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軻刺秦王 教學設計
至于秦始皇的形象,幾位專家一致認為,秦始皇應該相當英武瀟灑。據歷史記載,嬴政是身懷武功之人,威武高大,真大丈夫也。歷史學家翦伯贊就曾推論嬴政的相貌相當漂亮。陳成軍也說:“嬴政是陜西關中人,身材應是高大魁梧的,這一點看看兵馬俑都可以知道。”北京師范大學歷史系陳其泰教授告訴記者:“秦始皇一天要讀幾百斤竹簡,精力過人,體力也是相當強壯,他稱帝以后,到泰山等地出游巡視,所到之處都要樹碑,氣魄很大,不可想象他是一個猥瑣的、身心不健康的人。”
關于嬴政的身世,史學界也是眾說紛紜,大家都認為這個問題既無法考證也無法否定。說嬴政的生父是呂不韋,這是依據《史記》而來的。據司馬遷記載:政的父親子楚在趙國作人質時被大商人呂不韋當作其政治投機的資本,呂上下活動,竭力促使子楚成為了秦國太子,并將自己懷孕的歌舞姬送給子楚,使自己的兒子成為秦國王胄,他后來也位居相國多年。政即位之后得知了自己的身世,并發現呂不韋與自己的母后淫亂,因此將呂革職發配,后呂不韋飲鴆而亡。對于這段史實,張大可說:“我個人贊成司馬遷的說法,因為至少有兩點是肯定的,一是政母的確為呂不韋所獻,二是政的確生于趙國。嬴政的身世可能對他后來的性格發展有影響,但這種影響不是必然的,也并非最重要的因素。”而北大歷史系教授、秦漢史專家張傳璽則持相反觀點,他說:“有關這一點的史料都出自司馬遷之手,沒有其他材料佐證。我個人不贊成這種說法。從嬴政的出生時間來看,嬴政是呂不韋所生這一點是值得懷疑的。”韓兆琦依據《史記》本身推斷:“《史記•呂不韋列傳》中有這樣的交代,說政母是‘趙豪家女也’,一個有名有姓的趙國豪門的女兒,是不可能在呂不韋處做歌舞姬的。司馬遷沿用這種傳說,一來因為他貫有的好奇之心,喜歡記載這種奇聞怪事。另外,人們愿意相信這個說法,也是出于東方六國為秦所滅以后產生的仇恨秦國和秦始皇的心理。人們說嬴政是呂不韋的兒子,就是說秦國早就亡國了,連秦始皇都不是真正的帝胄。這是一種仇恨心理的發泄。我認為嬴政不會是呂不韋的兒子。”“但是,”他接著說,“我認為既然史學界都沒有定論,而且這個問題對歷史也并不重要,所以在電影、文學中也沒有必要強調這個問題。”
荊軻:殺手乎?俠客乎?
韓兆琦告訴記者,在影片《荊軻刺秦王》的初創時期,他曾應邀為主創人員作過講座。其中,對于荊軻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他的意見是:“荊軻不是殺手,而是一個俠客。”
電影展示給觀眾的荊軻起初是一個給錢就殺人的職業殺手,面冷心硬。但在一次行刺中,一個純潔的盲女的自殺帶給他巨大的震撼,從此他金盆洗手,再不殺人。燕太子丹請他出山刺殺秦王也遭到拒絕。但是,當嬴政在邯鄲殘暴地活埋了無數趙國兒童之后,荊軻為了“不讓他再殺燕國的兒童”,故挺身而出,毅然刺秦。
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荊軻本是衛國人,其先人乃是齊國人,后來秦滅衛國,他逃亡到了燕國。在燕國,荊軻不被當局者重用,整日在市井放歌縱酒,酒醉之后往往與好友高漸離等相對而泣,旁若無人。根據史料的記載,荊軻“好讀書擊劍”,“雖游于酒人乎,然其為人沉深好書”,也就是說,荊軻更是一個有學問的沉穩之士,絕非一介山野莽夫。至于他在刺秦王之前是否操過殺人的營生,歷史上是毫無記載的。后來燕太子丹找人行刺嬴政,首先找到田光,田光因年老力衰,故而推薦了他門下的荊軻。荊軻起初推辭過,但太子將他尊為上卿,給予他極為優厚的禮遇。荊軻本打算再等一個能助其一臂之力的朋友共赴秦國,但因太子催之甚急,只得帶領秦武陽離燕赴秦,慨然踐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