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起源
三、閱讀方略
科技說明文閱讀指導(二)
3.掌握說明文的說明順序。
通過以下方法來分析說明文的順序
(1)按照“總—分—總”的順序說明。
如《中國石拱橋》,先總說特點,接著以趙州橋和盧溝橋為例,具體說堅固和美觀的特點,最后總說我國石拱橋有光輝成就的原因,以及社會主義時期石拱橋的發展。
(2)以認識的發展或內容的深入為順序說明。
如《宇宙里有些什么》,按照人們認識宇宙的發展過程,從恒星說到星云、銀河系,最后說到恒星系。
(3)按照事物的性質、狀態、結構、制作、用途等幾方面依次說明事物的特征。
如《統籌方法》,開頭對統籌方法進行詮釋,接著把詮釋里的語義和內容闡釋明白。
(4)按由遠及近(或反之)、由表及里、或以空間的轉換、時間的推移,由整體到部分(或反之)等順序來說明事物。
如《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采取了由外到內、由上到下的說明順序,后又按時間的順序說明印刷所建造的原因。
(5)以說明角度的變化為序說明事物。
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多角度地說明了花色形成的原因。
4.掌握說明文語言的特點
準確性是說明文語言最突出的特點,因為準確的語言才能反映說明對象的真實面貌。分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一要分析說明文語言的準確達到一字不易的程度,成為唯一可取的表述形式;二要分析用詞、造句的準確性;三要分析恰當地使用修飾和限制的詞語,準確地說明事物、剖析事理。如《中國石拱橋》中的一段:“永定河上的盧河橋,修建于……橋寬約8米,路面平坦,幾乎與河面平行。每兩個石拱之間有石砌橋墩,把11個石拱聯成一個整體。”這一段語言的準確性表現在選用確切的詞語和詞組表達。如“永定河上”不能說成“永定河中”;“石砌橋墩”不能說成“石堆橋墩”;“路面平坦”不能說成“道路平坦”;“與河面平行”不能說成“與河流平行”。
說明文語言的平實性是用明白、平實的語言對事物進行客觀的反映,一是一,二是二,不夸大,不縮小,毫不含糊,清楚明白,只求“辭達而已”,不求雕琢粉飾。如《〈雪萊詩選〉簡介》一文:“雪萊年表以時間為序,列舉了雪萊從出生到逝世的一系列史實,它將使讀者對當時的一些情況和社會背景有個大體的了解。”這段文字,明白平直,實實在在,很難增加一字,很難減少一字,也很難改動一字。
說明文語言的簡潔性是指簡練、明確,不啰嗦,不含糊,用最少的文字把意思說明白。可說可不說的話一律不說,以盡可能少的語言來承載盡可能多的信息。如《統籌方法》:“水壺不洗,不能燒開水,因而洗水壺是燒開水的前提。沒開水、沒茶葉、不洗茶壺茶杯,就不能泡茶,因而這些又是泡茶的前提。”這一段十分簡潔地說明了幾方面之間的相互關系。
