年一度的采蓮活動開始了,這可是江南農家女子的樂事呢!采摘幾枝嬌嫩可愛的蓮花,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這正是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在湖岸澤畔,還有著數不清的蘭、蕙芳草,也一并摘置袖中,插上發際,幽香襲人,讓人心醉。在這如畫的風景里,倘若你傾耳細聽,想必還能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的陣陣嬉戲、歡笑聲呢。(你看到芙蓉朵朵,蓮葉田田了嗎?你聽到姑娘們的嬉笑聲了嗎?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場面?熱鬧。其實對于一二兩句,你能體會出這樣的氛圍就足夠了。)

        ◆那么,采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一舉動在古代詩歌里多有表現。它寄托了什么呢?(幻燈片9)

        明確:鮮花香草嬌嫩美麗,同時又給人欣欣向榮的感覺,常常象征高尚的品德和熱烈的愛情。

        中國人自古以來就對自然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庭中有奇樹》一詩:“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幻燈片10)

        由此可以看出,古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在傳統文化中,不送金銀,而以花草贈親朋,既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珍惜等感情,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而美好的,F實生活中母親節送康乃馨,也是同樣的道理。

        學生分組描繪其他的三句。

        2、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幻燈片11)

        【設想】剛才那一幕美好歡樂的采蓮情景,剎那間被充斥于詩行間的嘆息之聲改變了。鏡頭緩慢搖近,你才發現,這嘆息來自一位悵然獨立的女子。與眾多姑娘的嬉笑打鬧不同,她卻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張親切微笑的面容——這就是她苦苦思念的丈夫的容顏啊。哎!我徒然采摘了這美好的芙蓉,而你啊,卻遠在天涯,此刻我又能如何遙寄相思呢?

        ◆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的作用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這一聲長長的吁嘆,點明了這女子全部憂思之所由來:采摘這些花草的目的是表達對親人以及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法實現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這一句自問自答可以看出來主人公的情緒出現了變化——由歡欣轉為失落。

        注意這里的詩歌表達手法:人們總以為,倘要表現人物的寂寞、凄涼,最好是將他(她)放在孤身獨處的處境,因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時將人物置于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抒寫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使哀之更哀(寫作)。

        3、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設想】這時出現在畫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仿佛是心靈感應似的,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遠方的丈夫,他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憂愁,回望著妻子所在的故鄉。他是多么希望能夠望見故鄉的山水、望見那蓮花映照下的妻子啊!可是,沒有。此刻展現在他眼間的,無非是漫漫無盡的“長路”,和那阻山隔水的浩浩煙云!

        “舊鄉”是遙遠而不可即的,“道路”是漫長曲折的,這兩句詩把游子對“舊鄉”的望而難歸之思,抒寫得極為凄惋而含蓄。而且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大家注意這兩句在寫法上,采用了“對寫法”的“懸想”方式!皩懛ā庇种^之“主客移位”,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簡單的說,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對方,卻說是對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單想家,卻說是對方盼望團圓;明明是自己不忍離去,卻說是對方難以割舍……

        (幻燈片13)例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第一句寫客中度節,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是個重要節日,朝廷里放假,民間互贈飲食,穿新衣,賀節,一切和元旦相似,這樣一個佳節,在家中和親人一起歡度,才有意思。如今在邯鄲的客店里碰上這個佳節,將怎樣過法呢?第二句,就寫他在客店里過節!氨ァ倍郑町嫵隹葑纳駪B!盁羟啊倍,既烘染環境。一個“伴”字,把“身”與“影”聯系起來,形單影只。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著抱膝枯坐的身子,其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三、四兩句,正面寫“思家”。其感人之處就在于:他在思家之時想象出來的那幅情景,卻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這個冬至佳節,由于自己離家遠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過得很不愉快。當自己抱膝燈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時候,家里人大約同樣還沒有睡,坐在燈前,“說著遠行人”吧!“說”了些什么呢?這就給讀者留下了馳騁想象的廣闊天地。每一個享過天倫之樂的人,有過類似經歷的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感覺到那種情感。

        4、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設想】此時的畫面上,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身后是密密荷葉、紅艷荷花,映襯著她飄拂的衣裙,顯得那樣孤獨而凄清;另一邊則是云煙縹緲的遠空,隱現著悵然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回眸之間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兩人之間,則是層疊的山巒和浩蕩的江河。在這樣的靜寂與蒼茫之中,天地間幽幽響起了一聲凄傷的悲嘆:“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它仿佛來自萬里相隔的天南地北,來自這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的內心深處!心心相印卻遠隔萬里,唯有在憂傷中度過本應美好的年華,終此一生了。

        ◆(幻燈片14)這最后兩句,除了表達黯然痛苦的心情,我們還能體會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情感,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這個游子也絕不同于《氓》中始亂終棄的薄情人。

        當你讀到這結句時,你是否感覺到:這首詩抒寫的思念之情雖然那樣“單純”,但由于采取了以樂襯哀、對寫法等如此婉曲的表現方式,便如山泉曲折奔流,終于匯成了喧囂的急瀑,最后震蕩起撼人心魄的巨響,感情濃烈而深沉。

        其實我一直覺得詩歌,尤其是古典詩歌中含有許多“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這種“不可言傳”的味道,是老師用再豐富的語言也無法傳達給你的,刻意的翻譯更不可能表現出來。就像是《小雅·采薇》的末段,那種“我心傷悲,莫知我哀”的凄涼,必須要你自己不斷的去誦讀,去聯想,去體悟,才能感受出其中的“妙不可言”來。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1、了解《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2、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教學重點

        反復吟詠,體會詩中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聽過這樣一句詩嗎?“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這首詩的最后一句有沒有聽過?“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我不能說我想你,而是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一般我們以為,生與死的距離,就足以隔開兩個人了。但是,最可怕的距離,是兩個人的心明明貼的很近,卻不能在一起。這是怎樣的一種傷痛?今天讓我們走進《涉江采芙蓉》,共同感受詩中揮之不去的思念與憂傷。

        二、介紹文學常識

        1、《古詩十九首》東漢末年文人作品,五言詩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譽為“五言之冠冕”,用平淺質樸的文字表現深厚的感情,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傷,寫游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之情。梁蕭統將之合收在《文選》中。

        2、蕭統,南朝梁代蘭陵人,文學家,梁武帝(蕭衍)的長子。

        3、文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各類文學作品的選集,收集秦漢以來的文學作品,共三十卷,也稱《昭明文選》。

        三、朗讀詩歌,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一遍詩。

        2、聽范讀一遍,跟讀一遍,教師做朗讀指導。

        本文是一首五言詩,讀的時候節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將第三個字適當延長發音時間,要注意讀準語調,語速和斷句。

        3、下面來練習朗讀,朗讀時想象詩句的畫面,感悟詩句的情感。

        四、品讀鑒賞

        逐句解讀鑒賞詩歌,師生交流,討論。

        1、鑒賞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1)這兩句詩有哪些意象?

        明確:“芙蓉”“蘭澤”“芳草”等意象。

        A、分析芙蓉意象:芙蓉就是蓮花。

        a、《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蓮代表的是高潔的君子之風。

        b、李清照的《如夢令》“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荷花用來喻意境的靜謐悠閑。

        荷花給人以清幽、高潔之感,在很多情況下表示一種圣潔、堅貞與寧靜的意味。為文章奠定了高潔、清幽的意境。

        B、蘭澤多芳草:生有蘭草的水澤中長滿香草!疤m澤”、“芳草”往往和知己,君王聯系在一起,用來表達美好的事物和情感。

       。2)描述了怎樣的情景?我們猜測主人公的心情是怎樣的?

        明確:描述了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營造輕松歡快的氛圍。

        (3)表達了抒情主人公怎樣的感情?

        明確:“芙蓉”“蘭澤”“芳草”等意象,表達出詩人情懷的高雅,感情的純潔、美好。對眼前美景充滿愛戀。

       。4)大家認為,這是一名男子,還是女子?

        學生討論后教師總結:盛夏的江南水邊,主人公駕著一條輕舟,慢慢搖著船槳,穿梭在荷葉中,去采那一朵蓮花。這應該是一名女子。

        2、鑒賞第三、四句: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1)這位主人公贈送的對象是誰?

        明確:遠方的人。而且結合全文可以知道,是遠方的那個愛人。

        (2)“遠道”透露出什么信息?這個還能說是歡快嗎?

        明確:所思之人不在身邊。情感是思念的,是失落的。

        (3)之前作者為我們描繪的景象是什么景?可是抒發的是什么樣的情?這叫什么藝術手法?

        明確:以樂景寫哀情。在這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中,主人公手拿蓮花,站在舟頭,獨自懷遠,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4)從這兩句看,我們能讀出主人公的性別嗎?

        明確:不能嚴格的區分。一個女子手持蓮花,呆呆地思念自己的夫君,或是一個男子,癡情地凝視江水想著家鄉的妻子,都可以成立。

        3、鑒賞第五、六句: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1)這兩句里有哪些意象?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舊鄉、長路。濃濃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

       。2)“還顧”“漫浩浩”兩詞運用巧妙,請簡要分析。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感和畫面感很強,讓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奥坪啤币辉~讀起來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抒情主人公迷茫痛苦到極點。

       。3)這兩句,我們再看一下,到底是男子還是女子?

        明確:按常理推算,一般離家遠行的是男子。

        4、賞第七、八句: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注意:找詩眼,抓主旨;

       。1)什么是“詩眼”?找出本詩“詩眼”。

        明確:詩眼:指作品中點睛傳神之筆。形式有兩種:①詩詞句中最精煉傳神的某個字;②全篇最關鍵的詞句,是一篇詩詞的主旨所在。

        本詩的“詩眼”是“憂傷”。兩心相愛卻又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

       。2)這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3)這兩句覺得是男子還是女子呢?

        明確:好像又皆有可能。

        五、合作探究: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還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1、學生討論,并說明理由,并從各自理解的角度闡述詩句。

        2、明確:

       。1)閨婦思遠:女子思夫。理由:芙蓉,諧音雙關,暗關“夫容”。所以,從這個角度看,我們感受到的是一個多情而憂傷的思婦的纏綿深情。

        (2)游子思鄉:旨在表現游子的苦悶、憂傷。

        聯系時代背景:東漢末年,一些中下層文人為了尋求出路,往往要離鄉背井,外出游學或游宦。他們長時間遠離家鄉,過著坎坷辛苦的生活,那顆疲于奔波的心又怎能不對那美好的故鄉無限懷想?想妻子,妻子想他,情之深,思之切。

        女子在采芙蓉遙寄給所思的男子,同時,想象著所思的男子也在“還顧望舊鄉”,這個想象出自女子對于男子愛情極深的信任,心有靈犀一點通,襯出下文“同心”二字不是空話!皯n傷”的也不僅僅是女子一個人,這個畫面中相對出現了兩個人隔著遙遠的長路互相思念,這首詩的意味更加深刻。

        3、引出從對面落筆——懸想的手法。

        所謂“對面落筆”,又謂之“主客移位”,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就是詩人在寫人敘事時不從自己角度著筆,而從對方著筆,從而委婉含蓄地抒發深摯的情感。簡單的說,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對方,卻說是對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單想家,卻說是對方盼望團圓;明明是自己不忍離去,卻說是對方難以割舍……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杜甫《月夜》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拙右住逗惗烈顾技摇

        六、總結語:

        《涉江采芙蓉》僅用清淡自然地筆觸,寫出了一世的悲苦。盡管千年前的那個采蓮的人和被他思念的人都早已消失了。但是,只要有人,只要有詩,只要有四季的變換,在這世間就會存在著一種思慕的情懷,永遠也不會改變,永遠也不會消失。

        七、作業布置:

        試著將詩歌改寫為一篇500字左右的記敘文,要求符合原詩情感基調,有一定的細節描寫。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引導學生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引導學生體悟“懸想”(對寫法)的手法,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體悟“懸想”,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方法

        吟誦賞析法 探究與討論

        五、教學過程

        一、 導入

       。ò鍟虹妿V《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保

        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組織學生,了解以《古詩十九首》為代表的文人五言詩。

        三、吟誦本詩,整體感知本詩,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 詩歌鑒賞品味

        提示:詩歌鑒賞方法與步驟:

       。ㄒ唬┳x順暢,通大意。

        (二)找意象,品意境。

       。ㄈ┱以娧郏ブ髦。

       。ㄋ模┮谰扒椋鍪址。

        1、聽讀詩歌,誦讀指導。

        五言詩的斷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詩歌采用二三字式斷句,但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將第三個字適當延長發音時間。

        2、學生齊讀,感知大意。

        3、學生齊讀譯文,再次感知詩歌內容,體會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內涵。

        4、思考:

       。1)詩中主要借助哪些意象來表達情感?

        (2)找出本詩的“詩眼”,并概括主旨。

        五、 問題探究

        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六、拓展與鞏固

        對寫法(懸想的寫法)

        七、作業

        1、背誦詩歌。

        2、類詩比較閱讀:《課時作業》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6

        【教學目標】

        1、知識方面

        (1) 識記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2) 背誦全詩。

        2、能力方面

        (1)領會詩歌的思想內涵。(2)培養學生朗讀詩歌的能力;

        (3)培養學生通過意象來賞析詩歌的能力。(4)探究詩歌的表現手法。

        3、情感方面

        體會詩歌含蓄不盡,余味悠長的游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積淀人文素養。

        4、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詩歌的朗讀;(2)詩歌的賞析;(3)詩歌的表現手法

        難點:通過抓住意象來賞析詩歌。

        【教學方法】

        導讀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激趣導入。

        以有關芙蓉的名句引入課題。

        二、通過導學案學習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了解寫作背景。

        《涉江采芙蓉》是《古詩十九首》中的一篇!豆旁娛攀住钒h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并非一人所做。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傷,寫游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質較高,又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所以不但善于運用比興,而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語言淺近凝練,自然和諧,藝術成就很高。是五言詩成熟期的代表作。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它是五言詩的發端,在我國古典詩歌中有著承前啟后的重要地位。

        三、引導賞析。

        (一)初讀,整體感知(聽配樂朗誦,初步感知作品)

        1、試為這首詩劃分節奏。(學生劃分,師生共同明確)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2、詩歌的感情基調如何?你認為全篇中哪個字濃縮了作者的情感?(學生思考回答,教師明確)

        明確:詩歌的感情基調憂傷。是“思”字濃縮了作者的情感。

        3、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思”的舉動是什么?這種行為在古代詩歌中常見嗎?可否舉例?

        明確:是采摘芙蓉。這種行為在古代詩歌中常見。

        4、詩歌中的主要意象是什么?為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

        明確:芙蓉,即荷花,為全詩營造了高潔,清幽的意境。

        (二)再讀,討論交流(請學生個別朗讀,之后小組討論作答,教師明確)

        1、三、四句一問一答,在全詩中起到怎樣的作用?

        明確: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黯然銷魂作鋪墊。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對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從側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高雅,感情的純潔、美好。

        3、你認為這首詩的抒情主人公是一個男子還是女子?

        提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言之成理即可。

        (三)精讀,合作探究(教師指點精讀個別詩句,學生討論交流作答)

        詩歌表現手法:1、借景抒情 2、白描手法 3、對寫手法

        (四)速背訓練(教師指導方法,學生自由背誦幾分鐘,教師抽查)

        《涉江采芙蓉》

        涉江 ,蘭澤 。采之 ?所思 。

        還顧 ,長路 。同心 ,憂傷 。

        【拓展延伸】

        課堂練筆:擴寫詩句

        請同學們選取《涉江采芙蓉》中自己最喜歡的兩句詩歌,擴寫成一幅100字左右的語段。

        要求:(1)可加小標題,要突出心理描寫。(2)先闡明詩意,再發揮合理的聯想和想象。

        (3)要體現出情景交融的特點。(4)要體現自己對詩句的個性化解讀。

        示例:“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擴寫。

        夏秋之交,故鄉江南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身處異地的我,設想我的愛人在風和日麗中,正蕩著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加入一年一度的采蓮活動,這可是江南農家女子的一大樂事呀!采蓮之際,她們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回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來表達自己的真情摯意。在湖岸澤畔,還生長著數不清的蘭蕙芳草,被采蓮的女子們摘置袖中、插上發際,幽香襲人,簡直令人心醉!傾耳細聽,我仿佛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她們陣陣銀鈴般的歡笑聲!

        【課后作業】

        1、對比閱讀:

        《古詩十九首·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注釋:①奇樹:美樹。②華:同“花”。 ③滋:繁盛。④榮:即上句的華。⑤貴:一作“貢”,獻的意思。

        思考:詩歌主要通過什么意象來抒情的?主人公表達的思想感情與《涉江采芙蓉》是否有相同之處?

        2、請完成《贏在課堂》的相關習題。

        附:板書設計

        古詩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一、作者與背景

        1、作者:漢代無名作家

        2、《古詩十九首》是漢代五言詩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譽為“五言之冠冕” 南朝梁蕭統將之合收在《文選》中。

        3、作品的主要風格:用淺近凝練,自然和諧的文字表現深厚的感情

        二、思想內容賞析

        1、全篇的抒情線索:“思”。

        2、詩歌的主要思想內容:表現游子思鄉、愛人離居的愁情別緒。

        3、詩句的擴寫。

        三、藝術特色分析

        1、借景抒情 2、白描手法 3、對寫的手法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掌握詩歌中重要字詞的讀音及意思,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學習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合作演繹詩歌,理解詩歌表達的情感及意境。

        4.培養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來再現詩歌畫面,體味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

        把握優美深邃的畫意、詩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音頻、PPT。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但是相愛卻不能相守,未免讓人扼腕嘆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秦觀發出的一種寬慰,一種無奈。今天我們一起走近有“一字千金”之稱的《古詩十九首》,看看里面的《涉江采芙蓉》,表達了怎樣的相思。

       。ㄔO計意圖:用秦觀《鵲橋仙》中的詞句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導出課題。)

        活動任務一文學積累

        1.蕭統與《文選》

        蕭統,梁武帝的長子,曾立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

        《文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各類文學作品的選集,收集秦漢以來的文學作品,共三十卷,也稱《昭明文選》!豆旁娛攀住纷钤缫娪凇段倪x》卷二十九。

        2.《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并非一人一時所作,因作者姓名失傳,時代不能確定,故編者題為“古詩”,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沒有題目,一般以詩的第一句作為題目。

        在文學史上,《古詩十九首》標志著五言詩歌的成熟。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劉勰(xié)推崇它為“五言之冠冕”。

       。ㄔO計意圖:了解《古詩十九首》文學常識。)

        二、課堂活動

        任務活動二誦讀詩歌,置身詩境

        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學習任務1】

        1.初讀詩歌,結合課下注釋梳理生字詞讀音,并用“/”劃分朗讀節奏,能流利的誦讀詩歌。

        (設計意圖:學生自行梳理生字詞字音,主動關注生字詞,能流利的誦讀詩歌。)

        2.教師播放《涉江采芙蓉》朗讀音頻。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音頻,幫助學生糾正字音,幫助學生體會詩歌情感。)

        3.教師播放背景音樂《煙雨荷柔》,學生再讀詩歌。

       。ㄔO計意圖:再讀詩歌,體會詩人情感,能有感情的誦讀詩歌。)

        任務活動三品味詩歌,體味詩情

        【學習任務2】(4人一小組合作探究)

        1.詩中主人公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采芙蓉是為了“遺”遠方的“同心者”,“遺”“所思”。采芙蓉就是為了贈予所思念的人。

        2.這首詩為什么是“采芙蓉”,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明確:蓮,君子之花;蓮,佳人之花;蓮,愛情堅貞之花。

        3.你從“遠道”一詞品出什么?

        明確:“遠道”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抒寫獨自懷遠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4.“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边@兩句里有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意象:“舊鄉”“長路”。

        “舊鄉”在“漫漫”長路的那頭,看不到也望不著,“舊鄉”的愛人此時也正凝眸相望嗎?相愛卻不得相見,濃濃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這兩句將“遠道”意思說盡。

        5.“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边@兩句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心情?

        明確: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6.從詩中找表達感情的字眼,并概括主題。

        明確:字眼:“思”“憂傷”

        表達游子對愛人和家鄉的深切思念。

       。ㄔO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理解詩歌、自主學習能力,并且感悟詩歌中主人公深切的相思情與深沉的思鄉意。)

        任務活動四合作描摹,情景再現

        【學習任務3】

        關于《涉江采芙蓉》這首詩,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6人一小組,嘗試演繹這一情景。

        明確:主人公深切的相思情與深沉的思鄉意。

       。ㄔO計意圖:在理解詩歌情感的基礎上討論抒情主人公的性別,考察學生的文化常識及邏輯能力;演繹展示情景能提升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表現自己的能力。通過整個活動感受詩歌所傳遞的情感。)

        三、拓展提升

        1.背誦詩歌,體會詩歌思想情感。

        2.運用聯想和想象描摹詩歌的畫面。(不少于150字)

        (設計意圖:當堂背誦檢測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程度及學習效果,描摹詩歌畫面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8

        【學習目標】 1、 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 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 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學習重、難點】 1、 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 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學習要點】 一、 知人論世1、結合注釋,了解《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蛟⒀裕蝻@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痹u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 詩歌鑒賞品味 1、 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辈苫ㄕ哿,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2、 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奥坪啤币辉~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四、 問題探究 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這首詩寫的是游子采芙蓉送給家鄉的妻子。采摘花草贈給遠方的親人,這種舉動在古代詩歌里多有表現。它寄托了什么呢?讓我們看看《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由此可以看出,送花草給“所思”是在思念之情銘心刻骨時自然而有的一種舉動,并且所送的花草或為“芙蓉”,或為“奇樹”開的芳香濃郁的花,這又表現了對“所思”的珍惜之情。     不過,花草很快就會枯萎,送花草給遠方的親人是“無理”的想法,當送花草的人一轉念間意識到花草無從寄出時,內心的痛苦與惆悵可想而知了。     “涉江采芙蓉”這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敘述!败饺亍薄疤m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安芍z誰?所思在遠道!边@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說盡。“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墒,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后兩句也并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深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9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作以終老!

        【評析】

        有許多動人的抒情詩,初讀時總感到它異常單純。待到再三涵詠,才發現這“單純”,其實寓于頗微妙的婉曲表現之中。

        《涉江采芙蓉》就屬于這一類。初看起來,似乎無須多加解說,即可明白它的旨意,乃在表現遠方游子的思鄉之情。詩中的“還顧望舊鄉,第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對“舊鄉”的望而難歸之思,抒寫得極為凄惋么?那么,開篇之“涉江采芙蓉”者,也當是離鄉游子無疑了。不過,游子之求宦京師,是在洛陽一帶,又怎么可能去“涉”南方之“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諧音雙關手法,“

        芙蓉”(荷花)往往以暗關著“夫容”,明是女子思夫口吻,豈可徑指其為“游子”?連主人公的身分都在兩可之間,可見此詩并不單純。我們不妨先從女子口吻,體味一下它的妙處。

        夏秋之交,正是荷花盛開的美好季節。在風和日麗中,蕩一葉小舟,穿行在“蓮葉何田田”、“蓮花過人頭”的湖澤之上,開始一年一度的采蓮活動,可是江南農家女子的樂事!采蓮之際,摘幾枝紅瑩可愛的蓮花,歸去送給各自的心上人,難說就不是妻子、姑娘們真摯情意的表露。何況在湖岸澤畔,還有著數不清的蘭、蕙芳草,一并摘置袖中、插上發際、幽香襲人,豈不更教人心醉?--這就是“涉江

        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兩句吟嘆,所展示的如畫之境。倘若傾耳細聽,你想必還能聽到湖面上、“蘭澤”間傳來的陣陣戲謔、歡笑之聲哩!

        但這美好歡樂的情景,剎那間被充斥于詩行間的嘆息之聲改變了。鏡頭迅速搖近,你才發現,這嘆息來自一位悵立般頭的女子。與眾多姑娘的嬉笑打諢不同,她卻注視著手中的芙蓉默然無語。此刻,“芙蓉”在她眼中幻出了一張親切微笑的面容--他就是這位女子苦苦思念的丈夫!安芍z誰?所思在遠道!”長長的吁嘆,點明了這女子全部憂思之所由來:當姑娘們競采摘著荷花,聲言要氫最好的一朵送給“心上”人時,女主人公思念的丈夫,卻正遠在天涯!她徒然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以能遺送給誰?人們總以為,倘要表現人物的寂寞、凄涼,最好是將他(她)放在孤身獨處的清秋,因為那最能烘托人物的凄清心境。但你是否想到,有時將人物置于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抒寫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接著兩句空間突然轉換,出現在畫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遠道”的丈夫了:“還顧望歸鄉,長路漫浩浩!狈路鹗切撵`感誚似的,正當女主人公獨自思夫的時候,她遠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帶著無限憂愁,回望著妻子所在的故鄉。他望見了故鄉的山水、望見了那在江對岸湖澤中采蓮的妻子了么?顯然沒有。此刻展現在他眼間的,無非是漫漫公元 盡的”長路“,和那阻止

        山隔水的浩浩煙云!許多讀者以為,這兩句寫的是還望“舊鄉’的實境,從而產生了詩之主人公乃離鄉游子的錯覺。實際上,這兩句的“視點”仍在江南,表現的依然是那位采蓮女子的痛苦思情。不過在寫法上,采用了“從對面曲揣彼意,言亦必望鄉而嘆長途”(張玉谷《古詩賞析》)的“懸想”方式,從面造出了“詩從對面飛來”的絕妙虛境。

        這種“從對面曲揣彼意”的表現方式,與《詩經》“卷耳”、“陟岵”的主人公,在懸想中顯現丈夫騎馬登山望鄉,父母在云際呼喚兒子的幻境,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所以,詩中的境界應該不是空間的轉換和女主人公的隱去,而是畫面的分隔和同時顯現:一邊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遠天,身后的密密荷葉、紅麗荷花,襯著她飄拂的衣裙,顯得那親孤獨而凄清;一邊則是云煙縹緲的遠空,隱隱約約搖晃著返身回望丈夫的身影,那一閃面隱的面容,竟那般愁苦!兩者之間,則是層疊的山巒和浩蕩的江河。雙方都茫然相望,當然誰也看不見對方。正是在這樣的靜寂中,天地間幽幽響起了一聲凄傷的浩漢:“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浩嘆無疑發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為是在“對面”懸想的境界中發出,你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個聲音:它仿佛來自萬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那痛苦嘆息的交鳴!這就是詩之結句所傳達的意韻。當你讀到這結句時,你是否感覺到:此詩抒寫的思無之情雖然那樣“單純”,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現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終于匯成了飛凌山巖匠急瀑,震蕩起撼人心魄的巨聲?

        上文已經說到,此詩的主人公應該是位女子,全詩所抒寫的,乃是故鄉妻子思念丈夫的深切憂傷。但倘若把此詩的作者,也認定是這女子,那就錯了。馬茂元先生說得好:“文人詩與民歌不同,其中思婦詞也出于游的虛擬。”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終仍是游子思鄉之作,只是在表現游子的苦悶、憂傷時,采用了“思婦調”的“虛擬”方式:“在窮愁潦倒的客愁中,通過自身的感受,設想到家室的離思

        ,因而把一性質的苦悶,從兩種不同角度表現出來”(馬茂元《論〈古詩十九首〉》)。從這一點看,《涉江采芙蓉》為表現游子思鄉的苦悶,不僅虛擬了全篇的“思婦”之詞,而且在虛擬中又借思婦口吻,“懸想”出游子“還顧望舊鄉”的情景。這樣的詩情抒寫,就不只是“婉曲”,簡直是奇想了!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10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

        (3)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把握詩歌中的意象,品味詩歌的意境,體會詩歌的情感;

        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熏陶。

        2重點難點

        (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3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活動

        【導入】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边@是李清照傾訴相思、別愁之苦的詩句。是啊,分離讓人思念、憂傷。今天讓我們走進《涉江采芙蓉》,共同感受詩中揮之不去的思念與憂傷。

        【講授】介紹文學常識

        PPT展示:古詩十九首漢代無名作家的作品,五言詩成熟期的代表作,被譽為“五言之冠冕”,用平淺質樸的文字表現深厚的感情,梁蕭統將之合收在《文選》中.古詩”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詩。它與兩漢樂府歌辭并稱,專指漢代無名氏所作的五言詩。初唐以后,產生了近體詩,其中有五言律詩、五言絕句。唐代以前的五言詩體便統稱為“五言古詩”或“五古”。蕭統,南朝梁代蘭陵人,文學家,梁武帝(蕭衍)的長子。收集秦漢以來的文學作品,共三十卷,也稱《昭明文選》。

        【活動】朗讀,初步感知

        1、學生自讀一遍詩。

        2、PPT展示,疏通字詞。

       、佘饺兀汉苫ǖ膭e名。

        ②蘭:蘭草。澤:濕潤的洼地。

        ③遺(wèi):贈。

       、苓h道:猶言“遠方”。

        ⑤舊鄉:故鄉。

        ⑥漫浩浩:猶“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遙遠無盡頭。

       、咄模汗糯曈玫成語,多用于男女之間的愛情或夫婦感情融洽。

        ⑧終老:終生。

        3、聽范讀一遍,跟讀一遍,教師做朗讀指導。(2分鐘)

        本文是一首五言詩,讀的時候節奏是“二、三式”,但是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將第三個字適當延長發音時間,要注意讀準語調,語速和斷句。

        4、下面來練習朗讀,朗讀時想象詩句的畫面,感悟詩句的情感。

        接下來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全詩,課上檢查。

        【活動】品讀鑒賞

        學生齊背全詩。

        逐句解讀鑒賞詩歌,師生交流,討論。

       、盆b賞第一、二句: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提問:a.這兩句詩有哪些意象?

        “芙蓉”“蘭澤”“芳草”等意象。(板書)

        b.描述了怎樣的情景?

        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營造的是輕松歡快的氛圍。

        c.表達了抒情主人公怎樣的感情?

        “芙蓉”“蘭澤”“芳草”等意象,表達出詩人情懷的高雅,感情的純潔、美好。對眼前美景充滿愛戀。(板書)

       、畦b賞第三、四句: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提問:這兩句的語氣如何?你從“遠道”一詞品出什么?

        自問自答,語氣緩和。

        “遠道”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寫獨自思念(板書)愛人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氰b賞第五、六句: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提問:“還顧”“漫浩浩”兩詞運用巧妙,請簡要分析,談談這樣寫有什么作用。

        “還顧”一詞動作感和畫面感很強,讓人仿佛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

        “漫浩浩”一詞讀起來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抒情主人公迷茫(板書)痛苦到極點。

        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有含蓄不盡的效果。

        “對寫法”的“懸想”方式:“對寫法”又謂之“主客移位”,是我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特殊的表現手法。簡單的說,就是明明是自己思念對方,卻說是對方不忘自己;明明是自己孤單想家,卻說是對方盼望團圓;明明是自己不忍離去,卻說是對方難以割舍。

       、辱b賞第七、八句: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同心而離居”是他無盡哀愁的根源,是他終日憂傷(板書)以至老的根本原因!

        3.學生再次輕讀課文,回顧抒情主人公情感的變化。

        愛戀——思念——迷!獞n傷(板書)

        【活動】研讀探究問題

        問題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達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

        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問題2.以花草贈親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種行為,你怎樣理解這種行為?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李白)唐人送別,折柳相贈,意欲“挽留”。以“柳”與“留”諧音,象征友情綿長,永志不忘。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唐·王維《相思》)

        采花折柳贈親朋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和美好祝愿。

        問題3.《涉江采芙蓉》里寫“采芙蓉”贈給所思之人,這對全詩在營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

        芙蓉就是荷花,荷花給人清幽、高潔的感覺。屈原的作品里也視“荷”為香草,認為她具有美好的品質。因此,寫采芙蓉送給所思之人,營造了清幽高潔的意境。(板書)

        問題4.讀完這首詩,你認為這首詩的主要表達了什么思想感情?

        愛人之間因分離而思念憂傷的思想感情。

        【練習】拓展延伸

        請同學們閱讀《古詩十九首》中的《庭中有奇樹》一詩,談一談這首詩和課文在寫作手法上的異同?

        庭中有奇樹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時。

        詩歌解析:

        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樹,在滿樹綠葉的襯托下,開出了茂密的花朵,顯得格外生氣勃勃。春意盎然。女主人攀著枝條,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樹花,要把它贈送給日夜思念的親人。花的香氣染滿了婦人的衣襟和衣袖?纱秸巯禄▉恚琶腿幌氲剑禾爝b地遠,這花無論如何也不可能送到親人的手中。這花有什么稀罕呢?只是因為別離太久,想借著花兒表達懷念之情罷了。

        參考:

        異:所選意象不同,《涉江采芙蓉》借“芙蓉”“蘭澤”“芳草”等美好情景來以樂景襯哀情,而《庭中有奇樹》以樹為寄托物。另外,《涉江采芙蓉》結句哀傷不止,而《庭中有奇樹》則自我寬慰。

        同:都采用了先揚后抑的手法。前六句詩人對于花、樹的珍奇美麗極力贊揚,最后點明了全詩的主題。

        【講授】總結

        詩的境界,就是愛的境界。一首詩,就是一段情。吟罷《涉江采芙蓉》,心中便充溢著太多的祈盼,盼游子早歸,盼親人團聚。但愿時光荏苒,那份愛戀與思念早已把迷茫與憂傷沖淡。我們祝愿天下有情人終能心相伴、手相牽。

        【作業】課堂課下作業

        化入為出

        以《“涉江”情》為題寫一篇200字左右的隨筆,發揮想象,注重自己的感受。

        作業

        整理并抄寫隨筆,下一節課進行展示。

        背誦并默寫全詩兩遍。

        【活動】反思及板書

        課后反思

        引導學生總結解讀詩歌思想內容的方法。如:看標題,抓題眼。看作者,學會知人論世?醋⑨專グ凳居行畔?匆庀笠饩,緣景明情。把握“情感關鍵字”。了解詩歌主旨類型。分析表達技巧。并用這些方法自己賞析一首詩歌。

        板書

        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

        意象:芙蓉蘭澤芳草

        意境:清幽高潔

        感情:愛戀——思念——迷茫——憂傷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11

        文本解讀

        一、知識積累

        《古詩十九首》選自南朝梁蕭統《文選》,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并非一人所作,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傷,寫游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

        由于作者文化素養較高,又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所以不但善于運用比興,而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藝術成就很高,被稱為“五言之冠冕”。

        二、信息篩選

        教師范讀,自由朗讀。讀后思考:

        1、你認為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游子的思鄉思婦之情。

        2、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課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好友。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辈苫ㄕ哿,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三、合作探究

        1、品讀一、二句,你認為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也是象征,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2、品讀三、四句,這里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3、品讀五、六句,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用自己的話完成)

        4、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四、拓展探究:

        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還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課堂小結:

        鐘嶸的《詩品》中評價《古詩十九首》說“一字千金”,意思是說《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通過這首《涉江采芙蓉》對《古詩十九首》精湛的語言已經有了初步的體會。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1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過程與方法 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二、教學重、難點

        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三、教學方法: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四、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五、教學時間: 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

        “鐘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 “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蛟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痹u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詩歌鑒賞品味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提示: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明確: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2、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作用?

        明確:這是環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提示:“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明確:“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奥坪啤币辉~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明確: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試對這首詩的藝術特點加以概括。

        明確: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二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四)、問題探究

        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

        (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誦讀理解詩歌。(知識能力)

        2.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過程方法)

        3.通過誦讀、理解,體會詩歌中蘊含的感情。(情感態度價值觀)

        【教學重難點】

        1.在朗讀背誦的基礎上描繪出采蓮思人的畫面感。2.理解中國古典詩歌中思鄉懷人的“哀傷”和“美麗”。

        【教學方法】

        對話探討法多媒體演示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初中和小學已經學過很多中國古典詩歌,古人的情感是十分豐富的,也善于用豐富的詩歌內容和形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遠的如《詩經》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近的唐詩有李商隱的“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宋詞有李之儀的“我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元曲有徐再思的“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

        二、文學常識介紹

        《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蛟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痹u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三、介紹學習古詩的一種方法:吟讀、譯讀、背讀、閱讀。

        1、吟讀:體會情味(方式:聽錄音、嘗試讀出情味)要求:

        a)聲音要有起伏。

        b)節奏比較自由。

        c)讀出一點古人的味道。教學過程:

       。1)學生齊聲朗讀一遍,正音。

        (2)提出要求,請一位學生按照要求吟讀一遍。朗讀指導:

        五言詩的斷句:二三字格式,二一二格式

        本詩采用二三字格式斷句,但是在朗讀的時候可以將第三個字適當延長發音時間。

        (3)全班齊讀。

        2、譯讀:理解內容(方式:師生探討、學生分享)

        要求:

        a)將古詩譯為現代散文

        b)盡量做到字句優美

        c)用解釋擴展的方法來解釋,即將有的字解釋一下,把有的意思擴展一下,加入一些自己想象的畫面和情感的詞語。教學過程:

       。1)“芙蓉”的意象:為什么要送芙蓉?芙蓉有什么含義?

        (2)詩中明確表達情感的詞是哪個?

        情感:憂傷。

        明確:場景:低頭采蓮圖、回頭顧鄉圖。

        參考:

        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美好的。采花折柳,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例一,送別時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表惜別。例二,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芙蓉:又名荷花、蓮花、芙蕖、菡萏等。

        荷花,又稱蓮花,古人也名之為藕花、芙蓉、菡萏、凈友、芰荷等。以荷入文者,有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贝艘院苫ㄓ骶邮嵵L范,且已成定說。以荷入詩者,有丁鶴年的《采蓮曲》,“蓮開花復水,蓮謝藕在泥。不學青萍葉,隨波東復西。朝采并蒂蓮,暮綰同心結。不學楊柳枝,含顰送離別。”此以荷花喻愛情之堅貞真摯。以荷入詞者,有李清照的《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贝艘院苫ㄓ饕饩持o謐悠閑。由以上幾例分析可以見出:荷花更多被作為一種情感意象來使用,表示一種圣潔、堅貞與寧靜的意味。

       。3)老師示范“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學生將剩下的部分翻譯成現代散文。

        譯文:踏過江水去采芙蓉,美麗的水澤中長滿香草。

        采了荷花要送給誰呢?想要送給那遠方的愛人。

        回望那一起生活過的故鄉,長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

        兩心相愛卻又各在一方,愁苦憂傷以至終老異鄉,F代散文:

        我蕩著一葉小舟,在藍天碧水之間采摘那最美麗的荷花。江岸水澤之畔,還有數不清的芳香的蘭草。

        采摘這美麗的芙蓉要贈送給誰呢?我日夜思念的人兒啊,他卻在遙遠的遠方。帶著無限憂愁,回望著我魂牽夢繞的故鄉?墒菂s只看到漫漫的長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云煙。

        我們之間情真意切卻兩地分離,也只有憂傷而抑郁地老去。

       。4)小組展示,選擇其中優秀的幾篇,老師適當點評。

       。5)配樂,老師讀現代散文,學生讀古文。

       。6)總結:本詩營造了一種_____的意境。(雙音節詞語:雄奇壯闊、曠達開朗、蒼涼悲壯、深邃沉郁、濃艷瑰麗、孤寂冷清、淡泊靜謐、清新素雅、恬靜優美、蕭瑟凄涼、清幽高潔)

        3、背讀:積累語言(方式:)

       。1)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怎樣的形象?通過哪些畫面描寫的(描繪出畫面)?表達了什么情感(找出詩中表達情感的詞)?

        明確:

       。1)首先,需要在反復朗讀或者吟讀中把握詩歌的情感,第二,要明白詩歌中描寫了怎樣一個形象,第三,這個形象是通過什么場景、事件、細節等來寫的,第四,這首詩中流露的是什么情感。

        以“一采、一思;一望、一感”為畫面描寫了一個思念遠游丈夫的少婦形象,妻子在采芙蓉時,思念在遠道的丈夫,而這時,遠方的丈夫也正在回望舊鄉,思念著妻子。表達出故鄉妻子思念遠游丈夫的深切憂傷,也包含了遠方游子深深地思鄉之苦。答題總結:

        詩歌刻畫了一個思念遠游丈夫的思婦形象。詩中通過“采芙蓉”“芳草”描繪出一種歡樂的畫面,在歡樂中主人公獨“思遠道”,流露出一種寂寞凄涼的孤苦相思之情。再和“還顧望舊鄉”的遠方游子相呼應,將一對同心離居的夫婦的思念之苦刻畫得淋漓盡致。這首詩不但表現出故鄉妻子思念遠游丈夫的深切憂傷,也包含了遠方游子深深地思鄉之苦。人物形象分析題目的答題規范化:步驟一:概括形象特點

        步驟二: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從哪些場景、細節、畫面來寫)步驟三:指出形象意義(2)以男女分角色朗讀,朗讀一遍。

        (3)一分鐘準備,以首字提示的方式,要求學生背誦。

        4、閱讀:飛揚神思(方式:)

       。1)通過“讀一首詩,懂一個人,品一份情”的方式來讀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人物形象的“哀傷”和“美麗”。

        明確:首先,需要在反復朗讀或者吟讀中把握詩歌的情感,第二,要明白詩歌中描寫了怎樣一個形象,第三,這個形象是通過什么場景、事件、細節等來寫的,第四,這首詩中流露的是什么情感。

        《春怨》(唐朝金昌緒)

        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

        【簡析】以小見大。四句詩是典型的起承轉合式結構。寫她夢中去遼西和征夫相會。表現女主人公思夫之情的深切與纏綿,思夫而不得的種種懊惱與惆悵。這首詩間接借閨怨來反映征戍之苦。

        這首詩刻畫了一個深切思念征戰在外的丈夫的思婦形象。通過

        《閨怨》(唐朝王昌齡)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簡析】這首閨怨詩描寫了上流貴婦賞春時心理的變化。詩的首句寫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寫她登樓賞春:帶有幼稚無知,成熟稍晚的憨態;三句急轉,寫忽見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樹又綠,夫君未歸,時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寫她的省悟:悔恨當初慫恿“夫婿覓封侯”的過錯。詩無刻意寫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無余。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掌握詩歌中重要字詞的讀音及意思,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學習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合作演繹詩歌,理解詩歌表達的情感及意境。

        4.培養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重點】

        展開聯想和想象,用自己的智慧來再現詩歌畫面,體味詩歌意境。

        【教學難點】

        把握優美深邃的畫意、詩情。

        【教具準備】

        多媒體音頻、PPT。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但是相愛卻不能相守,未免讓人扼腕嘆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是秦觀發出的一種寬慰,一種無奈。今天我們一起走近有“一字千金”之稱的《古詩十九首》,看看里面的《涉江采芙蓉》,表達了怎樣的.相思。

       。ㄔO計意圖:用秦觀《鵲橋仙》中的詞句導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導出課題。)

        活動任務一 文學積累

        1.蕭統與《文選》

        蕭統,梁武帝的長子,曾立為太子,年三十,未即位而卒,謚昭明,世稱昭明太子。

        《文選》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各類文學作品的選集,收集秦漢以來的文學作品,共三十卷,也稱《昭明文選》!豆旁娛攀住纷钤缫娪凇段倪x》卷二十九 。

        2.《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并非一人一時所作,因作者姓名失傳,時代不能確定,故編者題為“古詩”,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沒有題目,一般以詩的第一句作為題目。

        在文學史上,《古詩十九首》標志著五言詩歌的成熟。 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創造出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劉勰(xié)推崇它為“五言之冠冕”。

       。ㄔO計意圖:了解《古詩十九首》文學常識。)

        二、課堂活動

        任務活動二 誦讀詩歌,置身詩境

        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學習任務1】

        1.初讀詩歌,結合課下注釋梳理生字詞讀音,并用“/”劃分朗讀節奏,能流利的誦讀詩歌。

        (設計意圖:學生自行梳理生字詞字音,主動關注生字詞,能流利的誦讀詩歌。)

        2.教師播放《涉江采芙蓉》朗讀音頻。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音頻,幫助學生糾正字音,幫助學生體會詩歌情感。)

        3.教師播放背景音樂《煙雨荷柔》,學生再讀詩歌。

       。ㄔO計意圖:再讀詩歌,體會詩人情感,能有感情的誦讀詩歌。)

        任務活動三 品味詩歌,體味詩情

        【學習任務2】 (4人一小組合作探究)

        1.詩中主人公采芙蓉的目的是什么?

        明確:采芙蓉是為了“遺”遠方的“同心者”,“遺”“所思”。采芙蓉就是為了贈予所思念的人。

        2.這首詩為什么是“采芙蓉”,而不是其它物?芙蓉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明確:蓮,君子之花;蓮,佳人之花;蓮,愛情堅貞之花。

        3.你從“遠道”一詞品出什么?

        明確:“遠道”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歡樂的采蓮背景上,抒寫獨自懷遠的憂傷,正具有以“樂”襯“哀”的強烈效果。

        4.“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边@兩句里有哪些意象?這些意象包含著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 意象:“舊鄉”“長路”。

        “舊鄉”在“漫漫”長路的那頭,看不到也望不著,“舊鄉”的愛人此時也正凝眸相望嗎?相愛卻不得相見,濃濃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這兩句將“遠道”意思說盡。

        5.“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這兩句表達了主人公怎樣的心情?

        明確: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因愛之深才思之深,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6.從詩中找表達感情的字眼,并概括主題。

        明確:字眼:“思”“憂傷”

        表達游子對愛人和家鄉的深切思念。

        (設計意圖: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思考問題,培養學生理解詩歌、自主學習能力,并且感悟詩歌中主人公深切的相思情與深沉的思鄉意。)

        任務活動四 合作描摹,情景再現

        【學習任務3】

        關于《涉江采芙蓉》這首詩,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6人一小組,嘗試演繹這一情景。

        明確:主人公深切的相思情與深沉的思鄉意。

       。ㄔO計意圖:在理解詩歌情感的基礎上討論抒情主人公的性別,考察學生的文化常識及邏輯能力;演繹展示情景能提升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表現自己的能力。通過整個活動感受詩歌所傳遞的情感。)

        三、拓展提升

        1.背誦詩歌,體會詩歌思想情感。

        2.運用聯想和想象描摹詩歌的畫面。(不少于150字)

        (設計意圖:當堂背誦檢測學生對詩歌的理解程度及學習效果,描摹詩歌畫面鍛煉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四、板書設計:

        《涉江采芙蓉》

        《古詩十九首》

        君子之花

        芙蓉——蓮 佳人之花 相思、思鄉

        愛情之花

        五、教學反思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15

        師:板書 鐘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師:提問: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今天,我們將要學習其中的一首——《涉江采芙蓉》,體味一下這“一字千金”的語言魅力。

        下面,請大家看課文下面的注釋,了解相關的文學常識。

        師:《古詩十九首》是梁代蕭統《文選》“雜詩”類的一個標題,包括漢代無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詩。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顯言,或反復言。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評價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漢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東晉的陶淵明,南朝宋代的鮑照等,也都有學習“古詩”手法、風格的《擬古詩》。

        下面請大家聽課文錄音,注意節奏和情感把握,好不好?

        生:好的

        生:聽課文配樂錄音后自己反復閱讀

        生:分組討論

        (1)詩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生:方式是試圖采摘芙蓉,目的是“遺”遠方的“同心”者

        師補充:中國人民很早對于自然就有很深的愛好,對自然的愛與對人的愛往往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給最親愛的人的禮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銀珠寶,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別時總是折一枝柳條送給遠行的人,遠行的人為了表示對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驛使就托帶一枝梅花給他。這種生活情調是簡樸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維的《相思》所寫:“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辈苫ㄕ哿,這正是古人傳情達意的方式,一方面是傳達了對親朋的關懷、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對親朋的美好祝愿。

       。2) 詩歌描寫“多芳草”的“蘭澤”有什么藝術作用?

        生:這是環境描寫,意在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師:在古代詩文中,“芳草”、“蘭澤”等鮮花仙草往往和知己、君王聯系在一起,也往往用來表達美好的事物和情感。比如屈原的《離騷》中就有大量的這樣的詩句。

       。3)三、四句一問一答,在詩歌中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生1:這是過渡

        生2:為下文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師:詩歌講究“起、承、轉、合”,這兩句在結構上是暗轉過渡,為表現主人公的情緒由歡欣洋溢轉變為下面的黯然銷魂作鋪墊。

       。4)詩人真是看到芙蓉芳草才想到“所思在遠道”的嗎?如果不是,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寫?

        生1:不是,這樣寫含蓄些

        生2:這句話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師補充:“所思”是時時刻刻在他心頭的,“涉江采芙蓉”也是為了她,如果詩首就開門見山地把她表出,詩就平淡無味了。這句話是全詩發展的頂點,頂點同時也是轉折點,一方面替上文的發展暫時作一結束,一方面為下文的發展作一伏線,所以照例是要擺在中間的。

       。5)五、六句的“還顧”、“漫浩浩”具有怎樣的表達作用?

        生1:“還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可以清晰地表現了主人公孤獨、憂愁、悵惘的形象和心情。

        生2:“漫浩浩”一詞是寫主人公與環顧所見“舊鄉”的距離,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

        師:同學們回答得很好,這兩個詞含蓄地傳達了主人公極度痛苦的心情,可是,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就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藝術效果。

       。6)最后兩句除了表達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還能體會到什么?

        生1:還能讓人深切地感受到兩個彼此相愛的人的真摯篤厚的感情。

        生2:愛之深才思之深嘛,因愛之長久才有“終老”之“憂傷”。

       。7) 問題探究

        關于《涉江采芙蓉》,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涉江”者和“環顧”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認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者是女子,“還顧”者則是“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不求統一)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16

        教學目標:

        一、感知層次:

        1、了解有關《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涉江采芙蓉》。

        二、感受層次:詩歌的思想內涵。

        三、感悟層次:本詩獨特的藝術魅力。

        教學重點:

        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

        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情感,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教學設想:

        1、教具:多媒體。

        2、教法:誦讀法、討論法、賞析法。

        3、教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遠離故土的游子是孤寂的,愛人遠在天涯難以相守的人是痛苦憂傷的。這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人們彼此相愛,卻不能夠在一起。

        今天,讓我們跨越時空,來到東漢末年,跟隨《涉江采芙蓉》中的主人公,一同去感受這種質樸真摯的情感。(板書標題)

        二、教師點明本節課教學目標

        三、文學常識積累(學生介紹)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于南朝蕭統的《文選》,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它并非一人所做,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失意和哀傷,寫游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之情。《古詩十九首》慣常以詩的第一句為題。

        由于作者文化素質較高,又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所以不但善于運用比興,而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藝術成就很高。被稱為“五言之冠冕”,有“千古五言之祖”之譽。

        它是我國五言詩成熟的標志!霸苟慌保俏覈袀髁x文學最早和最集中的體現。鐘嶸《詩品》評價道:“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四、誦讀感知,步入文本。(教師范讀)

        1、目的:第一遍誦讀,初步感知內容,疏通文意。

        2、要求:師生快速配合,完成本詩文意的串譯整理。

        交流結果展示——學生展示,教師補正。

        譯文:(我)坐船來到湖上采摘荷花,胡岸邊有數不清的蘭蕙芳草。

        采來的荷花要送給誰呢?送給我思念的遠方的那個人。

       。ㄎ遥┗赝寄钪怂诘墓枢l,歸家的路是那樣的漫長。

        我們感情深厚卻要分離,只有憂愁傷感到終老。

        教師:在感知文意的基礎上,我們步入下一個環節。

        五、誦讀感受,創設情境。(學生齊讀)

        這一環節的目的在于,通過第二遍誦讀,使得同學們能夠感受到人物內心情感,發揮聯想想象,勾勒畫面。

        教師展示自主賞析詩歌流程圖:

        詩歌內容(高度概括)——(所運用)藝術手法——(傳達)思想情感

        教師分解自學任務:具體到組,按照自主賞析流程進行自主研討學習。

        1、賞析第1、2句:“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分析:

       、賰热荩荷娼加,采摘芙蓉。

        ②手法:這一句是環境描寫,以眾多美好的景物來襯托人物的形象及相思之情。為以樂景襯哀情。

       、鬯枷肭楦校罕磉_對遠方游子的思念之情。

        教師總結:從側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潔和所表達感情的純潔和美好。

        這一句塑造了一個清新淡雅、高潔美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2、賞析第3、4句:“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道!:

        人在遠方,心愿難遂。

        分析:

        ①內容:

       、谒囆g手法:為自問自答的設問。

       、鬯枷肭楦校簩h方游子的思念之情。

        教師總結:情感可謂含蓄蘊藉,余味悠長。

        3、賞析第5、6句:“第三句“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回望故鄉,長路漫漫。

        分析:

       、賰热荩

       、谑址ǎ哼\用細節描寫,“還顧、望”等動作描寫。

       、鬯枷肭楦校菏惆l了游子孤寂、傷感,思鄉懷人的深切情感。

        4、賞析第7、8句:“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分析:

        ①內容:天各一方,憂傷終老。

        ②手法:運用聯想和想象。主人公由眼前想到以后的生活,有了更深的擔憂。如果相愛而不能相守,只能憂傷終老。

       、鬯枷肭楦校罕磉_了天各一方,憂傷終老的無盡憂愁。

        教師總結:情感至此發生了轉折和變化。思鄉懷人——憂傷終老

        六、誦讀感悟,深入研討。(學生齊讀、或者背誦)

        1、目的:通過第三遍誦讀,感悟本詩復雜情感,深入研討論本文的藝術特色。

        2、思考:本文的抒情主人公究竟是誰?(師生共同探討交流、匯總完成)

        分析:

        本文采用了對面落筆——懸想的手法。

        女主人公:留守故鄉,涉江采芙蓉,思念出行在外的丈夫;設想在外游子的孤寂痛苦。

        男主人公:遠走天涯,“望舊鄉”卻無法回歸,孤寂憂傷,思鄉懷人的游子。

        可以理解為,男女主人公天各一方,各自思念對方的痛苦憂傷。畫面分隔,同時顯現,男女主人公彼此愛戀思念,情感真摯濃烈,更為耐人尋味。

        例如: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懸想——“詩從對面飛來”,對面落筆,含蓄蘊藉。

        《涉江采芙蓉》這首詩有三個獨特具魅力的藝術特色:

       、僖饩掣邼崱⑶逵

       、谇楦泻钐N藉,余味悠長

        ③懸想——對面落筆手法

        教師回顧本節課重點內容:

        本節課以誦讀為基礎,分別完成了感知文意、感受思想情感和感悟本詩獨特藝術手法的教學目的,希望能夠使得同學們重視平時的誦讀,提高自己的閱讀鑒賞能力。

        七、拓展延伸,鞏固提升。

        請大家賞析《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完成不少于600字的賞析筆記。

        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 篇17

        教學目標:

        1.鑒賞漢、魏、晉詩歌的情趣和藝術魅力。

        2.了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這三首詩。

        3.培養學生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鑒賞可以突出重點,不必求全。

        4.引導學生接受詩中高尚而純真的情感熏陶,培養學生健康積極的人生態度。

        重點、難點:

        重點:字詞過關,讀懂詩歌,對詩歌的初步鑒賞。

        難點:通過品味詩中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對詩歌進行較深層次的鑒賞。

        教學方法:

        朗讀、品讀、比較、探究。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由回顧“詩歌(古風)發展脈絡”導入新課:

        我在剛學過的《孔雀東南飛》一課中給大家歸納過“詩歌(古風)發展脈絡”這一知識點,不知同學們還有印象嗎?即《詩經》——楚辭——樂府民歌。由于當時只學到樂府民歌的代表作《孔雀東南飛》,所以只歸納到此。這節課,我們將學習詩歌(古風)的又一個重要階段——《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最早見于南朝蕭統的《文選》,是東漢末年文人五言詩的選輯。并非一人所做,從內容看,主要寫的是作者失意和哀傷,寫游子、思婦的離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質較高,有繼承了《詩經》和《楚辭》的傳統,吸收了漢樂府的營養,所以不但善于運用比興,而且創造出一種獨特的風格、藝術成就很高。被稱為“五言之冠冕”。鐘嶸《詩品》評價道:“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今天,我們首先學習其中的一篇《涉江采芙蓉》,“窺一斑而見全豹”,希望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能讓大家對《古詩十九首》的藝術特點有一個初步的感悟。

        二、朗讀詩歌,整體感知。

        1、學生齊讀。

        2、教師范讀。

        3、一生朗讀,師生評價。

        4、整體感知:

        全詩抒發了游子思念親人(妻子)、思念家鄉的情感。

        1、2句:涉江郊游采摘芙蓉

        3、4句:人在遠方心愿難遂

        5、6句:回望故鄉長路漫漫

        7、8句:天各一方憂傷難遣

        四、深層鑒賞《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這首詩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意境高潔、清幽,一是含蓄不盡,余味悠長。

        起首四句是平緩的敘述!败饺亍薄疤m澤”“芳草”等語,讓人頓感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稚潔以及所表達的感情的純潔、美好,這是“以樂襯哀”的手法!安芍z誰?所思在遠道!边@兩句自問自答,語氣也是較為緩和的,不過“遠道”一詞已為下面的情緒轉折透露出一些消息。五六兩句承“遠道”而來,“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將“遠道”的意思說盡!斑顧”一詞,動作性和畫面感很強,讀者似乎看到主人公孤單、憂愁、悵惘地立在船頭,徒勞地往故鄉的那個方向張望,他看到的是什么呢?是他不敢去仔細計算的迢迢路程!“漫浩浩”一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故鄉在哪兒?“所思”在哪兒?至此,抒情主人公感情痛苦到極點?墒,這兩句并沒有直接點明主人公的痛苦,這樣,給讀者留下了很大的想像空間,具有含蓄不盡的效果。最后兩句也并沒有順接上面兩句,而是從眼前想到此后的生涯,主人公更探的擔憂是,如果兩個相愛的人此生都不能相聚相守,那就只能是“憂傷以終老”了。黯然的情緒真是令人消魂!

        五、《古詩十九首》中疊音詞的魅力:

        《涉江采芙蓉》和這首詩都運用了疊音詞。“漫浩浩”一詞,運用疊音詞,讀起來即給人以路途綿延無盡的感覺

        《迢迢牽牛星》一詩中有六句用了疊音形容詞開頭,“盈盈”是星空的距離,“皎皎”是星空的光線,“纖纖”是手的形狀,“札札”是機的聲音,“盈盈”是水的形態,“脈脈”詩人的神情。同是疊音,表現對象卻各不相同,然而又都顯得確切不移、自然生動。同時,疊音詞的運用,增添了音樂美,加上句句押韻,隨韻成趣,情趣盎然,使詩篇更具濃郁的抒情性,自然而又深切地表現了景中情、情中景。

      《涉江采芙蓉》優秀教學設計(通用17篇) 相關內容:
      • 《涉江采芙蓉》教案(精選15篇)

        《涉江采芙蓉》[教學目標]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2、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3、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教學重、難點]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 高中語文《涉江采芙蓉》優秀說課稿范文(精選2篇)

        一、說教材1、編者意圖古詩《涉江采芙蓉》被人教版高中語文新課標教材必修ⅱ選編于先秦到南北朝時期的詩歌單元?偟恼f來,必修ⅱ閱讀教學的目的之一是讓學生初步了解我國古代的詩歌及其發展,培養學生初步的鑒賞古典詩歌的能力。...

      • 涉江采芙蓉教案(精選2篇)

        《涉江采芙蓉》[教學目標]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2、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3、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教學重、難點]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 《涉江采芙蓉》試講教案(精選14篇)

        教學目標:1.鑒賞漢、魏、晉詩歌的情趣和藝術魅力。2.了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這三首詩。3.培養學生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鑒賞可以突出重點,不必求全。...

      • 高中語文必修上冊古詩詞誦讀《涉江采芙蓉》教學設計(通用17篇)

        【教學目標】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2.掌握詩歌中重要字詞的讀音及意思,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3.學習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合作演繹詩歌,理解詩歌表達的情感及意境。4.培養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

      • 《詩三首》之《涉江采芙蓉》教案(通用12篇)

        一、教學目標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2、引導學生掌握詩歌鑒賞的方法,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3、引導學生體悟“懸想”(對寫法)的手法,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 ◆《涉江采芙蓉》賞析(精選11篇)

        《詩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教學目標: 1.鑒賞漢、魏、晉詩歌的情趣和藝術魅力。 2.了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這三首詩。 3.培養學生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鑒賞可以突出重點,不必求全。...

      • 《涉江采芙蓉》教案(通用6篇)

        《涉江采芙蓉》[教學目標]1、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2、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3、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教學重、難點]1、運用想象和聯想描摹詩歌畫面;2、抓住詩歌意象來解讀詩歌主旨,培養詩歌鑒賞能力。...

      • 涉江采芙蓉

        《詩三首》之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設計)教學目標: 1.鑒賞漢、魏、晉詩歌的情趣和藝術魅力。 2.了解五言詩的特點,有感情地誦讀并背誦這三首詩。 3.培養學生鑒賞詩歌形象、語言、表達技巧的能力;鑒賞可以突出重點,不必求全。...

      • 《涉江采芙蓉》課堂實錄

        師:板書 鐘嶸《詩品》:“驚心動魄,可謂幾乎一字千金! 師:提問:大家知道這個評價說的是什么嗎?它指的是《古詩十九首》的語言已經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了。...

      • 高中語文《涉江采芙蓉》優秀說課稿范文

        各位老師,大家晚上好!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古詩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程這四個方面加以介紹。不當之處,懇請指正。...

      • 8 詩三首 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 [教學目標] 1、 了解關于《古詩十九首》的文學常識; 2、 感受詩歌的思想內涵; 3、 運用想象描摹詩歌的藝術畫面。...

      • 高一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在线视频中文字幕二区| 久久午夜私人影院| 国产国拍亚洲精品永久软件| 人妻饥渴偷公乱中文字幕| 疯狂做受XXXX高潮国产| 中国女人内谢69xxxx| 久久午夜色播影院| 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网站| 亚洲成亚洲成网| 国产亚洲精品成人无码精品网站| 少妇无套内谢免费视频| 自偷自拍亚洲综合精品| 国内精品久久人妻无码网站| 亚洲另类激情专区小说图片| 美女胸18下看禁止免费视频| FC2免费人成在线视频| 四虎精品视频永久免费|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A三级三级成人网站在线视频| 午夜成人无码免费看网站| 国产中文99视频在线观看| 无码成人午夜在线观看| 欧美极品少妇×xxxbbb| 韩国精品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成在人线AV品善网好看| 欧美性白人极品hd|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后入式|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望谟县| 亚洲一品道一区二区三区| 99中文字幕国产精品|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蜜臀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色大成网站WWW永久网站| 国模雨珍浓密毛大尺度150p| brazzers欧美巨大| 小雪被老外黑人撑破了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国产| 久久精品免视看成人国产| 亚洲av色香蕉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精品无码成人片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