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d id="44f3z"></kbd>

<style id="44f3z"><thead id="44f3z"></thead></style>
    <option id="44f3z"></option>
      <em id="44f3z"><dfn id="44f3z"></dfn></em>
    1. <menuitem id="44f3z"><thead id="44f3z"><i id="44f3z"></i></thead></menuitem>
      <u id="44f3z"><input id="44f3z"></input></u>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综合小说 ,艳妇臀荡乳欲伦交换h在线观看,亚洲熟妇无码另类久久久,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 a v无 码免 费 成 人 a v,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白嫩少妇激情无码,五月丁香六月综合缴情在线
      首頁 > 教案下載 > 語文教案 > 高中語文教案 > 高一語文教案 > 《靜女》教案(精選12篇)

      《靜女》教案

      發布時間:2023-09-27

      《靜女》教案(精選12篇)

      《靜女》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的相關文學常識。

        2.掌握誦讀古詩文的方法,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熟讀成誦,進行語言積累。

        3.體味詩中主人公熱烈而純樸的戀情。

        4.了解詩歌新穎的表現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體會詩歌重章疊唱的藝術效果。

        教學重點

        1.通過學習,掌握朗誦古代詩歌的基本方法。

        2.在誦讀中感知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 品讀鑒賞詩歌中的名句。

        2. 分析詩中的重章疊句手法。

        教學方法 誦讀法、比較閱讀法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播放民歌《敖包相會》,這首來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講述了一個小伙子在十五月圓之時,翹首盼望美麗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會的情景。類似的場景在《詩經》中也曾經出現過,那么詩中的那個小伙子盼來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到《邶風·靜女》去尋找答案吧。

        二、熟讀課文,把握文意

        1. 錄音范讀,掌握下列生字的讀音。

        姝 (shū) 俟 (sì) 見 (xiàn) 蜘躕(chí chú) 孌(luán) 貽(yí)彤(tóng)管 煒(wěi)懌(yì) 歸(kuì)荑(tí)洵(xún)

        2. 學生自讀,并完成下列任務

        ①勾畫出詩歌中的通假字和不會解釋的詞語,與鄰桌相互提問。

        ②提問:這首詩歌主要寫了什么?

        參考:描述了一對戀人的約會經過。男子按照約定趕到城墻下,卻沒有看見心愛的女子,焦急萬分之時,女子出現了,并且贈送給男子兩件禮物。

        3. 學生齊讀,讀準停頓。

        三、師生問答,理解內容

        提問:詩歌第一章寫了什么?這一對戀人的性格各有何特點,你是怎樣看出來的?

        明確:交代了一對戀人相約在城墻下,男子如約而至,但女子卻故意躲著不肯出來,男子著急得抓耳又撓腮。“姝”、“愛而不見”表現了女子美麗、調皮、可愛,“搔首踟躕”表現了男子老實、憨厚、癡情。

        提問:相會之時,靜女給男子贈送了什么?男子為什么對這些禮物要大加贊賞?

        明確:贈送了彤管與荑草。表面上是贊美彤管與荑草,實際是贊美贈送禮物給他的人。原來并不是這些禮物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為它是美人所贈,所以愛屋及烏,紅色的彤管和平常的荑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變得美不勝收了。正如朱熹《詩集傳》:“言靜女又贈我以荑草。而其荑亦美且異,然非此荑之為美也,特以美人所贈,故其物亦美耳”。

        提問:男子對自己接受的兩件禮物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

        明確:按理說,彤管比荑草要貴重,但男主人公對受贈的彤管只是說了句“彤管有煒”,欣賞的是它鮮艷的色澤,而對受贈的普通的荑草卻由衷地大贊“洵美且異”,顯然欣賞的不是其外觀而別有所感。因為荑草是“靜女”跋涉郊野親手所采,物雖賤而情卻深,在小伙子的眼中它已不是一般的荑草,而是“洵美且異”的珍品。

        四、結合內容,掌握誦讀方法

        討論:本詩在朗讀時應該怎樣讀?

        參考:首章開篇兩句要讀出赴約時的興奮得意之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應讀出男子苦等不來的焦急苦惱之情。次章前面兩句要讀出收到女子贈物的高興之情,后兩句則應表達出對心愛之人的贊美之情。第三章“洵美且異”要表現出對“荑草”的喜愛之情,此時之喜悅尤甚于彼時得到彤管,末句“美人之貽”則應當讀出得意興奮之情。

        五、誦讀體會,探究藝術特色

        提問:反復誦讀 “靜女其姝……靜女其孌……”,你有什么發現?詩歌為什么要反復地吟唱?

        講解:這兩首詩的部分內容反復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達的意思也很相似,這種藝術手法叫“重章疊句”。通過反復的吟詠,能造成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有助于淋漓盡致地表達出詩歌的思想感情。重章疊句為《詩經》所首創,正因為它在傳情達意上的巨大作用,所以廣為后世詩歌使用。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在歌曲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問:下面請聽一首流行歌曲,辨別其中是否使用了“重章疊句”手法?如果使用了,談談它的作用。(播放歌曲《童話》)

        明確:歌曲借反復詠唱“我愿(要)變成童話里你愛的那個天使……”傾訴了對甜蜜愛情的無限憧憬和對心中“童話”的執著追求。

        六、拓展訓練,比較閱讀

        《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②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③,在城闕④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注釋〕①衿——衣領。青衿是周代學子的服裝。 ②嗣——傳送,給予。

        ③挑、達——形容走來走去的情狀。 ④闕——古代城門上的樓。

        1.齊聲朗讀。

        2.比較《邶風靜女》和《鄭風子衿》的異同。

        不同點:①角度不同:《靜女》是從男子角度描寫愛情生活;《子衿》是從女子角度抒發相思之情。

        ②情節不同:《靜女》寫青年男女的約會;《子衿》寫女子在城樓上盼望戀人。

        ③基調不同:《靜女》調皮可愛,充滿歡樂;《子衿》纏綿悱惻,哀婉傷感。

        ④寫法不同:《靜女》主要通過表情神態刻畫人物;《子衿》主要通過內心獨白刻畫人物。

        共同點:①對愛情的追求都大膽直率。

        ②感情真摯熱烈。

        ③風格樸實、清新。

        ④都采用了重章復唱的手法。

        七、布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查找資料,看看《詩經》中還有哪些詩歌大家比較熟悉,把其中的經典詩句摘抄下來,并把它介紹給自己的同學。

      《靜女》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詩經》的基本知識,積累字詞,理解詩歌的含義并能熟練背誦這首詩歌。

        2、過程與方法:理解文中主人公的感情變化,分析把握詩歌中的人物形象;掌握《靜女》的表現手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培養熱愛祖國優秀文化的感情,吸收有益的成份。

        教學重點

        理清詩歌的敘事情節,分析把握詩歌當中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學會比較分析,學習《靜女》的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

        朗讀法、點撥法、討論法

        教學準備

        教師查閱資料,制作課件,布置任務單;學生課前預習,搜集資料,完成預習任務。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

        詩意導入

        由荷爾德林的詩“世界充滿勞績,而人卻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為導入,引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學生感受詩歌魅力,走進《詩經》。

        詩意導入,渲染詩歌魅力。

        引發學生情感共鳴,激發學習欲望。

        活動一:

        溫故知新走進《詩經》

        1、《詩經》,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現存詩305篇。

        2、按表現內容,《詩經》分為“風”“雅”“頌”三大類。

        3、《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學生回顧《詩經》常識。

        普及《詩經》知識點。

        讓學生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

        活動二:

        誦讀涵詠

        感知詩意

        1聽范讀、學生自由朗讀

        2、字音、字義、通假字講解

        3、全詩梳理

        理解字詞,疏通詩歌大意。

        教師明確知識要點

        讓學生了解《靜女》的基本內容。

        活動三:

        品讀鑒賞

        探尋詩情

        1、《靜女》描繪了幾個鏡頭?

        明確:相約、相贈、相悅

        2、《靜女》刻畫了男、女主人公怎樣的形象?

        明確:女子:嫻靜美麗、活潑可愛……

        男子:憨厚淳樸、癡情有愛……

        3、《靜女》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

        明確:(1)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2)細節和心理描寫;

        (3)重章疊句的表現手法。

        4、歸納主旨

        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深入探討理解《靜女》,探尋詩情。

        教師點撥引導,讓學生深入理解《靜女》

        讓學生走進《靜女》,真正感受詩歌。

        活動四:

        拓展延伸

        比較鑒賞

        《詩經》中的愛情戀歌

        1、《詩經·周南·關雎》

        2、《詩經·秦風·蒹葭》

        3、《詩經·鄭風·子衿》

        全詩總結

        學生賞析詩經中關于愛情的經典詩歌。

        教師點撥指導

        讓學生感受愛情的美好,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課后作業

        用最精彩的語言改編《靜女》,形式、文體不限。

        學生獨立完成作業。

        教師課后點評

        深化學生對詩歌的理解

        板書

        情人相約圖

        靜女情人相贈圖

        情人相悅圖

        教后反思

      《靜女》教案 篇3

        一、知識與技能

        1、了解關于《詩經》的文學常識。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受《靜女》的感情基調:男女主人公純真、熱烈的愛情。

        3、通過《靜女》的學習,掌握《詩經》“賦”的表現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

        二、過程與方法:

        有感情地反復朗讀課文,體會、感受《靜女》的感情基調,通過《靜女》的學習,掌握《詩經》“賦”的表現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分析、再現藝術形象。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靜女》蘊含的感情,所表達的愛情共性。

        《靜女》的朗讀技巧。

        教學難點:

        《詩經》的藝術特色。

        《靜女》人物藝術形象的把握。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新課導入:

        回顧第一單元所學內容,導入新單元,介紹《詩經》。

        二、《詩經》概況

        《詩經》,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離騷》,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

        (一)《詩經》的編纂者

        孔子刪詩說、王者采詩說、周朝太師編定

        (二)《詩經》的分類:

        1、體例分類 《詩經》所錄,均為曾經入樂的歌詞。《詩經》的體例是按照音樂性質的不同來劃分的 , 分為風 、 雅、頌三類。《風》詩是從周南、召南、邶、鄘、衛、王、鄭、齊、魏、唐、秦、陳、檜、曹、豳等15個地區采集上來的土風歌謠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即朝廷之樂,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音樂 ,大部分為貴族的作品, 即所謂正聲雅樂 。《雅》詩是宮廷宴享或朝會時的樂歌,按音樂的不同又分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貴族文人的作品。③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和史詩,內容多是歌頌祖先的功業的。《頌》詩又分為《周頌》31篇,《魯頌》4篇 ,《商頌》5篇 ,共40篇 。全部是貴族文人的作品。

        2、從內容上劃分:祭祖頌歌和周族史詩、農事詩、燕饗詩、 怨刺詩、 戰爭徭役詩、 婚姻

        愛情詩(老師關鍵字詞板書)

        (二)《詩經》的藝術特點

        1、賦比興(表現手法)

        2、《詩經》的句式

        《詩經》的句式,以四言為主,四句獨立成章,其間雜有二言至八言不等。 二節拍的四言句帶有很強的節奏感,是構成《詩經》整齊韻律的基本單位。四字句節奏鮮明而略顯短促,重章疊句和雙聲疊韻讀來又顯得回環往復,節奏舒卷徐 緩。《詩經》重章疊句的復沓結構,不僅便于圍繞同一旋律反復詠唱,而且在意義表達和修辭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課時

        一、課文導入:

        愛情是人類最真摯的情感,也是文學史上永恒的母題。我們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關雎》)來表達男子對女子真摯、熱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詩經?子衿》) 來表達男子對女子刻骨銘心的思念; 以及“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 蒹葭》),那是指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迷惘的愁情恰似蒼茫的秋水,蕭瑟的蘆葦。 今天我們來學習其中的一首——《邶風?靜女》(板書)

        二、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糾正、強調個別字詞的讀音。

        姝 (shū) 俟 (sì) 見 (xiàn) 蜘躕/躇(chí chú)孌(luán) 貽(yí) 彤(tóng)管 煒(wěi)懌(yì) 歸(kuì)荑(tí)洵(xún)

        三、全班朗讀(強調節奏、感情基調的把握)

        四、老師范讀。

        五、全班再齊讀一次,用3~5分鐘背誦全詩。

        六、具體講解(采用提問教法):

        第一章: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板書:見面前,約會的場景)

        1、這一章主要描寫什么?哪些字詞交待地點人物?

        男女戀人約會的場景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城墻上的角樓)

        2、“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刻畫出男女主人公怎樣的形象?

        愛,通“薆”,揚雄《方言》:“薆,謂薆蔽也。”

        少女天真活潑、調皮可愛的情態、“我”的憨厚、真誠以及未見戀人的焦灼、憂慮的心情

        第二章: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頂真:前一句的結尾詞語緊接著作為后一句的開頭詞語的那種首尾相“頂”的格式,又叫“連珠”、“蟬聯”。

        表達作用:結構嚴密、上下銜接、語勢貫通,音律優美(板書)

        這一章描寫男女戀人見面后的情景。

        “彤管”作用如何?這一章表達“我”對少女怎樣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贊嘆管簫之美,實際上是贊嘆“靜女”之美。這表現了“我”對“靜女”的愛戀。

        第三章: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頂真)。

        這一章繼續描寫兩人見面后的情景。

        1、“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為何“我”覺得它“美且異”?

        愛屋及烏,凸現單純的愛戀之情。

        板書:“彤管”“荑”的雙關作用,

        總結:

        1、這首詩描寫了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約會時極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極富寫實性;

        2、只言片語,卻細膩、傳神地描繪了人物的感情變化:“我”從“搔首踟躕”,焦慮異常到“說懌女美”,愛不釋手;

        3、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可愛的少女和一個憨厚、癡情的少年的形象。

        七、介紹新詩:

        著名學者余冠英先生對此詩曾作了極為達情傳神的今譯,現抄錄如下供你參考:幽靜的姑娘撩人愛,約我城角樓上來。暗里躲著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撓腮。

        幽靜的姑娘長得俏,送我一把紅管草。我愛你紅草顏色鮮,我愛你紅草顏色好。牧場嫩草為我采,我愛草兒美得怪。不是你草兒美得怪,打從美人手里來。

        虛詞積累:

        18個: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為、焉、也、以、因、于、與、則、者、之

        其:①第三人稱代詞。表示領有,作定語。相當于他(她、它、他們、她們、它們)的,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靈公》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左傳?莊公十年》

        ②指示代詞,相當于這,那。例:

        有蔣氏者,專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說》

        又,其中的。例:

        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莊子?山木》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石鐘山記》

        ③句中語氣詞,表示揣測、反問、命令等。例:

        微管仲,吾其被發左祍矣。——《論語?憲問》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左傳?僖公十年》

        始作俑者,其無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④形容詞詞頭。例:

        北風其涼,雨雪其雱。——《詩經?邶風?北風》

        于:

        在文言文中,“于”最重要的用法就是介詞用法。但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其意義是不同的。如果“于”字在一個短語或句中前邊是動詞,后邊是名詞(這個名詞是地名)則此時為“在”、“到”的意思。“游于三輔”、“舍于其址”;如果在一個短語或句中前邊是動詞,后邊是表示人名的名詞,此時句中的“于”是“向”、“對”的用法。“言于孫權”,“趙氏求救于齊”;如果“于”的前面是形容詞,他往往又是“比”的意思,如“王若知此,則無望民之多于臨國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值得注意的是,“于”用作介詞時,還可以作為被動句的形態標志,引進動作行為的施事。如:

        郄克傷于矢,流血及屨。——《左傳?成公二年》

        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八、實踐活動:表演

        具體要求:一人旁白,兩人(一男生一女生)表演

        根據詩歌內容,認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態及心理活動。

        九、布置作業:

        1、 回答課后問題

        2、 背誦課文

        3、預習《氓》

        附:課堂擴展(第一課時)

        ※ 《詩經?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 《詩經》中賦、比、興的解釋,從來就有很多說法,這里,我們只引用朱熹的話加以說明: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鋪敘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聯想

        用今天的話說:“賦”就是直接敘事、刻畫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興”就是起頭,即先說別的事物,以引出詩人要說的事物。賦、比、興都是詩人用以構筑詩的藝術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說來,雖某些詩側重用賦、或比、或興,而多數則是交互運用。

        德國藝術大家溫克爾曼曾經贊嘆古希臘藝術的魅力在于 “ 高貴的單純,靜穆的偉大 ” 。馬克思也說,希臘藝術的魅力在于它是人類童年時期的產物,而童年一去不復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靜女》教案 篇4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語文教學新課標。新課程大力倡導自主探究與合作學習有機整合的學習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常的每節課的教學中能夠做到合理安排、認真組織,把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相結合,以生為主,豐富課堂教育教學內容。二、教學背景分析  (一)學生分析:我所教的班級分屬一、二層次,在語文學習上差距不是很明顯。他們已經逐漸適應了高中生活,也適應了高中老師的講課方式,作為受教育者,容易進入客體意識,所以要重點培養他們的主體意識,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成為課堂的主體。在認識水平上,高一的學生能運用頭腦,對感性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上升到理性的認識,比較貼近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隨著學生知識面的拓展,他們不再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所以老師要有效地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的見解。(二)教學方式及手段:主要采用師生互動式,通過提問及討論形成有效的課堂互動。(三)所遇到的問題:主要是對所搜集的資料進行整理、提煉方面,所以我通過不斷地思考以及向其他教師請教來解決了這個問題。 三、本課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目標知識和能力目標: 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和“其”、“有”的用法。 情感目標: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品味詩歌細節描寫的藝術效果。 教學方法以情景教學法為主,教師用幽雅的音樂,用優美的語言營造詩情畫意的詩意氛圍。課堂上采取逐層深入的教學法,同時注意新舊知識的勾連和對比,讓學生在深入掌握本課知識的同時,對《詩經》中其它知識也有整體的把握。四、教學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一)導入1、由荷爾德林的詩“世界充滿勞績,而人卻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為導入,這句話說出了人類生活的一種心態、心境,不管身體多么勞累,人類總要詩意地棲居,就像我們的祖先,雖然生活艱辛,確能夠詩意地生活,以歌舞為伴,從而創造出了被后人稱為“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2、導出《詩經》后,通過對學生進行提問完成對《詩經》知識的復習。學生需要掌握的《詩經》知識包括:《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它包括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500多年間的詩歌共305篇,所以又被稱為《詩三百》或《三百篇》。3、對《詩經》中的愛情詩有一個簡單的介紹,從而引出學生初中時期學過的《詩經》中的愛情詩:從《詩經》開始,民間情歌成為詩歌的重要載體,《詩經》中的愛情詩熱烈而奔放,清新而純凈,是心與心的交流,是情與情的碰撞。之后通過對同學的提問讓同學回答出初中時學過的《關雎》和《兼葭》,引出本課要學習的《詩經》中的另一首愛情詩《靜女》。同學齊讀:關 關 雎 鳩,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子 好 逑……—— 以雌雄二鳥和鳴起興,表達男子對女子真摯、熱烈的追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迷惘的感情恰似蒼茫的秋水、蕭瑟的蘆葦。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男子對女子刻骨銘心的思念,以至度日如年精神恍惚。 (二)預習檢測:《靜女》中重點字詞的解析俟:(sì )等待。        孌(luán  ):美好。        懌(yì):喜愛。    荑(tí  ):茅草芽。   洵(xún  ):誠然,實在。其:形容詞詞頭,無實義。  有:形容詞詞頭,無實義。  “說”通“悅”。   “歸”通“饋”,贈送。  (三)文本解析1、文意疏通:(1)通過對重點字詞的提問完成對文意的疏通。

        邶風·靜女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其:形容詞詞頭。姝:美麗。俟:等候。城隅:城上的角樓。愛:隱藏,遮掩。見:出現。踟躕:心里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孌:美好。彤管:紅色的管簫。管,也有人說是茅草。有:形容詞詞頭。煒:鮮明有光的樣子。說懌:喜愛。歸荑:贈送荑草。洵:的確,確實。匪:通“非”。貽:贈送。(2)按照“信、達、雅”的要求對全詩進行翻譯。靜女多么美麗啊,在城角等我。但你卻藏起來不見我,急得我抓耳撓腮。靜女多么美好啊,贈給我彤管。彤管顏色鮮亮,喜歡你的美麗。你從野外采來荑草送給我,這荑草真是美麗而且與眾不同。并不是荑草本身美麗,而是因為是美人贈送的。2、對全詩的整體把握,通過對學生的提問實現。以誰的角度寫?           青年男子在什么環境下所寫?       苦苦等待的時刻寫出什么情感?           互相傾心采用什么手法?           “賦”3、分節對文本解析:(1)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請同學為這一小節加小標題:男子贈物思考:在等不到情人的時候, 《氓》 和《靜女》中主人公的反應有沒有相似的地方?從中可見他們對愛情的態度怎樣?由同學討論得出結論。同是盼望著約會中遲到的戀人,《靜女》中的男子是“搔首踟躕”,焦急和煩躁全然沒有掩飾,而《氓》中的姑娘卻“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抑制不住的眼淚泄露了深埋心底的愛情。 關于細節描寫:(女子)愛而不見,(男子)搔首踟躕。細節描寫的表達效果:刻畫人物形象:女子,調皮;男子,急躁。表達思想感情:熱戀中男女真切、自然的感情(2)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關于贈物的例子之一: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思考:靜女兩次贈物,男子更喜歡哪一個?為什么?第一次:彤管    說懌女美    外在美 第二次:荑草    洵美且異    內涵美荑草是靜女跋涉遠處郊野親手采來的,物賤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之“折梅逢驛使,贈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達。并且這初生的潔白荑草恰似他們的愛情,純潔、高尚。(3)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延伸: 手如柔荑:荑,嫩芽去皮后潔白細軟,所以用來比喻女子的手。(4)對靜女和男主人公的形象進行總結,讓同學通過詩中的正面和側面描寫總結得出,從而加深對全詩內容的理解。靜女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愛而不見      貽我彤管      自牧歸荑       天真活潑、  調皮可愛       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愛情靜女其姝    靜女其孌              嫻靜、美好男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形象呢?搔首踟躕              憨厚、可愛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傾慕、贊美  洵美且異              真誠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愛屋及烏(5)請同學齊讀《詩經》中其它的愛情詩,對《詩經》中的愛情詩進行整體的感知。《詩經》愛情詩集錦:

        詩經·國風·周南·關 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詩經·國風·鄭風·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揚婉兮。邂逅相遇,適我愿兮。

        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揚。邂逅相遇,與子偕臧。

        詩經·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詩經·國風·鄭風·狡童

        彼狡童兮,不與我言兮。維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

        詩經·國風·鄭風·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豈無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詩經·國風·鄭風·出其東門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雖則如云。匪我思存。縞衣綦巾,聊樂我員。

        詩經·國風·陳風·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

        詩經·國風·王風·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6)對《詩經》中的愛情詩進行總結,請同學齊讀。《詩經》中的這類愛情詩,展示給我們的是人類美好的情感世界。這里沒有世俗的偏見,有的只是個體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這種淳樸、自然、浪漫的平等愛情,是漢以后愛情詩的矯揉造作所不能比擬的。這種浪漫與明媚的愛情,如山野中不敗的鮮花,雖然充滿野性,但卻像營養著生命的空氣一樣,培育著生活和情愫,塑造著生命的精神。《詩經》中描寫的愛情,絕無半點禮教和貞潔觀念的束縛,沒有摻雜任何世俗功利的考慮,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純真的人類美好情感的謳歌。《詩經》是中國唯一一部脫去了脂粉與俗氣的情愛文學圣典。作為民族青春時代的自由生活經歷的真實記錄,《詩經》愛情詩昭示后人,要擺脫“非人”的鐐銬,回到人之所以為人的真實境界,就必須贏得主體精神的自由,而這也正是《詩經》這部古老經典具有不朽文化價值的根源所在。五、學習效果評價設計 對學習效果的評價我主要采取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及個別訪談實現的,通過調查,我了解到學生對這節課的反應很好,所以我也感到非常欣慰。回顧這一節課的教學,我采用的是逐層深入的教學法,同時非常注意前后知識的勾連,讓同學們能真正做到舉一反三,對知識進行徹底、有效的掌握。回顧我的這節課,優點主要是:1、板書設計精當。2、教學環節緊湊、完整。3、師生互動好,課堂氣氛活躍。4、能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的聯系、比較。但同時我也反思自己的缺點,主要是沒有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更加深入的引導和分析,急于敢教學進度。以后一定要克服這樣的問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以后我一定要更加努力,講好每一堂課!

      《靜女》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能力目標:了解《詩經》的基本知識, 培養理解賦、比、興的表現手 法在《詩經》中的作用的能力。

        2. 情感目標:讓學生通過誦讀,激發學習古詩文的興趣,培養對祖國傳統文化 的熱愛之情,提高文化素養。

        教學重難點 重點:

        1.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誦讀方法,讀出詩歌鮮明的節奏、優美的旋律,感受詩歌表現的情感。

        2.分析詩中的重章疊句手法。

        難點: 通過分析《靜女》中賦、比、興的用法,理解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教學方法:誦讀吟詠法、講授法、討論法。

        課前準備

        1.朗讀詩歌,疏通字詞的讀音,認真思考課后練習。

        2.查詢有關《詩經》的知識,如作者、作品、評價性的文章。

        3.查找有關表達愛情和思家之情的詩歌、故事、樂曲。

        以上三個預習作業,讓學生在個人查詢、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進行交流。

        教學步驟

        導入新課

        在流行歌當中現在愛情大多是通過歌唱出來的,如“愛你沒商量”、“死了都...要愛”等等。同樣是愛情,在不同的時代就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來表達男子對女子真摯、熱烈的追求; 也用“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來表達男子對女子刻骨銘心的思念。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關于愛情的古老詩歌,就是選自《詩經》的《靜女》。

        二.《詩經》介紹

        說起《詩經》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現在,老師要以小組比賽的形式來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1.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的名稱是什么?(《詩經》)

        2.它收錄的是哪個時代的作品?距現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3000年的歷史。)

        3.一共收錄了多少篇詩歌?(305篇。)

        4.這些詩歌是怎么分類的? (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民歌;雅:宮廷樂歌;頌:祭祀樂歌。)

        5.這些詩的作者是誰?為什么? 提示:沒有明確的作者,當時并沒有專業作家或詩人。 三.課文解讀

        1.檢查學生朗讀情況,糾正字音:

        踟躕.(chí chú) 姝. (shū) 俟. (sì) 彤.(tóng)管. 煒.(wěi) 洵.(xún) 歸.(kuì)荑.(tí) 說懌.(yì) 孌.(luán) (播放PPT)

        2.教師范讀,指導朗讀的節奏: 提示:朗讀的節奏為二二式,咬準字音。例如: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3.學生每四人組成一個小組,自由朗讀課文,并完成以下任務:

        (1)這首詩歌敘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可以分為幾層?

        (2)從朗讀中你發現這首詩歌的特點是什么?

        (3)讀了這首詩歌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個故事或一首歌或一幅畫或一首相近的詩等等。 (4)有不懂的問題,可提出并共同探討。

        4.檢查自讀效果。在此基礎上師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點:

        (1)通假字 “愛”通“薆”:隱藏 “說”通“悅”:喜愛 “女”通“汝”:你的 “匪”通“非”:不是 “見”通“現”:出現 “歸”通“饋”:饋贈

        (2)邊翻譯全詩,邊初步整體了解詩歌的內容。 全詩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第一章,寫男子和心上人約好在城墻的角落見面,趕到了約會地點,卻沒見到美麗的女子,等待是一種幸福,等待更是一種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撓腮,不住徘徊。“搔首踟躕”讓人聯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樣子,一個癡情的、熱戀中的主人公形象躍然紙上。 第二章,寫男子在等待中想起女子是那么漂亮,她送給我的“彤管”那么好看,熠熠發光,令人愛不釋手,寫出男子喜愛女子的美麗。 第三章,寫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給他的荑草,既好看又奇異,因為是女子從遠處郊野親手采來贈送給他的,所以格外地喜愛,寫出男子對女子誠摯的愛戀。 三.歸納主題

        1.提問:這首詩的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明確:這首詩描寫了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約會時極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極富寫實性,只言片語,卻細膩、傳神地描繪了人物的感情變化:“我”從“搔首踟躕”,焦慮異常到“說懌女美”,愛不釋手。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可愛的少女和 一個憨厚、癡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他們之間純真健康的愛情,表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內心的樸實愿望,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們生活中真實感受到的,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和生活情趣。抒發的感情熱誠真摯、純潔樸實,全無庸俗虛偽之態,有一種發自內心的純真之美。

        四.人物形象分析

        ⑶ 男女青年的形象是怎么樣的呢?通過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來? 男:憨厚、癡情。“騷首踟躕”(憨厚、真誠以及見面前的焦灼、憂慮)、“說懌女美”“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癡情)。 女:美麗、調皮、可愛。“靜女其姝““靜女其孌”、“愛而不見”、“貽我彤管”“自牧歸荑”。

        五.布置作業

        把本首詩改寫成現代詩歌

        附板書設計:

        靜女 靜女:美麗、活潑、俏皮、熱情

        n男子:憨厚、真誠、樸實

        語言——押韻、雙關、重章疊句 妙言

      《靜女》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本詩是《中職語文(基礎模塊)上冊》漫步古詩苑單元中的第一首必學詩歌,并且為語文抽考口語表達考試題目之一。單元教學要求我們可以采用多種方式,或高聲吟哦,或評點批注,或比較鑒別,進行個性化閱讀賞析,并且在閱讀中引導學生帶著現代人的眼光進行感悟,從而充分感受古詩的語言美、情感美、思想美。

        【教學對象】:

        三中聯辦二·二班

        【教學內容】:

        《靜女》(語文基礎模塊、上冊漫步古詩苑單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

        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詩經》的表現手法和《靜女》頂真、雙關的修辭方法。情感與態度目標:想象三次約會的情景,使學生體會到少年的純真和癡情。

        【教學重點】:

        學習《詩經》的有關常識。能夠準確地誦讀本詩,通過閱讀注釋來自己翻譯課文,并注意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教學難點】:

        理解作品的藝術特色。引導學生用現代人的眼光審視純真、熱烈的愛情,激發學生的深層次思考。

        【授課學時】:

        1學時

        【教學方法】:

        講授法、誦讀法、提問引導法、比較法

        課前準備

        1、朗讀詩歌,疏通字詞的讀音,認真思考課后練習。

        2、查詢有關《詩經》的知識,如作者、作品、評價性的文章。

        3、查找有關表達愛情和思家之情的詩歌、故事、樂曲。

        以上三個預習作業,讓學生在個人查詢、小組交流的基礎上,全班進行交流。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多媒體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提起古詩學習,大家都會感覺枯燥乏味,今天,老師首先請大家聽一首鄧麗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師生一起聽歌)這首歌優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詞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如夢如幻的詩境里。但是你們知道嗎,這首歌的歌詞是臺灣省著名女作家瓊瑤根據《詩經》當中的一首詩改編而來的。說起《詩經》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現在,老師要以小組比賽的形式來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了——小組以搶答的方式回答問題。

        1、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的名稱是什么?(《詩經》)

        2、它收錄的是哪個時代的作品?距現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3000年的歷史。)

        3、一共收錄了多少篇詩歌?(305篇。)

        4、這些詩歌是怎么分類的?

        (分“風”“雅”“頌”三部分)

        (風:民歌;雅:宮廷樂歌;頌:祭祀樂歌。)

        5、《詩經》的表現手法有?賦、比、興。

        (1)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鋪陳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聯想

        二、學習課文

        愛情是人類最真摯的情感,也是文學永恒的主題。現在的愛情大多是通過歌唱出來的,如“愛你沒商量”、“死了都要愛”等等。同樣是愛情,在不同的時代就有著不同的表達方式,我們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來表達男子對女子真摯、熱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來表達男子對女子刻骨銘心的思念。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關于愛情的古老詩歌,就是選自《詩經》的《靜女》。

        (一)請一位學生朗讀課文,檢查預習情況,糾正、強調個別字詞的讀音。

        姝(shū)、俟(sì)、見(xiàn)、踟躕(chí chú)、孌(luán)、貽(yí)、彤(tóng)、管煒(wěi)、懌(yì)、歸(kuì)、荑(tí)、洵(xún)

        (二)全班朗讀(強調節奏、感情基調的把握)

        (三)具體講解(采用提問教法):

        第一章: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板書:“境美”中:俟我城隅)

        1、這一章主要描寫什么?哪些字詞交待地點人物?

        男女戀人約會的場景“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城墻上的角樓)

        (板書:“境美”中:俟我城隅)

        2、“愛而不見,搔首踟躕”刻畫出男女主人公怎樣的形象?

        愛,通“薆”,揚雄《方言》:“薆,謂薆蔽也。”

        少女天真活潑、調皮可愛的情態。“我”的憨厚、真誠以及未見戀人的焦灼、憂慮的心情。(板書:“人美”中:靜女:美麗、活潑、俏皮、熱情。男子:憨厚、真誠、樸實)

        第二章: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頂真:前一句的結尾詞語緊接著作為后一句的開頭詞語的那種首尾相“頂”的格式,又叫“連珠”、“蟬聯”。

        表達作用:結構嚴密、上下銜接、語勢貫通,音律優美(板書:“語言美”中:頂真)

        這一章描寫男女戀人見面后的情景。(板書:“境美”中:貽我彤管)

        1、“彤管”作用如何?這一章表達“我”對少女怎樣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贊嘆管簫之美,實際上是贊嘆“靜女”之美。這表現了“我”對“靜女”的.愛戀。文中的“汝”既指“彤管”又指的是“靜女”,一語雙關。

        雙關: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利用詞的多義和同音的條件,有意使語句具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這種修辭手法叫做雙關。雙關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給人以深刻印象。(板書:“語言美”中:雙關)

        第三章: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頂真)。

        這一章繼續描寫兩人見面后的情景。(板書:“境美”中:自牧歸荑)

        1、“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為何“我”覺得它“美且異”?

        愛屋及烏,凸現單純的愛戀之情。

        2、靜女送給男子兩樣什么禮物?你認為他更喜歡哪樣禮物?

        “彤管”和“荑”。更喜歡“荑”。因為荑草是靜女自郊外親手采摘送給男子的,包含了靜女對男子深深的情意。正所謂“千里送鵝毛禮輕人意重”說得就是如此。這也表現了男子對女子的情意真摯、熱烈、專一。

        (板書:“情美”中:真摯、熱烈、專一)

        三、誦讀體會,探究藝術特色。

        1、反復誦讀“靜女其姝??靜女其孌??”,你有什么發現?詩歌為什么要反復地吟唱?

        這兩首詩的部分內容反復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達的意思也很相似,這種藝術手法叫“重章疊句”。通過反復的吟詠,能造成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有助于淋漓盡致地表達出詩歌的思想感情。(板書:“語言美”中:重章疊句)

        2、通過人、物、情的巧妙融合,表現男子純真、熱烈的愛情。詩人通過喜愛情人的贈物之美,來喜愛情人的美麗,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贈物之上,這種寫法很新穎。

        四、拓展訓練,比較閱讀。

        《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②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③,在城闕④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注釋〕①衿——衣領。青衿是周代學子的服裝。 ②嗣——傳送,給予。

        ③挑、達——形容走來走去的情狀。 ④闕——古代城門上的樓。

        比較《邶風?靜女》和《鄭風?子衿》的異同。

        不同點:①角度不同:《靜女》是從男子角度描寫愛情生活;《子衿》是從女子角度抒發相思之情。

        ②情節不同:《靜女》寫青年男女的約會;《子衿》寫女子在城樓上盼望戀人。

        ③基調不同:《靜女》調皮可愛,充滿歡樂;《子衿》纏綿悱惻,哀婉傷感。

        ④寫法不同:《靜女》主要通過表情神態刻畫人物;《子衿》主要通過內心獨白刻畫人物。共同點:①對愛情的追求都大膽直率。

        ②感情真摯熱烈。

        ③風格樸實、清新。

        ④都采用了重章復唱的手法。

        五、本課小結

        全詩采取男子的視角、追憶的口吻,描寫了三次約會的情景,極富生活情趣;雖只言片語,卻細膩傳神地再現了一對青年男女的純真、熱烈的愛情,雖已過去兩千多年,卻也依然打動著在場的每一位。

        六、作業布置。

        1、回答課后問題,完成練習冊習題。

        2、歸納詩中通假字,并解釋。

        3、背誦課文

        4、查找有關表達愛情和思家之情的詩歌、故事、樂曲。把《靜女》改變成一出小話劇,并自導自演。

      《靜女》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靜女》是省編《語文》第二冊第一單元“構筑情感的驛站”專題中一篇精讀課文。是本單元既《我的母親》偉大親情熏陶之后,對學生進行美好愛情感染的又一力作,本課在單元中起承前啟后作用。

        《靜女》描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約會的情景,生動的刻畫了男女主人公美好的藝術形象,歌頌了他們淳樸真摯的愛情,是一首民間情歌,全詩構思精巧,語言簡練,人物形象刻畫生動,充滿愉悅的生活情趣。

        所以,鑒于以上分析,我將教學重點、難點制定如下:指導學生在誦讀中,讀出節奏,讀出形象,讀出感情,陶冶情操,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發揮聯想與想象編、演、鑒賞詩歌,初步領會《詩經》的藝術特點。

        設計意圖是是想提高學生分析鑒賞古詩的能力,并在鑒賞中豐富他們的情感世界,使他們成為一個有情有義的人。

        二、教學目標

        在對教材進行了詳細的解析后,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該課的特點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在誦讀練習中,理清思路,分析形象,初步領會《詩經》的藝術特點(重點)。

        2、能力目標:培養學生發揮聯想想象,進行再創作的能力(難點)。

        3、德育目標: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這個三維教學目標的制定,使學生不再停留在詩歌淺顯的朗讀上,而是在教師的引導下,激發學生,發揮聯想、想象,對詩歌進行再創作,與詩歌進行深入對話,陶冶情操。

        三、教法與學法

        一堂好課,不僅要有鮮明的教學目標,更重要的是要有適合學生的教法和學法。

        根據新教學大綱:“要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探究。要重視師生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的要求,我決定采用參與式課堂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一方面利用學習導向單引導學生誦讀詩文、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積累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通過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分組展示,提高學生的分析鑒賞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探究精神,進一步調動學生的自我表現能力。具體方法是1用指導誦讀法指導學生讀出詩的節奏和韻律,讀懂內容,讀出感情,讀出自己的個性體驗。完成教學重點2。改編創作法堅持詩歌藝術鑒賞離不開聯想和想象的再創作,指導學生對詩歌內容進行想象補白,豐富詩歌意蘊,完成難點教學。

        在此教法指導下,引導學生運用如下學法:

        1、誦讀體悟:以誦讀為一條主線,在讀中學,在讀中品,在讀中悟,以誦讀為橋梁走近文本,幫助學生摸索詩歌學習的規律,積累詩歌學習的經驗。

        2、聯想擴展,通過詩歌改編,情景展示,補充詩歌空白,培養自己再創作能力。

        我想這樣教與學理念的合理應用,一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學過程

        在有了明確的教學目標、教法學法的指導下,本著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我想把本課的教學過程設計為導入、新授、練習、小結、布置作業五大環節。

        (一)導入

        多媒體出示詩句,教師伴隨輕柔的音樂,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來喚醒學生初中學過的《詩經》印象。再用媒體出示《詩經》文學常識填空,(同學齊答)溫故舊知,一組約會圖片引出《靜女》課題。

        以這樣的形式導入,既使新舊知識有機銜接,又營造了濃郁的詩歌學習氛圍,使學生很快投入到詩歌情境教學中。

        (二)新授

        針對本詩,篇章短小,語言凝練含蓄,極富跳躍性,審美想象空間豐富的特點,我設計“一讀、二編、三演的三個環節完成新授任務,具體分析如下:

        一讀: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古詩歌學習,讀是關鍵,所以,導入新課后,我安排學生進入各式各樣的誦讀詩歌環節,指導學生掌握各種讀法,由易到難,分別是:

        1、誦讀—讀出節奏:通過先讓學生聽范讀,再跟讀,練習讀等環節,使學生達到讀準字音,讀出通假字,讀出語調,讀出節奏韻律,讀出感情的效果。

        【意圖】聽范讀,再跟讀,練習讀的誦讀訓練,有利于學生獲得對詩歌的最直觀的印象和認識,激發起自己誦讀的欲望,為下品讀服務

        2、品讀—讀出內容、形象,藝術美

        誦讀結束后,我將進行品讀賞析階段。這是本節課的重點。為了充分調動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盡量讓基礎差的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我設計由簡入難,環環相扣的四個問題。①《靜女》講了一個什么故事?有那幾個場景?此問題意在理清詩歌內容,學生通過閱讀提示可以找到答案,比較簡單,場景概括需要小組交流,合作解決,旨在培養學生提煉概括的能力②找出詩中描寫男女青年神態的詩句,這一問題比較直接,學生可以從詩中直接找到答案③從這些詩句中分析男女青年藝術形象?這個問題也是訓練學生提煉概括語言的能力,可以通過分組討論,合作解決,為下一步分析詩歌藝術手法打好基礎。④在表現男青年的形象的時候采用了什么手法?這一問題的設置主要是引導學生體會《靜女》中對比,雙關的創作手法。最后這一問題有難度,除了小組合作外,還需要教師做適當的引導和啟發。(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進行板書)相信通過這四個問題的解決,學生可以很好的完成認知目標。

        3、悟讀—陶冶情操

        小伙子對姑娘所贈的兩件禮物是如何贊美的?在小伙子心中,彤管與荑草哪個更重要?

        【意圖】在品讀的基礎上,設置該問題意在使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交流理解為什么在小伙子心中荑草更貴重,因為是姑娘親自采摘的,也折射出男女主人翁彼此是真誠相愛,心心相映,他們的愛情是建立在重情輕利基礎上,淳樸真摯的愛情。教師趁機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完成德育目標。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起啟發、引導,點撥作用。

        二編

        要欣賞詩,必須運用想象,而想象又不是無根據地讓思維馳騁,只有抓住典型情節,才可以創造出自己的形象。請你根據《靜女》中的“愛而不現”及睹物思情的典型情節進行大膽想象,改寫成情景劇、小故事、白話詩和歌詞,注意抓住特定的情景進行合理想象。

        具體做法是:先把學生分成四組—戲劇組,故事組,白話詩組,歌詞組,再對各組的`創作風格提出不同要求。教師參與各小組創作,交流,把握方向。注意這一環節在課前預習學案中應作練習要求,課堂只是組內交流,合作整理。

        【意圖】《詩經》中的詩對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難理解,因此,如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就成為上好課的關鍵。所以我設計改編詩歌這一環節,既輕松地鞏固了上面“讀、譯、析、賞”的所有教學任務,又訓練了學生發揮想象聯想進行再創作的能力,同時更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一舉兩得。

        三演

        各小組改編后,由每小組推選出一篇佳作上臺交流。

        意圖: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能夠有自己獨立的見解,有朦朧的情感體驗,也樂于展現自我。但主動學習能力差,通過此環節激發保護學習興趣,幫助輕松掌握知識,為終生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整個教學過程,我將始終以“我參與,我精彩”的思想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評比加分制,評選課堂之星和優勝小組,激勵每個學生的參與熱情。

        (三)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鞏固學生的背誦,實際上通過上面的一讀,二編,三演,大多數學生能背誦全詩了。通過這一環節,意在幫助學生及時鞏固,加深記憶防止遺忘。再次體現詩歌教學“三分詩,七分讀”的特點。并使學生在全班齊背中再次體會詩歌的韻律美,節奏美。

        (四)課堂小結

        接下來,是課堂小結部分,我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或課文里的話說說,學完《靜女》后有什么收獲,加深學生對《詩經》的學習熱情,再次概括出本文的教學重難點。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設計。

        (五)作業布置

        本著重視基礎、提高能力、滲透德育的思想,我想設計這樣的作業:

        必做:完成改編詩歌環節,形成文字材料,寫作文本上。

        選做:查找資料,制作一張《詩經》資料卡,并給大家推薦一首《詩經》中你喜歡的作品。

        六、板書設計

        靜女

        相俟

        相見

        hen

        相悅

        淳樸

        真摯

        熱烈癡情

        淳樸憨厚

        男子

        靜女

        美麗活潑

        伶俐俏皮

        這個板書設計堅持“提綱挈領,突出重點”的原則,便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

        我的課就說到這里,不當之處,請評委、老師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靜女》教案 篇8

        學生分析:一般特征:高一學生處在十六七歲的花季年齡,對于愛情已有朦朧的感知,學習時會有相應的感受。入門能力:高中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審美力,能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節跳躍、人物朦朧的詩歌;由于《詩經》年代久遠,閱讀上會有一定困難,幸好詩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釋應能掃除字詞障礙。學習風格:學生對于愛情的話題會有發表意見的熱情,所以本課的學習不宜教師講授,而用討論法來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詩歌特點。

        教學目標:

        一、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設置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欲望;2、欣賞純潔健康的愛情。

        三、知識與技能

        1、掌握《詩經》的基本知識;

        2、積累文言字詞;

        3、理解詩歌的主旨,讀懂人物形象;

        4、了解重章疊句的表達效果和詩歌敘事的跳躍性。

        二、過程與方法

        1、朗讀感知課文;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3、在探究中了解“詩無達詁”的詩歌特點。

        教學重點: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詩歌;

        教學難點:理解詩歌情節的跳躍性和從多角度去理解詩歌。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經》;梳理文意。

        1、 介紹《詩經》。(略)

        2、 聽朗讀,糾正字詞讀音。

        3、 據課文注解梳理文意。

        4、 請學生整理字詞。

        再朗讀課文,鞏固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從哪些詩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

        1、探討男主角的形象。學生討論交流。

        (參考:“搔首踟躕”, 心急難耐,又無計可施,是個憨厚淳樸的小伙子。

        “說懌女美”“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是個癡情的小伙子。)

        2、探討女主角的形象。

        (1)討論:為什么女主角“愛而不見”?這使你覺得這是位怎樣的女子?

        (參考:或者是因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來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為調皮,制造一點情趣;或者是因為善于體貼人心,先到了卻故意后出現,免得男子有“遲到”的內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還是調皮活潑?讓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讓讀者琢磨不透,如霧里看花,朦朧綽約,越發引人暇想。

        (2)討論: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樣的女子?還有哪些詩句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路?(貽我彤管、自牧歸荑:以物傳情,未聽其語已暗傳情,含蓄溫婉,聰慧可人。)

        3、這是一段怎樣的愛情?

        討論:(1)討論:女主人公有沒有出現過?

        a、有。下文饋贈物品時出現。

        b、沒有。下文饋贈物品只是男子的回憶。

        以上兩種意見同學們同意哪種?說說你的理由。

        (參考:這涉及到對詩歌的情節的理解。可作多種假設。一,女主人公走出來了,并且贈送男子彤管,而且兩人一面說笑一面散步到了野外,女子又送了荑草。二,這只是男子等待女子的一個場景,因為“愛而不見”,男子“搔首踟躕”,不知女子心意,于是前思后想,回憶種種情事,以揣測女子“不見”的因由,揣測女子對自己的心意。三,這是三個戀愛場面,感情一步步加深。)

        小結:“詩無達詁”,所以成就了詩歌的朦朧美、含蓄美。這也體現了詩歌情節的跳躍性,需要讀者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情節連貫起來,于是也就引發了不同的聯想,詩歌了就因此而有了無窮的魅力。

        (2)討論“城隅”的解釋:

        質疑:城隅有兩種理解,一是“城邊角落”,一是“城上角樓”,你愿意取哪種解釋?為什么?(為什么課文注解首選的是城上角樓?)

        提示:a、兩個見面地點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個地點?

        b、如果是第一次見面呢?會選哪里?為什么?什么情況下會選擇角樓?c、根據詩歌的描寫,男女主人公的戀愛是“初始階段”還是“高級階段”?根據分析,選擇哪個地點妥當些?

        d、地點的選擇也跟人物的性格有關,什么樣的性格會選擇什么樣的地點?據詩歌的描寫,人物性格如何?

        小結:一詞“兩解”甚至“多解”,無“定解”,留給讀者較大的想象空間,使詩歌朦朧而耐人尋味。

        四、詩歌的表現手法。(直接傳授)

        1、重章疊句的形式的表達效果達既加強了詩意的表達達又層層拓展詩境拓增加了抒情效果;回環往復,一唱三嘆,瑯瑯上口,有音韻和諧之美。

        2、《詩經》“三義”,這首詩歌主要運用什么手法來寫?(直言其事,賦。)

        五、作業(拓展遷移)。

        1、同學們還接觸過《詩經》里寫愛情的詩句嗎?

        (“關 關 雎 鳩,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2、瓊瑤把《蒹葭》改編成一首曲子,鄧麗君把它唱紅了,聽過嗎?請你欣賞一下。(出示歌詞)請同學們也把這首《靜女》改編成現代歌詞,也就是寫成一首現代詩歌,注意要體現出詩歌體裁的特點,體現出意境之美和音韻之美。會譜曲的同學最好能同時譜上曲子。

      《靜女》教案 篇9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掌握《詩經》的基本知識。

        2、積累文言字詞,理解詩歌的含義并能熟練背誦。

        3、理解詩歌主旨,初步鑒賞詩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4、了解四言詩的節奏和押韻,理解《靜女》重章復唱的藝術手法。

        (二)、過程與方法

        1、誦讀課文,掌握詩中重點實詞、虛詞的用法。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了解古人真摯的愛情,陶冶高尚的情操;

        2、初步培養學生正確的愛情觀;

        教學重點:

        1、掌握重點文言實詞、虛詞的意義及用法,背誦課文。

        2、理解詩歌主旨,初步鑒賞詩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主旨,初步鑒賞詩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

        學情分析:

        高一學生處在十六七歲的花季年齡,對于愛情已有朦朧的感知,學習時會有相應的感受,并且他們已具備一定的閱讀審美力。由于《詩經》年代久遠,閱讀上會有一定困難,但詩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釋應能掃除字詞障礙。根據本詩的特點,主要采用講授法、誦讀法、啟發法和討論法。講授是為了開啟學生思維,讓學生對詩中的文言知識點有清晰的認識。通過反復誦讀,培養學生的語感,熟悉課文內容。提問和討論使師生互動,激發思維,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素養,達到本課的教學目的。另外為了與高考內容接軌,在教學中特意設計了與課文學習相關的高考考點鏈接,以及高考古詩文考題題型練習,讓學生既能掌握本課學習內容,又對高考知識點考察內容及題型有所了解。

        教學過程:

        (幻燈片出示)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尹人,在水一方。”

        “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同學們知道以上詩句分別出自哪首詩嗎?

        愛情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關雎》寫的是男子追求心愛的女子的不懈和幸福;《蒹葭》寫出了愛情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悵,迷惘;《采葛》寫出了愛情中的男女相思之苦。

        以上三首詩都出自《詩經》。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詩經》里的一首民歌。(板書課題《靜女》)

        二、介紹有關《詩經》的文學常識: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反映公元前11世紀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紀春秋中期近500年間的古代社會生活。詩歌創作多用現實主義手法。所以《詩經》也是我國第一部現實主義詩歌作品。里面作品共305篇,又稱“詩三百”。《詩經》分風、雅、頌三部分:十五“國風”占160篇,多是各個諸侯國的抒情性的民間歌謠;“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宮廷樂曲歌詞,是一種正統音樂;“頌”分周頌、魯頌、商頌,是宗廟祭祀的樂歌。《詩經》主要有三種表現手法(引號內容為朱熹《詩集傳》語)。賦:“敷陳其事而直言之”,即鋪陳敘事(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靜女》主要運用的正是“賦”的手法。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比喻之意,借物托情。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就是借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它往往用于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風、雅、頌、賦、比、興,文學史上合稱“六義”。

        三、檢查預習情況:

        1、讀音:

        姝(shū)俟(sì)見(xiàn)蜘躕(chí chú)孌(luán)貽(yí)

        彤(tóng)管煒(wěi)懌(yì)歸(kuì)荑(tí)洵(xún)

        2、積累詞匯:

        其:副詞,多么。姝:美麗。俟:等候。于:在。

        城隅:城角幽僻的地方。蜘躕:猶豫徘徊。孌:美好。

        貽:贈送。彤,紅色。煒:鮮亮的光彩。懌:喜愛。

        牧:郊外田野。荑:茅草芽。古代有贈白茅表示愛戀,婚姻的習俗。

        洵:誠然,確實。異:特殊。

        3、通假字:

        愛:同“薆”,隱藏。

        見:同“現”,出現。

        說:通“悅”,喜愛。

        女:同“汝”,指彤管。

        歸:通“饋”,贈。

        匪:同“非”,不是。

        女:通“汝”,指荑。

        4、放《靜女》錄音,并范讀、介紹誦讀方法。

        四言古詩一句有兩個節拍,范讀時注意誦讀節奏,節拍處應注意停頓。

        靜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愛而/不見,搔首/踟躕。

        靜女/其孌,貽我/彤管。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自牧/歸荑,洵美/且異。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5、學生朗讀。(齊讀、個別讀、分組讀)

        6、請學生對照注解理清文意,進行翻譯。

        文雅的姑娘多么漂亮,等我在城角僻靜的地方。但她卻隱藏了起來不出現,弄得我抓撓頭發猶豫彷徨。

        文雅的姑娘多么的美好,(曾經)贈送給我一支紅色的管簫。這支紅色的簫顏色亮麗,我喜歡這美麗的紅簫。

        你贈送給我從郊外采來的白茅草,(那白茅草)確實美得出奇。不是茅草有多么美麗,而是因為它是美人贈送給我的。

        四、請學生默讀課文,整體感知詩歌,并找出詩歌所描寫的情節。

        明確:詩的內容是寫一對青年男女幽會的情景。全詩以男子的口吻寫出,生動地描繪了他約會的過程,先寫男子去赴約,后寫女子向男子贈送物品來表達愛情。整篇詩充滿愉快而幽默的情趣。

        詩歌前一章重在寫場景,后兩章重在寫心理。

        五、分析人物形象:

        1、探討男主角的形象。學生討論交流。

        (參考:“搔首踟躕”,心急難耐,又無計可施,是個憨厚淳樸的.小伙子。

        “說懌女美”“匪女之為美,美人之貽”,是個癡情、真誠的小伙子。)

        2、探討女主角的形象。

        (1)討論:為什么女主角“愛而不見”?這使你覺得這是位怎樣的女子?

        (參考:或者是因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來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為調皮,制造一點情趣;或者是因為善于體貼人心,先到了卻故意后出現,免得男子有“遲到”的內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還是調皮活潑?讓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讓讀者琢磨不透,如霧里看花,朦朧綽約,越發引人暇想。

        (2)討論: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樣的女子?還有哪些詩句可以給我們一些思路呢?(貽我彤管、自牧歸荑:以物傳情,未聽其語已暗傳情,含蓄溫婉,聰慧可人。)

        (3)詩中的“靜女”是一個極美的形象,可是作者卻并沒有具體地寫出她的眼睛如何,她的身材如何,她的皮膚如何,只是說了“靜女其姝” “靜女其孌”。只是這樣籠統地寫入,照理說應該是寫作的大忌,可是,這首詩中的人物形象卻又是那樣的可愛,那樣的鮮明,那樣的真切,為什么

        (明確:側面描寫)

        六、歸納《靜女》的藝術特點:

        1、重章疊句

        2、賦的表現手法

        3、多種修辭手法的使用

        七、拓展延伸:高考考點鏈接

        鑒賞詩歌形象,考查賞析詩歌人物形象、意象、意境的能力,就是要求把握詩歌刻畫的藝術形象的特征和蘊含的意義,分析它們所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社會意義。詩歌中的形象,是指詩人根據現實生活中各種現象加以藝術概括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內容和藝術感染力的具體生動的人、物和自然景象,并借以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詩歌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自然景物和具體生活環境都是形象。對于敘事詩而言,詩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對于寫景、狀物詩而言,詩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對于抒情詩而言,詩中的抒情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就是形象。

        例:《詩經·靜女》中刻畫了一對青年戀人的形象,男青年熱烈癡情、淳樸憨厚,女青年漂亮活潑、伶俐俏皮;表現了男女之間真摯的愛情。

        八、板書設計:

        靜女

        一、期望約會↘

        二、戀人贈物→愛情的美好

        三、贊美戀人↗

        形象分析:靜女:美麗、活潑、熱情

        男子:憨厚、純樸、真誠

        九、課堂練習鞏固:

        1、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敘述,錯誤的一項是

        A、《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被儒家列為五部經典著作之首。

        B、《詩經》中的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共有15國風,160篇。大都是勞動人民創作的民間歌謠:“雅”分為大雅、小雅,共105篇,大多為周代宮廷樂曲歌辭:“頌”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多為周天子及諸侯們祭禮時的樂歌,共40篇。

        C、《詩經》反映了從西周到春秋時期的社會生活,共305篇,古時也稱為“詩三百”。其創作方法基本上是現實主義的。

        D、《詩經》中都是四言詩,普遍采用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2、對這首詩詞句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題目“靜女”,是指文靜美麗的姑娘。

        B.“愛而不見”的意思是說故意藏起來不出現,逗小伙子著急。

        C.“說懌女美”的意思是指姑娘美麗的彤管映襯得你更美。

        D“自牧歸荑,洵美且異”這兩句稱贊姑娘送給他的荑草實在美得出奇。

        3、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這首詩基調歡快而富有情趣,敘寫了一對青年男女約會的過程。

        B.“愛而不見,搔首踟躕”這個細節惟妙惟肖地描繪了小伙子當時那種焦灼不安的情態。

        C.無論是贈彤管,還是贈荑草,都發生在同一天,可見這對青年男女的戀情已到極致。

        D.這首詩除了細節描寫外,還運用了雙關及移情手法,因而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4、選出對《靜女》一詩內容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靜女》是一首賦體詩,它運用“直陳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連唱的形式來敘寫故事,感情回環往復,內容富于變化,充分體現了民族的特色。

        B.本詩以生動的語言,風趣的細節,表現了一對男女青年熱戀中的情趣,人物神形畢現,呼之欲出。

        C.“說懌女美”、“匪女之為美”這兩句借物抒情,意涉雙關,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贊美姑娘饋贈給他的信物,實則表達了他對姑娘摯愛之情。

        D.“自牧歸荑,洵美且異”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點,象征愛情的真誠和純美。

        5、選出對“彤管有煒,說懌女美”二句翻譯正確的一項

        A.紅色的彤笛有色彩,漂亮的樂器讓我喜愛。

        B.彤笛鮮艷又光亮,漂亮的樂器真讓我喜愛。

        C.彤笛鮮艷又光亮,美麗的姑娘更讓我喜愛。

        D.彤笛鮮艷又光亮,靜女叮囑我要喜愛它。

        6、下面對此詩賞析錯誤的二項是

        A.此詩以第一人稱“我”——男青年寫第一次戀人的約會的情景。

        B.全詩三章,二章重在寫場景,一章重在寫心理。

        C.第一章寫青年之約,第二章寫青年之戀,第三章寫青年之誠。

        D.作者由靜女而彤管,由荑而靜女之情,把人、物、情巧妙地融合起來,表現了男女青年熱烈的純樸的戀情。

        E.詩歌重章復唱,不注重細節描繪,從大處著筆,風格樸實,增添了藝術魅力。

        答案解析:1、D 2、C 3、C 4、D(比喻手法),5、B 6、(B一章重寫場景,二章重寫心理;E注重細節描寫)

        十、布置作業:

        1、查找關于《詩經》其他方面的資料(如藝術特色);

        2、背誦《靜女》全詩。

        十一、教學后記:

        古詩重在讀,特別是對于高中一年級的學生,這是他們接觸到的第一篇古詩文,開好了頭下面的教學就會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所以設計上我先讓學生通過預習掌握字詞,然后通過聽錄音、范讀等讓學生知道古詩的朗讀節奏,在多讀的基礎上再去悟情,學生真正悟情了才會讀出詩中的情感,再通過分析人物形象進一步加深對詩歌表達內容的理解。遺憾的是因一節課時間有限,對鑒賞人物形象這一高考考點學習未能深入,只能留待以后學習繼續加深鞏固。

      《靜女》教案 篇10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

        (放《敖包相會》的樂曲,教師解說)一個十五月圓之夜,月華如水,微風輕拂,蟲兒低吟,草原上一片寧靜。一位小伙子徘徊在敖包周圍,引頸企盼,美麗的姑娘啊,你為什么還不到來?……

        二、朗讀詩歌,理清情節

        1、齊讀,感知詩歌內容。

        明確:這首民歌描寫青年男子與心愛的姑娘的一次約會。

        2、男聲齊讀,理清情節。

        明確:全詩采用第一人稱“我”,是以男青年的口吻來寫的一次約會——相俟、相見、相贈、相悅的全過程。

        三、欣賞細節,分析形象

        討論:找出細節描寫,并說說細節描寫在本詩中的妙處。

        明確:精心選擇了“搔首踟躕”,“愛而不見”兩個細節。“搔首踟躕”,描繪出男青年抓耳撓腮、焦灼不安的情態,刻畫了他憨厚樸實的性格,表現出他對姑娘的深摯情義和迷戀程度。“愛而不見”描繪出姑娘調皮逗樂的行為,突出她活潑聰慧的性格,表現出她的多情率真。這兩個細節不僅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而且構成頗具戲劇性的情節,給讀者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

        四、展開想像,體會情趣美

        1、導引:能想像得出小伙子急得心神不定時,躲藏著的姑娘的心理活動和動作嗎?

        提示:她或許躲在附近的草叢里,正輕輕地撥開茅草,悄悄向外窺視。見小伙子焦急的樣子,偷偷地掩口而笑。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中。

        2、導引:課文提示中說前四句描寫現實情景,后八句描寫男子的回憶。這是對情節的一種解讀,還有更好的解讀方式嗎?提示:第一種解讀,第二、三章寫姑娘不忍心讓他久等,終于露面了。先送彤管給男子,問他是否喜歡,男子連聲贊嘆。接著姑娘把從野外采來的荑草遞給男子,問他更喜歡哪件禮物,男子心領神會,愛人及物,驚嘆小草美得出奇,因為是“美人之貽”。一問一答中傳達出真摯的心聲。第二種解讀,第二章寫男子回憶往日的約會。他一面繼續等待姑娘,一面想起姑娘贈送彤管的情景,于是,順手從懷中取出彤管詠贊道:“彤管有煒,說懌女美。”并情不自禁地吹起笛子。第三章寫兩人會面贈送信物。悠揚的笛聲打動了姑娘,她終于走出來,并把從野外采來的荑草(作為信物)送給他。男子驚喜不已,連聲稱贊小草美得出奇。

        3、小結:通過以上不同的解讀,逼真地再現了這對情人歡樂、熱烈、有趣的約會場面。余光中說過:“一切創作之中,最耐讀的恐怕是詩了。……奇怪的是,詩最短,應該一覽無余,卻時常一覽不盡。”好的詩歌總是給人留下豐富的想像空間,讓讀者盡情馳騁,不斷去補充、去豐富、去創新,從而加深理解。可以說缺乏了聯想、想像,就難以進行詩歌的藝術鑒賞。

        五、深入探討,體會情感美

        提問:你如何看待小伙子對姑娘所贈的兩件禮物的.贊美?在小伙子心中,彤管與荑草哪個更重要?

        明確:①這是借物詠人,因人贊物。小伙子對禮物的贊美,實際上是贊美姑娘,表達的是小伙子對姑娘的真摯戀情。②照常理,彤管應比荑草貴重,但在小伙子心中夷草更貴重,這從小伙子的贊美可以看出來。小伙子對彤管只稱贊它外表色澤鮮艷,對荑草則大加贊嘆“洵美且異”。“洵”即誠然、實在,“異”即特別、異常。顯然他欣賞的不是其外觀而是另有所感。荑草雖極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親自從野外采來作為信物給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顆真摯的心,物微而情深,因而,它已不再是一般的荑草,而成為小伙子眼中“洵美且異”的珍品。姑娘借荑草以傳情,小伙子接受贈物,也就是接受了姑娘的一片深情。可見他們彼此真誠相愛,心心相映,并且他們的愛情是建立在重情輕利的基礎上的。所以他們的愛情也會像那初生的荑草一樣,在愛的雨露滋潤下繁茂起來,可以想見他們的愛情將會永遠甜蜜幸福。

        六、延伸閱讀,深化鑒賞

        《鄭風·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注釋〕①衿——衣領。青衿是周代學子的服裝。②嗣——傳送,給予。③挑、達——形容走來走去的情狀。④闕——古代城門上的樓。

        1、齊聲朗讀。

        2、比較《邶風·靜女》和《鄭風·子衿》的異同。

        不同點:①角度不同:《邶風·靜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寫的。《鄭風·子衿》是以女子的口吻寫的。

        ②情節不同:《邶風·靜女》寫青年男女的一次約會。《鄭風·子衿》寫少女在城樓上盼望情人。

        ③基調不同:《邶風·靜女》歡樂幽默,充滿情趣。《鄭風·子衿》纏綿悱惻,哀婉動人。

        ④寫法不同:《邶風·靜女》主要通過細節刻畫人物。《鄭風·子衿》主要通過內心獨白刻畫人物。

        同中有異:兩首詩都寫了主人公等待時的焦灼不安,但因性別的不同而選用了不同的細節。《邶風·靜女》中“搔首踟躕”寫出男子的憨厚,《鄭風·子衿》中“挑兮達兮”寫出女子的纏綿。

        共同點:①對愛情的追求都大膽率真,絕不忸怩作態,表現出勞動人民純樸的本色。

        ②風格樸實、清新。采用重章復唱,在一唱三嘆中主人公的深情得以盡情地抒發。

      《靜女》教案 篇11

        學習目標:

        1、了解并識記《詩經》的相關文學知識。

        2、理解詩歌大意并積累相關的字詞。

        能力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感受《靜女》的感情基調,體會男女主人公純真、熱烈的愛情。

        情感目標:

        認識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和向往,建立健康的愛情觀。

        教學重難點:

        1、通過誦讀、背誦,理解詩歌內容進行創作。

        2、通過指導學生對人物形象的把握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愛情觀。

        學情分析因為學生剛從初中到高中過渡,他們學習過《關雎》《蒹葭》對詩經中的詩歌有一定的了解,對周初時代的愛情有一定的理解;喜歡詩歌,有學詩的“動機”。

        教學媒介多媒體,多屏互動

        教學內容

        一、新課導入:

        播放經典永流傳中《關雎》的演唱引出關于愛情詩的問題,在滾滾紅塵之中面包和愛情同學們選擇哪一個?從而引出《詩經》中的另外一首《靜女》。

        二、溫故知新

        1、初讀:讀準字音讓同學把讀音填在大屏幕上,檢查同學們的預習情況

        2、通假情況的檢查明確:

        (1)愛而不見:愛:通“薆”,隱藏,遮掩。

        (2)見:通“現”,出現。

        (3)說懌女美:說:通“悅”,喜愛

        (4)女:通“汝”,你,這里指代“彤管”。

        (5)自牧歸荑:歸:通“饋“,贈送。

        (6)匪女之為美:匪:通“非”,不是。

        3、字詞的疏通是朗讀的基礎,解決了字詞,大家自由朗讀一分鐘,然后請一位同學用自己的聲音帶領大家走進這首詩歌,(正音、通假字)

        4、播放名家范讀,帶同學們走進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引導學生在再讀(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意境)的基礎上思考下列問題:

        讓學生思考全詩講的主要內容,一位同學進行概括。教師明確在繪畫藝術上有一種手法叫留白,文學作品中也是,寥寥數筆把人和事概括清楚,需要讀者運用無限的想象空間去填充,這首詩一共三個章節,小組合作探究運用這樣的藝術概括三個小故事,可以起題目。討論熱烈

        最后小組展示明確。

        四、再讀,分析人物

        同學們憑借精彩的語言和豐富的想象,帶給了我們無限的甜蜜,在我們的想象中,兩位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又是怎樣的一個人呢?請用自己語言描述一下他們各自的形象。

        明確:這首詩描寫了熱戀中的男女青年約會時極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極富寫實性,只言片語,卻細膩、傳神地描繪了人物的感情變化:“我”從“搔首踟躕”,焦慮異常到“說懌女美”,愛不釋手。刻畫了一個天真活潑、聰明可愛的少女和一個憨厚、癡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動地表現了他們之間純真健康的`愛情。

        靜女:嫻靜美麗活潑機靈大膽開放

        男子:憨厚樸實癡情誠信

        教師:用這樣的愛情你們羨慕嗎?引出其實美好的愛情固然讓人心馳神往,但也只能遇到對的人這份美好才能溫暖一生,咱們要修煉成怎樣的自己才能遇到對的人呢?小組討論同學回答引導學生看他正確的愛情觀,讓學生舉出他知道的名人的愛情開始,教師激發引導學生從而讓學生知道什么樣的愛情才是我們真正羨慕的。

        五、課文小結

        《靜女》它穿越千百年的時空,至今仍感動著我們。但我們大家必須明白,愛情應該是理智、慎重、嚴肅的。青果子過早地摘下來,吃下去也難免是滿口的苦澀。也許有朝一日,當你事業有成時,愛情就自然會向你招手。

        六、作業布置

        因為前提學生寫了小故事,所以讓學生把它改寫成課本劇。第二個作業是由前面關雎歌詞的改寫引申到這課改寫成現代詩歌。

        教學反思

        這次課堂教學整體上完成目標,學生的作品在展臺上進行展示也是給學生很大的熱情,特別是開頭插入的音頻引導,學生也很感興趣,不足之處是對愛情觀的引導有些欠缺,帶領學生應該更好的去挖掘一下。先進的教學設施在以后的教學中更應足夠的掌握。

      《靜女》教案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靜女》,進一步掌握重章迭句的形式特點及其賦和比的表現手法。

        能力目標:

        1、繼續培養學生結合注釋,初步讀懂詩歌的能力。

        2、運用聯想、想象的思維方式,培養創新能力。

        情感目標:

        使學生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點:

        1、品味詩歌細節描寫的藝術效果。

        2、典型情節及精練語言。

        ◆教學方法:

        以情景教學法為主,教師用幽雅的音樂,用優美的語言營造詩情畫意的詩意氛圍。學生以“話劇”形式,再現情詩含蓄、朦朧、蘊藉的意境,引起同學情感共鳴。以小組自主研究和討論為輔。

        ◆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投影儀制作的powerpoint課件紅簫茅草柳樹與月亮模具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愛情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是滾滾紅塵中不衰的話題。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著悲歡離合。有的千古傳誦,有的默默無聞;有的轟轟烈烈,有的催人淚下。我們上節課所學的《氓》講的是愛情悲劇。悲劇的根源固然跟男子的二三其德有關,但也與女子的盲目輕率,不夠莊重失去理智不無關系。可貴的是,這個女子已經覺醒,雖然傷害已經造成,但總比一錯再錯,死到臨頭仍渾不覺死要強得多。飛蛾撲火的故事是不值得贊美的。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靜女》,看看又是一個怎樣的愛情故事。

        二、整體感知《邶風靜女》:

        1、學生齊讀詩歌,教師疏通字詞:

        俟:(sì)等待。孌(luán):美好。懌(yì):喜愛。

        荑(tí):茅草芽。洵(xún):誠然,實在。其:形容詞詞頭,無實義。

        有:形容詞詞頭,無實義。“說”通“悅”。“歸”通“饋”,贈送。

        2、學生自由朗讀,背誦全詩。

        3、師:《靜女》全詩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生甲:《靜女》寫的是一對青年男女一次令人心跳的甜蜜約會,表現了男青年對女友的一往情深。

        生乙:《靜女》描寫了青年男女相愛、約會、贈送情物的情景。全詩共三章,每章四句,運用賦的手法,把詩中的“我”和靜女約會于城隅,以及靜女“愛而不見”的逗趣,“我”得到贈物時的喜悅等一一敘述出來。

        師:兩位同學對詩歌的感受都很準確,乙的感受比甲的更具體一點。

        (全班掌聲鼓勵)

        三、鑒賞詩歌,培養學生的鑒賞能力和想象能力:

        1、“切入情節,激發想象”法:

        師:要欣賞詩,必須運用想象,而想象又不是無根據地讓思維馳騁,只有抓住典型情節,才可以創造出自己的形象。請你根據《靜女》中的"愛而不見"及睹物思情的典型情節進行大膽想象,以塑造出鮮活的人物形象,將《靜女》改寫為話劇并隨堂表演。

        (解說:此題是為了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完成再創作的創作活動。)

        2、四個學生為一小組,把《靜女》改寫為劇本,教師巡查指導。

        3、相鄰兩個小組同學交換自己所寫的劇本,并推薦出兩篇好劇本。

        4、教師挑出最好的一個劇本,并請出寫此劇本的小組表演。

        師:先秦時,詩、樂、舞不分家,載歌載舞的。所以先秦詩歌往往具有很強的表演性。千載之下,讓我們在時空隧道里乘風逆行,在溶溶月色中去領略《詩經邶風靜女》中那馨香的約會吧!

        第一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第二幕,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第三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人物:“我”(扮演者:黃建金)和“靜女”(扮演者:范靜雅)

        旁白:張名杭

        道具:柳樹,陳秀清,曾文芳;月亮,黃振。

        改編:第六小組(成員:黃建金,范靜雅,張名杭,黃振)

        第一幕: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時間:黃昏

        地點:城之角樓

        旁白:(播放音樂《Myhartwillgoon》)“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我’和靜女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一轉眼到了情竇初開的年華……”

        男:(走上舞臺,抬頭望月)“涼風有信,秋月無邊,虧我思嬌的情緒好比度日如年,雖然我不是玉樹臨風,瀟灑倜儻,但我有廣闊的胸襟跟強健的臂彎。”

        (在臺上久久徘徊,左顧右盼。)

        女:(躲在角樓里捂著嘴偷偷的笑,在小伙子背過身去的時候,偷偷把頭探出來,小伙子回頭的時候,一伸舌頭又把頭縮了回去。)

        男:(在舞臺上走的更急促了,焦急的抓耳撓腮。)“等你等到我心痛……”

        女:(在小伙子背對角樓的時候,從角樓后邊躡手躡腳地走出來,悄悄地走到小伙子的身后,偷偷地蒙上了小伙子的眼睛。)

        第二幕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時間:月芽兒初升地點:城之角樓

        (兩人并排坐在角樓的下邊,播放音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女:(從懷里摸出一支紅笛子,在小伙子的面前閃了閃。)“金哥,我喜歡聽你吹簫,送給你!”

        男:(從衣袖里掏出一只紅艷艷的蘋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兩只手緊緊握在一起,紅簫和紅蘋果交相呼應。)

        (旁白)“紅色,那分明是心的顏色!紅色,那分明是火的顏色!紅色是愛情的見證,更象征著愛情的真摯和熱烈!”)

        男(深情地)“在天愿為比翼鳥!”

        女:(眼含熱淚)“在地愿為連理枝!”

        第三幕: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時間:月兒當空地點:郊外

        旁白:(“我”和“靜女”在郊外散步,繼續播放音樂《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女:(彎腰采了一棵純白的荑草,雙手遞給了小伙子。)“金哥,你看這草兒美不美?”

        旁白:(白色是雪的顏色,是云的顏色,象征著愛情的高尚和淳樸。)

        男:(鄭重地接過了草,不看草,卻拉住姑娘手,盯著姑娘目不轉睛地看。看得姑娘直低頭。)

        “手如柔荑,膚如凝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草兒雖美,但你比草兒美萬倍!”

        (兩只手緊緊握在一起!)

        男:“執子之手,”

        女:“與子偕老!”

        旁白:“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在下一幕中,艷麗如桃花的靜女將在親友的祝福聲中成為阿金的最美的新娘,在這里我們祝愿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全班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四、探討閱讀:

        師:《靜女》中男子對自己接受的兩件禮物更喜歡那一個?為什么?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

        生丙:彤管,因為“彤管有煒,說懌女美”。

        生丁:荑草,因為“非女之為美,美人之貽”。

        師:兩位同學都說得有根有據。照理說,彤管比荑草要貴重,但男主人公對受贈的彤管只是說了句“彤管有煒”,欣賞的'是它鮮艷的色澤,而對受贈的普通的荑草卻由衷地大贊“洵美且異”,顯然欣賞的不是其外觀而別有所感。原來,荑草是她跋涉遠處郊野親手采來的,物賤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陸凱《贈范曄》詩之“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重的是情感的寄托、表達。接受彤管,想到的是它的鮮艷的色澤,那種“說(悅)懌”只是對外在美的欣賞;而接受荑草,感受到普通的小草業“洵美且異”,是對它所傳送的那種有著特定內容的異乎尋常的真情的深切體驗,在我們看來,那已經超越了對外表的迷戀而進入了追求內心世界的諧和的高層次的愛情境界。而初生的柔荑將會長成茂盛的草叢,也含有愛情將更加發展的象征意義。

        五、《氓》與《靜女》比較閱讀:

        師:《氓》與《靜女》有何異同?

        (學生討論,教師明確)

        教師明確:《氓》與《靜女》都是《詩經》中優秀的愛情篇章但兩者無論是思想感情還是藝術特色都有異同。首先是思想感情上,兩首詩都表現了追求幸福生活的強烈愿望。《靜女》大膽熱烈的愛情表白是自然健康的人性之歌。《氓》的主人公感情更為復雜,初始她懷著愛情的忠誠決心“及爾偕老”建立了家庭,因此丈夫的負心就給她造成了巨大的感情傷害,但她并沒有現在“靜言思之,躬自悼矣”的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是在總結出“無與士耽”的教訓后,決心“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義無反顧地離開丈夫,開始新的生活,更表現了人格的尊嚴。而在藝術特點上,兩首詩都寫得十分動人形象。如,同時盼望著約會中遲到的戀人,《靜女》中的男子是“搔首踟躕”,焦急和煩躁全然沒有掩飾,而《氓》中的姑娘卻“不見復關,泣涕漣漣”,抑制不住的眼淚泄露了深埋心底的愛情。再入,寫女子給男子的饋贈,《靜女》寫戀愛時節贈的是浪漫的茅草,《氓》寫結婚,帶上的是整車的嫁妝,準確的寫出了民間習俗和人物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現。

        六、總結:

        師:我們通過《氓》和《靜女》兩首詩的學習,了解了《詩經》所處時代的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教育了我們應樹立正確的愛情觀。

        七、布置作業:背誦默寫《氓》和《靜女》。

      《靜女》教案(精選12篇) 相關內容:
      • 邶風·靜女

        《詩經》

      • 《邶風•靜女》教學設計教案

        一、設置情境,導入新課(放《敖包相會》的樂曲,教師解說)一個十五月圓之夜,月華如水,微風輕拂,蟲兒低吟,草原上一片寧靜。一位小伙子徘徊在敖包周圍,引頸企盼,美麗的姑娘啊,你為什么還不到來?…… 二、朗讀詩歌,理清情節...

      • 《秦風·無衣》《邶風·靜女》..

        課題:《秦風·無衣》《邶風·靜女》時間:2005年9月7日下午第二節地點:常州市一中高二教改(1)班執教者:程代軍(預習中已經解決字詞問題,學生在早讀時已經能熟讀)一、教師明確任務:這節課學習《靜女》《無衣》兩首詩,方法是小組討...

      • 邶風·靜女

        第二課時一、導入愛情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是滾滾紅塵中不衰的話題。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著悲歡離合。有的千古傳誦,有的默默無聞;有的轟轟烈烈,有的催人淚下。《氓》講的是愛情悲劇。...

      • 邶風靜女 秦風無衣教案

        課文:《邶風?靜女》、《秦風?無衣》一、 復習:《詩經》有關內容1、《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不是歌總集,回憶《詩經》有關的內容?答案:略。2、我們知道《詩經》是我國詩歌的現實主義的源頭。...

      • 邶風·靜女

        第二課時 一、導入 愛情是文學作品中永恒的主題,是滾滾紅塵中不衰的話題。衣食男女每天都在上演著悲歡離合。有的千古傳誦,有的默默無聞;有的轟轟烈烈,有的催人淚下。《氓》講的是愛情悲劇。...

      • 《 三首》教學設計(《衛風·氓》《秦風·無衣》《邶風·靜女》)(第一課時)(網友來稿)

        李麗 教學目標: ⑴了解《詩經》有關常識 ⑵學習氓,深刻體會比興的藝術手法 ⑶背誦三首詩篇 重點難點 2、體會詩中重章疊句的形式即《詩經》的表現手法。...

      • 《邂逅霍金》(精選3篇)

        教學目標1、體會霍金的人格魅力和文章所蘊涵的人文精神。2、學習多角度展現人物精神面貌的寫作手法。3、培養學生自主搜集、篩選 、運用資料的能力,課內外閱讀遷移的能力。...

      • 棗 核(通用16篇)

        教學目的:1.掌握樸實的敘述表現人物深沉感情的方法。2.借助上下文推斷詞語的含義。3.增加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理解,體會文中人物強烈的民族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 高一語文教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激情综合五月网| 亚洲区一区二区激情文学| 人妻一区二区三区三区| 亚洲欧洲日产国码久在线| jizzjizz少妇亚洲水多| 国产麻豆精品一区一区三区| 亚洲午夜爱爱香蕉片| 日本妇人成熟免费| 欧美乱码卡一卡二卡四卡免费| 色一情一乱一区二区三区码|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4婷婷| 蜜桃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xxxxbbbb欧美残疾人| 亚洲男女羞羞无遮挡久久丫| 国产口爆吞精在线视频2020版|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激情往|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观看|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女优丝袜| 青青草成人免费自拍视频| 免费视频成人片在线观看 | 精品三级在线| 亚洲色精品VR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男人av资源网站| 午夜成年男人免费网站| 四虎精品永久在线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红杏| 人妻换着玩又刺激又爽| 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2018av天堂在线视频精品观看 | 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 国产男女黄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AV一区二区波多野结衣| 欧美牲交a欧美牲交aⅴ免费真| 2020国产欧洲精品网站|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自拍| 97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 国产日韩综合av在线| 精品国产乱来一区二区三区| 婷婷99视频精品全部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